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果树栽培学报电子版下载

发布时间:

中国果树栽培学报电子版下载

资源丰富多彩。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自北向南,横跨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等七个不同热量带。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加上千百万年来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选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极其丰富多彩的果树品种。据全国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栽培的果树品种达1万多个,分属51科,293种,约占全世界果树总科数的85%。在这繁多的品种中,有很多是载誉中外的优良品种:如梨有,河北省定县的鸭梨,山东省莱阳的慈梨,安徽省砀山县的酥梨;桃有,山东肥城蜜桃,甘肃宁县的黄肉桃,上海郊区撒花红中番桃;枣有,山东乐陵的无核枣,金丝小枣,河南灵宝的圆枣、新郑的灰枣,陕西邠县的晋枣;柑桔有,广东新会橙、柳橙、椪柑、蕉柑,四川江津的锦橙,广西容县的沙田柚,江西南丰的蜜桔等。另外,还有福建普明庵龙眼,新疆吐鲁番的牛奶葡萄、无核白葡萄,江苏吴县洞庭山的早黄白沙枇杷等,都是全国果树中的著名品种。我国果树资源丰富的另一表现是,在全国许多地区还保存着各种各样的野生果树。如四川省境内的邛崃山区,分布着大片的野生海棠,丹巴、泸定、会理等县有野生的樱桃、梅、杜梨、葡萄、油柿、李、草莓等多种果树;甘肃天水地区有酸梨、大石枣、大白枣、三叶海棠、野葡萄、山枇杷、山桃、山梅、山杏、猕猴桃、野石榴等近20种;在新疆的伊犁河和巩乃斯河两岸地区也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果树。如野生苹果、海棠、山楂、樱桃等,面积约16万亩。在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和广西等省、区,则分布着相当数量的常绿果树野生品种。我们祖国不仅拥有许许多多优良的果树品种,而且还有各种适宜作果树的砧木。如南方的枳是柑桔类的抗寒、矮化的良好砧木;华北的海棠,东北的山定子则是各地区苹果树的优良砧木。丰富多彩的果树资源,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但是,在解放前,并没有真正造福于人民,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只有到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主人,我国丰富的果树资源才真正得到开发利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产量波浪式增长。据联合国统计,从1965年到1979年间,世界水果产量增长55倍。同期,我国水果产量增长08倍,比世界平均增长率高53%。这种增长速度,在亚洲仅次于泰国、巴基斯坦和菲律宾,名列第四。但是,就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果品产量的增长是上下起伏,呈波浪式前进的。建国以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50-1959年,是果品产量持续上升的阶段。在此期间内,由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果树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工作,并充分利用我国的果树资源和优良品种,积极发展果树生产,扩大种植面积,促进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到1959年,全国果树面积达7万亩,比1952年增长5倍,同期果品产量增长74%。(2)1960-1971年的12年间,是我国果树生产趋于下降的阶段。若以1971年为例,全国果树面积和产量分别比1959年减少67%和33%,平均每年果园面积缩小6%、产量下降8%。造成果树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多种经营,因而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以粮挤果,毁果种粮的偏向,使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3)1972年以来,是我国果品生产的复兴阶段。特别是1980年以后,由于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正确方针,并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实行区域良种化,还依靠落实承包责任制,调动亿万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果业生产蒸蒸日上,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上升。到1982年,全国果品产量比1971年翻一番,到1985年,全国果品产量又比1982年增长9%。但是,各省、市、自治区果品生产的发展很不平衡。若以1985年与1971年相比,产量增长在2倍以上的有: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天津、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新疆和宁夏等省(市、自治区)。其中,尤以天津、四川、湖南发展最快,分别增长15倍、3倍、3倍。苹果、梨及柑桔是我国的三大水果。据1985年统计,在我国整个果品产量构成中,以苹果、梨和柑桔为大宗,其中尤以苹果的产量最多,约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5%,梨占4%,柑桔占5%,其次还有柿子、红枣和葡萄,分别约占全国水果总产量84%、7%和1%。至于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占有比重很小。见表1-1。表1-1全国历年主要果品产量构成(万担、%)历年来,我国各种果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由于增长速度的差异,因而使果品的整个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苹果和柑桔增长较快,在我国水果总产量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若以1982年与1971年相比,苹果产量増长2倍,由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11%,上升为5%,柑桔产量增长1倍,占有比重由02%提高到5%。相反,柿子、红枣产量的增长速度缓慢,因此,它们的占有比重略有下降。只有梨的发展较平稳,占有比重保持在占水果总产量的20%上下。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我国的果品生产又从单一以苹果、梨、柑桔为主,开始转移到鲜果、干果和小果品全面发展的方向。我国的果品构成,在地区分布上也各具特色。北方以苹果、梨、葡萄、柿子、红枣等温带水果为主,而在北方的各省、区(市)中,尤以山东、河北、辽宁最为集中。其中,山东省的果品产量占全国左右,居全国首位;河北省占全国7%,位于全国第二位;辽宁省约占全国8%,居第三位。在我国的南方,则以盛产柑桔、香蕉、菠萝、荔枝、龙眼等居多,其主要产区为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

《中国农业大学》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fuex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的研究所之一。1960年3月建立,原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郊,1979年3月改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是张子明,现任所长黄学森。该所以浆果、核果、瓜类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全国,以应用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着重研究解决葡萄、桃、瓜类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同时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大力进行开发研究。开展了葡萄、桃、瓜类、苹果砧木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研究;葡萄、桃、瓜类、猕猴桃和中国中部地区苹果、梨新品种选育及遗传规律研究;组织全国葡萄、桃、猕猴桃和瓜类重点科技项目的协作。该所设有品种资源研究室、栽培研究室、土壤肥料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砧木研究室、果品机械化研究室、果品加工研究室、瓜类研究室和情报研究室等9个研究室。有实验用地5公顷。1988年有职工267人,其中科技人员152人,包括高级科技人员26人。从198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该所建有国家葡萄、桃种质资源圃,收集有葡萄、桃种质资源1330份:樱桃、猕猴桃、西瓜、甜瓜等种质资源1260余份。1960年以来,该所在果树和瓜类的研究上取得的科研成果42项,其中扶国家和省级奖励的科技成果20项。这些成果大多数在生产上已广泛应川例如育成的葡萄优良品种郑州早红、西瓜优良品种郑州3号、苹果优良品种伏帅以及优良黄肉桃品种等,都已在生产上推广,并发挥了良好作用在栽培技术方面,通过系统研究,总结出了适于中国中部地区应川的成套苹果矮化栽培技术,还研究出了对葡萄炭疽病、桃小食心虫、枣尺蠖、柿蒂虫的有效防治措施。多年来该所围绕当地果树生产上存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培训技术人员,普及果树科学知识,建设示范果园,促进了当地的果树生产,在黄河故道地区发展成中国新的苹果、梨、葡萄生产基地方面做出了贡献。该所编辑出版有《果树科学》和《国外农学——果树》两种杂志。编著有《中国果树栽培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柑橘研究所共同主编)、《中国病虫防治》、《落叶果树种类学》和《苹果栽培技术》等书。

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的研究所之一,位于辽宁省兴城市。其前身兴城园艺试验场始建于1934年。1958年3月29日在与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研究室合并的基础上建所,直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1970年冬下放陕西,与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合并。1978年迁回辽宁省兴城市,与1973年成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兴城果树试验站合并,恢复原建制,仍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张存实。本所按中国农业科学院确定的任务,以仁果类果树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全国,着重研究解决苹果、梨生产中重大科技问题,同时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大力加强开发研究。主要进行了苹果、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主要性状鉴定评价研究;苹果、梨、葡萄、西瓜新品种选育及优质丰产关键技术研究;苹果、梨营养生理、光合生理、贮藏生理及产地节能贮藏技术研究;苹果、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果树病毒病种类及脱毒技术研究;生物技术及电子计算机在果树上应用技术研究;国内外果树科技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果树发展战略宏观研究。还承担组织、协调全国果树科研工作,如拟订科技规划、国家果树种质圃的规划布局、召集全国果树科技会议等项工作。1990年该所有科技人员139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31名。全所设有品种资源、生理贮藏、栽培、植保、情报资料5个研究室。有2个试验农场,总面积为141公顷,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苹果、梨圃建在本所,保存苹果、梨、山楂种质资源共约1600份。综合实验室有大型仪器13台(件)。实验温室35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订阅专业外文期刊71种,中文期刊138种,收集保存中文资料(内部文献)205800余份。1980~1990年,向国外派出访问学者、进修人员及合作研究人员共28人次。先后与美国农业部贝茨维尔农业研究中心果树研究室、波兰果树研究所、保加利亚果树研究所开展国际合作研究。1986年开始承担培养硕士研究生任务。建所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106项(次),其中获奖成果58项,含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15项。获国家级奖的项目是:梨新品种早酥、锦丰(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8年);红香蕉苹果产地贮藏系列技术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9年)。编辑出版果树专业期刊有《中国果树》(季刊)、《中国果树科技文摘》(年集)。组织国内著名果树专家编著了《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一版)、《中国果树病虫志》、参加主编《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二版)。由本所科技人员编著的专著主要有《东北的梨》、中国果树志第三卷《梨树志》、《苹果主要品种彩色图谱》、《梨主要品种彩色图谱》、《葡萄品种》、《梨树品种》、《苹果修剪技术》、《果树营养诊断》、《苹果、梨、葡萄病虫害防治》、《苹果园病虫综合治理》等。此外还编写、出版了苹果、梨、葡萄、西瓜等树种普及性技术丛书。

中国果树栽培学报电子版官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的研究所之一,位于辽宁省兴城市。其前身兴城园艺试验场始建于1934年。1958年3月29日在与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研究室合并的基础上建所,直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1970年冬下放陕西,与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合并。1978年迁回辽宁省兴城市,与1973年成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兴城果树试验站合并,恢复原建制,仍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张存实。本所按中国农业科学院确定的任务,以仁果类果树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全国,着重研究解决苹果、梨生产中重大科技问题,同时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大力加强开发研究。主要进行了苹果、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主要性状鉴定评价研究;苹果、梨、葡萄、西瓜新品种选育及优质丰产关键技术研究;苹果、梨营养生理、光合生理、贮藏生理及产地节能贮藏技术研究;苹果、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果树病毒病种类及脱毒技术研究;生物技术及电子计算机在果树上应用技术研究;国内外果树科技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果树发展战略宏观研究。还承担组织、协调全国果树科研工作,如拟订科技规划、国家果树种质圃的规划布局、召集全国果树科技会议等项工作。1990年该所有科技人员139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31名。全所设有品种资源、生理贮藏、栽培、植保、情报资料5个研究室。有2个试验农场,总面积为141公顷,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苹果、梨圃建在本所,保存苹果、梨、山楂种质资源共约1600份。综合实验室有大型仪器13台(件)。实验温室35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订阅专业外文期刊71种,中文期刊138种,收集保存中文资料(内部文献)205800余份。1980~1990年,向国外派出访问学者、进修人员及合作研究人员共28人次。先后与美国农业部贝茨维尔农业研究中心果树研究室、波兰果树研究所、保加利亚果树研究所开展国际合作研究。1986年开始承担培养硕士研究生任务。建所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106项(次),其中获奖成果58项,含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15项。获国家级奖的项目是:梨新品种早酥、锦丰(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8年);红香蕉苹果产地贮藏系列技术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9年)。编辑出版果树专业期刊有《中国果树》(季刊)、《中国果树科技文摘》(年集)。组织国内著名果树专家编著了《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一版)、《中国果树病虫志》、参加主编《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二版)。由本所科技人员编著的专著主要有《东北的梨》、中国果树志第三卷《梨树志》、《苹果主要品种彩色图谱》、《梨主要品种彩色图谱》、《葡萄品种》、《梨树品种》、《苹果修剪技术》、《果树营养诊断》、《苹果、梨、葡萄病虫害防治》、《苹果园病虫综合治理》等。此外还编写、出版了苹果、梨、葡萄、西瓜等树种普及性技术丛书。

回答 关于你想要学习种植技术的网站我推荐; 该吃蔬果了-您身边的蔬菜和水果知识问答社区 这个讲得还比较全面,比如下面的: 大棚蔬菜种植 有露天蔬菜种植技术: 露天蔬菜种植 还有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 反季节蔬菜种植 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全面的,上面还有好多蔬菜和水果的种类介绍。也还是比较详细; 提问 老师,这冬瓜叶是得什么病了 回答 稍等一下 冬瓜叶子有白斑可能是由于感染了冬瓜白粉病。冬瓜白粉病主要侵害叶片,病害加重以后阻碍叶片光合作用,就会影响冬瓜果实的产量和品质。防治冬瓜白粉病需要在种植前提前选择抗白粉病品种。已经发生了白粉病的瓜田要及时摘取感病病叶,在瓜田外烧毁,还要配合轮流施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多种杀菌药剂治疗此症。 1、在当地周围种植时容易发生或以前发生过冬瓜白粉病的地区,在种植冬瓜前最好选择抗白粉病强的冬瓜品种。 2、在病害容易发生的季节要经常巡视瓜田,发现有白粉病的迹象要及时摘叶,并拿到瓜田外烧毁。 3、在瓜田发现冬瓜白粉病后,要尽早使用药剂处理。可以使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900倍液,20%粉锈宁2000倍液等。每5-7天喷一次,需要连续喷2-3次,药剂可交替轮流使用。打药时要在早上或傍晚进行,最好搭配一些展着剂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希望能帮到您呢 提问 还有些叶子是这样的 回答 基本可以确定是白粉病 提问 还有救吗?就按你发的药方喷洒就行吗 回答 嗯有救你可以试试 就拿我的方法试验一小块有用的话再大规模使用 更多20条 

中国农业网

中国果树栽培学报电子版在线阅读

我觉得手机刚开机的时候会卡是因为:手机的部分元件还没有完全进入工作状态!

开机的时候手机很卡,是因为手机正在加载程序,程序加载完之后应该会变得不那么卡。

手机刚开机的时候,为什么很卡?那如果这种时候是不是你手机内存的原因过多?所以说呢,手机变得越来越卡了

1、耐寒落叶果树带;2、干旱落叶果树带温带;3、落叶果树带温带;4、落叶和常绿果树混交带;5、亚热带常绿果树带;6、热带常绿果树带;7、云贵高原落叶和常绿果树混交带;8、青藏高原落叶果树带。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4-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果树栽培论文

从国内外市场需求浅谈我省果树发展战略及对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到目前,我省果品生产在农业种植业中的产值仅次于粮食、蔬菜,跃居第三位,已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为顺利落实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和省委、省政府对果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经认真调研并多方征求意见,提出我省果树发展战略及对策。一 、国内外市场果品供求情况(一)总体概况全世界共有176个国家生产果品,主要有苹果、柑桔、葡萄 、香蕉等。1996年,世界果品总产量为4139亿公斤,其中落叶果树中的葡萄574亿公斤,苹果500亿公斤,梨130亿公斤,桃104亿公斤。产量以亚洲最多,欧洲居第二位,大洋洲最少(见表1)。主产国有中国、印度、巴西等20个国家(见表2)。1998年,我国果品总产量已达545亿公斤,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世界果品的年进、出口贸易量约为400亿公斤,占果品总产量的10%左右,主要有苹果、柑桔、香蕉、梨、葡萄等。1998年我国的果品进口量略大于出口量,均为7亿多公斤(海关统计数),分别占世界果品出口、进口贸易量的6%。从流通情况看,发达国家果品流通主体明确、市场体系健全,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果品的采后处理、贮运、市场销售,一直到消费者食用均实现了恒温环境和气调贮藏,产业链延伸较长,产业化程度较高。目前,这些国家有80%以上的果品靠此流通方式进入市场及消费者手中。而发展中国家果品流通主体不太明确,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益不高。从消费情况看,1996年世界人均果品年消费量已达70公斤,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年一直保持在100公斤左右,多的在200公斤以上;发展中国家果品的消费水平较低,属季节性消费,人均果品年消费量在50公斤以下。我国人均果品年消费量约为45公斤。鲜食果品在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加工产品在消费总量中也占一定位置。(二)市场对果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国外市场要求果品外观精美,果形端正,果实表面光洁,个头较大、整齐;着色品种上色均匀、全红;果品内在品质佳,果实固有风味浓郁、糖酸比适中,属无公害果品,无检疫对象,须进行采后商品化处理。欧美市场对果品质量要求严格,不能带有活生物体,且按其提出的方案定园生产,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对果品质量要求不太严格,一般中档果也能接受;中东市场由于世界各地的果品都在向其涌入,对热带果品比较挑剔,对落叶果树中的梨、苹果等果品十分欢迎,但对其质量要求也较严格。另外,进入国际市场的果品要求包装精美,形式多样;包装器具大小适宜,耐贮运、不易变形,目前包装物正在向小型、透明化方向发展。国内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大中城市的果品超市及高档宾馆、饭店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与出口果品基本相同,特别是一些名特果品、错季果品、时令果品倍受消费者欢迎;农村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不很严格。据调查,目前国内市场对精品果的需求约占15%,对中高档果的需求约占50%,对一般果品的需求约占35%。(三)国内外市场预测目前,国内外果品的消费仍以苹果、梨、柑桔、香蕉等大宗果品为主,以特稀果品、时令果品和错季果品为辅,季产年销。总的特点是多需求、多层次、多样性。国际市场上以欧洲、北美、大洋洲、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需求量相对稳定,这些地方的果品生产量也比较平稳;非洲、中东、俄罗斯及蒙古等国家和地区果品生产量较小,市场潜力较大。今后我国及我省果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出口量的重点应是欧美、中东、日本及东南亚、俄罗斯及蒙古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果品消费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按我国食物构成发展规划和平衡膳食标准年人均食用果品80公斤计算,尚有近一倍的需求潜力,特别是农村果品市场潜力巨大,以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市场前景最为广阔。总体看,随着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果品生产的迅速发展,产量的急剧增加,果品的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已逐渐由卖方市场转移到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消费者对果品的追求及消费习惯也在发生着较大变化,已逐步形成求新、求异、求名的消费心理和少量多次的购果习惯。总的趋势是,对大宗果品的需求趋于平稳,销售价格稳中有降;一些名特优新果品、时令果品、错季果品和板栗、核桃、杏仁等干果,市场竞争力增强,销售价格上升或基本平稳,生产经营效益明显。二、我省果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果品业现状建国以来,我省果树发展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六十年代中期,主要发展的是苹果、梨等;第二次高潮是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中期,以苹果、梨、桃、红枣、板栗等为主;第三次高潮是九十年代初期,果树生产得到全面发展,面积、产量、产值急剧增长(见图1、2)。到目前,全省果树面积已达1870万亩,其中结果树900多万亩,年产果品8亿公斤,居全国第二位(见表3),其中梨、红枣、板栗、柿子、杏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葡萄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苹果产量居全国第四位;果品贮藏能力已达15亿公斤,占全省果品总产量的近25%;果品加工量已达5亿公斤,占全省果品总产量的7%左右;果品年产值80多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林业总产值的80%以上;以梨、苹果、板栗等为主,年出口果品8亿公斤,占全国果品总出口量的7%,创汇8800多万美元。我省地处北纬38度线周围,发展果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现有果树树种103个,主要栽培有苹果、梨、红枣、板栗、桃、杏、葡萄、柿子、核桃、山楂等十多种,以苹果、梨、红枣、板栗为主(见图3、4)。河北鸭梨、雪花梨、京东板栗、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阜平大枣、保定磨盘柿、宣化牛奶葡萄、深州蜜桃、涿鹿杏扁、黄骅冬枣等在市场上久负盛誉,驰名中外。我省生产的梨(产量占全国的40%、世界的七分之一)、苹果、桃、板栗、红枣等大宗果品,以省外销售较多,约占其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流通主体是近2000个民营的一体化组织和数万个个体商贩。国内销售以南方市场和城镇市场为主,约占总销量的75%。据调查,1998年我省为京、津市场提供果品3亿公斤,约占其外调果品的40%。国外销售以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主,欧美及中东市场较少。(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果品质量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名牌精品较少,果品市场占有率不高。2、树种、品种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是水果面积偏大,优种干果面积偏小;名特稀果品、时令果品、错季果品等面积和产量相对不足;苹果、梨、桃等主要树种的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与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二是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力度不够,适合市场需求和我省省情的更新换代品种、特别是加工品种不足。3、果品产业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和组织较少,产业链的联接十分脆弱,信息尚不灵通,组织程度较低;果品贮运设施等落后,果品加工量小,果品精深加工附加值较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果品市场体系 不健全,有场无市和有市无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4、部分果树立地条件较差;农业特产税返还果树生产少,果树经费严重不足;管理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急需健全和改进。总的看,目前我省果品状况是总量不足,特别是干果和名特优新果品、时令果品、错季果品不足,与局部大路果品相对性、结构性、低质性过剩同时存在。三、我省果树发展战略及对策今后河北省果树发展的总体思路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特色经济、绿色经济和建设精品工程的要求,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强化果品采后处理和贮藏加工,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建设经济强省做出积极贡献。围绕这个思路,近期果树工作重点是:一稳步(稳步增加面积和产量)、二调整(调整布局、调整结构)、三提高(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高产业化程度)。到2005年全省果树总面积稳步发展到200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5亿公斤,商品果率90%,贮藏能力达到果品总产量的30%,加工量达到果品总产量的15%,人均果品占有量120公斤以上,实现产值120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2%左右,由果树大省跨入果树强省;到2010年全省果树总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左右,果品总产量达到80亿公斤,实现产值150亿元。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须采取以下对策:(一)适应市场需求,树立四种观念,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树立面向市场确定和发展生产的观念,逐步实现“订单生产”、提供“餐桌果品”。二是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稳产提质,以优取胜,增加市场占有率,实现提质增效。三是树立开拓市场的观念,建立和完善果品批发市场,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树立信誉至上的观念,严格按合同办事,讲求信誉,联系长久客户,互利互惠。尽快实现由计划安排生产向市场引导生产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二) 依靠科技,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1、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力量,支持和强化果树高新技术的研究;不断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尽快应用于我省果树生产。2、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和新技术推广力度。将不同树种、品种的优质、低耗、高效的模式化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形成“傻瓜”技术,以综合标准或技术规程的形式进行强力普及和推广。目前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平衡施肥、花果精细管理及设施栽培等关键技术。河北鸭梨重点是提高果实含糖量(12%以上)、改善风味、增加单果重(200g以上);红富士苹果重点是生产单果重300g以上的产品,并在果面全红上下功夫。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示范果园,以点带面,实现优质高效。3、建立和完善果树技术服务体系,实行产、学、研三结合,加速人才培养,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广大科技人员深入果园进行研究、指导、示范,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不断把优秀论文写在果园中。继续在全省开展“争名创优”和“提质增效”等活动,强化各项管理,提高整体水平。4、加强果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等工作,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省及地方都应设立良种基金,加大本省果树选优、国内外优良品种引进和育种工作力度,特别是梨、枣、板栗、柿子、杏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的树种,要从“良种工程”中拿出一定资金,加大选种的投资力度;加强引种及种质资源的后续管理,重点引进早、晚熟优种和加工品种,尽快选育出适合河北省情且深受市场欢迎的优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对已确定的省级、市级良繁骨干苗圃给予重点支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实行“三证”管理制度。(三)调整结构,进一步优化果树布局1、优化布局果树生产发展继续坚持太行山大枣、柿子、核桃,燕山苹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平原沙地梨,黑龙港金丝小枣、冬枣,张家口、昌黎葡萄,城镇周围时令果品等六大基地的布局,按照瞄准市场、适地适树、适当集中的原则,利用区划成果、经济调控等手段,逐步将基地外的500多万亩果树,向基地内即优生区集中,尽快建成区域经济;抓好不同树种、不同品种的重点县(市),以形成特色经济;采用无公害、绿色食品等生产技术,实行绿化、美化相结合,并不断向适生区条件较好的交通干线两侧集中,建设绿色经济。2、调整结构(1)调整产业结构。依据市场的需求,抓住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快发展一些市场急需、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时令果品和错季果品,特别是加大设施果树的发展力度;在果树集中产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加工业发展及市场体系建设。在发展力度上应调整为,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2)调整树种结构。一是稳定梨、苹果等水果面积,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红枣、仁用杏等干果面积,干鲜果比例由目前的1:4调整到1:2;二是稳定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李子、石榴、樱桃等名特优新果树面积,将其比例由目前的4:6调整为8:2。(3)调整品种结构。苹果主要是压缩中熟品种,增加藤牧一号、嘎拉等早熟品种和优系红富士等晚熟品种比例,由现在的3:3:4调整到5:5:7;淘汰鸡冠、倭锦等老劣品种。梨主要是稳定鸭梨、雪花梨面积,适度更新发展黄冠、早酥等早熟品种及新雪、新高等晚熟品种,将其比例由目前的6:9:4调整到1:8:1;加快鸭梨、雪花梨选优步伐,适度推广甜鸭梨、早鸭梨等综合性状和市场反映较好、有希望成为鸭梨替代品种的优良品种(品系)。桃主要是稳定大久保等中熟品种的面积,适当增加早凤王、早花露等早熟品种和重阳红、中华寿桃等晚熟品种面积,同时适度发展瑞光、艳光等系列棚室桃和加工品种。(四)强化服务,推进果品产业化进程1、加强信息引导,强化综合服务。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实现国际、国内网络联通,及时、准确向生产和经营者提供各种有关信息;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努力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省及果品重点产区的市、县两年内应建立起各自的果品协会或果品购销组织,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果品购销、加工、贮运等经济实体,为果品流通做好服务。2、实施精品工程,争创名牌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和创名牌意识,加大生产精品果品和创名牌力度,并加强宣传;同时,建立和扩大名牌果品、精品果品出口生产基地,以更好地占领市场。在完善省内产地批发交易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果品促销、展评活动,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国内应继续下大力挤占京、津和南方市场,并重视和组织力量不断拓展农村市场,特别是“三北”和西南市场;国外要在继续拓展日本及东南亚果品市场的同时,重点开拓欧美、中东、俄罗斯及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处理水平。主要是通过对果实进行清洗、杀菌、分级、打蜡、包装等来提高果品的商品质量、增强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及重点县(市)都须尽快建设安装1-2条选果流水线,并按照产品的质量标准,开发多种多样的包装产品。4、大力发展果品贮藏加工业。增加果品贮藏、加工业的投入,以恒温和气调为主改善果品贮运条件,以苹果、梨等的加工为重点不断研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5、 行政推动,加快产业化进程。继续处理好生态体系建设与产业体系建设的关系,将推进果品产业化进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增加投入,创造条件,组建和强化龙头组织,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到2005年,每个市及果品生产重点县(市)都应分别建成2条和1条以上、功能比较齐全的果品龙型经济组织,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龙型经济组织省应给予重点支持。(五) 建立健全机制,促进果品业的健康发展在果品生产上,应重点推广和发展“龙头组织(公司、专业市场等)+中介组织(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户”的组织形式。在运行机制上,一是建立和完善以“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为核心的利益调节机制,重点是在组织内部建立利益分配的合同契约关系,积极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确保果品产、加、销等各方面关系的长期化、法制化、稳定化,并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二是在完善果树服务网络的同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服务和合作经济服务等为主体的服务保障机制,提供信息、技术、赊销物资、保护价收购果品、利润返还等服务;三是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科技力量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普及等一条龙的科技推动机制;四是成立组织,重点搞好规划布局、组织协调、政策引导和督促检查等,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机制。(六)加强领导,加大组织协调和支持力度1、建立组织,明确分工。建议省及地方成立由省政府主管领导挂帅,林业、供销、外贸、轻工、科委、计委、财政、农行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果品提质增效领导小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研究、解决果品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以确保其健康持续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真正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各项组织协调工作,深入实际,研究果品业发展方案及措施,抓好落实,抓出成效。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果品业的健康发展给予重点支持,按中央的要求在保证果树承包期至少延长30年不变的同时,制定出台扶持果品业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建立果品发展基金、四荒拍卖并鼓励多部门多渠道筹资开发建果园、调整果树结构减免农业特产税及农业特产税部分返还果树生产和鼓励科技人员到一线承包或领办果园的政策;各级均应从农业特产税果树部分中提取30-50%左右返还果树生产,主要用于品种改良、调整结构、技术普及、技术推广和各项管理等;省财政应继续增加果品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资金。各级林业部门也应从育林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与其他资金捆绑使用,解决好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3.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建果园,以促进果品业健康发展。4、层层建立责任制。将果品业健康发展工作做为考核当地政府和林业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按标准验收。对工作力度大,完成任务好的市、县及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资金支持和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对工作拖拉、业绩平平或没有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各级林业部门在为同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编制果树强省建设规划,提出具体意见,并抓好落实;主动与其它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尽快实现把我省由果树生产大省建设为果树强省的奋斗目标,为我省2010年建成经济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从国内外市场需求浅谈我省果树发展战略及对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到目前,我省果品生产在农业种植业中的产值仅次于粮食、蔬菜,跃居第三位,已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为顺利落实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和省委、省政府对果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经认真调研并多方征求意见,提出我省果树发展战略及对策。一、国内外市场果品供求情况(一)总体概况全世界共有176个国家生产果品,主要有苹果、柑桔、葡萄、香蕉等。1996年,世界果品总产量为4139亿公斤,其中落叶果树中的葡萄574亿公斤,苹果500亿公斤,梨130亿公斤,桃104亿公斤。产量以亚洲最多,欧洲居第二位,大洋洲最少(见表1)。主产国有中国、印度、巴西等20个国家(见表2)。1998年,我国果品总产量已达545亿公斤,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世界果品的年进、出口贸易量约为400亿公斤,占果品总产量的10%左右,主要有苹果、柑桔、香蕉、梨、葡萄等。1998年我国的果品进口量略大于出口量,均为7亿多公斤(海关统计数),分别占世界果品出口、进口贸易量的6%。从流通情况看,发达国家果品流通主体明确、市场体系健全,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果品的采后处理、贮运、市场销售,一直到消费者食用均实现了恒温环境和气调贮藏,产业链延伸较长,产业化程度较高。目前,这些国家有80%以上的果品靠此流通方式进入市场及消费者手中。而发展中国家果品流通主体不太明确,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益不高。从消费情况看,1996年世界人均果品年消费量已达70公斤,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年一直保持在100公斤左右,多的在200公斤以上;发展中国家果品的消费水平较低,属季节性消费,人均果品年消费量在50公斤以下。我国人均果品年消费量约为45公斤。鲜食果品在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加工产品在消费总量中也占一定位置。(二)市场对果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国外市场要求果品外观精美,果形端正,果实表面光洁,个头较大、整齐;着色品种上色均匀、全红;果品内在品质佳,果实固有风味浓郁、糖酸比适中,属无公害果品,无检疫对象,须进行采后商品化处理。欧美市场对果品质量要求严格,不能带有活生物体,且按其提出的方案定园生产,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对果品质量要求不太严格,一般中档果也能接受;中东市场由于世界各地的果品都在向其涌入,对热带果品比较挑剔,对落叶果树中的梨、苹果等果品十分欢迎,但对其质量要求也较严格。另外,进入国际市场的果品要求包装精美,形式多样;包装器具大小适宜,耐贮运、不易变形,目前包装物正在向小型、透明化方向发展。国内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大中城市的果品超市及高档宾馆、饭店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与出口果品基本相同,特别是一些名特果品、错季果品、时令果品倍受消费者欢迎;农村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不很严格。据调查,目前国内市场对精品果的需求约占15%,对中高档果的需求约占50%,对一般果品的需求约占35%。(三)国内外市场预测目前,国内外果品的消费仍以苹果、梨、柑桔、香蕉等大宗果品为主,以特稀果品、时令果品和错季果品为辅,季产年销。总的特点是多需求、多层次、多样性。国际市场上以欧洲、北美、大洋洲、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需求量相对稳定,这些地方的果品生产量也比较平稳;非洲、中东、俄罗斯及蒙古等国家和地区果品生产量较小,市场潜力较大。今后我国及我省果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出口量的重点应是欧美、中东、日本及东南亚、俄罗斯及蒙古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果品消费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按我国食物构成发展规划和平衡膳食标准年人均食用果品80公斤计算,尚有近一倍的需求潜力,特别是农村果品市场潜力巨大,以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市场前景最为广阔。总体看,随着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果品生产的迅速发展,产量的急剧增加,果品的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已逐渐由卖方市场转移到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消费者对果品的追求及消费习惯也在发生着较大变化,已逐步形成求新、求异、求名的消费心理和少量多次的购果习惯。总的趋势是,对大宗果品的需求趋于平稳,销售价格稳中有降;一些名特优新果品、时令果品、错季果品和板栗、核桃、杏仁等干果,市场竞争力增强,销售价格上升或基本平稳,生产经营效益明显。二、我省果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果品业现状建国以来,我省果树发展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六十年代中期,主要发展的是苹果、梨等;第二次高潮是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中期,以苹果、梨、桃、红枣、板栗等为主;第三次高潮是九十年代初期,果树生产得到全面发展,面积、产量、产值急剧增长(见图1、2)。到目前,全省果树面积已达1870万亩,其中结果树900多万亩,年产果品8亿公斤,居全国第二位(见表3),其中梨、红枣、板栗、柿子、杏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葡萄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苹果产量居全国第四位;果品贮藏能力已达15亿公斤,占全省果品总产量的近25%;果品加工量已达5亿公斤,占全省果品总产量的7%左右;果品年产值80多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林业总产值的80%以上;以梨、苹果、板栗等为主,年出口果品8亿公斤,占全国果品总出口量的7%,创汇8800多万美元。我省地处北纬38度线周围,发展果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现有果树树种103个,主要栽培有苹果、梨、红枣、板栗、桃、杏、葡萄、柿子、核桃、山楂等十多种,以苹果、梨、红枣、板栗为主(见图3、4)。河北鸭梨、雪花梨、京东板栗、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阜平大枣、保定磨盘柿、宣化牛奶葡萄、深州蜜桃、涿鹿杏扁、黄骅冬枣等在市场上久负盛誉,驰名中外。我省生产的梨(产量占全国的40%、世界的七分之一)、苹果、桃、板栗、红枣等大宗果品,以省外销售较多,约占其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流通主体是近2000个民营的一体化组织和数万个个体商贩。国内销售以南方市场和城镇市场为主,约占总销量的75%。据调查,1998年我省为京、津市场提供果品3亿公斤,约占其外调果品的40%。国外销售以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主,欧美及中东市场较少。(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果品质量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名牌精品较少,果品市场占有率不高。2、树种、品种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是水果面积偏大,优种干果面积偏小;名特稀果品、时令果品、错季果品等面积和产量相对不足;苹果、梨、桃等主要树种的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与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二是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力度不够,适合市场需求和我省省情的更新换代品种、特别是加工品种不足。3、果品产业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和组织较少,产业链的联接十分脆弱,信息尚不灵通,组织程度较低;果品贮运设施等落后,果品加工量小,果品精深加工附加值较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果品市场体系不健全,有场无市和有市无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4、部分果树立地条件较差;农业特产税返还果树生产少,果树经费严重不足;管理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急需健全和改进。总的看,目前我省果品状况是总量不足,特别是干果和名特优新果品、时令果品、错季果品不足,与局部大路果品相对性、结构性、低质性过剩同时存在。三、我省果树发展战略及对策今后河北省果树发展的总体思路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特色经济、绿色经济和建设精品工程的要求,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强化果品采后处理和贮藏加工,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建设经济强省做出积极贡献。围绕这个思路,近期果树工作重点是:一稳步(稳步增加面积和产量)、二调整(调整布局、调整结构)、三提高(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高产业化程度)。到2005年全省果树总面积稳步发展到200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5亿公斤,商品果率90%,贮藏能力达到果品总产量的30%,加工量达到果品总产量的15%,人均果品占有量120公斤以上,实现产值120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2%左右,由果树大省跨入果树强省;到2010年全省果树总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左右,果品总产量达到80亿公斤,实现产值150亿元。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须采取以下对策:(一)适应市场需求,树立四种观念,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树立面向市场确定和发展生产的观念,逐步实现“订单生产”、提供“餐桌果品”。二是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稳产提质,以优取胜,增加市场占有率,实现提质增效。三是树立开拓市场的观念,建立和完善果品批发市场,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树立信誉至上的观念,严格按合同事,讲求信誉,联系长久客户,互利互惠。尽快实现由计划安排生产向市场引导生产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二)依靠科技,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1、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力量,支持和强化果树高新技术的研究;不断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尽快应用于我省果树生产。2、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和新技术推广力度。将不同树种、品种的优质、低耗、高效的模式化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形成“傻瓜”技术,以综合标准或技术规程的形式进行强力普及和推广。目前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平衡施肥、花果精细管理及设施栽培等关键技术。河北鸭梨重点是提高果实含糖量(12%以上)、改善风味、增加单果重(200g以上);红富士苹果重点是生产单果重300g以上的产品,并在果面全红上下功夫。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示范果园,以点带面,实现优质高效。3、建立和完善果树技术服务体系,实行产、学、研三结合,加速人才培养,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广大科技人员深入果园进行研究、指导、示范,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不断把优秀论文写在果园中。继续在全省开展“争名创优”和“提质增效”等活动,强化各项管理,提高整体水平。4、加强果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等工作,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省及地方都应设立良种基金,加大本省果树选优、国内外优良品种引进和育种工作力度,特别是梨、枣、板栗、柿子、杏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的树种,要从“良种工程”中拿出一定资金,加大选种的投资力度;加强引种及种质资源的后续管理,重点引进早、晚熟优种和加工品种,尽快选育出适合河北省情且深受市场欢迎的优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对已确定的省级、市级良繁骨干苗圃给予重点支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实行“三证”管理制度。(三)调整结构,进一步优化果树布局1、优化布局果树生产发展继续坚持太行山大枣、柿子、核桃,燕山苹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平原沙地梨,黑龙港金丝小枣、冬枣,张家口、昌黎葡萄,城镇周围时令果品等六大基地的布局,按照瞄准市场、适地适树、适当集中的原则,利用区划成果、经济调控等手段,逐步将基地外的500多万亩果树,向基地内即优生区集中,尽快建成区域经济;抓好不同树种、不同品种的重点县(市),以形成特色经济;采用无公害、绿色食品等生产技术,实行绿化、美化相结合,并不断向适生区条件较好的交通干线两侧集中,建设绿色经济。2、调整结构(1)调整产业结构。依据市场的需求,抓住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快发展一些市场急需、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时令果品和错季果品,特别是加大设施果树的发展力度;在果树集中产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加工业发展及市场体系建设。在发展力度上应调整为,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2)调整树种结构。一是稳定梨、苹果等水果面积,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红枣、仁用杏等干果面积,干鲜果比例由目前的1:4调整到1:2;二是稳定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李子、石榴、樱桃等名特优新果树面积,将其比例由目前的4:6调整为8:2。(3)调整品种结构。苹果主要是压缩中熟品种,增加藤牧一号、嘎拉等早熟品种和优系红富士等晚熟品种比例,由现在的3:3:4调整到5:5:7;淘汰鸡冠、倭锦等老劣品种。梨主要是稳定鸭梨、雪花梨面积,适度更新发展黄冠、早酥等早熟品种及新雪、新高等晚熟品种,将其比例由目前的6:9:4调整到1:8:1;加快鸭梨、雪花梨选优步伐,适度推广甜鸭梨、早鸭梨等综合性状和市场反映较好、有希望成为鸭梨替代品种的优良品种(品系)。桃主要是稳定大久保等中熟品种的面积,适当增加早凤王、早花露等早熟品种和重阳红、中华寿桃等晚熟品种面积,同时适度发展瑞光、艳光等系列棚室桃和加工品种。(四)强化服务,推进果品产业化进程1、加强信息引导,强化综合服务。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实现国际、国内网络联通,及时、准确向生产和经营者提供各种有关信息;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努力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省及果品重点产区的市、县两年内应建立起各自的果品协会或果品购销组织,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果品购销、加工、贮运等经济实体,为果品流通做好服务。2、实施精品工程,争创名牌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和创名牌意识,加大生产精品果品和创名牌力度,并加强宣传;同时,建立和扩大名牌果品、精品果品出口生产基地,以更好地占领市场。在完善省内产地批发交易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果品促销、展评活动,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国内应继续下大力挤占京、津和南方市场,并重视和组织力量不断拓展农村市场,特别是“三北”和西南市场;国外要在继续拓展日本及东南亚果品市场的同时,重点开拓欧美、中东、俄罗斯及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处理水平。主要是通过对果实进行清洗、杀菌、分级、打蜡、包装等来提高果品的商品质量、增强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及重点县(市)都须尽快建设安装1-2条选果流水线,并按照产品的质量标准,开发多种多样的包装产品。4、大力发展果品贮藏加工业。增加果品贮藏、加工业的投入,以恒温和气调为主改善果品贮运条件,以苹果、梨等的加工为重点不断研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5、行政推动,加快产业化进程。继续处理好生态体系建设与产业体系建设的关系,将推进果品产业化进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增加投入,创造条件,组建和强化龙头组织,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到2005年,每个市及果品生产重点县(市)都应分别建成2条和1条以上、功能比较齐全的果品龙型经济组织,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龙型经济组织省应给予重点支持。(五)建立健全机制,促进果品业的健康发展在果品生产上,应重点推广和发展“龙头组织(公司、专业市场等)+中介组织(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户”的组织形式。在运行机制上,一是建立和完善以“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为核心的利益调节机制,重点是在组织内部建立利益分配的合同契约关系,积极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确保果品产、加、销等各方面关系的长期化、法制化、稳定化,并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二是在完善果树服务网络的同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服务和合作经济服务等为主体的服务保障机制,提供信息、技术、赊销物资、保护价收购果品、利润返还等服务;三是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科技力量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普及等一条龙的科技推动机制;四是成立组织,重点搞好规划布局、组织协调、政策引导和督促检查等,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机制。(六)加强领导,加大组织协调和支持力度1、建立组织,明确分工。建议省及地方成立由省政府主管领导挂帅,林业、供销、外贸、轻工、科委、计委、财政、农行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果品提质增效领导小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研究、解决果品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以确保其健康持续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真正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各项组织协调工作,深入实际,研究果品业发展方案及措施,抓好落实,抓出成效。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果品业的健康发展给予重点支持,按中央的要求在保证果树承包期至少延长30年不变的同时,制定出台扶持果品业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建立果品发展基金、四荒拍卖并鼓励多部门多渠道筹资开发建果园、调整果树结构减免农业特产税及农业特产税部分返还果树生产和鼓励科技人员到一线承包或领果园的政策;各级均应从农业特产税果树部分中提取30-50%左右返还果树生产,主要用于品种改良、调整结构、技术普及、技术推广和各项管理等;省财政应继续增加果品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资金。各级林业部门也应从育林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与其他资金捆绑使用,解决好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3.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建果园,以促进果品业健康发展。4、层层建立责任制。将果品业健康发展工作做为考核当地政府和林业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按标准验收。对工作力度大,完成任务好的市、县及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资金支持和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对工作拖拉、业绩平平或没有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各级林业部门在为同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编制果树强省建设规划,提出具体意见,并抓好落实;主动与其它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尽快实现把我省由果树生产大省建设为果树强省的奋斗目标,为我省2010年建成经济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果树栽培学论文

徐春香,女,博士,副教授。1998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果树学硕士学位, 2001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1~7月,获FA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资助,在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KUL)热带作物改良实验室进修半年。2002年4月分配至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热带亚热带果树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组织培养,香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主持省基金课题1项及校长基金2项,发表论文近20篇。先后承担本科课程《果树栽培学》、《园艺植株栽培学》、园艺方向及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的《专业英语》、《园艺植物有机栽培》等及部分研究生的教学任务。

园艺(horticulture),即园地栽培(gardenhusbandry),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的栽培、繁育技术和生产经营方法。可相应地分为果树园艺、蔬菜园艺和观赏园艺。园艺一词,原指在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现代园艺虽早已打破了这种局限,但仍是比其他作物种植更为集约的栽培经营方式。园艺业是农业中种植业的组成部分。园艺生产对于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为了方便地解析由于“gardening”的翻译和农业术语中的“园艺”一词发生同名冲突而出现两个“园艺”,这里把农业术语专用词的“园艺”叫做“专园艺”,把目前流行在普通大众语言中的“园艺”叫做“普园艺”。“专园艺对应的英语是“horticulture”,“普园艺”则对应于英语的“gardening”一词。园艺“普园艺”一般是指与园地活动有关的工作。也因人们运用词语所要表达意思的不同,故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各不相同。随着现代化城乡的发展,高楼林立,道路纵横,地面空间逐渐减少,如何利用城镇居民房前屋后以及屋顶、室内、窗台、阳台、围墙等零星空间或区域,配合城市建设,美化庭院,加速绿化,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无论是在庭院、花园、屋顶、阳台或是室内等相关设施周围的有效空间,均见缝插针,进行人为地创造洁净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幽雅舒适的工作条件。这对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发展现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都起到重要作用。 “专园艺”的栽培目的是生产优质作物,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普园艺”方面的栽培则是观赏为主,生产为辅。因而,前者主要强调管理的科学性,而后者除要求管理的科学性外,一般情况下还要注意应用中的艺术性,要求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使之表现出观赏和实用双重价值。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除了园林绿化之外,美化到生活环境中的各个角落的风尚正在逐渐形成,所以“普园艺”内容随着发展趋势已不限于指代利用观赏植物进行栽培有关的技术,开始重视造型艺术,使之向观赏艺术的方向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