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投稿

发布时间:

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投稿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1 该刊设药学前沿、论文、简报、技术交流、快讯、综述、论坛等栏目。论文一般在6000~8000字,简报、技术交流一般在4000字内;快讯不超过2000字;综述一般不超过8 000字,引用文献中近5年发表的应占70%以上,并结合本人工作提出见解。以上论文均需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2 来稿一式两份,文责自负,须附单位介绍信(本校论文须经科学技术处审查)。作者自留底稿,不得一稿多投。请于投稿同时邮汇至本刊编辑部,附言栏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及论文题目。3 来稿须注明通讯作者(1位),用上标“*”标注在作者署名后,并在首页脚注处注明其电话、传真和E-mail。基金资助论文在首页脚注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在英文关键词后注明基金名称(英文)和项目编号,并提供相关证明的复印件。4 作者收到本刊回执,则表明来稿已进入审稿程序,若3个月内未收到有关稿件处理情况的通知,则文稿仍在审阅中,若作者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编辑部联系。基金资助论文在符合发表的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国家重大项目基金论文可进入快速评审通道,并尽快发表。5 需作修改的稿件,请作者按退修通知的要求逐项修改并加以说明。修改稿连同修改说明同时寄回(或发至本刊电子信箱)。退修时间超过60天,则按新稿处理。6 来稿是否采用,均由本刊编委会最终审定。本编辑部对来稿可作文字性修改、删节, 涉及内容的重大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文稿刊用前,编辑部与作者签署论文出版合同。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数据库,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稿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否则视为同意。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1)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2)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等。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3)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 ,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第一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标示角标1,2……,并在其工作单位前相应标出1,2……。(4)论文摘要的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中文摘要篇幅以200~4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5)关键词每篇选3~8个。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6)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也可编为“0”。“引言”二字也可以省略。(7)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 相隔 , 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写,后空1字长接写标题。(8)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图(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表)应有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图(表)题。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 顶左底右。说明性资料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表明使用的缩略语。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表中相邻或上下栏的数字或内容相同者,应重复标注。图及照片做成电子版,病理照片要求彩版,并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9)统计学方法部分,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如t=45,P<05);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10)数字的用法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十滴水、十二指肠、“八五”计划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八九岁、六七米等;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引用古籍时,应与原版本一致,其版次、卷次、页码等可以照原样使用汉字数字。如: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第九页。(11)量和单位的用法执行 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符号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 例外)。单位符号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以正体字母表示。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12)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原词或注释。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 年版) 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如: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希文小写-χ;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t检验用英文小写t;(4)F检验用英文大写F;(5)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6)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7) 概率用英文大写 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3)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14)参考文献仅限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主要文献,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 名全部列出,超过3名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List of Journals in Index Medicus 所列为准。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文章中引用顺序排列。 (1)来稿应附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或加盖公章,请作者保证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两投、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署名无争议等,稿件刊登后文责自负。基金资助或攻关项目的课题论文需注明基金项目的中文名称及编号。(2)作者在投稿时,请自留底稿。作者在接到收稿回执后6个月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可自行处理,本刊不退稿,不反馈审稿意见。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2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3)稿件确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版面费,彩图需付彩图印制工本费。(4)在稿件刊用前,作者需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授权书由编辑部提供。

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8004甘肃中医药大学是几本?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一本院校。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甘肃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已经从2016年开始,该专业招收一本批次的学生。甘肃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甘肃省政府同意,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成为甘肃省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以医学教育为主,涵盖医、理、工、经、管、教6个学科门类,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大学。学校共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2847人,其中专任教师629人。现有双聘院士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5人,14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2人荣膺“甘肃省名中医”,8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4人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奖”,12人获“甘肃省园丁奖”,20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3人入选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7人入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人被选拔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被选拔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有10952人,其中本科生10170人,硕士研究生742人,博士研究生39人。校本部设有20个教学机构,4个直属机构,31个科研机构。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6家实践教学基地(含10所附属医院)。学校现有22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有3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权。学校建有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19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科研实验中心。有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是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技术依托单位、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甘肃省牵头指导单位、甘肃省地道中药材标准制定工作牵头单位、科技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其他科研课题898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73项,获国家专利27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339部,发表学术论文1526篇。主办《甘肃中医学院学报》、《中医儿科杂志》、《甘肃基层卫生》三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医儿科杂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学校直属附属医院拥有院内制剂106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先后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校工会和附院工会被授予“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向西交流发展,已与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共建了8所“岐黄中医学院”和4个中医中心,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乌克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

省级期刊很容易投的,主要看文章的格式,文献,相对内容来说不太重要,反之,核心期刊的要求就高了,一篇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在一到三个月左右,中间可能会涉及到中途返修稿件,大约从投递到收录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刊出的时间,每本杂志有所不同,但大都在半年以上,所以想投递核心期刊,请提前一年以上时间准备,职称晋升导师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医学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辽宁中医杂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时珍国医国药、新中医、针刺研究、中草药、中成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天然药物、中国针灸、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中华中医药杂志、中药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医杂志,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省级普刊:吉林医学,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医学新知。国家级普刊:当代医学,中国社区医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实用中医内科。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基层医药,中华全科医学,安徽医学,安徽医药,陕西医学,陕西中医。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全科医学,中国普通外科,中国妇幼保健,等等

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学报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学位培养点;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34个硕士学位培养点。具有临床医学硕士等四个专业学位培养资格;是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单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具有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建有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 伤寒学(西部地区扶持学科) 中药鉴定学 中医骨伤科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第二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药化学 中医老年病学 民族医学(敦煌医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痹病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血液病学(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中药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1—2015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2010年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方剂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剂科(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脑病科(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老年病科(第二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心肾科(第二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呼吸科(第二附属医院) 一级学科博硕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质量工程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8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伤寒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各家学说、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医用生物学、中医临床基础——温病学、中药化、内科学、中医妇科学、方剂学、诊断学、医学免疫学、中医外科学、分析化学。 省级教学团队中西医结合基础教学团队(刘永琦)、中医学基础教学团队(吴红彦)、中药生药学教学团队(李成义)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药生药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学生成绩 根据2014年兰州学生网资料显示,该校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8项、省级奖励205项。1名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学生干部,26名学生获得甘肃省先进个人荣誉。 学校荣誉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校工会和附院工会被授予“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荣誉称号。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兰州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西北中藏药协同创新中心”为甘肃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省部级科研机构 级别 实验室名称 批复时间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敦煌医学与转化实验室 11 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 中药生药实验室 07 中药药理实验室 07 中药化学实验室 07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 08 甘肃省发改委省级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中药新药创制省级重点实验室 5 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重点实验室 05 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 05 甘肃省工程技术中心 甘肃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005 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炮制及种植工程技术中心 2010 兰州市工程技术中心 兰州市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005 甘肃省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 中药制剂实验室 05 中药制药实验室 05 中西医结合基础 05 中药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2003 生物化学实验室 2003 学术期刊 该校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儿科杂志》、《甘肃基层卫生》三种学术期刊。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该刊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收录。 《中医儿科杂志》该刊是由甘肃中医药大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种中医儿科专业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之一。《中医儿科杂志》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全文收录。 《甘肃基层卫生》该刊是由甘肃省卫生厅主管,甘肃省农村卫生协会、甘肃中医药大学及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主办的内部性季刊。 图书馆藏 根据2015年5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58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40万册,时代盛典、超星等电子图书18万册。纸质图书中有古籍8156万册,外文图书956万册,过刊0万册,现刊435种。古籍文献室所藏朝鲜内府刊《东医宝鉴》、元刻《(闻人氏)痘疹论》、明刻本《类经》等善本,台湾出版的《敦煌宝藏》、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以及《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等,构成了该馆的古籍藏书特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甘肃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已经从2016年开始,该专业招收一本批次的学生。甘肃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甘肃省政府同意,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成为甘肃省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以医学教育为主,涵盖医、理、工、经、管、教6个学科门类,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大学。学校共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2847人,其中专任教师629人。现有双聘院士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5人,14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2人荣膺“甘肃省名中医”,8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4人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奖”,12人获“甘肃省园丁奖”,20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3人入选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7人入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人被选拔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被选拔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有10952人,其中本科生10170人,硕士研究生742人,博士研究生39人。校本部设有20个教学机构,4个直属机构,31个科研机构。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6家实践教学基地(含10所附属医院)。学校现有22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有3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权。学校建有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19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科研实验中心。有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是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技术依托单位、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甘肃省牵头指导单位、甘肃省地道中药材标准制定工作牵头单位、科技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其他科研课题898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73项,获国家专利27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339部,发表学术论文1526篇。主办《甘肃中医学院学报》、《中医儿科杂志》、《甘肃基层卫生》三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医儿科杂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学校直属附属医院拥有院内制剂106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先后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校工会和附院工会被授予“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向西交流发展,已与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共建了8所“岐黄中医学院”和4个中医中心,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乌克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入口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学位培养点;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34个硕士学位培养点。具有临床医学硕士等四个专业学位培养资格;是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单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具有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建有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 伤寒学(西部地区扶持学科) 中药鉴定学 中医骨伤科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第二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药化学 中医老年病学 民族医学(敦煌医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痹病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血液病学(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中药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1—2015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2010年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方剂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剂科(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脑病科(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老年病科(第二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心肾科(第二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呼吸科(第二附属医院) 一级学科博硕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质量工程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8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伤寒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各家学说、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医用生物学、中医临床基础——温病学、中药化、内科学、中医妇科学、方剂学、诊断学、医学免疫学、中医外科学、分析化学。 省级教学团队中西医结合基础教学团队(刘永琦)、中医学基础教学团队(吴红彦)、中药生药学教学团队(李成义)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药生药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学生成绩 根据2014年兰州学生网资料显示,该校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8项、省级奖励205项。1名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学生干部,26名学生获得甘肃省先进个人荣誉。 学校荣誉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校工会和附院工会被授予“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荣誉称号。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兰州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西北中藏药协同创新中心”为甘肃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省部级科研机构 级别 实验室名称 批复时间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敦煌医学与转化实验室 11 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 中药生药实验室 07 中药药理实验室 07 中药化学实验室 07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 08 甘肃省发改委省级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中药新药创制省级重点实验室 5 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重点实验室 05 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 05 甘肃省工程技术中心 甘肃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005 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炮制及种植工程技术中心 2010 兰州市工程技术中心 兰州市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005 甘肃省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 中药制剂实验室 05 中药制药实验室 05 中西医结合基础 05 中药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2003 生物化学实验室 2003 学术期刊 该校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儿科杂志》、《甘肃基层卫生》三种学术期刊。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该刊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收录。 《中医儿科杂志》该刊是由甘肃中医药大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种中医儿科专业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之一。《中医儿科杂志》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全文收录。 《甘肃基层卫生》该刊是由甘肃省卫生厅主管,甘肃省农村卫生协会、甘肃中医药大学及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主办的内部性季刊。 图书馆藏 根据2015年5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58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40万册,时代盛典、超星等电子图书18万册。纸质图书中有古籍8156万册,外文图书956万册,过刊0万册,现刊435种。古籍文献室所藏朝鲜内府刊《东医宝鉴》、元刻《(闻人氏)痘疹论》、明刻本《类经》等善本,台湾出版的《敦煌宝藏》、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以及《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等,构成了该馆的古籍藏书特色。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a539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