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美国植物学报期刊

发布时间:

美国植物学报期刊

在官网上就可以。plantjournal是植物杂志/植物学报;plantphysiology是植物生理学PP(plantphysiology)是老牌的杂志了,曾一度引领植物研究,后来,上世纪90年代末开办的PlantCell成了植物的老大。PP一直和plantJournal(PJ)不相上下,略有逊色,但现在IF一度超过PJ。但PP有特色,PC和PJ都注重分子生物学,PP可以说兼容并蓄。一直是光合作用研究的阵地。可以说,都很难,好不好中,看你的研究方向更适合哪个期刊。两期刊审稿首先是一个领域主编和一个副编先看一遍,一般一周左右,两人意见一致,再送审,一般两个审稿人,给审稿人的时间一般三周左右,所以周期一般很快的。一个月左右,文章接受后,几天后就直接在线刊出。期刊名plantphysiology出版周期:月刊中科院杂志分区植物科学分类下的1区期刊植物领域的顶级期刊近四年影响因子:2013年度2012年度2011年度2010年度451期刊名plantjournal出版周期:半月刊中科院杂志分区植物科学分类下的1区期刊同样是植物领域顶级期刊近四年影响因子:2013年度2012年度2011年度2010年度948。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紫荆花红旗)的象征意义: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紫荆花红旗——寓意香港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将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花蕊上的五星——象征香港同胞热爱祖国。花、旗分别采用红、白不同颜色——象征“一国两制”;有了这些就有了紫荆花

植物学类核心期刊表1植物生理学报(改名为: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植物生理学通讯3云南植物研究4植物分类学报5西北植物学报6武汉植物学研究7植物生态学报8植物学通讯9广西植物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1植物研究

美国植物学报

hnlfgtvfjnhmg

一、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现象,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定义 。进化原理是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物质的主要特徵。从生理学观点:生命定义为具有进食、代谢、排泄、呼吸、运 动、生长、生殖和反应性等功能的系统。从新陈代谢角度:生命系统具有界面,与外界经常交换物质但不改变其自 身性质。从生物化学定义:生命系统包含储藏遗传信息的 核酸和调节代谢的蛋白。遗传学定义:通过基因复制、 突变和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系统。热力学定义:生命是个开 放系统,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不断增加内部秩序 。二、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大致可分四类说法:一为生命由自然力所创造 ,这是神学与哲学的主张。二为生命可於短时期内由无生 命物质自然发生,过去和今天均如此。三为生命与物质一 样同样永恒,生命於地球形成同时或稍后即来到地球。四 为生命系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经一系列化学变化而产生。 这个说法较为现代科学家所采信。印度生物学家哈尔丹提倡「原始汤」理论,认为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照射原始大气 ,使蛋白质的材料氨基酸和醣等有机物质得以形成。它们聚集在原始海洋中,变成像热汤一般,生命就是从这个热 汤中诞生出来的。后来,芝加哥大学米勒在模拟地球原始大气的模型中,利用火花放电制造出七种氨基酸,这是构 成生物体蛋白质的要素。三、广义的生命现象地球上的生命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培育了千万种的动植物,依赖着大 气层的保护,内有充足的日光、空气、水及适宜的气候,不断的适应各种环境而繁绵生长。如果离开这个温室,这 些生物还能生存吗?一般人总认为,离开地球在太空中或月亮上,压力极低、温差又大,几乎没有空气与水份,而 且还充满各种宇宙线,在这种环境之下,应该没有任何生 物能够生存,而事实确证明我们错了!其实在恶劣的环境中地球生物还能生存,这在地球上一些特殊而不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中,却也常发现一些能适应的生物。例如在释出强烈辐射线的原子炉内,也可以发现有微生物。1977年法国科学家在太平洋3000米深处,在水温高达 250度的热 泉口,发现红鱼、螃蟹、白蛤类等数种生物。而在南极极冷的冰块中,也可以发现嗜寒菌。由此可见生命力是非常 的顽强,在各种恶劣环境之下,仍有能适应的生物。这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我们不能以狭隘的角度来观察所有的 生命现象。月球上的生命根据美国詹森太空中心泰勒博士1974年的报告,1969年降 落月球的「阿波罗12号」太空船,所收回两年半前无人探测船「观察家三号」留置月球上的相机底部,竟然发现含 有地球上的微生物「缓症链球菌」。也就是说:来自地球的微生物,在几近真空、充满宇宙线的月球表面生存了两 年半!这真是令人意外而吃惊的事,月球经由人类太空船多次的登陆探测,可能早已散播许多微生物在上面了,从 此事以后应要改口月球上毫无生命的说法了。如根据「神秘的月球计划」一书及吕应钟先生「月球是外星人制造的 ?」一文的研究与说法,月球上已早有了生命,而且是比 人类还高智慧的外星生命,也说不定!太空中的生命科学家利用模拟宇宙环境的实验,得知如「枯草 菌」、「黑麴菌」、「芒氏梭菌」等微生物,能长时间生存於宇 宙中。荷兰来登大学以枯草菌孢子实验,在照射相当於 1000年放射线剂量的紫外线,结果仍有1%的存活率。德 国的多赛博士发现某种微生物能在超真空环境中生存达数月之久。在浩瀚的宇宙中,也许也有这些生命顽强的生物 ,正在随着宇宙灰尘或慧星等在太空四处流窜,也许是地球的生物飘向宇宙深处,也许是外太空的生物已悄悄的降 临地球,有人说爱滋病的病毒可能就是从外太空来的。所以美国太空总署对回返地球的太空船与人,都要实施太空 防疫捡查。异度空间的生命龙一直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吉祥动物,不仅对它们描述的 灵活灵现,甚至从古到今,都有很多人亲眼见过。以龙为例,在近代就有一个实际的目击案例:在抗日时期,於安 徽省涡阳县的城门口,就曾出现一条土色的龙,它的外形与图画中所绘的完全一样,身长约十公尺,直径约15公分 ,带有很浓的鱼腥味,一直停留在城门口,引起许多人围观。当地的自卫队队长李占元并派卫兵保护,以防止受人 搔扰或盗捕。且依民俗传说规定禁止小孩与妇女观看。直到第五天的夜晚,在一阵暴风雨之中,卫兵未注意到的时 侯,那条龙就不知去向了。而近来中国上亦传出在平顶湖遇见水怪及有龙出现在源流於石人山的湖泊区域。据说石 人山是个蛮荒地区,有许多的奇珍异兽,譬如发现有一公尺大的蝴蝶等,有人研究称该处是否为异度空间的窗口, 才会出现一些奇珍异兽及俗称属於灵界动物的龙。在十馀年前於新屋乡头洲国小,所发生的疑是外星人 体坠落事 件,如果真是外星人,我认为它不一定是从飞行中的飞碟 所掉落,倒是有可能也是来自异度空间。沉睡与长寿的生命根据1995年11月13日美国植物学报的报导,加州大学植物 生理学家沈珍报告说,他们已将一枚来自中国大陆的,一千二百八十八年前莲花种子培育出新芽。科学家冀望自这 枚沉睡了千年之久的莲花种子中,探寻青春不老的秘诀。英国大英博物馆於三十多年前发生了一件奇事,该馆工作 人员在搬运时,无意中把清水 到一对昆虫蛆的标本上,两只虫蛆竟慢慢蠕动起来,居然又活了起来!而这对标本 是 123年前在非洲采回制成的。生命不但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而且还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长久的年代中 保持下来,真令人难以置信。而类似的发现已相当的多,如富兰克林曾亲眼看到工人从一百万年前形成的石灰岩层 中,开采出四只青蛙,而且还能活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采石场,工人也在一个二百万年前形成的一个密封石 洞中,发现一只活青蛙。英国的考古队在埃及打开密封的金字塔陵墓时,赫然发现一只活猫。数年前广东梅县重修 观澜亭,发现石柱下竟然压着一只乌龟,石柱移开乌龟就慢慢爬了起来,据州志记载,这只乌龟被压了二百四十多 年了。另一个更不可思议的事,据说中国还有发现「万年龟」,经由其龟壳的碳十四鉴定,证实它已活了上万年。 这些生物的生命保存方法,究竟有何秘诀?冷冻生命1957年苏联在西伯利亚冻土层发现二千多年前的活蚯蚓十 八条。北爱尔兰地区有一种蛇,冬天被冻成冰棍,老人捡来做手杖,妇女把它们做门帘挡风雪,当春天来临,冰消 雪融,它们苏醒后就溜的无影无踪了。我们对这些纵贯古今的生命保持方法,还没有寻求到解答,但藉由科学的逐 渐发展,人类已能利用冷冻技术,把单细胞的受精卵做半永久性的保存。要保存多细胞的复合组织,可就困难多了 ,只能维持三到四个星期。若要把整个身体均匀冷冻,毫发无伤地长期保存,目前仍然做不到。虽然如此,已有许 多人为追求生命的延续,而加入美国亚尔柯生命延长基金 会,该会把已经死亡的会员体冷冻保存起来,寄望未来 较进步的医学使其复活。在电影里我们也常见在太空中旅 行的太空人,需要藉由身体的冷藏来消磨漫长的太空旅程及节省食物。这虽然是科幻情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也 许将来真的就是如此!复制生命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着复制自身的全部信息,只是 除精卵细胞外的其他细胞中这些信息大都被关闭,这些细胞都被特别化了,只能分裂成肝细胞、肾细胞或皮细胞等 。不过,一但这些信息被激发,任何一个细胞都能复制出一个完整的个体,由於它的基因信息不变,它可不失真的 复制出原来的个体。1997年 2月23日,英国爱丁堡的罗斯林研究所宣布了复制羊“波莉”的诞生。他们从一只雄性 绵羊身上抽取了乳腺细胞,将细胞核用显微手术植入一个已用电击法除核的空卵泡内。在卵子环境中,该细胞核中 的遗传信习被唤醒,分裂成胚胎,再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产出与原雄羊完全一样的复制体。主持该项研究的科 学家维尔穆特声称,如果去做的话,两年内可以培育出第一个复制人。目前的复制技术,它需要卵细胞的环境来唤 醒细胞核,细胞核分裂成胚胎任需植入母体的子宫。但人们早已认识到这些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一但复制人降 临这个世界,必将引起数不清的道德法律问题,人类的独特性、神秘性,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敬畏及宗教的信仰,将 澈底瓦解。 DNA的生命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生命保存问题,就是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秘密的时空胶囊,故事虽是虚构,但并非是信口开河 。已经在地面消失的古生物,能够使它们在现代复活,这并不是痴人说梦,现在愈来愈有可能实现这个梦想,其中 的关键就是封闭在琥珀中的化石,琥珀是松树等植物的树脂所变成的化石。其中有些会含有昆虫等小生物,并保有 完好形态。科学家打算从这些生物取出DNA〔去氧核糖核酸〕,DNA被称为生命的设计图,若能取得古代生物 的DNA,便有可能藉由日益发展的基因工程与生物科技 ,在不久的将来使它们再度复活。四、生命体的形态在已知的物理世界里,我们都知道物质的形体,可分为气 体、液体、固体三态,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聚合体。而在我们所知的地球生物,其组成是以液体与固体的混合为主 。人体就是以七成的水及三成的固体所构成。地球上是不是亦有以气体为主,或是纯固体的生命形态?物质三态的 差异,起因於原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而有所分别。气体与液体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力相差一百万倍,液 体、固体间则相差一百至一百万倍。以气体为主体的生命,由於分子活动快速,要维持构造和生命机能较为困难, 理论上需要较大的形体,形状可能像台风。由於气体生命的身体非常脆弱,它需要一个宁静的成长环境。固体生命 有可能成结晶成长,且行动迟缓,为躲避其它生命的竞争,或许地球底部深处也有固体生命默默的活着。以地球多 水的环境,自然生命体亦是以液体与固体的聚合体为主。人类的生命观只限於地球生命,至今连地球生命的本质仍 未能掌握,又如何深入了解形成原理与地球生物不同的生命?那麽放眼宇宙,无数个不同的星球,是否也各自存在 不同形态为主的生命?是否也有别於地球以碳水化合物机体之外的生命机体?以金属或其它物质组成?生命体有没 有可能超越物质三态,而存在光态或隐态当中?若有,则可能对灵异现象或神出鬼殁的幽浮,将有一番突破与合理 解释。这是值得让我们深思与研究的问题。五、人类的演化与起源根据达尔文物竞天择说,认为演化是从低等、简易的生物 慢慢演化,随着环境的变迁经过优胜劣败的淘汰,进化为高等、复杂的生物。此说也推测人就是由猿猴演化而来的 ,乍听之下似乎颇有道理,但是这个说法一直无法从考古学上获得证实,因为在所有出土的历代化石中,从没有发 现居於人与猿中间,而正在演化中的半人猿化石。相反的人还是人,猿还是猿,一点也没变。近代由於科学的更发 达,人类的触角已深入太空中,且由於对幽浮的更多发现与了解,人类才发掘「人上有人,天上有天」,人类为什 麽一定是低等生物演变的呢?也许人类真的是由上帝所创造的,也许上帝就是人类的祖先,或许上帝就是外星人!六、新思维探索外星生命从以上的探讨,使我们对「生命存在」的定义,有一番不 同角度的看法。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开启了我们的思维。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能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出现。我们还能说只有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地方,或是一定要与地球有类似形态的星球才会有生命吗?其它高温高 压、冷暗无气、寒冷冰封的世界,或许是另一形态生物滋生的温床哩!也许就在太阳系中,存在有地球以外的生物 ,正以不同的生命形态生活着;也许整个宇宙就是另一个巨大生物的身体;也许我们体内的一颗细胞,就是另一个 世界的宇宙,而那个宇宙的生物正面临跟我们同样的问题 ,正在思索着宇宙的尽头,是否有别的生物?

1 曾勉,李曙轩.中国栽培芸薹属的初步研究.中国园艺专刊,1942(2):1—32.2 李曙轩等.α-萘乙酸对花椰菜贮藏期的影响(英文).美国园艺学报,1947(49):367—369.3 李曙轩.东方梨的分类.美国园艺学报,1948(51):152—156.4 李曙轩.蕾期授粉对某些中国芸薹属植物授粉和F,代果实发育的影响(英文).美国园艺学报,1948(52):435—440.5 李曙轩.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椰菜和甘蓝贮藏期间脱叶的影响(英文).密歇根大学农业技术文集,1949:216.6 李曙轩.2,4-D对于大白菜脱叶的影响.农业学报,1952(1):53—56.7 李曙轩.几种鳞茎类蔬菜叶部的比较解剖.植物学报,1952(1):1—7.8 李曙轩.大蒜鳞茎形成和蒜薹发育的研究.中国科学(外文版),1953(2):152—164.9 李曙轩,寿诚学.春化与光照对于大蒜的鳞茎形成与蒜薹发育的影响.植物学报,1954(4):337—352.10 李曙轩,寿诚学.植物生长刺激物对于番茄落花及结实的影响.植物学报,1954(1):17—30.11 李曙轩,曾勉.豇豆的分类.植物学报,1954(2):133—142.12 李曙轩等.萝卜生长的研究.植物学报,1955(2):101—116.13 李曙轩.植物生长刺激剂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14 李曙轩.落花、落果与落叶.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15 李曙轩,寿诚学.春化及光照对于白菜及芥菜发育的影响.植物学报,1957(1):7—28.16 李曙轩.李式军.白菜的花芽分化与叶球形成.中国农业科学,1964(6):36—40.17 李曙轩,吕荣欣.生姜根状茎形成的研究.植物学报,1964(2):162—167.18 李曙轩,蒋有条,叶自新.茄子的大田群体结构与光能利用.园艺学报,1965(3):135—146.19 李曙轩,傅炳通.大白菜的扦插繁殖及影响成活的因素.园艺学报,1979(1):33—42.20 李曙轩,傅炳通.黄瓜及瓠瓜的性别表现与激素控制.植物生理学报,1979(1):83—92.21 李曙轩.蔬菜栽培生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2 李曙轩(浙江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总论.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23 李曙轩(浙江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24 李曙轩.瓠瓜雌雄性别的激素控制.科学通报,1981(8):1135—1136.25 李曙轩,曹寿椿(主编).现代蔬菜科学丛书.(12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986.26 李曙轩,裘文达.大白菜的腋芽组织培养繁殖种子.园艺学报,1983(1):41—44.27 李曙轩,叶自新,胡军.大白菜叶球形成与生化变化的研究.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6(1):11—18.28 李曙轩.蔬菜的营养学.自然科学年鉴.1986(3):358.29 李曙轩.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农业生产.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30 李曙轩.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蔬菜生产.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这些都是检索系统,一个收录很多论文的数据库。 SCI主要偏重理论性研究。 SSCI是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 EI偏工程应用。 CSCD和核心期刊都是中国的数据库。 ISTP是会议论文数据库,以上都是期刊论文。

美国植物学报投稿

植物学报自1999年改成英文版的,名字叫:“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JIPB)”(中文名有叫《整合植物生物学杂志》的),它现在不出中文版的。而现在的《植物学报》中文版,实际上是由原来的《植物学通报》更名而来。两个刊物的论文根本不是一回事,前者为SCI收录杂志,后者不是。

可去/sci上去查。植物学报 英文版是被收录的。

植物病理学期刊美国

黄亮早期在蔬菜和粮食作物病害防治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发表论文10余篇,对推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1935年后,对柑桔类病害的研究较多。1937年完成《几种化学药液对柑桔类青霉病及绿霉病孢子的影响》论文,并发表在《美国植物病理学》杂志上。在任广西省推广繁殖站技术专员期间,对广西柑桔类产区进行了广泛调研,查清了当地主要病害并提出了防治措施,这对当时我国南方各省的柑桔类种植业的防病治病起到了良好作用,推动了该地区柑桔类生产的发展。1949年黄亮针对柑桔类溃疡病,进行了多种药物防治试验,筛选出了一些有效农药种类及其使用方法。这项工作在当时来讲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其论文被《美国植物病理学》杂志刊载。广西沙田柚是我国重要特产,每年产量甚多,长期因贮藏不当损失惨重。黄亮回国后,就投入到沙田柚贮藏病害的研究。发表《沙田柚贮藏病害防治试验》论文数篇,对解决贮藏病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表现了顽强的意志和刻苦钻研精神。1953年,他接受广西农业厅的委托,开展对广西甘薯瘟病进行研究。在既无文献、又无资料的情况下,黄亮带领研究人员深入广西红薯主要产地,对疫区进行现场调查研究,走访老农、采集大量研究标本,取得了第一手材料,走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为了鉴定甘薯瘟病的病原,他和研究中心组先后经过1335次分离培养和570次接种试验,才获得圆满成功。发现甘薯瘟病有两种病原细菌,其中一种在国内外文献上都没有作过报导。这一发现,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上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1956年,黄亮又带领研究小组开展大田防治试验研究工作,先后选育出了三个抗病丰产的甘薯品种。其中“桂农一号”品种具有高抗病、品质好的特点,其产量比当地推广品种高2-3倍,受到群众欢迎,很快在桂南各县广泛推广,在生产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1958年,他深入广西岑溪县开办群众性防台甘薯瘟病培训班,推广甘薯瘟病防治措施,并协助该县实现了无甘薯瘟病县。1960年,黄亮还参加广西首次农作物病虫害普查工作,亲自主持广西农作物病害鉴定及名录编写工作,并于1964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颇受国内外同行好评。

国外:PhytopathologyPlant DiseaseMolecular Plant - Microbe Interaction MPMI al国内: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微生物学报真菌学报病毒学报线虫学报植物生理学报最主要就这几个了,分类也分得很好,特别是国内的可以到网站上去查询,还可以下载的,不错,其他国外的没必要搞得那么细,做的主要是植物病害都有交叉,可以查看sci的微生物和植物学里面的东西,都是适合的。

the plant journal是中科院植物学1区。The Plant Journal是由WILEY出版,研究领域为Plant Science,目前在同领域中排名位11,JCR Q1,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726。The Plant Journal是一本不错的期刊,领域top期刊,影响因子稳定,今年突破6分,发文量稳中上升,审稿速度快。the plant journal期刊简介:收稿范围:植物学报,生物化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遗传,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等。plant journal杂志2015-2018年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468、90、775、726,这几年影响因子都是5分多,比较稳定,然而6分对它来说始终是一个坎。期刊的发文量近几年慢慢增加,2018年359篇,2019年433篇,整起来说发文比较稳定。从2019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国人在PJ期刊的发文比例为28%,和美国差不多。其中,发表论文篇数较多的国内高校单位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农大、华中农大等。

植物病理学期刊美国版

有植物学期刊,根据你的要求我查询了相关国际期刊数据库,为您推荐了不同分区的国际植物学期刊,还有更多就不一一推荐了。详情如图所示:  很荣幸为你解答,如果您认为还不错,欢迎点赞、收藏、关注我,如果您有类似的问题、意见,欢迎留言或私信我,为您解决!

the plant journal是中科院植物学1区。The Plant Journal是由WILEY出版,研究领域为Plant Science,目前在同领域中排名位11,JCR Q1,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726。The Plant Journal是一本不错的期刊,领域top期刊,影响因子稳定,今年突破6分,发文量稳中上升,审稿速度快。the plant journal期刊简介:收稿范围:植物学报,生物化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遗传,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等。plant journal杂志2015-2018年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468、90、775、726,这几年影响因子都是5分多,比较稳定,然而6分对它来说始终是一个坎。期刊的发文量近几年慢慢增加,2018年359篇,2019年433篇,整起来说发文比较稳定。从2019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国人在PJ期刊的发文比例为28%,和美国差不多。其中,发表论文篇数较多的国内高校单位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农大、华中农大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