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

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助理、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等职,2012年3月起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美国儿科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Section of Urology,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会员,亚太小儿泌尿外科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外科学组副组长,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上海市小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医务分会副主委等职。陈方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Wilms’瘤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其临床转归的研究文章曾经获得中华小儿外科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奖。在小儿全肠外营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也有一定建树,以第二完成者先后获得了国家教委卫生部和上海市的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学作访问学者,师从国际著名的Anthony Acala教授从事泌尿等脏器的组织工程学研究在应用元细胞基质进行尿道重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在两年的时间内先后有三篇文章发表于国际主流的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of Urology》和《Urlogy》上。1999年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银蛇奖”二等奖回国后陈方教授主要负责小儿泌尿外科的临床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取得良好效果在小婴儿膀胱镜的应用上,重点开展后尿道瓣膜电切,肿瘤组织活检等工作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为完善病儿的药理,在院科领导的支持下,对小儿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病史格式化,改善术后的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科研上,目前主要承担上海市教委的重点项目“元细胞基质工程输尿管的实验研究”和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课题陈方教授至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5篇,其中5篇为SCI收录。参加撰写了《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小儿泌尿外科学》专题,并已被邀在世界儿科大会和亚太小儿泌尿外科年会上作专题发言。擅长 泌尿系畸形的矫治和重建如肾重复畸形、肾积水、输尿管积水和囊肿膀胱输尿管返流、尿道下裂、尿道上裂两性畸形等。擅长泌尿系肿瘤如肾母细胞瘤、膀胱横纹肌肉瘤等的治疗擅长泌尿系腔镜手术如尿道瓣膜切除、膀胱肿瘤切除、腹腔镜下肾切除等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是谁

他是山东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青岛市首届跨世纪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岛市专业拔尖人才,曾荣膺“全国百名优秀医生”。2006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兼任中华小儿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委员、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终身会员,日本外科学会会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多年来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促进工作,曾荣获日本驻华大使馆特别表彰-第一届驻华大使奖。

李龙,男,1962年5月生,中共党员,当代名医,小儿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主任,中华小儿外科英国和日本小儿外科等国内外9个学会及杂志的委员和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当代名医名院》杂志 网站编委、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中国艺联)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在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复杂肛门闭锁、巨结肠、门脉高压、巨大肿瘤切除及小儿肝移植等方面成绩卓著,特别是在腹腔镜治疗各种小儿外科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学习与工作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年他从师于我国小儿外科奠基人、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院士,多年来在张院士及几代小儿外科前辈的精心指导和临床研究经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在周围同事们的全力协助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1995年和2000年他分别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善于治疗小儿外科疑难复杂疾病,在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肝移植及其并发症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腹腔镜治疗小儿外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率先开展了经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一系列新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在切除小儿巨大肝肿瘤和神经母细胞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曾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过五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科技攻关课题,四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2006年5月,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国际小儿腔镜外科学会、英国小儿腔镜外科学会、日本小儿腔镜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等国内9个学术杂志的编委;1988年至2005年6月,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工作,2005年10月作为人才引进到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工作至今。临床与研究李龙同志一直工作在小儿外科临床一线,承担着疑难复杂危重患儿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在完成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领导课题组对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索。在张金哲院士等前辈多年资料积累及指导下,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肠壁系膜直动脉的双重血运支配现象,提出肠重复畸形血运分型方法,探索出单纯切除重复肠管保留主肠管的新术式。明确Cdx基因表达异常与先天性巨结肠合并肠炎的关系,提出巨结肠性肠炎是肠黏膜内在先天性缺陷所致的观点;探索出直肠黏膜和内扩约肌切除是预防肠炎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胎儿和新生儿的肛门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排便感受器的种类,定位和发育特点;发现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畸形儿童神经病理改变特点;发现张力应力定律诱导肛门组织生长的方法;探索出球囊扩张治疗复杂一穴肛畸形和肛门直肠闭锁术后合并症顽固性便秘的新方法。我国是先天性胆道畸形的高发国家,他领导的课题组成功的建立了肝胆畸形的动物模型,发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扩张的形态与囊内压力和胆总管远端的梗阻密切相关;发现了十二指肠乳头异位是其重要病理改变特征,进而提出了胚胎早期肝憩室远端异位是其病因的新观点;成功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彻底切除及肝管与空肠 Roux-Y吻合手术。他们还对犬部分肝移植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临床上率先成功开展了婴幼儿的亲体和尸体肝脏移植技术。微创腹腔镜技术是当今外科领域发展尖端,他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复杂高难度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畸形,并将该技术推广到国内60多所小儿外科中心,培训医生300多名,推动了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成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部

李龙,男,1962年5月生,中共党员,当代名医,小儿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主任,中华小儿外科英国和日本小儿外科等国内外9个学会及杂志的委员和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当代名医名院》杂志 网站编委、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中国艺联)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在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复杂肛门闭锁、巨结肠、门脉高压、巨大肿瘤切除及小儿肝移植等方面成绩卓著,特别是在腹腔镜治疗各种小儿外科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学习与工作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年他从师于我国小儿外科奠基人、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院士,多年来在张院士及几代小儿外科前辈的精心指导和临床研究经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在周围同事们的全力协助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1995年和2000年他分别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善于治疗小儿外科疑难复杂疾病,在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肝移植及其并发症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腹腔镜治疗小儿外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率先开展了经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一系列新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在切除小儿巨大肝肿瘤和神经母细胞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曾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过五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科技攻关课题,四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2006年5月,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国际小儿腔镜外科学会、英国小儿腔镜外科学会、日本小儿腔镜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等国内9个学术杂志的编委;1988年至2005年6月,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工作,2005年10月作为人才引进到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工作至今。临床与研究李龙同志一直工作在小儿外科临床一线,承担着疑难复杂危重患儿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在完成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领导课题组对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索。在张金哲院士等前辈多年资料积累及指导下,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肠壁系膜直动脉的双重血运支配现象,提出肠重复畸形血运分型方法,探索出单纯切除重复肠管保留主肠管的新术式。明确Cdx基因表达异常与先天性巨结肠合并肠炎的关系,提出巨结肠性肠炎是肠黏膜内在先天性缺陷所致的观点;探索出直肠黏膜和内扩约肌切除是预防肠炎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胎儿和新生儿的肛门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排便感受器的种类,定位和发育特点;发现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畸形儿童神经病理改变特点;发现张力应力定律诱导肛门组织生长的方法;探索出球囊扩张治疗复杂一穴肛畸形和肛门直肠闭锁术后合并症顽固性便秘的新方法。我国是先天性胆道畸形的高发国家,他领导的课题组成功的建立了肝胆畸形的动物模型,发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扩张的形态与囊内压力和胆总管远端的梗阻密切相关;发现了十二指肠乳头异位是其重要病理改变特征,进而提出了胚胎早期肝憩室远端异位是其病因的新观点;成功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彻底切除及肝管与空肠 Roux-Y吻合手术。他们还对犬部分肝移植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临床上率先成功开展了婴幼儿的亲体和尸体肝脏移植技术。微创腹腔镜技术是当今外科领域发展尖端,他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复杂高难度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畸形,并将该技术推广到国内60多所小儿外科中心,培训医生300多名,推动了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成熟。

中华牌杂志是国内医学杂志中有重要影响的一类期刊,有两种主办单位的统称为中华牌,一类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比如中华内科杂志,另外一类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比如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从名字上无法辨别,只有通过主办单位来判断。中华牌有医学会的直管杂志也有地方医学会的分管杂志,通过从业20年的观察,有一些地方性的中华牌杂志在细分专业中有重要的影响力,且录用率高,见刊快,在晋升职称时,如果能通过中华牌杂志的助力,评审胜算要大很多,且可以作为自己的终身代表作品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作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5 000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等不超过1 500字。 文题 力求简明、 醒目, 反映出文章的主题。 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 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 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 作者应是: ① 参与选题和设计, 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 ② 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 ③ 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 在学术界进行答辩, 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以上3条均需具备。 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 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 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 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 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注明参与写作人员的姓名, 通信作者只列一位, 由投稿人自己确定, 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 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 应征得本人同意, 并有证明信。 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角加“*”。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IN Jiong,et *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irst Hospital,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3~5个关键词。 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 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 处理办法有: ① 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 ② 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 ③ 必要时, 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 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 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 各词汇之间用分号“;”分隔。 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公布,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 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 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 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 不用商品名。 图表 每幅图表单占1页, 集中附于文后, 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 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 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 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 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 表头线、 底线), 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 P值等), 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 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 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 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 高宽比例为5∶7左右。 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 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 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 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 注明图号、 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 图片不可折损。 若刊用人像, 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 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 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 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 应注明出处。 计量单位(1) 时间表达: 正文中时间的表达, 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 h、 min、 s, 而不用天、 小时、 分钟、 秒。例: 3d、 19h、 30min、 5s, 不用3天、 19小时、 30分钟、 5秒。(2) 人体及动物体内压力测定的计量单位: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技监局函[1998]126号文件《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 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 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或是cm H2O为计量单位, 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 Hg、 cm H2O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Mm与Hg之间及cm与H2O之间必须留1/4空。 公差的表示 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 单位可以只写一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 置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

中华普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

陈凛,男,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胃肠病区主任,全军普通外科中心副主任,解放军总医院、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内普通外科领域知名专家,主要从事普通外科专业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全国胃癌专家组成员,2010NCCN胃癌指南中国版专家组成员,全军胃肠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外科学分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普通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普通外科文献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J Chines Medicine) 审稿专家,中华乳腺病杂志编委,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中国普通外科进展杂志编委,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编委。从事普通外科肿瘤专业的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二十多年。擅长胃肠道肿瘤疑难、复杂病症(包括复发的巨大的腹膜后肿瘤、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治疗、乳腺肿瘤诊断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下胃癌手术、以及其他腹部微创手术(胃癌、小肠肿瘤、腹膜后肿瘤、腹腔囊肿等)。开展胃癌规范化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建立胃癌数据库,联合相关科室成立胃癌多学科诊断治疗团队(MDT)、并开展MDT研讨会主编《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普通外科手术技巧》、《外科解剖与手术技巧》3部专著,主译《结直肠外科学》、《腹腔镜胃癌切除术-标准手术操作和循证医学证据》、《胃癌外科相关综合治疗:国际进展与循证医学证据》等多部著作,参编专著5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篇,其中一篇被美国NCCN胃癌临床指南作为重要参考文献引用,共或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1987年7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同年进入山东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2003年5月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外科主任兼普外科主任,2008年兼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2011年4月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2012年5月获聘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主编《腹腔镜外科杂志》、《临床实用外科杂志》,《中国内镜杂志》和《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副主编、教育部《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中华医学文献杂志》、《中华内镜外科杂志》、《中华疝腹壁外科杂志》等20种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

孟庆刚教授简介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院长、骨外科主任并兼任骨外三科主任、骨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哈工大兼职博士导师;学习经历:1982-1987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留校任哈医大一院外科住院医师;1987-1992年哈医大一院外科主治医师;1992-199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骨科硕士研究生毕业;1995-1999年哈医大一院创伤中心主任;2003-2006年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博士研究生毕业;1999-2000年赴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留学;1997年拔尖晋升副教授(34岁),2000年拔尖晋升教授(37岁),35岁任哈医大一院创伤中心主任;1995-2004年任哈医大一院创伤外科主任、教授、硕士导师;医大一院门诊部主任;医大一院医务部主任;2004-2013任哈医大四院显微创伤中心主任、常务副院长;2013-至今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院长、骨外科主任并兼任骨外三科主任、骨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哈工大兼职博士导师; 现任: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院长、骨外科主任并兼任骨外三科主任、骨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哈工大兼职博士导师;全国十届青联委员;黑龙江省青联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委员;黑龙江省青联九届、十届常委;哈尔滨市南岗区人大代表(南岗区荣市人大团副团长);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五届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伤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手显微外科专业主任委员;中国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手显微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脊髓损伤研究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省卫生技术应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专家;中国伤残医学杂志委;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副主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执行编委。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中国手足外科杂志副总编辑;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评委;医疗技术:擅长专家手部、四肢创伤的救治,一期修复四肢血管周围神经损伤,手指严重辗挫的急诊手指再造、复杂手外伤的急诊功能重建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四肢协和组织皮瓣疾病移植修复供区组织缺损、复合皮瓣急诊一期手指功能重建、上肢闭合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多种手术辽宁治疗、多指离断及毁损的急诊一期修复、脱套性断指再植、肌腱神经移植合作修复长段周围神经肌腱缺损,其中断指再植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人工关节置换、颈椎病及脊柱侧凸矫形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所领导的骨科及运动医学科现为省重点学科。医学论文:先后于中华级医学杂志及各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8篇(均第一作者)(SCI收录7篇)。 教学工作:90年起先后担任;本科、影象、七年制等多轨道千余学时的教学工作,95年担任硕士导师,目前已培养毕业研究生19名,05年兼任哈工大机械人研究中心博士导师,已培养博士研究生二人。科研课题: 1、承担1997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 2、承担2000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 3、承担2005年黑龙江省教委资助项目一项; 4、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年资助项目(子课题)一项; 5、承担2007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 6、承担2009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7、承担2011年哈尔滨市科委学科带头人基金资助项目一项。8、承担2013年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一项。科研成果:(第一作者七项)获1995年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获1996年黑龙江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获1997年黑龙江省卫生厅新技术三等奖一项;获2002年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获2004年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2005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三等奖一项;获2005年黑龙江省卫生厅新技术应用一等奖一项;获2006年黑龙江省卫生厅新技术应用三等奖;获2006年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获2007年黑龙江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获2009年黑龙江省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著书:(均第一主编)主编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创伤急救》专著一部。主编由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手部创伤的治疗》一部。主编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灾难急救》专著一部。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四肢小关节人工置换》专著一部。其它获奖:1、1998年、2002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2、1998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首届十佳青年岗位能手称号。3、2001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管理干部称号。4、2001年获黑龙江省优秀青联委员称号。5、2002年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全国百名)。6、2002年获黑龙江省第十一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7、2004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8、2005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9、2005年获全省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称号。10、2006年获全省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1、2008年获抗震救灾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12、2008年获黑龙江省卫生系统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13、2009年获黑龙江省十大杰出自愿者称号。14、2011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人口与计生优秀管理工作者称号。15、2012年获黑龙江省首届“铁人”式职工称号。【联系电话】,你可以问114〔哈尔滨市一院〕的总机,再由总机帮你接转

顾玉东,手外科、显微外科专家。山东省章邱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长期从事手外科、显微外科临床研究和理论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70年代首创膈神经位移,83年创用多组神经位移,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优良率达6%,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创对无法利用多组神经位移的病例健侧颈7移位,获1993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设计的“二套血供的手术方法”使我国首创的足趾移植术保持国际领先地位,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3年起应用皮瓣修复肢体创面,先后首创小腿外侧皮瓣,静脉干动脉化皮瓣,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段膈神经及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姓名:顾玉东性别:男出生日期:1937年10月19日籍贯:山东省章邱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所长毕业院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方向:手外科、显微外科临床研究和理论个人专长:手外伤修复与再造,手麻、肌肉萎缩的诊治,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职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手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中华创伤外科杂志》(英文版)副总编辑《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