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论文的特色

发布时间: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论文的特色

摘要: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学校、社会教育一样,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做好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与良好的性格,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需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分析;作用探究在大教育中家庭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家庭对孩子有着养育与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来说,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补充与发展。在自我意识中不仅包含了自我认识与体验,同时也包含了自我调节等方面。因此,在实际教育中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开展家庭教育的意义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是实现育人的基础,对学生的一生发展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且对于家庭教育来说,主要是针对家庭中父母等对未成年人的一种教育过程。其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正式进入到社会集体教育以前确保孩子自身可以实现健康的发展,从而为接受幼儿园教育与学校教育奠定基础。从教学中的重点上来说,就是从品德教育上出发的,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行为习惯中则包含了生活、学习等习惯。家庭教育其实就是从家庭中发展起来的,通过与学校、社会教育进行联合,以此来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可以促进孩子的性格实现正确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好孩子的行为习惯,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实际中就要真正认识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1]。二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意义对于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来说,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得到有效的发展。其状态也是从低到高的一个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萌芽的阶段,如果小学生可以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才能客观的评价好自己,满足后期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实际中就要注重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提高其认知能力,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好学生的情感世界,以此看来实现自省的目标。可以说自我意识发展对自身以后的正常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就要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上出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上有着一定的特点,所以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下,也可以正确的引导好学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2]。三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一)培养好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首先,就体现在了培养好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上。可以说自我控制能力就是一个人对自身行为的一种有效控制与约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比较注重培养其独立性与自主性,那么也就可以培养好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且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比较注重孩子的意愿,并尊重其意愿,那么也可以培养好其自我控制能力。反之如果在家庭中父母总是为孩子做决定,就会限制其自主性与独立思考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降低孩子的自我解决能力,最终也就影响到了其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就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以此来培养好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3]。(二)对小学生评价能力上的影响对于小学生的评价能力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上体现出来,同时也包含了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上。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就要坚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避免出现过度溺爱孩子的现象,同时还要保证评价上的公平与公正,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的改正与完善自己。其次,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做好具体的评价工作,同时还要把握好尺度,以此来促进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客观评价自己奠定基础。最后,家长还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孩子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渐树立起评价自己的意识。通过实践可以看出,这种评价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可以明确存在的不足,对提高孩子认识自我的能力有着一定的效果。可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从孩子的实际情况上出发来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可以准确的认识自己,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可以主动的调整好自己,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受到教育的影响来更好的面对以后的学习[4]。(三)对小学生自信心上的影响小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自信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也可以说自信心是孩子在学习与成长阶段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就要做好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工作。在家庭中如果家长对孩子采取了鼓励性的教育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上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也可以帮助孩子实现更好的发展。可以说孩子的面对事情时,也可以具有一定的自信。因此,在实际中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水平,满足孩子的发展。在家庭中如果父母过度的批评孩子,就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造成其成就感的缺失。所以说父母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尽可能的采取鼓励性的教育方法,以此来让孩子独立的完成事情,锻炼好孩子的自主能力,帮助孩子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满足其自我意识的发展需求,促进孩子实现更好的发展[5]。(四)明确家庭因素上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心灵,身体,能力,智力,心智都在成长,老师和家长,社会都是孩子的一路成长的陪伴者、引导者、保护者、创设者、孩子一路的成长有欢笑、有泪水、有困难、有成功,每一日、每一年,都是不可复制的,都是一次次成长的体验,对于孩子和作为家长的我们都是宝贵的财富,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我们在影响孩子,孩子也在影响着我们,他们也是我们的“小老师”,引导我们做更好的父母。首先,对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来说,对学生的意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其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来对孩子产生出间接上的影响。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那么其自我意识水平等方面也相对较高。而对于一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父母来说,在错误的教育方法影响下,很容易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造成孩子难以认识到自我,其次,从家庭关系的角度上来说,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处于和睦友爱家庭氛围中的小学生,对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且存在较多矛盾的家庭关系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上也很容易受到影响。最后,从家庭收入上来说,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五)教育方式上的影响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在进入到学校以后,也开始产生了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所以家长就要及时的与孩子进行交谈,掌握好其想法,孩子出现思想错误等情况时还要及时的引导孩子。且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就要保证自身从平等的角度上来与孩子进行交谈,明确其想法。在这一阶段中正是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起步阶段,所以父母就要及时的发现孩子存在问题,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要适应他们的成长,给予心理世界的支持,做孩子人生的守护者,让孩子们在成长的大海里一路前行,在前行的路上,会有很多风浪,但是有父母,老师,学校,社会的关爱,相信孩子会走向成功的彼岸。静等花开,陪伴是最好的方法。四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作为大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同时还要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理念,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梅花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184-[2]许凯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4(33):248-[3]谭鑫试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48):82-[4]刘於清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路径探讨——基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家庭因素视角[J]教育探究,2011(01):68-[5]杜红梅,冯维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意识、家庭功能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7(10):71-作者:苗丽羽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

家庭教育理念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起关键性作用的,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地位一样,甚至可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以及孩子的性格,甚至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样,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自我意识以及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对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家庭教育 小学生 自我意识 发展 作用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48-01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承担着对子女的养育以及教育的功能。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自我意识不仅包括自我认识,同时也包括自我体验,而且还包括自我调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评价以及孩子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着积极地作用。1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自我意识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孩子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论文

爱心无限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 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2-5岁时 ,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 ,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 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 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关心孩子的中学阶段。初中阶段重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学习方法的关健时期;高中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培养能力的关健期。可是这时父母已经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了,那么这时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坚持督促他们的学习,这是当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绩和好心态哪个重要?并且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以有好的心态做保证。书读得再多还不如有个健康的心理,所以当父母的在这时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这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2020年05月26日 15:51   社会、学校、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也是其受用终生的教育,是其形成完整人格的重要保证。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学生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包含以下方面。   家庭教育可以树立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刚刚对世界开始有认知,是非观念可以说完全没有。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念。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不会太懂,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有的。随着孩子慢慢地成长,在社会生活中接触东西的范围的扩大,他的性格逐渐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也会加深。在孩子是非观形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是非分明,那么你就要用你的行为和方式去施加影响。    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但是往往有些情况的发生,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比如:答应给孩子买玩具结果却忘了,孩子要玩具的时候大人会说,不就一个玩具吗,非要今天要吗?家里有那么多玩具,你怎么还要?实际上孩子要的并不是玩具,而是你承诺的兑现。孩子是很简单的生物,他们的思维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但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只不过他们会把情绪完全的写在脸上。父母就需要学习去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来改善或者增进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家庭教育教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位父亲或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的,但是总有人率先进入了“成功者的殿堂”。难道他们是天才吗?不,他们也是普通人,但是普通人和成功者的差别在哪呢?这就要说生活习惯的问题了,成功者大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丝一毫的坏习惯都会阻碍他们的成功。生活中总会听到这种慨叹“谁谁谁是我什么什么人,小时候还不如我家孩子呢,现在混得真好。”是啊,同等的起点,为什么你的孩子混得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就是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儿童时期养成良好习惯特别重要,儿童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既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坏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  小学生的成长跟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希望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起关键性作用的,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地位一样,甚至可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以及孩子的性格,甚至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样,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自我意识以及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对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家庭教育 小学生 自我意识 发展 作用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48-01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承担着对子女的养育以及教育的功能。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自我意识不仅包括自我认识,同时也包括自我体验,而且还包括自我调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评价以及孩子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着积极地作用。1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自我意识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孩子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论文的重点

要重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人们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偏差。一、溺爱型家教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父母及爷爷奶奶都把它们视为掌上明珠,殊不知孩子也因此被宠坏。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因此表现在学习上有了困难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如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办手抄报要家长代办,不愿独立思考。久而久之使这部分学生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品德。二、过高期望型家教导致孩子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期待型家教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超出孩子的实际可能,以致效果常常不尽人意的家教。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子女有出息—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进入高等学府。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一张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孩子一张考得不理想的试卷时,都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大,考试时心情紧张,焦虑不安。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三、放任型家教助长了学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现在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也无一定的要求,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这样就使孩子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不能获得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而恶性发展。从学习较后进的学生家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自己的孩子,整天沉迷于“方城”大战,与邻里关系紧张,常发生争执、粗话连篇,更有甚者,大打出手。四、严厉型家教引发了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立心理同放任型家教相反,严厉型父母常以强制性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为。孩子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以上种种家庭教育的误区,造成了孩子心理上严重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予以矫治。对此,笔者认为在家教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指导和加强。1、帮助家长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壤。孩子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家长自身的教养,文化素养,生活习性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据研究,孩子从9岁到11岁,就开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父母要认识这个规律,并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有意见,见解要让他们表达出来,不要总是搞家长一言堂,使家庭生活有和谐融洽民主气氛。如在家长高期望值下造成自卑心理后,父母先对孩子的学习作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并放低过高的期望值,让孩子自主地选择他的兴趣爱好。在以后一段时间里,试着改变了教育方法,使孩子减轻了心理压力,各科成绩稳步上升。2、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向家长建议,为孩子准备足够的文具用品等,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注意使孩子学习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我想只要家长充分认识良好的环境对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调动家庭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就一定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3、家校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惜时、复习、预习、作业、自查、行为自律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抓起。家长要针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4、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 每个家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都不尽相同。许多家长在孩子从多的学习问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及其个性的发展缺少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于他们尚未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养,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养。因此,学校、班主任都应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介绍有关《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向品学兼优的孩子家长谈他们的教子良方。父母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和方法,就能在各种场合对孩子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反应。5、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父母实际上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又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和子女子间有不可替代的特有的感情和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家长应该意识到教育子女的责任。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我国古语也曾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父母对教育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述唐宁同学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原因是这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基本认识。 总之,提高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质,是关系培养成千上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的百年大计。为了对祖国的后一代负责,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理念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论文摘要

要重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人们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偏差。一、溺爱型家教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父母及爷爷奶奶都把它们视为掌上明珠,殊不知孩子也因此被宠坏。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因此表现在学习上有了困难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如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办手抄报要家长代办,不愿独立思考。久而久之使这部分学生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品德。二、过高期望型家教导致孩子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期待型家教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超出孩子的实际可能,以致效果常常不尽人意的家教。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子女有出息—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进入高等学府。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一张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孩子一张考得不理想的试卷时,都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大,考试时心情紧张,焦虑不安。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三、放任型家教助长了学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现在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也无一定的要求,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这样就使孩子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不能获得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而恶性发展。从学习较后进的学生家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自己的孩子,整天沉迷于“方城”大战,与邻里关系紧张,常发生争执、粗话连篇,更有甚者,大打出手。四、严厉型家教引发了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立心理同放任型家教相反,严厉型父母常以强制性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为。孩子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以上种种家庭教育的误区,造成了孩子心理上严重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予以矫治。对此,笔者认为在家教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指导和加强。1、帮助家长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壤。孩子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家长自身的教养,文化素养,生活习性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据研究,孩子从9岁到11岁,就开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父母要认识这个规律,并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有意见,见解要让他们表达出来,不要总是搞家长一言堂,使家庭生活有和谐融洽民主气氛。如在家长高期望值下造成自卑心理后,父母先对孩子的学习作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并放低过高的期望值,让孩子自主地选择他的兴趣爱好。在以后一段时间里,试着改变了教育方法,使孩子减轻了心理压力,各科成绩稳步上升。2、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向家长建议,为孩子准备足够的文具用品等,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注意使孩子学习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我想只要家长充分认识良好的环境对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调动家庭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就一定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3、家校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惜时、复习、预习、作业、自查、行为自律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抓起。家长要针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4、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 每个家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都不尽相同。许多家长在孩子从多的学习问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及其个性的发展缺少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于他们尚未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养,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养。因此,学校、班主任都应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介绍有关《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向品学兼优的孩子家长谈他们的教子良方。父母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和方法,就能在各种场合对孩子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反应。5、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父母实际上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又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和子女子间有不可替代的特有的感情和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家长应该意识到教育子女的责任。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我国古语也曾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父母对教育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述唐宁同学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原因是这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基本认识。 总之,提高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质,是关系培养成千上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的百年大计。为了对祖国的后一代负责,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起关键性作用的,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地位一样,甚至可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以及孩子的性格,甚至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样,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自我意识以及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对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家庭教育 小学生 自我意识 发展 作用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48-01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承担着对子女的养育以及教育的功能。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自我意识不仅包括自我认识,同时也包括自我体验,而且还包括自我调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评价以及孩子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着积极地作用。1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自我意识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孩子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家庭教育

2020年05月26日 15:51   社会、学校、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也是其受用终生的教育,是其形成完整人格的重要保证。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学生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包含以下方面。   家庭教育可以树立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刚刚对世界开始有认知,是非观念可以说完全没有。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念。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不会太懂,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有的。随着孩子慢慢地成长,在社会生活中接触东西的范围的扩大,他的性格逐渐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也会加深。在孩子是非观形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是非分明,那么你就要用你的行为和方式去施加影响。    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但是往往有些情况的发生,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比如:答应给孩子买玩具结果却忘了,孩子要玩具的时候大人会说,不就一个玩具吗,非要今天要吗?家里有那么多玩具,你怎么还要?实际上孩子要的并不是玩具,而是你承诺的兑现。孩子是很简单的生物,他们的思维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但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只不过他们会把情绪完全的写在脸上。父母就需要学习去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来改善或者增进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家庭教育教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位父亲或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的,但是总有人率先进入了“成功者的殿堂”。难道他们是天才吗?不,他们也是普通人,但是普通人和成功者的差别在哪呢?这就要说生活习惯的问题了,成功者大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丝一毫的坏习惯都会阻碍他们的成功。生活中总会听到这种慨叹“谁谁谁是我什么什么人,小时候还不如我家孩子呢,现在混得真好。”是啊,同等的起点,为什么你的孩子混得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就是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儿童时期养成良好习惯特别重要,儿童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既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坏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  小学生的成长跟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希望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论文题目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  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  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  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  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  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  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  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  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  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  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  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  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  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  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  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  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  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  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  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  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  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  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要重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人们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偏差。一、溺爱型家教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父母及爷爷奶奶都把它们视为掌上明珠,殊不知孩子也因此被宠坏。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因此表现在学习上有了困难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如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办手抄报要家长代办,不愿独立思考。久而久之使这部分学生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品德。二、过高期望型家教导致孩子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期待型家教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超出孩子的实际可能,以致效果常常不尽人意的家教。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子女有出息—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进入高等学府。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一张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孩子一张考得不理想的试卷时,都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大,考试时心情紧张,焦虑不安。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三、放任型家教助长了学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现在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也无一定的要求,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这样就使孩子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不能获得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而恶性发展。从学习较后进的学生家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自己的孩子,整天沉迷于“方城”大战,与邻里关系紧张,常发生争执、粗话连篇,更有甚者,大打出手。四、严厉型家教引发了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立心理同放任型家教相反,严厉型父母常以强制性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为。孩子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以上种种家庭教育的误区,造成了孩子心理上严重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予以矫治。对此,笔者认为在家教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指导和加强。1、帮助家长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壤。孩子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家长自身的教养,文化素养,生活习性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据研究,孩子从9岁到11岁,就开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父母要认识这个规律,并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有意见,见解要让他们表达出来,不要总是搞家长一言堂,使家庭生活有和谐融洽民主气氛。如在家长高期望值下造成自卑心理后,父母先对孩子的学习作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并放低过高的期望值,让孩子自主地选择他的兴趣爱好。在以后一段时间里,试着改变了教育方法,使孩子减轻了心理压力,各科成绩稳步上升。2、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向家长建议,为孩子准备足够的文具用品等,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注意使孩子学习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我想只要家长充分认识良好的环境对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调动家庭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就一定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3、家校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惜时、复习、预习、作业、自查、行为自律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抓起。家长要针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4、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 每个家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都不尽相同。许多家长在孩子从多的学习问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及其个性的发展缺少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于他们尚未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养,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养。因此,学校、班主任都应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介绍有关《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向品学兼优的孩子家长谈他们的教子良方。父母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和方法,就能在各种场合对孩子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反应。5、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父母实际上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又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和子女子间有不可替代的特有的感情和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家长应该意识到教育子女的责任。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我国古语也曾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父母对教育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述唐宁同学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原因是这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基本认识。 总之,提高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质,是关系培养成千上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的百年大计。为了对祖国的后一代负责,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这个问题。

2020年05月26日 15:51   社会、学校、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也是其受用终生的教育,是其形成完整人格的重要保证。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学生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包含以下方面。   家庭教育可以树立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刚刚对世界开始有认知,是非观念可以说完全没有。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念。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不会太懂,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有的。随着孩子慢慢地成长,在社会生活中接触东西的范围的扩大,他的性格逐渐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也会加深。在孩子是非观形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是非分明,那么你就要用你的行为和方式去施加影响。    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但是往往有些情况的发生,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比如:答应给孩子买玩具结果却忘了,孩子要玩具的时候大人会说,不就一个玩具吗,非要今天要吗?家里有那么多玩具,你怎么还要?实际上孩子要的并不是玩具,而是你承诺的兑现。孩子是很简单的生物,他们的思维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但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只不过他们会把情绪完全的写在脸上。父母就需要学习去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来改善或者增进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家庭教育教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位父亲或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的,但是总有人率先进入了“成功者的殿堂”。难道他们是天才吗?不,他们也是普通人,但是普通人和成功者的差别在哪呢?这就要说生活习惯的问题了,成功者大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丝一毫的坏习惯都会阻碍他们的成功。生活中总会听到这种慨叹“谁谁谁是我什么什么人,小时候还不如我家孩子呢,现在混得真好。”是啊,同等的起点,为什么你的孩子混得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就是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儿童时期养成良好习惯特别重要,儿童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既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坏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  小学生的成长跟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希望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