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主编是谁

发布时间: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主编是谁

张金哲教授是中国小儿外科学资深专家。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先后任北京医科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教授于1920年9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籍贯地)。几乎在兵乱中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艰难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习,使他从小立下了刻苦学习以身报国的志愿,特别是从医之后,遇到中国著名现代儿科奠基人诸福棠教授及胸心外科奠基人吴英皑教授,学到正直做人与严谨治学之道,并以他的勤奋和创造开始了和国家的发展有相同命运的医生道路。1938年他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系,1941年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后辗转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上海医学院,1946年毕业。1947年任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及总住院医师。1949年解放后留用,历任外科主治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1955年受著名儿科专家诸福棠教授之邀,调入新建北京儿童医院。历任外科主任、副院长,及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教授。1986以后至今,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特级专家、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1997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0年张金哲教授首先在国内北大医院创建了小儿外科,成为中国小儿外科三个创始人中最早、声望最高的一个。50年代他和麻醉专家谢荣教授合作首创肌肉注射硫喷妥钠基础麻醉方法,从而为中国小儿外科的推广打下了基础。1955年起他就任新建的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创建和完善了全国最大的小儿外科中心,培养了一批高级小儿外科医疗、麻醉、科研、护理专家。50-60年代他致力于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在诊断与治疗方面有很多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创造,提高疗效,使平均病死率低于当时国际报道。80年代以后他对小儿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手术设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从医50多年,为万名以上患儿操刀手术。张金哲教授热心教育、园丁育人,桃李满天下,早在1958年受卫生部委托创办中国小儿外科医师培训进修班。他为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近千名本科生讲授小儿外科学,亲自指导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17人。 张金哲教授十分重视学会和专业杂志工作,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及秘书,中华外科杂志常务编委。1980年成立小儿外科学组他首任组长,1986年成立小儿外科学会后为首任主任委员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现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名誉主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顾问。从50年代开始他即热心医学科普,为北京市及全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并多次任两会理事及委员。1964-1986年任中华医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委,出版书刊、小品约百十种。1991年全国科协授予张金哲教授“突出贡献科普工作者”称号。建国以来他多次组织国内外大型学术活动,多次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为美国小儿外科杂志及国际小儿外科杂志海外顾问、太平洋地区小儿外科学会及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终身会员、罗马尼亚医学会荣誉会员,1986-1998年连任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理事。他因此成为中国及国际小儿外科界联系的中心人物。2000年他获英国皇家学会“Denis Brown金奖”,该奖被国际小儿外科界视为“诺贝尔奖”,全世界迄今共33人获此殊荣,均为著名国际小儿外科大师,在中国他是唯一获奖者。正是由于他和老一辈儿外科开括者的努力及同道的艰苦奋斗,才使得中国小儿外科的工作成绩被中国科学界和国际小儿外科界的认可与褒奖。1951、1952年他参加抗美援朝各立大功一次,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获卫生部技术革命先锋金奖,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劳模,1991年被评为卫生部劳模。1993获北京市精神文明奖章,1999因讲医德获北京市“灵山”一等金奖。为第7、8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金哲教授向来平易近人,助人为乐,团结同道,提携后辈,成为小儿外科界的楷模。他业余爱好广泛,参与多种文娱体育活动。他把自已的稿费和科研奖金无私地贡献给了医院外科。张金哲教授虽已年逾80,仍在一线工作,照常看门诊、作手术、查病房、科研、教学、带研究生。

李龙,男,1962年5月生,中共党员,当代名医,小儿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主任,中华小儿外科英国和日本小儿外科等国内外9个学会及杂志的委员和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当代名医名院》杂志 网站编委、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中国艺联)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在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复杂肛门闭锁、巨结肠、门脉高压、巨大肿瘤切除及小儿肝移植等方面成绩卓著,特别是在腹腔镜治疗各种小儿外科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学习与工作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年他从师于我国小儿外科奠基人、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院士,多年来在张院士及几代小儿外科前辈的精心指导和临床研究经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在周围同事们的全力协助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1995年和2000年他分别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善于治疗小儿外科疑难复杂疾病,在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肝移植及其并发症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腹腔镜治疗小儿外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率先开展了经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一系列新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在切除小儿巨大肝肿瘤和神经母细胞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曾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过五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科技攻关课题,四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2006年5月,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国际小儿腔镜外科学会、英国小儿腔镜外科学会、日本小儿腔镜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等国内9个学术杂志的编委;1988年至2005年6月,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工作,2005年10月作为人才引进到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工作至今。临床与研究李龙同志一直工作在小儿外科临床一线,承担着疑难复杂危重患儿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在完成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领导课题组对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索。在张金哲院士等前辈多年资料积累及指导下,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肠壁系膜直动脉的双重血运支配现象,提出肠重复畸形血运分型方法,探索出单纯切除重复肠管保留主肠管的新术式。明确Cdx基因表达异常与先天性巨结肠合并肠炎的关系,提出巨结肠性肠炎是肠黏膜内在先天性缺陷所致的观点;探索出直肠黏膜和内扩约肌切除是预防肠炎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胎儿和新生儿的肛门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排便感受器的种类,定位和发育特点;发现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畸形儿童神经病理改变特点;发现张力应力定律诱导肛门组织生长的方法;探索出球囊扩张治疗复杂一穴肛畸形和肛门直肠闭锁术后合并症顽固性便秘的新方法。我国是先天性胆道畸形的高发国家,他领导的课题组成功的建立了肝胆畸形的动物模型,发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扩张的形态与囊内压力和胆总管远端的梗阻密切相关;发现了十二指肠乳头异位是其重要病理改变特征,进而提出了胚胎早期肝憩室远端异位是其病因的新观点;成功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彻底切除及肝管与空肠 Roux-Y吻合手术。他们还对犬部分肝移植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临床上率先成功开展了婴幼儿的亲体和尸体肝脏移植技术。微创腹腔镜技术是当今外科领域发展尖端,他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复杂高难度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畸形,并将该技术推广到国内60多所小儿外科中心,培训医生300多名,推动了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成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主编是谁呀

裘法祖(6-14),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长期担任全国高校临床专业教材评委主任,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1936年从同济大学医学院结业,1939年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2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他先后撰写了240多篇学术论文。主编了《一般外科手术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等书。创办了《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是我国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刊人之一。在他担任全国临床医学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近30年中,共组织编写了40多本医学教材。他参加编写的《黄家驷外科学》被誉为中国外科学的经典著作。

张金哲教授是中国小儿外科学资深专家。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先后任北京医科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教授于1920年9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籍贯地)。几乎在兵乱中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艰难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习,使他从小立下了刻苦学习以身报国的志愿,特别是从医之后,遇到中国著名现代儿科奠基人诸福棠教授及胸心外科奠基人吴英皑教授,学到正直做人与严谨治学之道,并以他的勤奋和创造开始了和国家的发展有相同命运的医生道路。1938年他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系,1941年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后辗转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上海医学院,1946年毕业。1947年任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及总住院医师。1949年解放后留用,历任外科主治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1955年受著名儿科专家诸福棠教授之邀,调入新建北京儿童医院。历任外科主任、副院长,及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教授。1986以后至今,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特级专家、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1997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0年张金哲教授首先在国内北大医院创建了小儿外科,成为中国小儿外科三个创始人中最早、声望最高的一个。50年代他和麻醉专家谢荣教授合作首创肌肉注射硫喷妥钠基础麻醉方法,从而为中国小儿外科的推广打下了基础。1955年起他就任新建的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创建和完善了全国最大的小儿外科中心,培养了一批高级小儿外科医疗、麻醉、科研、护理专家。50-60年代他致力于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在诊断与治疗方面有很多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创造,提高疗效,使平均病死率低于当时国际报道。80年代以后他对小儿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手术设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从医50多年,为万名以上患儿操刀手术。张金哲教授热心教育、园丁育人,桃李满天下,早在1958年受卫生部委托创办中国小儿外科医师培训进修班。他为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近千名本科生讲授小儿外科学,亲自指导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17人。 张金哲教授十分重视学会和专业杂志工作,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及秘书,中华外科杂志常务编委。1980年成立小儿外科学组他首任组长,1986年成立小儿外科学会后为首任主任委员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现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名誉主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顾问。从50年代开始他即热心医学科普,为北京市及全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并多次任两会理事及委员。1964-1986年任中华医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委,出版书刊、小品约百十种。1991年全国科协授予张金哲教授“突出贡献科普工作者”称号。建国以来他多次组织国内外大型学术活动,多次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为美国小儿外科杂志及国际小儿外科杂志海外顾问、太平洋地区小儿外科学会及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终身会员、罗马尼亚医学会荣誉会员,1986-1998年连任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理事。他因此成为中国及国际小儿外科界联系的中心人物。2000年他获英国皇家学会“Denis Brown金奖”,该奖被国际小儿外科界视为“诺贝尔奖”,全世界迄今共33人获此殊荣,均为著名国际小儿外科大师,在中国他是唯一获奖者。正是由于他和老一辈儿外科开括者的努力及同道的艰苦奋斗,才使得中国小儿外科的工作成绩被中国科学界和国际小儿外科界的认可与褒奖。1951、1952年他参加抗美援朝各立大功一次,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获卫生部技术革命先锋金奖,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劳模,1991年被评为卫生部劳模。1993获北京市精神文明奖章,1999因讲医德获北京市“灵山”一等金奖。为第7、8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金哲教授向来平易近人,助人为乐,团结同道,提携后辈,成为小儿外科界的楷模。他业余爱好广泛,参与多种文娱体育活动。他把自已的稿费和科研奖金无私地贡献给了医院外科。张金哲教授虽已年逾80,仍在一线工作,照常看门诊、作手术、查病房、科研、教学、带研究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主编是谁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会由小儿普外、泌尿外科、矫形外科、心血管外科等专家组成,除中国内地的专家外,还包括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小儿外科学专家。以高中级小儿外科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 。本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和普及相结合,贯彻“双百”方针,充分报道小儿外科的先进理论、新兴技术和前沿成果,积极发挥杂志的导向作用,促进中国小儿外科的发展。本刊现有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革新、经验介绍、综述、临床病理(例)讨论、国际学术交流、专题笔谈、讲座、病例报告等十多个栏目。编委会在办刊指导思想、审稿标准方面,注重杂志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既重视基础研究方面的报道,又鼓励来自实践的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本刊每年根据学科发展和研究现状制定报道计划,采取约稿和广泛征集稿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排。杂志积极发挥各地编委的作用,编委会分为四个大组,各组每年分别召开一次审稿会。本刊为适应医学发展和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需要,将逐步开展一些新的栏目,如手术操作介绍、国内外医学书刊评介、医学新闻等,使小儿外科及其相关专业人员都能在本刊找到发表论文和见解的园地,从杂志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本刊为了扩大杂志的影响,与中华小儿外科学分会,及各地小儿外科学分会,积极组织各类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杂志与各地的小儿外科医师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各地小儿外科临床和科研状况,为反映和指导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刊在召开地区审稿会和各专业审稿会的同时,组织小儿外科的专家对基层医师进行小儿外科专业方面的继续教育,使基层医师的医疗水平得以提高。本刊办刊目的明确,学术水平较高,专业特色显著,拥有稳定的办刊、作者和读者队伍,并被国内多个数据库收录。本刊发表的论文曾被国外检索系统收录,有些论文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论文奖。本刊1996年在湖北省期刊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期刊。

裘法祖(6-14),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长期担任全国高校临床专业教材评委主任,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1936年从同济大学医学院结业,1939年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2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他先后撰写了240多篇学术论文。主编了《一般外科手术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等书。创办了《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是我国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刊人之一。在他担任全国临床医学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近30年中,共组织编写了40多本医学教材。他参加编写的《黄家驷外科学》被誉为中国外科学的经典著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是谁

他是山东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青岛市首届跨世纪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岛市专业拔尖人才,曾荣膺“全国百名优秀医生”。2006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兼任中华小儿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委员、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终身会员,日本外科学会会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多年来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促进工作,曾荣获日本驻华大使馆特别表彰-第一届驻华大使奖。

李龙,男,1962年5月生,中共党员,当代名医,小儿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主任,中华小儿外科英国和日本小儿外科等国内外9个学会及杂志的委员和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当代名医名院》杂志 网站编委、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中国艺联)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在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复杂肛门闭锁、巨结肠、门脉高压、巨大肿瘤切除及小儿肝移植等方面成绩卓著,特别是在腹腔镜治疗各种小儿外科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学习与工作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年他从师于我国小儿外科奠基人、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院士,多年来在张院士及几代小儿外科前辈的精心指导和临床研究经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在周围同事们的全力协助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1995年和2000年他分别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善于治疗小儿外科疑难复杂疾病,在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肝移植及其并发症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腹腔镜治疗小儿外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率先开展了经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一系列新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在切除小儿巨大肝肿瘤和神经母细胞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曾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过五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科技攻关课题,四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2006年5月,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国际小儿腔镜外科学会、英国小儿腔镜外科学会、日本小儿腔镜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等国内9个学术杂志的编委;1988年至2005年6月,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工作,2005年10月作为人才引进到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工作至今。临床与研究李龙同志一直工作在小儿外科临床一线,承担着疑难复杂危重患儿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在完成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领导课题组对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索。在张金哲院士等前辈多年资料积累及指导下,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肠壁系膜直动脉的双重血运支配现象,提出肠重复畸形血运分型方法,探索出单纯切除重复肠管保留主肠管的新术式。明确Cdx基因表达异常与先天性巨结肠合并肠炎的关系,提出巨结肠性肠炎是肠黏膜内在先天性缺陷所致的观点;探索出直肠黏膜和内扩约肌切除是预防肠炎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胎儿和新生儿的肛门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排便感受器的种类,定位和发育特点;发现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畸形儿童神经病理改变特点;发现张力应力定律诱导肛门组织生长的方法;探索出球囊扩张治疗复杂一穴肛畸形和肛门直肠闭锁术后合并症顽固性便秘的新方法。我国是先天性胆道畸形的高发国家,他领导的课题组成功的建立了肝胆畸形的动物模型,发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扩张的形态与囊内压力和胆总管远端的梗阻密切相关;发现了十二指肠乳头异位是其重要病理改变特征,进而提出了胚胎早期肝憩室远端异位是其病因的新观点;成功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彻底切除及肝管与空肠 Roux-Y吻合手术。他们还对犬部分肝移植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临床上率先成功开展了婴幼儿的亲体和尸体肝脏移植技术。微创腹腔镜技术是当今外科领域发展尖端,他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复杂高难度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畸形,并将该技术推广到国内60多所小儿外科中心,培训医生300多名,推动了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成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主编

裘法祖(6-14),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长期担任全国高校临床专业教材评委主任,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1936年从同济大学医学院结业,1939年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2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他先后撰写了240多篇学术论文。主编了《一般外科手术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等书。创办了《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是我国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刊人之一。在他担任全国临床医学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近30年中,共组织编写了40多本医学教材。他参加编写的《黄家驷外科学》被誉为中国外科学的经典著作。

李龙,男,1962年5月生,中共党员,当代名医,小儿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主任,中华小儿外科英国和日本小儿外科等国内外9个学会及杂志的委员和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当代名医名院》杂志 网站编委、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中国艺联)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在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复杂肛门闭锁、巨结肠、门脉高压、巨大肿瘤切除及小儿肝移植等方面成绩卓著,特别是在腹腔镜治疗各种小儿外科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学习与工作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年他从师于我国小儿外科奠基人、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院士,多年来在张院士及几代小儿外科前辈的精心指导和临床研究经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在周围同事们的全力协助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1995年和2000年他分别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善于治疗小儿外科疑难复杂疾病,在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肝移植及其并发症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腹腔镜治疗小儿外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率先开展了经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一系列新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在切除小儿巨大肝肿瘤和神经母细胞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曾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过五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科技攻关课题,四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2006年5月,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国际小儿腔镜外科学会、英国小儿腔镜外科学会、日本小儿腔镜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等国内9个学术杂志的编委;1988年至2005年6月,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工作,2005年10月作为人才引进到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工作至今。临床与研究李龙同志一直工作在小儿外科临床一线,承担着疑难复杂危重患儿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在完成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领导课题组对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索。在张金哲院士等前辈多年资料积累及指导下,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肠壁系膜直动脉的双重血运支配现象,提出肠重复畸形血运分型方法,探索出单纯切除重复肠管保留主肠管的新术式。明确Cdx基因表达异常与先天性巨结肠合并肠炎的关系,提出巨结肠性肠炎是肠黏膜内在先天性缺陷所致的观点;探索出直肠黏膜和内扩约肌切除是预防肠炎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胎儿和新生儿的肛门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排便感受器的种类,定位和发育特点;发现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畸形儿童神经病理改变特点;发现张力应力定律诱导肛门组织生长的方法;探索出球囊扩张治疗复杂一穴肛畸形和肛门直肠闭锁术后合并症顽固性便秘的新方法。我国是先天性胆道畸形的高发国家,他领导的课题组成功的建立了肝胆畸形的动物模型,发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扩张的形态与囊内压力和胆总管远端的梗阻密切相关;发现了十二指肠乳头异位是其重要病理改变特征,进而提出了胚胎早期肝憩室远端异位是其病因的新观点;成功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彻底切除及肝管与空肠 Roux-Y吻合手术。他们还对犬部分肝移植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临床上率先成功开展了婴幼儿的亲体和尸体肝脏移植技术。微创腹腔镜技术是当今外科领域发展尖端,他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复杂高难度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畸形,并将该技术推广到国内60多所小儿外科中心,培训医生300多名,推动了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成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