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对不对

发布时间:

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对不对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学、行政法、领导科学、公共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学、高等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财政学、行政法学、公共伦理学、管理文秘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8周。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相近专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业方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或管理学学士。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以公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来认识并划分行政责任的观点角度看,其内涵包括回应、弹性、胜任能力、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廉洁。 2、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目前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 3、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 4、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和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 5、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主要有行政诉讼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 6、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资讯委员会、利益群体等基本方式 7、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什么是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政府组织伦理或者以政府组织系统为主体,或者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是针对政府组织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政府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 8、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9、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第四、勇于承担公共责任 第五、高尚的敬业精神 10、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中有什么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有着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选择作用 11、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 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是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和制度建设推动自律。 A、道德建设驱动自律 即:通过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使其能够超越一切外在监督和制约,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自觉地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 B、制度建设推动自律 即: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者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逐步达到自律。 这一机制实际上是将伦理建设与公共事业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 第三、行为守则 第四、公民参与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以公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来认识并划分行政责任的观点角度看,其内涵包括回应、弹性、胜任能力、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廉洁。2、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截止至2009年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3、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4、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包括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和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5、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主要有行政诉讼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6、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资讯委员会、利益群体等基本方式7、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什么是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政府组织伦理或者以政府组织系统为主体,或者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是针对政府组织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政府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8、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9、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第四、勇于承担公共责任第五、高尚的敬业精神10、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中有什么作用?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有着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选择作用11、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是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和制度建设推动自律。A、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即:通过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使其能够超越一切外在监督和制约,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自觉地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B、制度建设推动自律即: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者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逐步达到自律。这一机制实际上是将伦理建设与公共事业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第三、行为守则第四、公民参与1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截止至2009年)。作为一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9届毕业的学生,我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从国外刚刚引进的学科,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却刚刚起步,要逐渐的成熟起来还要一个过程,将来的发展前景还有所期待,但是,由于现实国情(截止至2009年),没有被社会所认识,就业情况因而也不容乐观。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学科共同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学》、《领导学》、《政治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财务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政策》、《电子政务》、《组织理论》、《公共关系学》、《管理心理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专业方向深化备选模块有:人力资源模块、公共政策分析模块、城市管理模块、社会管理模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

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对吗

对于第三部门来说,其组织的自主性是当前研究的核心课题,这里的自主性有三个维度:一是独立性,即相对于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相对独立性;二是自我管理能力,即在独立的条件下能实现对本组织的自我监管;三是影响力,即该组织能对政府组织或经济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第三部门的研究可以参考康晓光的《依附式发展的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组织的自主性。对于第三部门来说,其组织的自主性是当前研究的核心课题,这里的自主性有三个维度:一是独立性,即相对于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相对独立性;二是自我管理能力,即在独立的条件下能实现对本组织的自我监管;三是影响力,即该组织能对政府组织或经济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部门职能特点:1“正规性”,即具有正式注册登记的合法身份。正规性是第三部门必备的条件。作为计划经济下政府延伸或者由于政府机构改革转轨、挂靠等下属、不需注册登记的机构,不是独立的组织;而没有登记注册的独立组织是非法组织。2“民间性”,即在组织机构上与政府分离。中国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由于历史原因,政治色彩和官僚化过于厚重。协会主要人员来自于政府,协会开展相关活动和工作依靠政府,因此有人称之为“二政府”。人们把协会理解为管理机构或者领导机构,而不是服务和中介机构,而真正的行业协会应该是企业自愿参与的民间组织。3“非营利性”,即不得为其拥有者谋取利润。在中国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有些非营利组织甚至从事某些营利性活动。一般第三部门的活动和财务公开性和透明度是很高的。4“自治性”,即能够控制自己的活动。组织章程的自主设计,领导机构和人员自主遴选和更换。如果要报请政府部门批准,或由政府部门推荐和委派就无法做到自治。5“志愿性”,其活动和管理中有显著的会员自愿参与成份。6“公益性”,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

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对还是错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以公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来认识并划分行政责任的观点角度看,其内涵包括回应、弹性、胜任能力、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廉洁。2、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截止至2009年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3、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4、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包括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和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5、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主要有行政诉讼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6、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资讯委员会、利益群体等基本方式7、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什么是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政府组织伦理或者以政府组织系统为主体,或者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是针对政府组织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政府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8、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9、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第四、勇于承担公共责任第五、高尚的敬业精神10、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中有什么作用?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有着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选择作用11、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是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和制度建设推动自律。A、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即:通过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使其能够超越一切外在监督和制约,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自觉地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B、制度建设推动自律即: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者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逐步达到自律。这一机制实际上是将伦理建设与公共事业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第三、行为守则第四、公民参与1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截止至2009年)。作为一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9届毕业的学生,我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从国外刚刚引进的学科,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却刚刚起步,要逐渐的成熟起来还要一个过程,将来的发展前景还有所期待,但是,由于现实国情(截止至2009年),没有被社会所认识,就业情况因而也不容乐观。

第一章 绪论一、公共管理一般理论概述二、公共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一、公共管理的主体:呈多元互动的发展趋势二、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三、非政府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新兴主体四、全球治理下的国际组织是公共管理的辅助主体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客体一、公共管理的客体:一切公共事务二、社会公共事务的特征三、基于公共管理客体的管理思想的演变四、能本管理是时代的召唤第四章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权力一、公共权力合理运用:公共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二、公共责任:公共权力运行的基本要求三、公共权力异化的治理第五章 公共物品的供给一、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二、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三、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四、公共物品的非政府组织供给五、全球治理下公共物品的国际组织供给第六章 公共管理的环境一、良好的公共环境:公共管理能力提升的外部条件二、生态环境对公共管理的影响三、社会环境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四、国际环境对公共管理的影响五、公共管理与各种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七章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一、前瞻性的公共部门战略:公共管理持续发展动因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性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过程及其内容四、公共战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五、我国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及其改进第八章 公共资源管理一、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公共管理内在发展的依据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三、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四、自然资源管理第九章 公共财政管理一、均衡的公共财政预算与收支:公共管理内在发展的基础二、公共预算管理三、公共收入管理四、公共支出管理第十章 公共政策第十一章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第十二章 公共管理伦理第十三章 公共管理改革与创新参考文献

公共管理是在复杂性与不确定条件下的背景下,为了符合实际的社会治理要求产生的。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两种基本的社会治理模式,分别为农业社会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及工业社会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是一种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它产生于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是出于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要求而产生的。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出现过两种基本的社会治理模式,农业社会所拥有的是一种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工业社会中产生的是一种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在后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公共管理,它是一种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需要实现对传统的行政管理以及公共行政的继承与超越。

对于第三部门来说,其组织的自主性是当前研究的核心课题,这里的自主性有三个维度:一是独立性,即相对于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相对独立性;二是自我管理能力,即在独立的条件下能实现对本组织的自我监管;三是影响力,即该组织能对政府组织或经济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第三部门的研究可以参考康晓光的《依附式发展的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公共责任

一、区别:第一,目标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的,而私人管理则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实质不同私人管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更多着力于提高效率上,而公共管理不仅要注意到效率问题而且还得研究公平问题。第三,特性不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更强调责任。第四,监督方式不同。公共管理要受到社会大众的监督而私人管理的监督主要是来自于企业的内部。第五,权力来源不同公共管理中公共组织的权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大众所给予的公共权力,而私人管理的权力则大都是私人授权。二、 联系:私人管理包括了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它的一种职能,公共管理是间接帮助私人管理的方法。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以公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来认识并划分行政责任的观点角度看,其内涵包括回应、弹性、胜任能力、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廉洁。2、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截止至2009年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3、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4、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包括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和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5、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主要有行政诉讼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6、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资讯委员会、利益群体等基本方式7、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什么是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政府组织伦理或者以政府组织系统为主体,或者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是针对政府组织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政府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8、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9、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第四、勇于承担公共责任第五、高尚的敬业精神10、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中有什么作用?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有着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选择作用11、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是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和制度建设推动自律。A、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即:通过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使其能够超越一切外在监督和制约,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自觉地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B、制度建设推动自律即: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者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逐步达到自律。这一机制实际上是将伦理建设与公共事业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第三、行为守则第四、公民参与1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截止至2009年)。作为一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9届毕业的学生,我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从国外刚刚引进的学科,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却刚刚起步,要逐渐的成熟起来还要一个过程,将来的发展前景还有所期待,但是,由于现实国情(截止至2009年),没有被社会所认识,就业情况因而也不容乐观。

指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是人们活动的最主要的三大领域。相应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三大类别,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社会领域的状态如何主要取决于第三部门的状态。 第三部门是来自西方社会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第三部门有不同的称谓,如:“独立部门”、“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免税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等等。一般来说,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部门组织,它既不归属于政府公共部门,也不归属于市场经济组织。对于第三部门的界定,各国的研究者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有不同的定义方式,有的根据法律的规定,有的依据资金的来源,有的强调组织的目的或功能,有的着眼于组织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方式,有的则根据组织的特征定义。其中,根据组织的特征定义的方法包容性比较强,涵盖面比较大,即第三部门是指那些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其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和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的组织。从这个定义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社会团体、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和一些民办的非企业单位都符合这些条件,都属于第三部门。 一、第三部门为什么会成为热点 第三部门为什么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呢? 首先,第三部门的发展在目前有着良好的环境。1978年以来,我国相继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目标的确立使得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面临着重大的变化和调整,各种社会组织也面临着重新分化与定位。这为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从法制环境上看,90年代后期,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与第三部门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如颁布了重新修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了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等。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第三部门发展的法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上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逐渐成为全球通行的标准,并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外第三部门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会对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在很多方面需要与国际接轨,如中国分散的企业需要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等来接替政府的部分职能;与国外进行合作与交流,也需要通过这类中介组织来维护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整体利益。这一切都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我国目前的发展亟需非营利组织。一方面,经济改革使得农村和城市产生了大量多元化利益主体,包括分散经营的农户、个体户、私营企业等等。他们拥有一定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游离于传统单位组织体系(如农村的人民公社、城市的单位)之外。这些多元化利益主体为了改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不利位置需要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组织,如分散的农户需要通过专业协会联合购买生产资料、联合加工、联合储运、联合销售,代表农民与外界交涉,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机构改革的进行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政事、政社的分开,需要有新的部门承接过去由政府对整个社会所包揽的、本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提供多种社会服务。作为政府需要通过一种新的方式、一种中介组织来沟通政府与分散的个人的关系,减少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失业问题、环境问题、流动人口问题、拐卖妇女儿童问题、老年人问题、吸毒问题、艾滋病问题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问题单纯依靠政府或依靠市场来解决是很难奏效的,也是不现实、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有其他组织来做一部分工作以弥补它们的不足。而第三部门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第三部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五大《报告》就提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为了支持第三部门的发展,立法上,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条例,从立法上加强其管理,规范其运作;经济上,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的投入;政策上,通过税收优惠、投资建设优惠等措施,鼓励社会公众对第三部门的投资。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第三部门的发展,也使得第三部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第三部门与政府、企业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第三部门以其特有的身份,发挥着政府和企业难以起到的作用。它的发展将对我国社会的各方面发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换,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在倡导新型伦理道德,引导民众服务社会,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方面;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完善的发展,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平方面, 第三部门都将发挥它的重大作用。可以说,缺少了第三部门,就意味着社会缺少了一种粘合剂、缺少了一种生长点。所以,我国的政治、经济改革要进一步进行,社会要全面发展,必须以第三部门的健康发展作为前提和基础。 二、国外的第三部门及其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第三部门获得了蓬勃发展,进入90年代后,转型国家的第三部门也不断得到发展。有人说,过去20多年全球出现了一场“结社的革命”,其主要标志就是世界各国涌现出了一大批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如法国在60年代每年有1万个民间组织问世,而到80年代中期,每年新成立的民间组织则达到5万多个;在本来第三部门不太发达的亚洲,像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过去十几年里,第三部门的数量都在急剧增加;在发展中国家,如匈牙利、波兰、印度、印尼、巴西、埃及等国都程度不同地涌现出一大批独立性很强的民间团体。 美国是世界上第三部门最发达的国家,像我们非常熟悉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福特基金会、费城交响乐团、大都会博物馆等都是属于第三部门。第三部门在美国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要与第三部门发生联系。如人们吃的早餐产品,其制造商的生产过程必须遵循美国心脏协会、美国糖尿病协会或其他全国性卫生团体公布的指南;买房子所要找的房产经纪人,必须遵守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制定的职业道德;上大学、上研究生院、上商学院的考试——SAT、GRE、GMAT等等,都是由一家非营利的测验公司ETS——世界上最大的测验公司监理的;日常邮箱里也时常会收到教会或其他一些非营利组织的宣传品。在美国的服务组织中,超过一半的医院是私立非营利机构;一半左右的大学是私立非营利机构;2/3的社会法律服务机构是私立非营利机构;几乎所有的交响乐团和70%的博物馆、艺术馆是私立非营利机构。 美国的第三部门,不管是其绝对数量还是其相对数量,都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据统计,1998年,美国大约共有120万个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属于第三部门的组织;为第三部门工作的人员和志愿者,占到美国人口的1/10;第三部门共创造了国家收入的6%,如果再加上志愿者的工作时间,这一比例将达到7%。由此可见美国的第三部门数量之庞大。美国的第三部门依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为其成员提供服务的会员性组织(包括业主和专业组织、社交联谊组织、互助合作组织等)和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包括资金中介组织、教堂和服务提供组织、社会福利组织等)两大类。 英国的第三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支出占GDP的8%,其相对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据1997年的统计,在英国有近100万人在第三部门就职,占就业总人口的4%。另外,约有一半以上的人经常参加志愿活动。英国第三部门活动的领域主要在教育、文化娱乐和社会服务三大领域。总之,第三部门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各个国家的第三部门在许多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在规模上,美、英、法、德等国第三部门的规模比较大,日本、意大利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结构上,在第三部门中所占比重最大的,美国、德国为医疗机构,英国、日本为教育机构,法国、意大利则为社会服务机构,第三世界国家则主要是集中在推动社区发展等方面。在收入来源上,美国是以会费、服务收费和经营收入为主,法国和德国是以政府拨款为主,一些发展中国家则以境外捐款为主。 国外对第三部门的研究,开始是从社会科学和公共管理的角度展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学者开始进行跨国研究,探讨为什么会存在第三部门、第三部门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法律规定,研究各个国家第三部门与政府的关系,预测第三部门在各个国家的发展趋势等,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解释第三部门的理论。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解释为什么有些公共物品要由非营利组织提供(这种理论认为,第三部门是提供公共物品的私营机构。由于免费搭车问题,作为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体系来提供。在此情况下,公共物品的提供应由政府来承担,但是政府又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在政府失灵的情况下,第三部门组织应运而生,拾遗补缺,以满足人们的特殊需求。总之,市场、政府和第三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和约失灵理论解释为什么有些私人物品要由非营利组织提供(这种理论认为,由于第三部门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它们借信息不对称之机占消费者便宜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消费者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当然倾向找比较值得信赖的机构来提供某些服务);供给理论解释为什么有人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进行非营利活动;志愿失灵理论则解释第三部门其内在的局限性。 目前,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第三部门都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今后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将是:如何努力提高知名度,提高公众的信任度,明确法律地位,密切与政府的合作,实施专业化发展战略等。 三、中国的第三部门 在我国,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具有现代特点的第三部门组织逐渐出现,如各地商会陆续建立等,但第三部门的发展却是曲折艰难。如1927年,民间社团遭受整顿缓慢发展;1949年以后的30年,由于我国政治、经济、组织体系形成一种高度统一的体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功能泛化,取代了实际应由第三部门发挥的功能,严格意义上的第三部门的发展处于萎缩状态,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第三部门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据1998年3月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结果的统计,我国现有社会团体法人单位4万个,吸纳71万人;其他非营利机构61万个,吸纳2652万人。截至1998年10月,已经在各级民政部门中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团体共有20万个,各部门审批的民办非企业单位70万个左右。到2000年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清理整顿的方针政策,社会团体减至6万个,数量减少,质量明显提高,结构日趋合理、规范。它们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越来越发挥大的作用。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中国慈善总会等都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它们在救助失学儿童、援助受灾群众等方面所作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第三部门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救助,它在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医疗保健、调查研究、各类咨询、行业协会、社区发展、社会服务以及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于内外环境及历史条件的不同,中国的第三部门有着自己的一些特点。在活动领域,中国的第三部门活动不只限于一个领域,往往成多元化的格局,活动方式以信息、宣传、教育为主;在法律地位上,中国的第三部门绝大部分组织都有章程,但有大量的组织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有的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因而也带来许多问题。同时,缺乏人事任免权是中国第三部门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在设备与人力资源上,中国第三部门近一半的组织依赖业务主管部门提供办公场所,办公条件普遍较差,专职兼职人员较少,志愿者更少;在财务上,中国第三部门的收入单一,主要来源于政府,同时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财务制度也不尽完善;在与外界的关系上,中国第三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联系非常密切,但与国际的交流极少。这些是与中国的第三部门有着较强的半官半民性有关系的。总之,第三部门在我国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其作用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目前,中国第三部门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资金、资源缺乏;二是人才不足;三是法制不健全;四是竞争不充分;五是管理落后,服务质量差;等等。这一切与中国第三部门缺乏明确的宗旨与使命,缺乏公信度,缺乏竞争机制,缺乏社会力量的监督,受行政因素干扰较大是有关系的。所以,要促进中国第三部门健康发展,必须倡导公益观念,优化社会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建立第三部门的评估制度,提高第三部门的责任和公信度,推动第三部门及其工作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我国对于第三部门的研究兴起于80年代,当时主要偏重于从组织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的角度开展研究。进入90年代后,第三部门研究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目前,我国对第三部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国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三部门的发展历史、概念界定、法律规定、管理模式等,介绍国外第三部门的经验;二是对一些国家第三部门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分析,为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三是研究我国第三部门的特征、作用以及它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四是从微观角度研究我国第三部门一些具体组织的运作、管理,总结它们的经验。但是,我国对第三部门的研究还有许多明显的不足之处:在理论层次上,还未形成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许多方面如范畴的界定、研究方法的统一、研究内容的划分等都还有待规范;在实践层次上,还只是停留在应用层面,对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如第三部门管理的政府导向和市场导向均衡问题研究、第三部门的资金筹集和供应体系研究、公共部门与第三部门的关系等基本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所有这些,应当成为今后第三部门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责任编辑 梁丽萍)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10期

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

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组织的自主性。对于第三部门来说,其组织的自主性是当前研究的核心课题,这里的自主性有三个维度:一是独立性,即相对于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相对独立性;二是自我管理能力,即在独立的条件下能实现对本组织的自我监管;三是影响力,即该组织能对政府组织或经济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部门职能特点:1“正规性”,即具有正式注册登记的合法身份。正规性是第三部门必备的条件。作为计划经济下政府延伸或者由于政府机构改革转轨、挂靠等下属、不需注册登记的机构,不是独立的组织;而没有登记注册的独立组织是非法组织。2“民间性”,即在组织机构上与政府分离。中国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由于历史原因,政治色彩和官僚化过于厚重。协会主要人员来自于政府,协会开展相关活动和工作依靠政府,因此有人称之为“二政府”。人们把协会理解为管理机构或者领导机构,而不是服务和中介机构,而真正的行业协会应该是企业自愿参与的民间组织。3“非营利性”,即不得为其拥有者谋取利润。在中国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有些非营利组织甚至从事某些营利性活动。一般第三部门的活动和财务公开性和透明度是很高的。4“自治性”,即能够控制自己的活动。组织章程的自主设计,领导机构和人员自主遴选和更换。如果要报请政府部门批准,或由政府部门推荐和委派就无法做到自治。5“志愿性”,其活动和管理中有显著的会员自愿参与成份。6“公益性”,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

公共管理与传统行政管理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管理对象和目标公共管理的管理兼顾内外环境的关系,特别重视外部环境,以结果或绩效为管理目标,实现有效管理; 传统行政管理将管理对象分为两类,其一是政府本身(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体制和行政组织形态、以及行政管理的动态过程)另一是政府管辖范围的公共事务。传统行政管理更注重内部管理,包括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然后才是政府管辖的传统事务。(2)管理理念和手段局限公共管理管理发展领域内在要求是:从根本上突破行政学在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局限;传统行政管理核心管理理念则在管理主体上排除了非政府的参与,在管理任务上将规则制定、监管与直接管理混为一谈,在管理手段上排斥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竞争机制。(3)管理主体公共管理的主体包括政府和各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行政管理学则明确界定管理主体为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4)理论框架公共管理学研究如何在规范取向和一般工具取向中找到契合点,同时,冲出政治学和管理学的藩篱,将政策分析、社会学,尤其是当代经济学等学科纳入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理论体系中;行政学理论基础是政治学和管理学,其无法回避政治学所具有的规范取向和管理学的工具取向。

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区别与联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如二者都重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都以政府为核心管理主体,都将管理效率视为一个重要的目标,都重视公共性价值等。但是二者又存在重要的区别: 一是管理主体不同;二是研究对象不同;三是研究侧重点不同;四是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一、行政管理专业 系别:基础教学部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专业 学制:4年 专业类别:公共管理类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政策研究,宣传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共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3、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 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具备较扎实的专业需要的数学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较强办公自动化处理技能; 外语达到国家统测4级或更高水平,能够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专业论文,调研报告,机关公文的写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招收文史、理工类学生,学制4年。1、培养目标:系统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区、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以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2、主要课程: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管理、公共财务、行政管理、行政法学、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等。三、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联系两专业同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1、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在中国文学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2、汉语言专业培养在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3、补充一点:汉语言是指的是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教育,而非针对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对外汉语专业才是培养在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四、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区别一是管理主体不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政府机关,还包括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较为广泛的公共部门。二是研究对象不同。行政管理研究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及政府内部事务,“至于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即公益企业与事业组织的管理问题、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则在行政管理学的视野之外,而这正是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范围”[10]。也就是说,公共事业管理侧重于社会性的公共事务,如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社会保险、科学技术等,其中很多事务就属于第三部门的事务。三是研究侧重点不同。行政管理侧重于理论研究,主张研究政府管理中的基本理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公共事业管理则把研究重点放在公共事业的管理上,强调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四是人才培养模式不同。行政管理培养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践人才,而公共事业管理则强调培养实践性与应用型人才。五是管理手段不同。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一,通常采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更加强调管理的科学性、技术性和服务性。六是理论基础不同。行政管理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及严格的韦伯官僚制的基础上,重视层级节制及上下级之间的领导关系,而公共事业管理建立在公共物品的理论基础上,重视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及多元化的供给方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