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

1994年9月13日原国家教委党组决定由中国教育报社、中国教育杂志社和神州学人杂志社三个单位组建中国教育报刊社,新组建的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杂志、《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和《神州学人》杂志,俗称一报三刊;1995年1月创办了《神州学人》网站;1998年接受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转来的《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03年创办《中国教师报》和中国教师报网站;2006年在中国教育报网络版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年创办了人民教育网站,自此形成了拥有两报四刊四网,覆盖教育各个领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的全国教育主流媒体。

1952年江西省南昌师范学校毕业。1953年被评为南昌市模范教师。195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副系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高等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校秘书长等职。1987年至1991年任中南民族学院院长、《民族高等教育》杂志主编。1990年被评为教育学硕士生导师。1992年至2000年1月任中央民族大学校长。担任第四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民族教育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回族学会执行主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名字

邓启耀:男,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和视觉人类学。主要著作有《宗教美术意象》(1991)、《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1991)、《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巫蛊考察——中国巫蛊的文化心态》(1998)、《访灵札记》(2001)等。 更详细请见参考资料邓启耀,男,汉族,广东顺德人,1952年2月生于昆明,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教育和工作简历 1971年8月-1978年9月在昆明汽车运输总站,车工、美工;当美工期间(1972-1978)多次在少数民族地区写生。 1977-1978年在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短训班学习,其间在藏区生活4个多月。 1978—1982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校学生会秘书长;读书期间,参加民间文艺教研室组织的民俗学调查多次。 1982-1986年当过杂志编辑和公务员。 1986年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次年7月被聘为助理研究员。 1992年4月破格晋升副研究员,任副所长。 1993年8月破格晋升研究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1994年5月—2000年1月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兼主编。 2000年2月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授、系副主任。 2003年5月兼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 研究兴趣 民俗学,视觉人类学 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民俗学 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影视人类学 摄影基础 人类学与中国社会 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民族服饰 民间艺术 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等(含调入中山大学前为国家文物局相关培训班及其他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课程)。 教学及相关学术活动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988); ·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讲授“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1995); ·云南大学客座教授(讲过“田野考察”、“文学人类学”等,1996、1997); ·国家文物局“民族文物抢救与鉴定研讨班”(1995、1999、2001)教授(讲授“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和“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德国弗莱堡Friedrich-weinbrenner-Gewerbeschule学院,讲授“云南民间艺术与现代版画”,并主持“云南版画”展览(1994年); 昆明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研究生(1999)、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庆系列讲座(2001)、98级本科(2002)讲授“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7、99级本科“中国民俗学”(2000-2001); 中山大学公共课“摄影基础”(2000,代课);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硕士“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2001);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本科和研究生“人类学与中国社会”(2000-2002);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1级本科“滇藏文化带考察”(2002)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9-02级本科“影视人类学”(2002-2004);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03级本科“视觉表达”(2003);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和硕士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2004); 科研情况 主要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和出版研究成果,包括个人专著10余部、合著多部、论文百余篇、合作译著2部,影视人类学纪录片8部42集,其他艺术人类学和艺术创作图像作品数百件,主编丛书6种,杂志1种,个人参与组织和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和国际课题10余项。 1、民俗学:《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1996)、《中国巫蛊考察》(1998,1999)、《滇藏文化带考察》(合作,2000)、《灵性高原——茶马古道寻访》(1998)、《变迁中的高原蒙女》(1995,中、英文版)、《访灵札记》(2000)、《鼓灵》(1999)、《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2004);合著《边地中国》(2004)、《口述中国》(2004)、《秘境节祭》(1991,中、英文版)、《云南少数民族》(日文版,1990)、《云南国土资源》(1990)、《西南民族道德研究》(1990)、《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1993)、《云南百科全书》(1999)等。 2、视觉人类学研究:《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另有系列配套著作如:《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上下册,1992,1995)、《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1993)、《衣装上的秘境》(1993,1993)、《中国民族服饰博览》(合作, 2001);《服饰文化象征》(2005);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下册,合作, 1994))、《中国象征文化》(合作,2001)、“云南民族美术全集”之《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合作,1999)、《云南岩画艺术》(合作,即出); 《云南现代重彩画》(合作,1993)、《云南现代重彩画技法》(合作,1993)。

邓启耀,男,汉族,广东顺德人,1952年2月生于昆明,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教育和工作简历 1971年8月-1978年9月在昆明汽车运输总站,车工、美工;当美工期间(1972-1978)多次在少数民族地区写生。 1977-1978年在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短训班学习,其间在藏区生活4个多月。 1978—1982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校学生会秘书长;读书期间,参加民间文艺教研室组织的民俗学调查多次。 1982-1986年当过杂志编辑和公务员。 1986年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次年7月被聘为助理研究员。 1992年4月破格晋升副研究员,任副所长。 1993年8月破格晋升研究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1994年5月—2000年1月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兼主编。 2000年2月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授、系副主任。 2003年5月兼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 研究兴趣 民俗学,视觉人类学 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民俗学 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影视人类学 摄影基础 人类学与中国社会 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民族服饰 民间艺术 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等(含调入中山大学前为国家文物局相关培训班及其他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课程)。 教学及相关学术活动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988); ·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讲授“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1995); ·云南大学客座教授(讲过“田野考察”、“文学人类学”等,1996、1997); ·国家文物局“民族文物抢救与鉴定研讨班”(1995、1999、2001)教授(讲授“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和“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德国弗莱堡Friedrich-weinbrenner-Gewerbeschule学院,讲授“云南民间艺术与现代版画”,并主持“云南版画”展览(1994年); 昆明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研究生(1999)、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庆系列讲座(2001)、98级本科(2002)讲授“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7、99级本科“中国民俗学”(2000-2001); 中山大学公共课“摄影基础”(2000,代课);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硕士“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2001);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本科和研究生“人类学与中国社会”(2000-2002);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1级本科“滇藏文化带考察”(2002)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9-02级本科“影视人类学”(2002-2004);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03级本科“视觉表达”(2003);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和硕士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2004); 科研情况 主要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和出版研究成果,包括个人专著10余部、合著多部、论文百余篇、合作译著2部,影视人类学纪录片8部42集,其他艺术人类学和艺术创作图像作品数百件,主编丛书6种,杂志1种,个人参与组织和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和国际课题10余项。 1、民俗学:《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1996)、《中国巫蛊考察》(1998,1999)、《滇藏文化带考察》(合作,2000)、《灵性高原——茶马古道寻访》(1998)、《变迁中的高原蒙女》(1995,中、英文版)、《访灵札记》(2000)、《鼓灵》(1999)、《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2004);合著《边地中国》(2004)、《口述中国》(2004)、《秘境节祭》(1991,中、英文版)、《云南少数民族》(日文版,1990)、《云南国土资源》(1990)、《西南民族道德研究》(1990)、《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1993)、《云南百科全书》(1999)等。 2、视觉人类学研究:《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另有系列配套著作如:《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上下册,1992,1995)、《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1993)、《衣装上的秘境》(1993,1993)、《中国民族服饰博览》(合作, 2001);《服饰文化象征》(2005);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下册,合作, 1994))、《中国象征文化》(合作,2001)、“云南民族美术全集”之《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合作,1999)、《云南岩画艺术》(合作,即出); 《云南现代重彩画》(合作,1993)、《云南现代重彩画技法》(合作,1993)。

哈经雄1953年被评为南昌市模范教师,哈经雄195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高等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校秘书长等职。1987年任中南民族学院院长、《民族高等教育》杂志主编,1990年被评为教育学硕士导师。1992年至2000年1月任中央民族大学校长。是第四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民族教育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哈经雄教授 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名单

2006至今:《民族教育研究》,顾问2006至今:《教育人类学研究通讯》,顾问1996-2001:《民族教育研究》,主编1988-1996:《民族教育研究》,副主编1985-1987:《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刊》,主编 2012至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11至今: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创新基地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2009至今:国际教师教育联合会(WFATE)常务理事2008至今:中央民族大学乡土教材研究中心负责人2007-2010:香港乐施会——中国乡土教材收藏与开发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2009: 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客座教授2006-2009:云南省教育厅的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负责人2006-2007: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甘肃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专家、顾问2005至今: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研究”负责人2005-2010:中央民族大学国家“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5-2009:美国福特基金会“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课题负责人7-9: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2至今:香港苗圃基金会高级顾问2002-2004: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社会评价研究云南省专家组组长2004-200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顾问2001-2005:美国福特基金会“中国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女童教育项目”负责人2000至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民族教育组评审专家2001至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2000至今: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1998-1999:英国政府海外发展部“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项目”专家组成员顾问1997-1998亚洲开发银行/国家教委“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项目”专家组,顾问1996-2007: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哈经雄1953年被评为南昌市模范教师,哈经雄195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高等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校秘书长等职。1987年任中南民族学院院长、《民族高等教育》杂志主编,1990年被评为教育学硕士导师。1992年至2000年1月任中央民族大学校长。是第四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民族教育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哈经雄教授 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是谁

1952年江西省南昌师范学校毕业。1953年被评为南昌市模范教师。195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副系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高等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校秘书长等职。1987年至1991年任中南民族学院院长、《民族高等教育》杂志主编。1990年被评为教育学硕士生导师。1992年至2000年1月任中央民族大学校长。担任第四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民族教育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回族学会执行主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

滕星浙江绍兴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富布赖特(Fulbright)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央民族大学乡土教材研究中心负责人,“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创新基地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教师教育协会(WFATE)常务理事,香港苗圃基金会顾问。1978年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2年始在中央民族大学任教,历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民族教育研究》主编。1993年随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攻读教育人类学博士学位,并获博士学位。曾受聘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英国海外发展部、美国福特基金会、日本文部省等国际组织,担任项目负责人、专家或顾问;并主持和参与国内外10余项重要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曾获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研究基金;曾任美国加州伯克力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并经常应邀赴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地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 。滕星教授著述甚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已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撰写的《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是教育人类学的一部力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图书奖二等奖。《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民族教育学通论》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是当今最为广泛引用的民族教育学类教材。2011年,他主编的《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滕星教授是最早将教育人类学理论引入中国的大陆学者之一,多年来他致力于教育人类学理论在中国的推广、发展和本土化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是谁啊

王宜振  1946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1966年中学毕业,1968年回乡劳动。1970年在陕西黄龙县当教师。后又任公社党委文书、县委宣传部干事、《少年月刊》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1976年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等全国一百余家刊物发表诗歌二千余首、童话五十余万字。出版有《笛王的故事》、《中国彩色童话》、《21世纪校园朗诵诗》、《21世纪校园抒情诗》等著作二十余部,先后获中国图书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一等奖、冰心图书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十余项文学和图书大奖。《21世纪校园朗诵诗》一书,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联合向社会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40多篇作品入选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教材。另有三篇作品入选香港中小学语文正式教材。1978年调《陕西少年》杂志社当编辑,现任该刊(已改名为《少年月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等。

1994年9月13日原国家教委党组决定由中国教育报社、中国教育杂志社和神州学人杂志社三个单位组建中国教育报刊社,新组建的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杂志、《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和《神州学人》杂志,俗称一报三刊;1995年1月创办了《神州学人》网站;1998年接受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转来的《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03年创办《中国教师报》和中国教师报网站;2006年在中国教育报网络版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年创办了人民教育网站,自此形成了拥有两报四刊四网,覆盖教育各个领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的全国教育主流媒体。

刘庆慧,汉族,1951年2月出生,山东省寿光市人,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政治学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1978年分配至西藏自治区教委工作,历任西藏自治区教委大中专处副处长,自治区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西藏教育》杂志主编,自治区教委副主任,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副主任,西藏自治区教育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西藏自治区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副理事长,西藏自治区科学和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顾问,中国教育学研究会理事、西藏自治区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现任西藏大学党委书记。

王宜振 1946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少年月刊》杂志主编。1976年开始从事业余创作,出版有《秋风娃娃》、《献给少男少女的诗》、《少先队之歌》、《笛王的故事》、《绿太阳》、《21世纪校园朗诵诗》等著作多部。曾获陕西省蓓蕾文学艺术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一等奖、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二等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六届宋庆龄獐文学奖等多个奖项。三十多篇作品入选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小丫的话是红的辣的 作者:王宜振 一个十四岁的小丫 一个胳膊上佩带两道杠的小丫 站着 站成一棵辣椒 小丫的话一串一串的 像结着的辣椒 一串一串的 辣椒是红的辣的 小丫的话是红的辣的 大人怕她 男孩子女孩子怕她 怕她 却又爱她 辣椒炒了味很美 她的话听了味很美 吃辣椒是一种享受 听她的话也是一种享受 她有时会在大家面前 讲一个故事 一个带有辣味儿的故事 像一道很美很美的川菜 辣得大家吐舌头 辣得大家流泪 然后 她请快乐的小风 把大家带有辣味儿的眼泪 吹干 她的话 是通红的辣椒 时间长了 觉得它似乎不可缺少 少了它 我们的生活 就少了一种味道 (原载《儿童时代》1987年第6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