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池州学院学报投稿方式选什么

发布时间:

池州学院学报投稿方式选什么

程莉,女,1969年12月生,安徽池州人。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1989年7月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外语系;1998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和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论文类:试论周学熙民初财政改革,学海,2005年第1期袁世凯与周学熙,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周学熙采取公司制组织企业的特点及启示,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周学熙资本企业家族式管理之成败分析,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论著、教材类:近代实业家周学熙研究,合工大出版社,2006年8月版主持或参与的研究项目:参与谈家胜主持省教委课题:池州现代茶叶经济史研究,2000年。主持池州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北洋实业巨擘——东至人周学熙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06xk01 2007年池州市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池州学院学报投稿退改时间可以在官网进行查看。在池州学院官网提交过你的稿件后,在经过池州学院学报负责人的审核后,可以登录官方网站查看稿件是否被采用。《池州学院学报》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地方,创新文化,扶持学科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是《池州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

池州学院学报投稿方式选什么类型

你需要论文名字 还是原始文献

新体育、足球世界。

甩好~!池州师范专科学校简介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77年。学校北滨长江,南倚九华山,毗邻黄山,座落在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素有“千载诗人地”美誉的安徽池州市内。 学校山水相间,环境优美,现有面积921亩,预留发展用地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11个系3个教学部41个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在校生5480人。成人高等教育设有12个专科专业和8个本科专业。教职工488人 ,专职教师341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01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安徽省高校骨干教师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25人,外国文教专家4人。学校各类实验室40个,建有千兆校园网,开路、闭路播放的教育电视台,IP卫星远程教育系统;图书馆纸质图书65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各类期刊1500余种,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外文电子期刊以及超星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 “十五”是学校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2004年8月16日,安徽省教育厅与池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安徽省教育厅、池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池州师专、筹建池州学院协议》,2005年底,安徽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以高票通过池州师专升格为池州学院。 学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皖南、服务池州、面向全省,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实用性,建设以师范教育为主,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规格的本科院校。 学校教育理念是:“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文理渗透”,理科类专业开设人文课程,文科类专业开设自然科学课程,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全面的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特色科研,成立了“池州傩文化研究中心”、“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等。“十五”以来,全校教研、科研气氛浓厚,已参加国家级课题10余项,完成和正在完成省级、校级课题100余项,参与10余项横向课题研究,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59部,在国内外发表各类研究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18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学术性期刊摘录、收录、复印、收目论文100余篇。 学校积极探索实施国际合作办学新路子,现已与韩国京仁教育大学、韩瑞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 目前,全校教职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以升本工作总揽全局,根据学校整体规划,继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授工程”、“硕博工程”、“双师工程”和“名师工程”,强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争取顺利实现2006年升本的目标。

池州学院学报投稿方式选什么专业

甩好~!池州师范专科学校简介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77年。学校北滨长江,南倚九华山,毗邻黄山,座落在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素有“千载诗人地”美誉的安徽池州市内。 学校山水相间,环境优美,现有面积921亩,预留发展用地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11个系3个教学部41个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在校生5480人。成人高等教育设有12个专科专业和8个本科专业。教职工488人 ,专职教师341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01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安徽省高校骨干教师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25人,外国文教专家4人。学校各类实验室40个,建有千兆校园网,开路、闭路播放的教育电视台,IP卫星远程教育系统;图书馆纸质图书65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各类期刊1500余种,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外文电子期刊以及超星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 “十五”是学校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2004年8月16日,安徽省教育厅与池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安徽省教育厅、池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池州师专、筹建池州学院协议》,2005年底,安徽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以高票通过池州师专升格为池州学院。 学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皖南、服务池州、面向全省,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实用性,建设以师范教育为主,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规格的本科院校。 学校教育理念是:“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文理渗透”,理科类专业开设人文课程,文科类专业开设自然科学课程,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全面的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特色科研,成立了“池州傩文化研究中心”、“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等。“十五”以来,全校教研、科研气氛浓厚,已参加国家级课题10余项,完成和正在完成省级、校级课题100余项,参与10余项横向课题研究,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59部,在国内外发表各类研究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18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学术性期刊摘录、收录、复印、收目论文100余篇。 学校积极探索实施国际合作办学新路子,现已与韩国京仁教育大学、韩瑞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 目前,全校教职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以升本工作总揽全局,根据学校整体规划,继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授工程”、“硕博工程”、“双师工程”和“名师工程”,强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争取顺利实现2006年升本的目标。

有专科有本科

池州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坐落在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和素有“千载诗人地”美誉的安徽省池州市市区。学院前身是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77年,2007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池州学院。 学校校园规划面积1868亩,学校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新建约2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建有千兆校园网、开路与闭路播放的教育电视台及卫星远程教育系统;图书馆藏书近100万册,各类期刊1500余种,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外文电子期刊、超星电子图书和特色馆藏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建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等60多个。 学院现设有13个教学系,11个与地方经济文化密切联系的科研机构(2个省级研究中心、8个校级研究中心、1个研究所)。设有71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50个。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0300多人。成人高等教育设有8个本科专业和20个专科专业。在编教职工556人,专职教师445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130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专职教师25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各1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 学校重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截止2009年12月,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 学校教研、科研气氛浓厚,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600余篇,其中SCI、EI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30余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学术性期刊摘录、收录、复印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94部;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0项,主持省部级、市厅级课题30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项,获市厅级科研成果奖60项。 学院的办学理念是: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管理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 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以教师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非教师教育;以人文学科、理学为主干,积极发展社会科学、管理学、工学;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兼顾专科教育;立足池州、辐射皖南、服务安徽;建设成具有应用型、地方性、师范性的多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韩国京仁教育大学、韩瑞大学、顺天乡大学结为姊妹院校,签署了教师、学术、学生合作交流协议;成功主办了六次国际性综合学术研讨会;加强了与海内外大学的联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台湾成功大学、云南科技大学和本省重点大学等200余位海内外专家和学者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学院有多名教授亦被其他大学聘为兼职教授、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

程莉,女,1969年12月生,安徽池州人。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1989年7月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外语系;1998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和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论文类:试论周学熙民初财政改革,学海,2005年第1期袁世凯与周学熙,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周学熙采取公司制组织企业的特点及启示,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周学熙资本企业家族式管理之成败分析,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论著、教材类:近代实业家周学熙研究,合工大出版社,2006年8月版主持或参与的研究项目:参与谈家胜主持省教委课题:池州现代茶叶经济史研究,2000年。主持池州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北洋实业巨擘——东至人周学熙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06xk01 2007年池州市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池州学院学报投稿方式选什么比较好

程莉,女,1969年12月生,安徽池州人。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1989年7月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外语系;1998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和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论文类:试论周学熙民初财政改革,学海,2005年第1期袁世凯与周学熙,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周学熙采取公司制组织企业的特点及启示,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周学熙资本企业家族式管理之成败分析,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论著、教材类:近代实业家周学熙研究,合工大出版社,2006年8月版主持或参与的研究项目:参与谈家胜主持省教委课题:池州现代茶叶经济史研究,2000年。主持池州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北洋实业巨擘——东至人周学熙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06xk01 2007年池州市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2003年参加《十六大报告学习读本》第七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编写工作,该读本为池州师专政法系受学校委托组编的内部资料。2005年参加法学教材《法学导论》第一章前三节及第五章内容的编写工作,该书现已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公开出版。2006年5月在《池州师专学报》发表论文《我国农村法制意识的现代审视》。2006年10月在《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发表论文《论我国的“良性违宪”现象》。2009年3月在《池州学院学报》发表论文《论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上的适用----以比较法为视角》,并以此论文为主题完成了2006年申请的校级课题:政府行政指导中信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池州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1)主持编写徽派建筑探索丛书四册;主编其中《感悟徽派建筑》,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2)编著《徒手建筑快题设计》,中国电子出版社,2009年3)参编《安徽民居》,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建筑出版社,2009年4)城市街道更新设计方法探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V21(7):NS1:48-独著5)徽风 徽韵 徽情,《徽消防》2007,9(1)独著6)二十一世纪城市绿色街道及其空间形态设计初探[J] 《安徽建筑》2002,V123(3):NS1:1-(中国西部科技论文一等奖)第一作者7)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4,V12 (3):NS1:72- 独著8)多功能综合建筑设计研究[J]《工程档案》(自然科学版)2007,V21(6):NS1:48- 独著9)以人为本 塑造现代城市街道空间《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2001,V06 独著10)从容积率看居住环境塑造《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1997,V0311)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初探 《小城镇建设》 ,V246(12):NS1:94-11)历史街区的文化生态保护特色探析 《中国名城》 ,V103(4):NS1:49-12)传统徽州民居的色彩,《工业建筑》2010,V40(4):NS1:147-15013)Ancient Architecture Reconstructing Based on Terrestrial 3D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Ei收录),《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Data Mining》,2010,V9,NS1:285-28714)安徽民居色彩成因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工业建筑》 2010,V41(5):NS1:146-14815) 普通地方高校特色教育初探 ,《教育与现代化》2010,V95(2):NS1:58-16)现代村庄规划建设拾遗,《池州学院学报》2011,V25(6):NS1:10-12。

不同单位收费情况不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