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人参的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关于人参的文献有哪些

人参研究

《中草药》

人参性温,既能补脾肺之气,又能大补元气,对于那些大病初愈、久病体虚而偏于气虚者,不失为一味良药。这类人群常表现为怕冷、活动后心慌气短、头晕眼花、爱出汗、大便稀溏、血压偏低、脉搏无力等。作为一种温性的大补之品,人参在使用上应该严格把握适应症。血压偏高,有过脑溢血等病史,平时有口干、容易上火、面色偏红、大便干燥等表现的人就不宜服用。有的人体质虽然虚弱,但偏于阴虚,如伴有手足心发热、两眼干涩昏花、耳鸣、腰酸、尿少等,不能单用人参,以免火上浇油。人参可以单独炖服,时间应长;也可以嚼服,在口中嚼服2—3片,可以益气生津提神;也可以切成薄片冲水代茶饮。党参、太子参的功效类似于人参,但是力量稍弱。要注意的是,人参不能和破气的药物和食物同用,如萝卜等,以免影响药力;不宜同时饮茶,因为茶中的鞣酸会影响药物吸收;另外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合用。人参的功效是补气、固脱、回阳、生津、益智、安神,临床上多用来治疗脾气虚弱所致的神疲食少,腹胀便溏;肺气虚弱引起的短气喘促;心气虚弱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及气虚欲脱、气短神疲、汗出肢冷、脉微欲绝所致的危重证候。

原始社会就有,南北朝时期有系统的记载。

关于人参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气味」  甘,微寒,无毒。《别录》曰∶微温。普曰∶神农∶小寒;桐君、雷公∶苦; 黄帝、岐伯∶甘,无毒。  元素曰∶性温,味甘、微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中之阳也。又曰∶阳中微阴。  之才曰∶茯苓、马蔺为之使,恶溲疏、卤碱,反藜芦。一云∶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 动紫石英。  元素曰∶人参得升麻引用,补上焦之元气,泻肺中之火;得茯苓引用,补下焦之元气, 泻肾中之火。得麦门冬则生脉;得干姜,则补气。  杲曰∶得黄 、甘草,乃甘温除大热,泻阴火,补元气,又为疮家圣药。  震亨曰∶人参入手太阴。与藜芦相反,服参一两,入黎芦一钱,其功尽废也。  言闻曰∶东垣李氏理脾胃,泻阴火,交泰丸内用人参、皂荚,是恶而不恶也。古方疗月 闭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是畏而不畏也。又疗痰在胸膈,以人参、黎芦同用而取涌越,是 激其怒性也。此皆精微妙奥,非达权衡者不能知。  「主治」  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 经》)。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 令人不忘(《别录》)。主五劳七伤,虚损痰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 治肺痿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甄权)。止烦躁,变酸水 (李 )。消食开胃,调中治气,杀金石药毒(大明)。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 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元素)。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 眩晕头痛,反胃吐食, 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 、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时珍)。

人参,首载于汉朝《神农本草经》,被列为温补上品。西晋末年开始栽培,迄今1660多年历史,我国系世界最早引种。祖国医学认为,其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经,大补元气,固脱生律,保脾养胃,安神益智,治多种疾患。诸如《本经》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药性论》谓之“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下不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名医别录》称其“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本草纲目》记述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出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痃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疠,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人参亦为与他药配伍的主品,单说东汉医圣张仲景应用人参的方剂达41条,明朝大医家李时珍介绍含人参的处方计62条。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主要含10多种人参皂甙,以及人参快醇、β-榄香烯、糖类、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抗心律失常,抗衰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人参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抗肿瘤作用。人参为东北特产之一,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人参分为山参和园参两大类, 野生的称为“山参”,多生长于东北阔叶林与针叶林混生的人际罕至的原始森林中,是中国一类保护植物。其生长非常缓慢,一两重的山参要长四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由于人们对其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野生人参日趋减少,愈为罕见。园参,即人工栽培的人参,也称“家参”。它与山参在颜色、形体等方面均很相似,但味苦并带有辣气,山参虽味亦苦却有清香之气味。【药理学作用】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  治疗量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改善思维功能,提高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但较大剂量时有镇静作用;人参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及调节功能;还有类似强心甙的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等。人参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神经衰弱,消耗性慢性疾病,以及一般体弱或病后虚弱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参能治男女一切虚症,自汗眩晕、头痛反胃,阂症、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痹瘘、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近代中医常用人参补气救脱,益血复脉、养心安神、生津止渴、补肺定喘健脾止泻、托毒合疮等。

人参研究

关于残疾人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残疾人论文的话。正在网速要件下呢

您好!很高心回答你的问题!我为你搜集了几乎所有的论文,供你参考!谢谢采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推荐一个网站这个网站的论文都是以words的形式原封不动的打包上传的,网上搜索不到的,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写作资料也很多,下面给你一些范文资料网:关注时事团队原创!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关注时事团队原创!百万范文网:分类很细栏目很多引文数据库:社科类论文:经济类论文:论文之家:范文网:你好,关注时事团队原创!关注时事团队为你解答!欢迎快来加入关注时事团队哟!团队地址为:如果你是校园网,那就恭喜你了,期刊网里面很多资料:您好,关注时事团队原创!关注时事团队为你解答!欢迎快来加入关注时事团队哟!团队地址为:关注时事团队原创!中国知网:龙源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优秀论文杂志论文资料网法律图书馆-/z法学论文资料库-/lw/您好!关注时事团队为你解答!关注是团队原创!!!团队地址为: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职业经理人论坛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关注时事团队原创!关注时事团队为你解答!论文商务中心法律帝国:学术论文论文统计

在百度里有这个文献的。

既然保障法在毕业论文里怎样写残疾论文?

关于钛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9、2 化学与材料教学重点:1、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常见的合成材料,以及它们的性能和鉴别方法, “白色污染”的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2、培养学生关注目前新材料的开发,增强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信心。教学过程复习:通过第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引入: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将会发现化学为人类提供更丰富的材料讲解:时代的划分常以材料为标志,人类社会曾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钢铁时代,现又进入高分子时代。让我们阅读P234页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制造和利用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天然材料;烧制材料;合成材料;可设计材料;智能材料。一、金属材料:1、包括:青铜器时代:青铜(Cu、Sn合金,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⑵铁器时代:生铁和钢⑶近现代:铝及铝合金、钛合金,特种合金(高强度、高韧、耐高温)贮氢合金、“形状记忆”合金2、主要特点和用途:良好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能,有较高的强度和机械加工性能。缺点:不耐腐蚀 所以:防止金属材料的腐蚀,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之一。3、你还记得有哪些方法吗? 答:保持洁净和干燥、电镀、涂保护膜。[过渡讲解]:长久以来,金属一直占据着材料王国的霸主,尤其是钢铁,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钢铁作为材料有它的许多优点,然而也存在着诸如不耐腐蚀、不耐高温、不够坚硬、不能绝热等缺点。有趣的是,钢铁等金属的短处,反过来恰恰是非金属材料的长处。不过陶瓷也有自己的“薄弱环节”:虽硬但无韧性,一碰就碎,一敲就断,而且毫无弯曲延长的余地。二、无机非金属材料:1、包括:⑴古代的陶瓷:制陶器、瓷器等⑵新型陶瓷材料:制发动机零件、人工骨、人工关节、人造牙等⑶其他:玻璃、水泥、金刚石、单晶硅等2、主要特性:耐高温、大多数有较强的抗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且不能导电。缺点:普通的脆性大。三、有机材料1、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天然纤维:①纯棉:用棉花、麻等植物纤维纺纱织成。鉴别法:点燃之燃烧不旺,不冒黑烟,烧后成细灰。特点:透气、透汗但不耐磨。②蚕丝、真丝:动物的毛纺纱织成。鉴别法:点燃有烧焦羽毛味,灰不结成硬块。人造纤维:将竹、木材通过化学方法加工而成。2、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塑料、纤维、橡胶、粘合剂①合成纤维:以石油产品、煤、石灰石、水、空气等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造而成。鉴别法:(化纤布)点燃之燃烧很旺,冒黑烟,烧后凝结成团。特点:强度大,不易变形。

【钛金属介绍】钛的特性本身具有高硬度且质轻之不会生锈变质、或致使金属过敏之稳定金属类。钛具有特殊的电流特性,对人体会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且其化学性安定,不会发生经时性的变化或变质。钛对人体有益,且相当安全,非常适合身体。钛制品由于会安定身体电流,舒缓肌肉紧绷状态,因此,精神会得到松解、肌肉也会逐渐放松,并可提高运动机能。钛治疗的原理钛是一种具有坚硬、不生锈特性的安全、低变应原的金属。在医药和体育运动领域中被广泛使用。这种轻金属具有通过细胞电离调节身体天然电流的能力。钛具有特殊的电流特性,对人体会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且其化学性稳定,不会发生经时性的变化或变质,有益人体身心健康。因此使用钛制品可以达到精神松弛、肌肉放松、运动机能提高的效果。体温上升,热量增加会使肌肉放松,并且刺激血液流动,增加的血液流动帮助您的身体更好地清除血流中由疼痛产生的作用物和疲劳因子。 有效地控制身体内的电流紊乱。疼痛与不适的消除立即见效。对粘液囊炎,坐骨神经痛、头痛这些类型的关节炎和经前综合症的短暂痛疼缓解具有明显作用。通过调节身体电流来缓解肌肉的痛疼与僵硬,改善血液循环。由于这些原因,本产品受到马拉松选手和许多日本运动员的喜爱。专业的运动数字反映较好的运动流速,更快的反射时间,以及运动成绩的提高。

回答 金属钛属于金属类,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制药、食品、化工、工业、医疗,属于稳定元素,没有毒性,没有放射性产生。 钛具有特殊的电流特性,对人体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而且其化学性稳定,不会发生精实性的变化或变质,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应用钛制品可以达到精神松弛、肌肉放松、运动机能提高的效果。现在已经成为医疗上常用人体骨骼代替材料,用钛制造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骨板、牙科植入、颅脑手术后的颅骨缺损修补等。 更多1条 

声称用“钛环”项链能够缓解疲劳、减轻肌肉压力,从医学角度来说,是没有根据的。临床上使用金属元素来做理疗时,都是依靠光波或者微波发射来达到治疗的效果。“钛环”项链仅仅是将钛固定在了项链里,人体没有和钛接触,也就没有途径来吸收钛元素,除非钛具有放射性。有些人觉得自己感受到了“钛环”缓解疲劳、减轻肌肉压力的功用,其实只是他们的心理作用。在普通人群中,总有些特别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由于他们的心理不够成熟,自信心和自主性都不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接受“心理暗示”。所以楼主不要相信啦,仅仅把它看作装饰品!OK?

关于人参的文献

人参中文名:人参(朝鲜半岛出产的称为:高丽参 )别 名:山参、园参、人衔、鬼盖,棒槌(《本经》),土精、神草、黄参、血参(《吴普本草》),地精(《广雅》),百尺杵(《本草图经》),海腴、金井玉阑,孩儿参(《纲目》),棒槌(《辽宁主要药材》)。   英文名: Ginseng,Ginseng Root  拉丁植物名:Panax ginseng C A M   中文科名:五加科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在我国古人类活动史上,仰韶文化时代彩陶已经普及,蒸煮熟食维持健康、摄取营养,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必备条件。古人类把采集到的野生人参,如同用蒸煮后的动植物食物制成干肉、干菜。干果的方法一样,对鲜人参用煮。蒸。焯等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便可以得到熟人参。对熟人参加以干燥保存,就出现了另一类人参加工制品,犹如现代的大力参、红参等,在生晒参之后问世。 人参加工及其产品的最早文献,见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辑录的《本草经集注》之中。书中关于人参的采收加工记载得十分明确:“二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暴干,勿令见风。”显然,在1500多年以前,我国加工人参的方法,已不只是简单地利用自然条件晾晒获得“生晒参”,而是特别强调用竹刀刮去人参表皮,进行“暴干”,这种方法同现代加工“白干参”的工艺相当接近。从加工技术取得显著进步而言,刮去鲜人参的表皮,有两项优点值得称道。其一,对鲜人参进行整理,清除不洁附着物;其二,破坏鲜人参表皮,有利于组织中水分的散逸,缩短加工。干燥时间。至于“暴干”,则不是简单地利用自然条件干燥,“暴”有急骤。猛烈之意,即把鲜人参在短时间内快速十燥,制成使用方便、质量较佳的产品。根据现代知识加以理解,一般干燥方法获得的人参,在缓慢失水中,人参体内的有机物质、有效成分还在不断分解;而快速脱水干燥,可减少人参体内物质的分解和破坏,因而能相对提高内在质量。尽管刮皮可损失一部分人参有效物质,但以人参加工技术改进和提高的观点进行分析,1000多年以前有这种人参加工方法则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与陶弘景同时代的阮孝绪(479~536),其传略由唐代姚思廉(557~637)整理记述在《梁书》之中,谓“阮孝绪母王氏,忽有疾,合药须得生人参”。总览全文,阮孝绪所寻的“人参”,是鲜人参,而非生熟之别的“生人参”。此只属于文献中的旁证,而不能与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的记述相类比。关于阮孝绪传中与人参有关之内容,将在本书的人参文化史中述及。  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教撰《雷公炮炙论》,是我国医药史上最早的一部制药著作,约成书于5世纪,收藏有300余种药物炮炙加工方法所涉及的炮炙技术有炮法、炙法。焙法、爆法、蒸法、煮法、去芦、去足、制霜、酒制、蜜制、药汁制等,内容丰富,记述详尽,是我国古代集中药炮炙之大成的专著。后世本草学中有关炮炙、修事项下之炮、熟、煮、炙,多引自该书,常奉为准则,沿用至今。在《雷公炮炙论》中关于人参的记载为:“凡使,要肥大,块如鸡腿并似人形者。凡采得,阴干,去四边芦头并黑者,锉入药中。”显然,南北朝的刘宋时代,对人参的加工炮炙,不及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的细致具体。但雷敦著作中反映的炮法、炙法、焙法、爆法、蒸法。煮法等加工炮炙技术,对人参加工也可加以运用,因此,加工生产出熟人参及其干燥制品,如红参等,亦能问世。以加工技术而论,红参等蒸后(或用其他高温加热方法处理)的干燥制品,应始于南北朝刘宋时期。从历代本草著作记载的药用人参的特征来分析,供作药用者多为生晒参,其次为少量刮去表皮加工而成的白干参。陶弘景对产于上党、百济、高丽的人参记载为:“上党在冀州西南,魏国所献即是,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俗用不入服,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次用高丽,高丽即是辽东,形大而虚软,不及百济。百济今臣属高丽,高丽所献兼有两种,止应择取之尔,实用并不及上党者。”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形细而坚白,均为自然干燥所得生晒参的感官特征。陶氏将上党产的生晒参同百济、高而产者进行了比较,百济产的生晒参细小,但质硬而色白,高丽产者支头较大,但虚软。显然百济产的生晒参质量较佳,但是百济、高丽两者生产的生晒参均不及上党产者,即上党人参质量最好。同时还强调,因为百济臣属高丽,故名为高丽产者,其中混有百济生晒参,选用中亦当注意辨别。   通过前述可知,历史上这个时期以应用生晒参为主,而且对其产地、外观质量、药效方面的差异,已有准确的认识。   至唐代,仍重用生晒参,在《新修本草》中强调指出上党人参的具体产地,并纠正陶弘景的观点,谓“人参见多高丽。百济者。潞州太行山所出谓之紫团参,安用焉。陶云:俗用不入服。非也”。宋代苏颂等撰《本草图经》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今河东诸州及泰山皆有之,又有河北榷场及闽中来者,名新罗人参,然具不及上党者佳。其根形状如防风而润实。”可知,自陶弘景至苏颂(1019~1101)时代,历经 600余年,药用人参一直以生晒参为主。   明代陈嘉漠(1486~1565)在《本草蒙垄》中记载;“紫团参,紫大而稍扁。百济参,白坚而圆,名曰条参,俗名羊角参。辽东参,黄润细长而有须,俗名黄参,独胜。高丽参,近紫体虚。新罗参,亚黄味薄。”细审“紫团参,紫大而稍扁”这一特征,应是经过特殊加工方法而赋予紫团参的感官性状,这是药用人参史上首次记载红参及其精制品的具体形状。   紫,是紫团参的颜色,大而稍扁则是紫团参的体形特征。说明,陈嘉漠记述的上党人参,即紫团参,是经过长时间蒸制。加工后所获得的新型人参。紫色,是红色深重之色泽,我国古代,以紫色为尊贵,对深红色、红褐色等均以紫色相称;扁,是蒸制人参经过整形、加压所留下的典型形体表现。作者在从事改进红参加工技术实验研究中,发现并报道了红参色泽与蒸参时问和蒸参压力的相关关系:随着蒸参时间的延长与蒸参压力的增大,红参的颜色逐渐加深,能加工出深红色、褐红色的商品红参。现在在商品经营中,对颜色十分深重的红参,仍称之为“紫红色”或“红褐色”红参。当今,精制红参,小包装红参,在加工中有加压整形的工序,以此保证红参具备特有的形体,这是行业内人所共知的知识。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记述“紫大而稍扁”的人参,就是最早问世经过精心加工的大支头压制红参。这是人参加工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此外,陈氏还提及,高丽参近紫体虚,说明产自高丽的人参中也有红参,但体虚质量较差。   李时珍对人参采收季节与其质量的关系记载为:“秋冬采者质坚实,春夏季者虚软,非地产有虚实也。辽参连皮者黄润色如防风,去皮者坚白如粉。”说明在辽参中已经有“生晒参”、“白干参”两个品种,但不见“紫大而稍扁”之红参,即在上党人参中早已出现的红参,而在辽参中尚不见这个品种。   李言闻对人参生用、熟用的医疗价值和临床具体应用,有十分精辟的论述,谓“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进而强调:“凉者,高秋清肃之气,天之阴也,其性降;温者,阳春生发之气,大之阳也,其性升。”又说:“人参气味俱薄,气之薄者,生降熟升;味之薄者,生升熟降。如土虚火旺之病,则宜生参,凉薄之气,以泻火而补土,是纯用其气也;脾虚肺怯之病,则宜熟参,甘温之味,以补土而生金,是纯用其味也。”至此,生人参、熟人参的特有用途和医疗地位得以全面论述和确立。   清代,在《宁古塔纪略》中载:“人参以八九月间者为最佳,生者色白,蒸熟辄带红色。红而明亮者,其精神足,为第一等。凡掘参者,一日所得晚即蒸,次晨晒于日中,干后有大小、红白不同,非产地之异,故土人贵红贱白。”《大清王朝事略》有“卖水参国人恐难以久,遂煮熟卖之”的记载。《柳条边纪略》引合《清实剥,说明人参经煮、蒸方法加工的过程:“先以水渍参,明人佯不欲市,边人恐朽败急售,多不得价,太祖乃命煮而售之,煮参始此。近又以煮则味薄,改而为蒸矣。”可知,产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参,长期以“生晒参”供用,到明末、清初才出现红参。至乾隆(1736~1795)后期,生、熟人参种类益加繁杂。唐秉钩在《人参考》(1778年刊行)中对用多种加工方法制造的人参做了记载。所列举的成品人参(包括切制品等)共40多个品种,如:尖顶熟。塘西熟、先顶熟、顶熟。统顶、二顶、光熟、次顶、炼熟、中熟、小熟。条小、宫熟、短熟、顶糙、拣糙、统糙、次糙、小红糙、顶太参、太参拿条、太拣条。统条、中条、短条。小糙、强糙、银凤、白熟、泡头、片料、糙条、须中条、须条、泡条。净须。芦管条、芦头等。此外,还区分有20个等级,上等为干、鲜、矮、壮、光。圆、文、笨、熟、糯;下等为潮、晕、长、瘦、糙、瘪、武、尖、生、粳。此期商品参及其加工方法的复杂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鸡林旧闻录》记载:加工时,须将鲜人参置沸水中炉过,再以小毛刷将表皮刷净,并用白线小弓之弦将人参纹理中的泥土清除。将冰糖溶化,把人参浸入糖汁中1~2天,再蒸熟,取出用火盘烤干。这种加工方法,应属于加工掐皮参和糖参的较早记述。显然,糖参只是在有精制的白糖、甚至有冰糖供应之后才能生产,糖参作为商品,大约是在清朝晚期始能问世。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商品人参中有山参、生晒参、全须生晒参、红参、白干参、大力参、掐皮参、冲参、糖参、边条参。白直须。白弯须。红直须。红弯须、混弯须等15个品种。在加工技术方面,较为成熟者有许多至今仍在有选择地应用。作为人参加工史实,对历史上曾经占有一定地位的加工技术整理于后。

原始社会,神农尝百草

最多的只能活到500年。

据史书记载,人参寿命为400年左右,但在采收中,参龄达200岁的就很罕见了,能生长百年左右也不容易。人参能活多久?一般植物在地下容易腐烂,但是人参因为含有人参皂苷等物质,可以防止人参腐烂,因此人参可以活很久,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但是现在千年人参基本已经没有了,上百年的人参已经是很罕见了,百年老参价格更是不菲,轻则几十万,重则上百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