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期刊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期刊投稿要求

回答 您好呀,很高兴遇见你。,投稿方式:直接发送邮件到即可投稿。 投稿要求:短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为宜;不要一稿多投。 好文章一经采用,可以得到优厚稿酬。 扩展资料: 《中国教育报》及时地报道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经验与成就,就各类教育热点问题开展评论,宣传和赞扬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业绩。 《中国教育报》办有丰富多彩的各类专刊,以高品位的知识性、趣味性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中国教育报》及时反映广大教师的呼声和建设,是党和政府联系教师的桥梁与纽带。 《中国教育报》对开四版,每周 一、二、三、四、五对开八版,在北京、上海、长沙、广州、兰州、成都、沈阳、郑州设分印点。 《中国教育报》零售每份1元,月定价 0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读者可向中国国际图书。 提问 你好,请问《中国教育报》电子版和纸质版哪个投稿率高 我想写教育论文 回答 这都一样,看的是质量,不过现在普遍电子版的投稿多 提问 奥,纸质版不方便阅读。的原因吧 电子版就是你发的这个邮箱吗 回答 确实有这个原因还是因为电子版可以排列, 比较方便 是的 提问 很好,你能帮我发表论文吗 回答 帮你发表! ? 什么意思呢 更多19条 

出门大喊一声我要投稿,剩下的上帝就给你做了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界一张权威的报纸,但又是一张很平易的报纸,我曾经为其写稿并被刊用。我的初步经验是,要想投稿刊稿,必须阅读、研究这张报纸的口味和发稿规律。比如你想发一版的要闻,就要紧跟形势,内容有特点,“过时”的或者哪个时段都能发的最好不要投。至于投稿地址、邮政编码等,有一张报纸或者一本《全国报刊内容汇编》即可。采用与否,一是及时看报纸,二是重要的稿件有用稿(退稿信)信;三是如果用了有稿费汇款单。

投稿时需写详细地址吗?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期刊投稿

很明显不好投,我是教师,之前有同事因为工作需要,要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才可以,但是她自己投了好久好久,久到我都忘了这件事情了,有一天突然想起来问她如何了?好吧。。。没有消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直到后来,另一个同事知道了这件事情,给她推荐了一个杂志社代理,才成功发表了,但是!!!价格也是很耀眼!!!他自己觉得无法承担,遂找了三个同事一起署名发表了一篇文章,(当时我也糊里糊涂的加入了)即使这样,每个人也是花了几千块,,,但是,结局是好的,后来我们评职称都比较成功,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同吧,这篇文章给我加了两分,也多亏了这两分,嘿嘿。。。哦,忘记说了,当时这篇文章给了代理之后又退回来修改了一次,发表出来大约花了半年吧,所以,如果你想在这上面发表论文的话,可一定要抓紧了,时间上一定要把控好。最后,我们的口号是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好了,不闹了,说正事)这个代理的联系方式我还有,如若你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因为在他这里发过,所以感觉比较靠谱,毕竟现在网络世界他可怕了)如果不需要,那就请忽略(我这么可爱,你一定会记得我的)好了,欧沃欧沃over~~~

找一张中国教育报的报纸,上面有投稿信箱。

出门大喊一声我要投稿,剩下的上帝就给你做了

文章好就行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杂志投稿要求高吗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自考可以报考外地的学校,必须要在该院校所在的省报名考试,不一定要到学校所在地去,在其所在省的任何一个市就可以报名考试。有很多省份都开设了自考的网上报名,但是新生报名必须亲自去外省,因为要照相或者确认个人信息。

很明显不好投,我是教师,之前有同事因为工作需要,要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才可以,但是她自己投了好久好久,久到我都忘了这件事情了,有一天突然想起来问她如何了?好吧。。。没有消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直到后来,另一个同事知道了这件事情,给她推荐了一个杂志社代理,才成功发表了,但是!!!价格也是很耀眼!!!他自己觉得无法承担,遂找了三个同事一起署名发表了一篇文章,(当时我也糊里糊涂的加入了)即使这样,每个人也是花了几千块,,,但是,结局是好的,后来我们评职称都比较成功,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同吧,这篇文章给我加了两分,也多亏了这两分,嘿嘿。。。哦,忘记说了,当时这篇文章给了代理之后又退回来修改了一次,发表出来大约花了半年吧,所以,如果你想在这上面发表论文的话,可一定要抓紧了,时间上一定要把控好。最后,我们的口号是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好了,不闹了,说正事)这个代理的联系方式我还有,如若你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因为在他这里发过,所以感觉比较靠谱,毕竟现在网络世界他可怕了)如果不需要,那就请忽略(我这么可爱,你一定会记得我的)好了,欧沃欧沃over~~~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期刊

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法学家》、《法律适用》、《判解研究》、《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教育法制评论》、《中国教育政策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等学术报刊发表教育法学、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论文近百篇,其中数十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或摘编。2004年以来发表和被转载的文章如下:21、“中美商业性助学贷款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载《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期,第58-61页,合著(第一作者),9千字20、“走向社会生活的教育法——中国教育法律的适用状况分析”,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5辑,第175-185页,独著,2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1019、“论学术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监督和制约”,载《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06第1辑(总第一辑),第1-21页,独著,24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18、“管理行为的合理与合法--高校纠纷中的学生权利保护”,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4辑,第17-48页,独著,7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717、“学术权力--一个无法回避的制度性现象”,载《宪政论丛22:大学自治、自律与他律》,第218-240页,独著,5千字,北京大学出版社,516、“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评体系的系统分析”,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新进展》,第356-379页,合著(第一作者),7千字,高等教育出版社,615、“论教育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其法治推进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原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14、“司法应谨慎介入学术纠纷”,《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论点摘编,原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1期13、“用法治理性建构校园和谐”,《新华文摘》2005年第24期全文转载,9千字,原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12、“法治社会中的高校管理应合乎人文精神和法治原则”,载《中国教育热点问题透视》,第181-190页,独著,6千字,安徽教育出版社,1111、“司法应谨慎介入学术纠纷”,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1期,第55-58页,独著,8千字10、“论教育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其法治推进作用”,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第73-76页,独著,8千字9、“用法治理性建构校园和谐”,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第75-81页,独著,5千字8、“以法治精神建设校园和谐关系”,载《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8期,第20-22页,独著,6千字7、“高校校园和谐与法治原则、人文精神”,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5)》,第166-178页,独著,8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96、“关于‘独立学院’属性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第55-58页,合著(第一作者),8千字5、“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解读一个重要的教育法原则”,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3辑,第1-40页,独著,39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124、“公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外延性扩张中‘独立学院’法律地位之探讨”,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第43-46页,合著(第一作者),2千字3、“法治的精神仅仅是教唆词讼吗?”,载《新教育》2004年第2期,第5-9页,独著,9千字2、“构筑化解高校纠纷的完善机制”,载《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4期,第30-32页、62页,独著,4千字1、“依法治校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特征”,载《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4期,第11-13页,独著,5千字 独立撰写、主编或与他人合作编写著作5部。代表作:《走入教育法制的深处--论教育权的演变》,秦惠民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该书获奖:1、 2000年6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 2000年7月获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3、 2000年12月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4年以来出版著作如下:1、《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900千字,陈学飞、秦惠民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年9月。 1、2006年12月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获奖项目(论文):“学术管理中的权力存在及其相互关系探讨”2、2004年10月获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获奖项目(论文):“研究生院法律地位的变迁及相关问题探讨” 目前正在主持:8、2008年教育部资助“APEC教育研究项目”一项7、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课题1项6、2007年教育部资助聘请外籍教师重点项目1项5、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1项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1项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2、政府委托项目2项1、机构委托项目3项 1、1990年获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2、1993年获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3、200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校级一等);4、2001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5、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致力于构建教育学新体系,所主编的《当代教育学》成为几百所高校通用教材,获得国家级教材一等奖;致力于转化和普及教育科研成果,所撰写的《教育新理念》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教育理论畅销书,再版20多次;致力于科研为决策服务,著有《教育政策学》(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购买版权台湾发行),《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重大命题》,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1999-2012连续13年每年一册,SSCI集刊)。2011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会上做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讲解。 《中国教育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中国都市教育竞争力研究》《当代教育学》《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政策学》(获得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奖励)《世界教育大事典》 1、2008年起,负责调研、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及审议完善。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规划描绘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的制定共分四个阶段:调研阶段、起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和审议完善阶段。《纲要》的制定充分做到了广开言路、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凝聚共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全民参与。(参考文献: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的认识,发表时间2011-03-05 )2、2008年起,在全国建立了6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2个实验基地。2008年5月起,在袁振国等人的勾画下,中国教科院在杭州下城区建立了第一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拟整合更广泛的社会资源进行教育改革和发展。此后,又陆续建立了成都青羊、大连金洲、深圳南山、宁波鄞州、重庆九龙坡实验区,建立了宁波北仑河广州荔湾两个实验基地。3、2002年12月20日,中国教育资讯报报道,袁振国拟提出建立“义务教育均衡系数”。为了进一步唤起社会各方力量,推动中国义务教育的进程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2002年12月12日,在全国政协礼堂金厅召开了“关注中国义务教育研讨会”。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来自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和教育工作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时任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教授在会上提出要建立“义务教育均衡系数”。(参考文献:袁振国提出建立“义务教育均衡系数” ,发表时间:2002-12-20)4、2013年5月,提出构建“素质教育指数”,并初步进行了解读和意见征集。2013年5月16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推出素质教育指数引领计划。记者朱振岳报道:在杭州下城召开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进一步加强实验区建设工作研讨会上获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决定在全国8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推出素质教育指数引领计划,努力把实验区建设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示范区”。素质教育指数主要内容是,以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素质教育核心思想为依据,紧紧围绕“五个发展”,按政府和学校两个维度,分别从条件保障、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方法、科研支持和课程、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校外资源利用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指数,并以此推动区域素质教育工作。当天,中国教科院还与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举行继续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签约仪式。(参考文献: 朱振岳-中国教科院首推素质教育指数,《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17日第2版,发表时间:2013-05-17)

我自己不知道,不过在此给你引用几个网友的留言,你看看有没有用关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83-008号《中国教育》编辑部 是真是假?”的回答:“请大家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该刊物为非法刊物,老师们不要上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确认的43种非法刊物名录榜上有名。 假的!!!!请注意了,朋友!!我今天也收到了他们邮寄来的论文获奖通知书,要60元。我在国家新闻总署查了,根本没这本书。打当地的114也查不到。我打了他们留的电话,说为什么在新闻总署查不到,他们说了一句“你自己把握一下吧”,然后就就挂掉了!!由此我可以判断,这些人是。”关于“中国教育编辑部在北京吗?电话号吗是多少?”的回答:“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83-008号《中国教育》编辑部联系人:严善春 张庆明电 话:(010)67462122 ”关于“谁知道《中国教育》编辑部的电话啊?”的回答:“电话:(010)63659811 68465837 传真:(010)68465412 ”

肯定是钱的,一定不要理他,要不你就越陷越深。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杂志投稿要求多少字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界一张权威的报纸,但又是一张很平易的报纸,我曾经为其写稿并被刊用。我的初步经验是,要想投稿刊稿,必须阅读、研究这张报纸的口味和发稿规律。比如你想发一版的要闻,就要紧跟形势,内容有特点,“过时”的或者哪个时段都能发的最好不要投。至于投稿地址、邮政编码等,有一张报纸或者一本《全国报刊内容汇编》即可。采用与否,一是及时看报纸,二是重要的稿件有用稿(退稿信)信;三是如果用了有稿费汇款单。

找一张中国教育报的报纸,上面有投稿信箱。

文稿总体要求:论题新颖,见解独到,论证严密,语言流畅,标点符合规范,篇幅以4000~6000字为宜。尤其欢迎能引发学术共鸣与讨论的热点文章。 文题:限20字以内,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中英文摘要:4000字以上的文章需要作摘要。要确切记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问题和主题、论点、结论等;不用“本文”、“作者”、“笔者”等做主语;不要写成提纲或评论形式;字数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内。 关键词:3~5个。 标题层次:一级用“一”;二级用“(一)”;三级用“1”。 引文注释:文中引文(包括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即进行参考文献著录。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圆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标点符号内)。格式如下:引自期刊:①作者.《题名》,《刊名》,××××年第×期,第×页引自专著:②作者.《书名》,出版者及××××年版,第×页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顺序要规范。引自期刊:[1] 作者.提名[J]《刊名》,××××年第×期,第×页引自专著:[2] 作者.书名[M]版次(初版不写) .译者(指译著)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第×页8.编排顺序:来稿按以下顺序编排:题目;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单位名称、作者职称/职务、最后学历/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详细通讯地址(包括邮政编码、电话和电子邮箱等,以便及时联系)。9.打印要求:稿件宜采用5号宋体文字、5倍行距打印。文末标明全文总字数。10.来稿文责自负。本刊编辑部有权作内容层次、语言文字和编辑规范方面的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投稿时特别说明。 切勿一稿多投。两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另行处理。限于人手,恕不退稿,请作者谅解并自留底稿。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座21层;邮编210009

投稿时需写详细地址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