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文选编辑者是谁

发布时间:

文选编辑者是谁

南朝梁代的萧统,是选编古诗文 作品的一本集子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编著。萧统(501~531),字德施。梁武帝萧衍长子。天监元年(502)立为皇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号昭明。故后人也习称《文选》为《昭明文选》。 文化背景和编选过程 由魏、晋到齐、梁,是中国文学史上各种文学形式发展并趋于定型成熟的时期,作家和作品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前代。与之相适应的是文艺理论中对文学概念的探讨和文学体制的辨析日益精密。宋文帝刘义隆立儒、玄、文、史四馆,宋明帝刘彧分儒、道、文、史、阴阳五科,都可以标志文学已经取得了正式的独立地位。 文学作品的数量众多,对它们进行品鉴别裁、芟繁剪芜,就成为广大阅读者的需要,选录优秀作品的文学总集乃应运而生。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自晋代以迄陈、隋,总集共有 249部,5224卷,其中著名的有晋代挚虞的《文章流别集》、李充的《翰林论》、宋代刘义庆的《集林》,但都已亡佚。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总集,就是《文选》。 南朝的统治阶级上层,大多爱好文学,并以此作为门第和身份的一种标志,因而奖励提倡,颇多建树。萧统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据《梁书‧昭明太子传》记载,他的门下有许多文人,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讨论篇籍,商榷古今,并从事文章著述。当时东宫有书近3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所著文集20卷,又撰古今典诰文言为《正序》10卷,五言诗之善者为《文章英华》20卷,《文选》30卷”。《隋书‧经籍志》于《文选》 30卷、《古今诗苑英华》 19卷之外,在谢灵运《诗英》下注:“又有《文章英华》30卷,梁昭明太子撰,亡。”由于《隋书》的编撰者并未见到原书,所以也可能是《文选》或《英华集》的异名。 根据封建社会的一般情况,达官贵人主编的书籍多出于门下文人之手或至少有门下文人的参预。萧统以太子之尊,引纳文士,当时负有重名的刘孝绰、王筠、殷芸、陆倕、到洽以及《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都曾做过东宫的属官或为萧统所赏接,这些文士中极可能有人参加过《文选》的编定。 编选范围、标准和分类 《文选》30卷,共收录作家130家,上起子夏(《文选》所署《毛诗序》的作者)、屈原,下迄当时,唯不录生人。书中所收的作家,最晚的陆倕卒于普通七年(526),而萧统卒于中大通三年(531),所以《文选》的编成当在普通七年以后的几年间。全书收录作品514题。编排的标准是“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文选序》)。从分类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划分为赋、诗、杂文 3大类,又分列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等38小类。赋、诗所占比重最多,又按内容把赋分为京都、郊祀、耕籍等15门,把诗分为补亡、述德、劝励等23门,这样的分类体现了萧统对古代文学发展、尤其是对文体分类及源流的理论观点,反映了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非常细致的阶段。但由于分类过于碎杂,因而也遭到后世一些学者如章学诚、俞樾等人的批评。 《文选》的选录标准,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以“文为本”(《文选序》)。因此,凡“姬公之籍,孔父之书”,“老庄之作,管孟之流”,“谋夫之话,辩士之端”,“记事之史,系年之书”,这几类即后来习称为经、史、子的著作一律不选。但是史传中的赞论序述部分却可以收录,因为“赞论之综辑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合乎“能文”的选录标准。这一标准的著重点显然不在思想内容而在于讲究辞藻华美、声律和谐以及对偶、用事切当这样的艺术形式,但它为文学划定了范畴,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对文学的独立发展有促进作用。萧统的文学思想中存在矛盾。他是当时文坛上政治地位最高的人物,六朝的绮靡文风在他身上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他对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关系,却持重折中,内容要求典雅,形式可以华丽,认为艺术的发展必然是“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文选序》)。他指出:“夫文典则累野,丽亦伤浮”,要求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答湘东王书》),同时还推崇陶渊明“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陶渊明集序》)。所以《文选》所选的作品,其实并没有过分忽视内容。除了选录陶渊明的8首诗以外,还选录了《古诗十九首》和鲍照的作品18篇。同时,对那些质木无文的玄言诗和放荡、空虚的艳体诗和咏物诗则摒而不取。至于入选的作品是否值得选录,应该选录的又是否有所遗漏,后代的学者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意见,见仁见智,众说不一。总的来说,这部诗文总集仅仅用30卷的篇幅,就大体上包罗了先秦至梁代初叶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发展的轮廓,为后人研究这七、八百年的文学史保存了重要的资料。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

萧统

昭明文选是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编写的。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一般认为,《昭明文选》编成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 至中大通三年(531年) 之间。《昭明文选》是一部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它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作品共60卷,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类别。《文选》所选作家上起先秦,下至梁初(以“不录存者”的原则没有收入当时尚健在的作家),作品则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原则,没有收入经、史、子书。由于 《昭明文选》选材严谨 、注重词藻 ,所选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过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视为文学的教科书。扩展资料:萧统是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萧统笃好玄学,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诰类的《正序》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卷,历代诗文而成的总集《文选》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讨论文籍。《昭明文选》即是由萧统组织文人编写。萧统主持的《昭明文选》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选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于一面则不收。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明文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统

文选编辑者是

南朝梁 萧统(昭明太子) 编《文选》世称《昭明文选》关于他还有个美丽的故事,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里有讲,他在民间办事、编集,邂逅一美丽女子,和她相爱。后来,萧统还是回去了。有“一如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之句(萧郎在古诗文中是惯用词,指男子,不知是不是从他这个故事开始的,这个你可以问你的国文老师或查史书)临别前,他送女子两粒红豆。本说好要接女子回去,但宫里事物繁杂,搁置了。人心在那里是一种脆弱又坚硬的东西,或许对于每个王族的人来说是一种回归、至于他那个时候的心理,作为后人不便揣测。女子知道无望,戚戚而死。萧统知道后,忙从宫里赶去,什么都没说,只在坟前站了一阵,讲两粒红豆抛下,从此有了相思树。王维从江阴过,见树心有所感,作著名《红豆》诗,流传天下——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唱尽相思之意、后人的红豆诗皆由这个故事而来。

萧统

南朝梁代的萧统,是选编古诗文 作品的一本集子。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

古书的编辑者是谁

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诗经》的作者的亦非一人,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望采纳,谢谢

解缙 ,字大绅。江西吉水县人 ,明代著名学问家 解缙的著作有《白云稿》、《东山集》、《太平奏疏》等

刘向(约前77—前6) 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读者》编辑部有责任编辑是谁

《读者》为半月刊,一个月分A,B两刊。一个月两本。 A刊:一般在上个月的23号左右出版发行 B刊:一般在当月的8号左右出版发行 《读者》简介: 《读者》杂志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 《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胡亚权老师

是《读者》国际刊号:ISSN1005-1805。《读者》的其他版本刊号:《读者(原创版)》 国内刊号:CN 62-1190/Z。《读者(乡土人文版)》 国内刊号:CN 62-1193/Z。《读者(大字版)》 国内刊号:CN 62-1199/Z。《读者(海外版)》 国内刊号:CN 62-1200/Z。《读者》创刊于1981年,是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综合类文摘杂志。1980年12月,《读者文摘》开始筹备。1981年4月,正式创刊,1993年第七期,正式改名为《读者》。截至2019年8月,《读者》杂志的累计发行量超过20亿册。截至2019年8月,《读者》编辑部有责任编辑1人、编辑3人、美术编辑1人、制版1人。

12号就开始销售了!

编辑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当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