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安康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多少啊

发布时间:

安康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多少啊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升本以后,学校三次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5807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7万册、电子图书3140GB、中外期刊1108种,校园网主干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63万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等12个教学院系,开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点的特色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750人,其中专任教师52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5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7%,“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3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4人,外籍教师4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10人为办学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7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模、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学校建有6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8个。升本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95项,科研经费260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177部;发表学术论文3811篇;取得国家专利9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329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社科学报,其中“汉水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项,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7个。近三年,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26个、省部级奖346个;学生发表论文91篇,发表作品200篇。园林专业2007级1班被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国家先进班集体。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干部培训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安康市各县(区)和地方企业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开设了“阳晨班”、“美华班”,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美国、台湾、北京多家公司和当地企事业单位共建10个实验室。与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7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教育,已有58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深造。“十二五”以来,学校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突出应用,完善保障,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中心任务,坚定地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坚持错位竞争与特色发展,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康学院座落在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的西部名城——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交通便捷,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在此交汇, 316、210国道和西汉、西康高速穿境而过。学院北眺汉江,南倚国家级香溪洞风景区,校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图书馆学院规划面积1200余亩,现有占地面积509亩。校舍面积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1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风格典雅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设施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全的学术报告厅、体育馆文体活动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现代化的学生公寓、食堂等一应俱全。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现有藏书3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800余种,拥有清华同方期刊、万方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等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 体育馆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管理为抓手,规范教学运行管理;以加大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为手段,加强实践、实验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示范专业2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现有中文、数学、物理与计算机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政史、农学、英语、经济与管理、教育科学、艺术、体育和社科部等12个系(部),48个本、专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现有学生6367人,在全国15个省市招生。 西校区教学楼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34人,有博士、硕士学历180人,常年有国内访问学者教师10余人。4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曾宪梓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学院还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在内的60余人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院教师近几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7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专著80余部。围绕教学和科学研究,学院建有省级“蚕桑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和学院成立的“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教育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科研团队优势逐步凸显,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不断增强。西校区花园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工程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常年从英国、美国、荷兰等国聘请外教来校任教。学院目前正在启动国际联合办学工作,以加快学院国际化进程。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设有专门领导小组,建立就业网站,对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和教育。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陕西省同类高校前列。在新的发展阶段,安康学院将紧抓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使安康学院成为秦巴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发展的智囊、智力服务的基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康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安康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设有汉水文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教育教学研究等主要栏目,并适时增加新的栏目。本刊于2000年、2003年先后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刊群” 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来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安康学院

安康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多少

安康学院(Ankang University)是陕西省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

安康学院座落在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的西部名城——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交通便捷,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在此交汇, 316、210国道和西汉、西康高速穿境而过。学院北眺汉江,南倚国家级香溪洞风景区,校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图书馆学院规划面积1200余亩,现有占地面积509亩。校舍面积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1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风格典雅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设施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全的学术报告厅、体育馆文体活动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现代化的学生公寓、食堂等一应俱全。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现有藏书3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800余种,拥有清华同方期刊、万方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等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 体育馆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管理为抓手,规范教学运行管理;以加大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为手段,加强实践、实验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示范专业2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现有中文、数学、物理与计算机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政史、农学、英语、经济与管理、教育科学、艺术、体育和社科部等12个系(部),48个本、专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现有学生6367人,在全国15个省市招生。 西校区教学楼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34人,有博士、硕士学历180人,常年有国内访问学者教师10余人。4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曾宪梓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学院还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在内的60余人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院教师近几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7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专著80余部。围绕教学和科学研究,学院建有省级“蚕桑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和学院成立的“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教育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科研团队优势逐步凸显,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不断增强。西校区花园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工程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常年从英国、美国、荷兰等国聘请外教来校任教。学院目前正在启动国际联合办学工作,以加快学院国际化进程。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设有专门领导小组,建立就业网站,对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和教育。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陕西省同类高校前列。在新的发展阶段,安康学院将紧抓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使安康学院成为秦巴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发展的智囊、智力服务的基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好。安康学院学报论文是比较难发的,因为学报其对文章和作者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且投稿审核的过程也很漫长。大学学报难发主要体现在其投稿过程,投稿需要漫长的等待,即是录用安排刊期出刊,之后也是漫长的等待。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的省、全日制普通工程学院,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安康大学,1963年停课,1978年8月恢复开学,1984年6月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改制为安康学院。

可以 陕西公办大学 新校区也正在建设中 比较不错 现在名气也在不断上升中

安康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多少号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升本以后,学校三次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5807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7万册、电子图书3140GB、中外期刊1108种,校园网主干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63万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等12个教学院系,开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点的特色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750人,其中专任教师52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5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7%,“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3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4人,外籍教师4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10人为办学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7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模、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学校建有6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8个。升本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95项,科研经费260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177部;发表学术论文3811篇;取得国家专利9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329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社科学报,其中“汉水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项,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7个。近三年,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26个、省部级奖346个;学生发表论文91篇,发表作品200篇。园林专业2007级1班被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国家先进班集体。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干部培训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安康市各县(区)和地方企业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开设了“阳晨班”、“美华班”,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美国、台湾、北京多家公司和当地企事业单位共建10个实验室。与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7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教育,已有58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深造。“十二五”以来,学校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突出应用,完善保障,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中心任务,坚定地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坚持错位竞争与特色发展,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康学院座落在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的西部名城——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交通便捷,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在此交汇, 316、210国道和西汉、西康高速穿境而过。学院北眺汉江,南倚国家级香溪洞风景区,校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图书馆学院规划面积1200余亩,现有占地面积509亩。校舍面积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1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风格典雅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设施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全的学术报告厅、体育馆文体活动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现代化的学生公寓、食堂等一应俱全。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现有藏书3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800余种,拥有清华同方期刊、万方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等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 体育馆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管理为抓手,规范教学运行管理;以加大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为手段,加强实践、实验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示范专业2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现有中文、数学、物理与计算机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政史、农学、英语、经济与管理、教育科学、艺术、体育和社科部等12个系(部),48个本、专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现有学生6367人,在全国15个省市招生。 西校区教学楼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34人,有博士、硕士学历180人,常年有国内访问学者教师10余人。4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曾宪梓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学院还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在内的60余人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院教师近几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7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专著80余部。围绕教学和科学研究,学院建有省级“蚕桑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和学院成立的“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教育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科研团队优势逐步凸显,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不断增强。西校区花园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工程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常年从英国、美国、荷兰等国聘请外教来校任教。学院目前正在启动国际联合办学工作,以加快学院国际化进程。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设有专门领导小组,建立就业网站,对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和教育。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陕西省同类高校前列。在新的发展阶段,安康学院将紧抓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使安康学院成为秦巴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发展的智囊、智力服务的基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可以。可以投稿的有两种:一种是新闻报道类,叫校报。一种是学术或者理论类,叫学报。校报面向学校的全体师生以及教职员工、往届学生等,以发表新闻报道、综述以及反映学生生活、老师工作类文章为主,而学报一般属于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老师和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文章,如论文、科研项目等。这两种都是在自己学校可以投稿的。安康学院学报是省级刊物。安康学院学报是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主管单位是陕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是安康学院。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安康学院代码是1139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安康学院简介安康学院(Ankang University)是陕西省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学院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成员、汉江流域大学联盟成员之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与多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重新设立“陕西师范大学安康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原安康教育学院、陕西省安康农业学校并入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截至2020年8月,学校江南、江北两个校区共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9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7万册;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教职工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0800多人。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8月,学校有教职工800余人,专任教师487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00余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69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7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学校现有陕西省优秀教师、三五人才、先进工作者、“四个一批”人才、青年科技新星、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师德先进个人17人,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20余名教师被聘为市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三区人才。省级教学团队5个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1月,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8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教学建设截至2022年1月,学校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8门;省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特色学科及专业一级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陕西省特色专业:园林、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教育) 。陕西省重点专业: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农学、园林、财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旅游管理、美术学。学校建有国家级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对外交流截至2016年3月11日,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教育,已有多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科研成果截至2020年8月,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72项,科研经费数笔;出版著作、教材394部;发表学术论文6246篇;取得国家专利152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0余项。科研机构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3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4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8月,学校图书馆累计馆藏纸质文献7万册,电子图书4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订购有CNKI、复印报刊资料期刊全文、万方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和读秀学术搜索平台,试用电子资源15种,网上免费资源19种,电子资源存储量37TB。 学术期刊《安康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安康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设有汉水文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教育教学研究等栏目。校徽图案为安康学院首写字母“A”艺术演化的“展翅飞翔”,寓意安康学院承载着学院师生的希望,立足安康地方经济文化,与时俱进,谋求学院腾飞的发展机遇;整体图案又好似“书本”和“翻页课本”,体现安康学院传播知识的办学理念,象征着安康学院“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浓厚文化气息及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安康学院标准字体以“欧阳中石”手写体为准。

安顺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多少啊

总 则为维护学校和考生合法权益,保障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及各招生省份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本章程适用于潍坊学院2020年普通本、专科招生工作。第一章 学校概况第一条 学校全称:潍坊学院 学校代码:11067第二条 主校区校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邮编:261061;安顺校区校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卧龙西街2829号,邮编:261021。第三条 办学层次:本科第四条 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第五条 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第六条 学校概况潍坊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山东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全国文明城市——山东潍坊。学校是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A类单位、省文明校园。学校现占地1543亩(10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98万册、数字资源5TB。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大型体育运动场和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建有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校园网,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潍坊地区城市节点单位、全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学校现设22个教学单位、70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工、文、经济、管理、农、法、历史、教育和艺术10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成教品牌专业等30个;有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成教特色课程等82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4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317个;开展教育部“国培计划”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6项。学校现有光学、区域经济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民俗文化学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建有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蔬菜种植装备智能化省工程实验室、现代蔬菜种业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1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和15个市级科研创新平台。建有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院、北海文化研究院、潍坊金融财政研究院、节能研究院、文博研究院、新型电磁材料研究所等61个研究院所,公开出版学术期刊《潍坊学院学报》。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10余项、省部级项目1150余项。学校现有教职工1985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89人。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50余人。聘任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特聘(兼职)教授或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600余人。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最高计算性能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支持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在国际国内学科专业竞赛、科技创新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在校生取得授权专利179项,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20%以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主动对接“蓝黄”国家发展战略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紧紧围绕地方需求,深入推进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泛开展合作办学,与国内多所高校交流合作,同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接收3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被确定为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国家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建设的省教师教育基地、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A类),并多次荣获全国、省、市荣誉称号。第二章 组织机构第七条 学校成立了招生工作委员会,负责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指导、协调等工作。第八条 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在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各省和学校的有关招生政策和规章,具体组织实施普通招生工作。第九条 普通高考招生宣传、咨询、录取、信息公布等工作均由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没有委托任何中介或个人进行。对以学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第三章 招生计划及录取结果公布第十条 学校招生计划及录取结果由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同时通过学校招生信息网发布。各专业招生计划在实际录取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将根据报考等情况进行调整,具体录取结果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学校按录取新生高考信息中的通信地址和收件人寄发录取通知书。说明1: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5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舞蹈表演3个专科专业安排在安顺校区。说明2:特殊教育专业培养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专门人才,招生对象是身体健康的学生。第四章 录取规则第十一条 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招生录取有关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根据考生高考投档成绩、高考位次、艺体类专业成绩、专业志愿、体检情况,结合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确定考生是否录取及录取专业。第十二条 提档比例: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三条 普通(文、理科)类专业录取办法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考生按高考文化投档成绩(含政策加分,以下简称“文化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按考生所报专业志愿顺序确定录取专业。当考生文化投档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文化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若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对于文化投档成绩相同的考生,若生源地规定了位次确定原则,从其规定;若未规定位次确定原则,文史类依次按语文、外语、数学单科成绩排序确定位次,理工类依次按数学、外语、语文单科成绩排序确定位次,成绩高者位次在前。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按照生源地招生主管部门规定录取。在内蒙古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原则。公费师范生录取原则以上级有关政策为准。第十四条 艺体专业录取办法按照教育部及各招生省份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择优录取。(一)山东省内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4个本科专业使用统考成绩,在投档考生中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舞蹈学(体育舞蹈)、舞蹈学(模特)6个本科专业(方向)使用山东省音乐类、舞蹈类、服装表演(模特)类联考成绩,在投档考生中按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使用山东省播音主持类联考成绩,在投档考生中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舞蹈表演专科专业承认联考及其他本科学校成绩,主项为舞蹈(民族舞、古典舞等)并取得本科专业合格证的考生均可填报。录取时在投档考生中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体育类本科专业按综合分成绩由高到低录取。(二)山东省外艺术类本科专业,我校使用各省专业统考成绩或联考成绩,对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体育类本科专业,对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第十五条 身体状况: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其补充规定执行。新生入校后将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者,给予取消入学资格处理。录取新生中有隐瞒既往病史或有其他舞弊行为者,一经查出将给予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并按有关规定上报省教育厅。第十六条 我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统考外语语种限为英语;其余专业统考外语语种不限,但我校非外语类专业的公共外语原则上是英语。第十七条 加分、降分和优先录取办法根据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规定执行。第十八条 我校不设单科成绩限制。第十九条 一般专业不限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为便于组织教学,舞蹈学(体育舞蹈)本科专业男女生的录取比例为1:1。第二十条 对不符合国家有关录取规定和我校上述有关录取原则的考生予以退档处理。第五章 收费退费及资助政策第二十一条 学费标准: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第二十二条 根据不同的住宿条件,住宿费每生每学年500—1200元。第二十三条 学校按教育物价部门审批的统一收费标准收取学费、住宿费等费用;若招生当年收费标准有变,将按照新的收费标准执行。第二十四条 奖贷措施:学校建立了助学奖学金制度,设有国家助学奖学金、省政府助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以及社会组织及个人在学校临时设立的各种助学奖学金等;专门成立了资助服务中心,完善了勤工助学等制度,帮助学生进行勤工助学,并在校内设有多个岗位;按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协助其在生源所在地办理助学贷款手续。第二十五条 退学学费:按照鲁政办字[2018]98号文件关于退费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 资格复查及证书颁发第二十六条 新生复查:新生入校后,将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进行全面复查。对违反招生工作有关规定者,将根据其具体情节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或予以清退。第二十七条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成绩合格,颁发潍坊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或专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允许优秀本科生修读辅修专业。学生修完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全部学分,且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资格,可获得辅修专业毕业资格。在获得主修专业学位证书和辅修专业毕业资格的基础上,达到辅修专业学位要求的可获得辅修专业学位证书。第七章 其他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若有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不一致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第二十九条 本章程由潍坊学院负责解释。此招生章程经省教育厅审核,并在教育部备案,备案详细内容可参照教育厅和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学校地址:主校区: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编:261061安顺校区: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卧龙西街2829号邮编:261021学校网址:招生信息网网址:招生咨询电话:0536-8785670传真:0536-8785671招生监督电话:0536-8785173

潍坊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山东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是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A类单位,是中国国家教育改革试验区首批试点建设的省教师教育基地、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潍坊地区网络中心、全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潍坊学院在二本院校中整体实力较强,排名靠前。

奎文区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电话:0536-87851160536-8785118 网址: 邮编:261061

有2个校区,分别位于潍坊市的奎文区和潍城区。主校区: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安顺校区: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卧龙西街2829号潍坊学院办学历史始于1951年的青岛教师进修学院,1960年青岛教师进修学院并入昌潍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潍坊高等专科学校与昌潍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潍坊学院。学校占地1543亩(10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80余万册、电子图书37TB;开设22个教学单位、开办68个本科专业;共有教职工1996人,其中专任教师1386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5300余人。

安徽工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多少啊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 电话:0551-2901524学校所在地: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传真:0551-2904517邮政编码:230009 电子邮件:zhxy1523@一、地质类专业设置(1)地矿学科(工学)本科专业设置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2)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3)地学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工程。(4)地学类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环境科学、环境工程。(5)地学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及其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6)工程硕士领域专业设置地质工程、环境工程。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本院共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中级及以下人员1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在读博士8人,占教师总数的49%。具硕士学位的12人,占教师总数的29%。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0人。朱光教授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在职的岳书仓、朱光、宋传中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本院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较为合理,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颇深、研究成果突出的专家教授。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除按学校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外,还注意选拔、培养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参与各项科研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类学术活动和成果交流。三、人才培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是合肥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最早的专业之一。1950年成立的淮南煤炭工业专科学校的地质科、采矿科是合肥工业大学的前身;1954年成立的合肥矿业学院内就设有地质系,是当时学校的主干学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素质过硬的专门技术人才,享誉海内外。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55人,在校全日制硕士生145人,博士生23人,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四、办学优势和特色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形成了本院学科发展的主要优势和特点。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重点国策之一,后备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本院目前的本科专业包括地质、地理和环境三个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密切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手段,成为本院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交叉的纽带,已经把资源、环境及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并将孵化出新的边缘学科和国家建设急需的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结构合理,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宽基础,重实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院重视课程建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建设教学基地,把严格教学制度、完善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管理贯穿学院教学活动的始终。学院尤其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请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实行试讲和听课制度,开展年轻教师的讲课比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讲课艺术;积极开展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了数字化、开放型的巢湖地学实习基地,该基地为全国30余所高校的地质类、地理类、土建类、旅游类、环境类等专业的教学实习提供了教学条件,实行资源共享。巢湖地学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五、学科建设安徽省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六、实验室建设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一直按照以科研为主,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办学模式发展。学校实验中心管理的大型实验仪器和设备,实行全校各学科资源共享;学院中心实验室拥有多种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固定资产达1500万元,并以每年200万元的速度连续增长。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实验环境,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九五”以来,本院共承担科研项目近2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另有博士点基金,大量省、部级科技攻关和教学研究项目。目前纵向科研总经费达260万元,横向科研总经费达30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将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目前在研的主要国家级课题有:1)郯庐断裂带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的构造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安徽和县香泉独立铊矿床低温成矿流体系统的成矿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基岩裂隙介质地下水运动与溶质运移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秦岭北缘的变形分解与斜向汇聚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河流水质虚拟调控——以淮河安徽段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黄土高原风尘来源、沉积和风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巢湖输入型非点源污染的源解析及控制机制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8)新疆吉木乃地区二叠纪火山侵入岩研究(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大别造山带北缘中新生代沉积学研究(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10)淮南八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叠层石礁体的形成(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八、国际交流与合作本院十分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长期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多次选派教师前往学习、考察。在国外做出卓越成就的本院毕业生也一直关注着学院的发展,他们长期的关注,对教学和科研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九、出版机构及出版物本校拥有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与国内外其他出版社和重要期刊一样,为本院部分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展示平台。2000年来,本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9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仅2003年学院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有75篇,人均8篇,被SCI、EI、ISTP收录15篇,人均37篇。部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撰稿:孙世群、朱光)

换个时间或换个网络再访问,或者致电编辑部。期刊如果有官网,通常情况下都是可以正常访问的,但是也有期刊官网维护或者期刊网络有故障或者访问者所在网络有故障等情况,导致期刊官网无法访问的现象出现。这时,访问者可以换个时间或者换其他网络访问期刊官网试试,或者直接致电编辑部确认期刊网站是否正常。合工大学报是一类期刊,合肥工业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于1984年成立了直属校长领导、正处级建制的学报杂志社。设有社长、总编及各刊主编、 编辑部主任、编辑和编务等岗位。编辑出版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种综合性学术刊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联系方式 编辑部投稿邮箱《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尚未开通采编服务平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文辅导协助发表,请联系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网。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来稿要求内容健康、立题新颖、论述清晰、格式规范、资料可靠、具有较强说服力和指导性,引用资料要给出参考文献。文稿一般不超过3000字。教育教学类论文投稿邮箱:(请写明作者简历 联系方式)。本刊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及党和国家的出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