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生理学论文2500字

发布时间:

生理学论文2500字

上网查啊

我国运动生理学起步很晚,新中国成立之前,有关的学科研究、著作少之又少,总体来说是一片空白,但正是这一片空白给我们年轻的后辈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与挑战。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有关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著作就是1940年由我国生理学界前辈蔡翘教授所著的《运动生理学》一书。该书就当时的历史条件,仅仅从有关体力消耗的劳动生理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我国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运动生理学教研室后,于1954年从全国各地的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招调了20多名研究生,在国家的关怀和领导下,聘请了前苏联中央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专家吉潘莱特尔教授(Jipanlaiter)和前苏联列宁格勒体育科学研究所柏琴科教授(Baiqinkou)两人作为导师,完成了24篇运动生理学毕业论文,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国第一本有历史意义的运动生理论文集。该论文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运动训练中分析器机能的研究 主要研究到的分析器有:前庭分析器、运动分析器两个。1关于前庭分析器的变化学者卢鼎厚由研究实验得知,凡具有高速加速运动的练习(例如铁饼、链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体操、篮球、排球运动练习也能显著提高前庭分析器稳定性。学者杨范昌的研究工作找到游泳,其认为游泳,特别是跳水练习对前庭分析器稳定性有特殊作用。学者杨振先由实验证明摩托车运动也是提高前庭分析器稳定性的有效措施。2关于运动分析器的机能变化,运动分析器机能的提高随各种运动项目的特点而有异学者刘键研究得出,运动分析器肩关节敏感度以击剑运动员为最高,体操次之;而肘关节敏感度以田径运动员为最高,武术次之。运动分析器随运动训练程度而提高。学者马树勋发现篮球运动员腕关节敏感性比其他运动员高,且每个篮球运动员左右手腕关节敏感性机能有不对称现象,这种现象与左右手动作技能巩固程度不同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有运动训练中视觉分析器技能变化的研究。2关于运动训练中合理休息间隔和积极休息问题:学者薛天荣实验论证了举重运动每次试举的休息间歇时间以3-4分钟为适宜。何演杰找出跳高运动在练习中以2-3分钟休息间歇为最好,比赛时以5分钟为最好。王秀玲认为100米跑和100米游泳的休息间歇时间为5分钟最好。合理的休息间隔可保证工作能力的恢复和提高。学者曹荷影在探讨不同运动练习后适宜的积极休息问题中,初步找到400米跑后,最好的休息方式是以上肢活动为主和有其他部位肌肉群参加的练习;吊环十字悬垂后,采取半蹲,以下肢静力性休息为最好;倒立后进行下肢的节律动作最好。针对不同练习的特点而设计积极的休息方式,对恢复工作能力有显著的作用。3药物对提高工作能力影响的问题学者吴柱中在研究人参对运动员肌肉活动的影响时,找到人参的适宜剂量,内服两小时后,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这种作用与大脑的皮层机能状态的改变有关,并发现服人参后没有任何副作用。除了相关的研究之外,在这一阶段我国运动生理学所做的一些重要事情有:①全国六大直属体育院校和一些师范院校体育系,都相继开设运动生理学课 ②由国家体委组织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体质研究 ③在大跃进年代,研究者走出实验室为运动实践服务,创造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第一台遥测心率仪 ④1958年筹备建立我国第一个体育科学研究所,设立运动生理实验室,并赴苏联考察 ⑤60年代初编辑了我国第一本运动生理学教材 ⑥首次由我国自己培养了运动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和外国研究生 ⑦为适应社会需要,在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基础理论系,设立运动生理专业班,培养了近百名有学士学位的运动生理学专业生 ⑧多次举办全国运动生理进修班,为全国从事该专业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⑨在当时向苏联学习的热潮中,向苏联和东欧也派出了我国的运动生理专业学生,以满足我国的人才需要。人才的培养和组织的建设是初建时期的特点,为我国运动生理的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总之,起步时期,对我国运动生理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前面提及的两位苏联教授吉潘莱特尔(Jipanlaiter)和柏琴科(Baiqinkou)。还有就是我国的王义润教授和陈家琦教授。他们对我国运动生理学的创建和发展,人才的培养和教材的建设与改革,实验室的创建与科研水平的提高,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作为早期的运动生理学工作者,不能忘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运动生理学的开拓者。2停滞阶段(1966年—1972年)文化大革命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发展,导致我国经济、文化、政治全方位停滞,甚至严重后退。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被破坏,运动生理也没有逃过这一劫难,此时的运动生理根本没有进行,也没有办法进行任何研究,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发展。3恢复发展阶段(1972年—1990年)打倒四人帮之后,我国各行各业才真正恢复和再次发展起来,包括教育工作也是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我们的运动生理学也像刚被浇灌了水的嫩芽,迅速茁壮地发展起来。自从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极大地鼓舞了蕴藏在广大研究学者中的潜力,体育科研事业以空前未有的火力向新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发展。其中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1979年—1981年我国各体育研究单位一共申报了271项体育科技成果,有61项被列为国家体委重点介绍项目,有16项列入国家科委重要科技成果汇编和成果公报。运动生理学科取的成绩也令人瞩目:在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同期召开的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年轻的中国科研工作者段昌平所作《关于针刺和静力牵张对骨骼在延迟性酸痛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影响》的报告,在肌肉活动组织取样方面有独到之处,对显微镜观察肌肉紧张状况有决定意义,在大会引起轰动,各国代表纷纷向他取经!我国代表关于中药、针灸方面的学术报告,也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同年底,美国运动医学骨外科学会给论文《兔胫骨应力性损伤的模拟实验研究》的作者张树栋、李国平和他们的工作单位国家体委科研所2500美元奖金,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能得到国外科学研究所的认可,说明当时我国运动生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此时在运动生理学方面比较受国家和人民认可的工作者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曲绵域教授主持的北京体育运动医学研究所和郑怀贤教授主持下的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为运动员消除疲劳,治疗运动创伤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②1983年由国家体育科研所黄雨成、郑宝安研究发明的“MB-2脉冲水力按摩机”获得国家发明奖四等奖。此发明对运动恢复手段的提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③1988年由北京体育学院的高强、秦光侠、尹吟青、马馨、王楠共同研究的“肌纤维组成无损测定方法与仪器”,同时获得了国家发明奖三等奖和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④1988年有山西体科所卢冰、杨毅华、郭太生研究发明的“射击运动员抗疲劳眼镜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⑤1989年获得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奖的运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有:1)有、无训练少年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心输出量的反应及其与无氧阈的关系,国家体委科研所,刘益民等著。 2)青少年最大无氧功能适宜负荷探讨及肌电图变化的研究,国家体委科研所,贺春晓等著。 3)用于YS1-223L型乳酸分析仪测定全血乳酸的溶血剂探讨,国家体委科研所,宗丕芳等著。4)训练结合使用同化激素或温补中药对小鼠游泳能力与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国家体委科研所,谢敏豪等著 。5)对64名14岁男性中学生43项体质测试指标变异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北京体育学院,邢文华等著。6)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机能特点以及月经周期调查的研究,国家体委科研所,刘佩清等著。7)我国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前庭动眼反射和重心平衡特点的初步研究,北京体育学院,张东娜等著 。8)兔膝关节半月板滑膜被覆的光镜及电镜观察,武汉体育学院,胡声宇等著。 9)ST型自动化身体密度测量系统,沈阳体育学院,于葆等著。⑥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倍受竞技运动的关注,特别是应用无氧阈、乳酸—功率曲线原理及其最大摄氧量等多种指标对高原训练过程的科学监控,实现了加大运动量训练强度的突破,促进了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以上就是我国运动生理学在文革之后到1990年期间的发展历程和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这一历程标志着我国的运动生理学已经走上了正轨,并且正逐步赶上国际发展水平,迈向体育强国。3小结人类的发展飞速,世人不能预测几十年以后会发生什么,产生什么,又毁灭什么。我国运动学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回顾它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所取得辉煌成果,无非就是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体育运动取得更高、更好的成绩,把“东亚病夫”的牌匾砸碎,让中华民族高高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国运动生理学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为人类的健康、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个目标也应该是全世界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共同追求。但愿我国的运动生理学在21世纪更加辉煌!评论|002013-04-15 20:16热心网友一、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抽象。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抽象、枯燥,缺乏兴趣。特别是学生刚开始接触运动生理学时,肌肉的收缩过程、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等内容复杂、抽象,老师又很难讲述清楚,造成许多学生一开始就丧失了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信心。   2、理论与运动实践脱节。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科学交叉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运动生理学的知识既可为竞技训练服务,又可指导群众的健身活动。而在以往的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常常忽视体育实践,把运动生理学当成人体生理学来讲。   3、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体育运动学校不同学生之间文化基础不同,不同专项对应掌握的生理学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应针对不同学生传授不同的知识,对知识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别。在以往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常常忽视了这一问题,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真正实现培养目的。   4、缺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体育科学中的许多课程与运动生理学关系密切,运动生理学是学习其他课程如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处方等的基础。以往教学中常常忽视这种联系,把该课程当成一门孤立的课程来讲,给其他课程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好高的分数!不过不能保证质量啊。推荐你到学校的图书馆 期刊室 或者 电子阅览室,多看多下载几篇,自己组合一下就成你的看原创了。安全性更好

近些年,我国的学校生理学服务夸大对个体生理停滞的咨询与纠正,试图议决诊断、过问和治疗等技能,扫除门生的种种生理不适。教诲部分在要修业校开展生理学事情时,夸大要设咨询室,于是一些学校专门开发了一间专门的生理咨询室。一张桌子,几个沙发和一台录音机,挂一个牌子,生理西席等着门生前来预约了。这间房间很容易使人想起医院中的生理门诊室, 生理西席盼望门生把心中的痛楚说出来。使用攀谈的要领,排解门生的心灵痛楚。而在学校开设的生理健康教诲讲座中,许多内容都是与青春期身心健康有关。更多的内容涉 及的是生理疾病,如欺压症、惧怕症等,西席所举的例子以致是个体荼毒父母的事例,这些事变毕竟是生存中偶然孕育发生的,不具有代表性。 这是一种医学的模式,因此“有人品评前几年的学校生理向导咨询化,咨询化模式即是没有思量学校教诲的特点,去开发生理教诲途径。” 当我们从生理健康与生理疾病的角度引入学校生理咨询服务时,必须有一些假定为条件: 第一,生理西席必须具备生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技能,对什么是生理疾病及相干因素有深入相识。我们知道,生理咨询与生理治疗黑白常庞大的,目宿世界上存在着200种以上的生理治疗要领。从事生理咨询与治疗的人一样平常必须受过医学训练。从这些条件看,学校中生理西席显然存在着天赋不够。 第二,门生的生理停滞必须富足广泛。生理健康的对应物是生理疾病或生理停滞。如果我们开设生理咨询室,试图借助生理咨询技能解决门生的生理题目,其重要应针对的是生理停滞,即生理不正常的个体。好比,一个门生拿了别人的书,班主任找他发言,议决发言,他相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这位同砚谢罪致歉,题目得到相识决。这种行为的偶然失误是黑白观念不清的表现,并不属于生理停滞。只有自己有这样的书仍然拿人家的书的人,才是一个生理停滞者。再好比,学校中打架是经常孕育发生的.但大多数打架行为并不是由于生理停滞,而是门生们不知道如那里置惩罚人际辩说,遇到了优点辩说不知解决的措施,这是一个情绪控制和决策不妥造成的,其中虽包括生理因素,但并不是由于反社会的品行停滞所导致的。而连年的生理智询事情所依据的是一些预计:若有的预计中小门生当中故意理停滞的人数为10%到16%,有的高达20%。着实这些预计一样平常缺少须要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在学校中开展生理咨询与治疗还必须假定,生理疾病是能加以解决的。可真相上,像欺压症、偷窃狂等生理停滞,即即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生理医生,其治愈率也是很低的,较紧张的生理疾病只能议决药物加以控制。反观学校中的生理西席,面临真正的生理停滞,既缺少经验,又缺少技能,恐怕难以胜任。 只管云云,学校中的生理西席仍然被盼望成为生理医生、在这种期待中,他们也常出现“脚色杂乱”,他们对掌握解刻意理停滞的技能,相识生理停滞的病因,通常具有凌驾统统的兴趣,对自己的事情常抱以这样的信心:扫除门生的生理疾病,让门生孕育发生奇迹般的转变. 上述三个天赋不够,已经妨碍了学校中的生理服务的开展,若有的学校生理咨询室创建多年,但门庭荒原,险些没有什么“患者”前来咨询,生理咨询室形同虚设。着实,这种效果是上述三个错误假定必须导致的,我们不行能指望西席摇身一变,从一个品行课的施教人成为一个生理医生。 二、从医学的模式到教诲的模式 当我们的学焦点理咨询陷入逆境时,我们着实正在重复着发达国家学校生理学刚刚起步时的同样错误。 今世学校生理学孕育发生于美国,1896年,美国的特别教诲专家魏特默在费城创建第一个生理诊所,还开办了第一个医院模式的学校,即俄勒岗学校,专门诊断和纠正智力落伍、生理上有停滞的特别儿童。他使用种种过问手段解决儿童题目,在他的影响下,学校生理服务恒久以来被明确为学校中临床生理学。 学校生理学的服务模式 来自: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终于相识到这一临床的模式不适当学校教诲,它以捐躯大多数儿童的生理服务为价钱。到了60年月,一学校生理学在美国正式创建时,人们已经放弃了医学模式,继承教诲的模式.如1954年美国学校生理学会建立大会上,对学校生理学的服务所作的划定为:“由有教诲经验训练的生理学家,应埋头理测评、学习理论、人际关连的专业知识,资助学校事情职员,去促进全部儿童的生长,富厚他们的经验,并辨认与资助特别儿童”。在这个模式中,没有提到生理咨询和治疗,也没有提到生理健康,而是首先以全部儿童为服务工具,然后才是特别儿童.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据预计,现在发达国家的学校生理学事情职员在生理咨询上的时间不到总事情时间的5%。 在学校生理咨询中,有四种活动起着重要的推行动用:一是生理考试活动,生理考试孕育发生之后,许多考试被应用于学校,加智力考试、主题统觉投射考试等;第二是特别教诲活动,针对学习落伍的儿童,学校要举行特别教诲,而这种特别教诲在诊断和过问上都离不开生理学的资助。第三是生理卫生与生理健康活动;第四是学习理论的生长,在行为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学习历程和转变行为的历程都有进一步的相识,使生理学越发能够资助门生转变自己。这四种活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生理考试为诊断智力落伍儿童提供了工具,而特别教诲则提供了相应的过问手段和要领,另外,学习理论不停提出有用的行为转变技能,促进人们对故意理停滞儿童的过问与资助。

病理生理学论文2500字

肺癌肿瘤标志物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乳腺增生病肝郁血瘀证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慢性肾脏病继发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病理要素的分析 《内经》耳鼻咽喉科学理论探析及临床 舒天宁冲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三维正脊手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相关病症的临床研究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EGFR与EB两项在鼻咽癌临床作用的比较及与中医证型关系初探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活机体包括最简单的微生物到最复杂的人体。 生理学发展简史 以实验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始于17世纪。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表了有关血液循环的名著《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这是历史上首次以实验证明了人和高等动物血液是从左心室输出,通过体循环动脉而流向全身组织,然后汇集于静脉而回到右心房,再经过肺循环而入左心房。这样,心脏便成为血液循环的中心。 但哈维当时由于工具的限制,动脉与静脉之间是怎样连接的还只能依靠臆测,认为动脉血是穿过组织的孔隙而通向静脉。直至1661年意大利组织学家马尔皮基应用简单的显微镜发现了毛细血管之后,血液循环的全部路径才搞清楚,并确立了循环生理的基本规律。 在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首先将反射概念应用于生理学,认为动物的每一活动都是对外界刺激的必要反应,刺激与反应之间有固定的神经联系,他称这一连串的活动为反射。反射概念直至19世纪初期由于脊髓背根司感觉和腹根司运动的发现,才获得结构与功能的依据。这一概念为后来神经系统活动规律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在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发现氧气和燃烧原理,指出呼吸过程同燃烧一样,都要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从而为机体新陈代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意大利物理学家伽伐尼发现动物肌肉收缩时能够产生电流,于是开始了生物电学这一新的生理研究领域。 19世纪,生理学开始进入全盛时期。首先应提到法国的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他在生理学的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并作出卓越贡献,特别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内环境概念已成为生理学中的一个指导性理论。他指出血浆和其他细胞外液乃是动物机体的内环境,是全身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的恒定是保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德国的路德维希所创造的记纹器,长期以来成为生理学实验室的必备仪器,他对血液循环的神经调节作出重要贡献,对肾脏的泌尿生理提出有价值的设想。和他同时代的德国海登海因除了对肾脏泌尿生理提出不同的设想外,还首次运用了慢性的小胃制备法以研究胃液分泌的机制,被称为海氏小胃;这小胃制备法后来经俄国的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改良成为巴氏小胃,从而分别证明了胃液分泌的调节既有体液机制又有神经机制,他们都对消化生理作出不朽的贡献。 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除运用他的丰富的物理学知识对于视觉和听觉生理作出杰出的贡献外,还创造了测量神经传导速度的简写而相当准确的方法,为后人所称道。 20世纪前半期,生理学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903年英国的谢灵顿出版了他的名著《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对于脊髓反射的规律进行了长期而精密的研究,为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与此同时,巴甫洛夫从消化液分泌机制的研究转到以唾液分泌为客观指标对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规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提出著名的条件反射概念和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美国的坎农在长期研究自主神经系统生理的基础上,于1929年提出著名的稳态概念,进一步发展了贝尔纳的内环境恒定的理论,认为内环境理化因素之所以能够在狭小范围内波动而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主要有赖于自主神经系统和有关的某些内分泌激素的经常性调节。 坎农的稳态概念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控制论的结合,乃广泛地认识到机体各个部分从细胞到器官系统的活动,都依靠自身调节机制的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这些调节机制都具有负反馈作用。从此以后,控制论、系统分析和电子计算机等一系列新观念新技术的引进,使得生理学在定量研究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出现数学生理学这一新边缘学科。 中国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发展。 1926年在生理学家林可胜的倡议下,成立中国生理学会翌年创刊《中国生理学杂志》,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生理学报》。中国生理学家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很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因为研究对象不同,生理学可分为微生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特别是哺乳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的关系密切,他们之间具有许多共同点,可结合在一起研究。通常所说的生理学主要是指人体和高等脊椎动物的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从进化角度和个体发育角度去考虑,可以分为比较生理学和发育生理学。前者对无脊椎动物各门及脊椎动物各纲的生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他们的生命活动如何与其环境变化相适应。 在种类浩繁的无脊椎动物中,昆虫生理学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在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生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发育生理学方面,哺乳动物的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生理特征的研究,除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外,对于理解人体发育进程中的生理变化也很有意随着学科的相互渗透,生理学又分化出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 由于近代生理学一开始就运用化学的和物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因而在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之间要作出截然的划分是不可能的。 近代生理学的研究,不仅描述生命活动的表面现象,而且在整体观点下运用实验的方法探讨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内在的联系。 生理学的实验可分为几个层次,也就是从不同的水平进行生理学的实验研究:器官系统水平,细胞组织水平和亚细胞及分子水平。迄今为止,大量的生理学研究是集中于机体的器官系统水平,因为这在医学应用和生产实践上是最亟需的基础知识。 例如:血液循环生理包括血液运行和心脏、血管的功能;呼吸生理包括呼吸道和肺的功能以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消化生理包括消化管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以及食物的消化和养料的吸收过程;排泄生理主要讨论肾脏的泌尿过程和输尿管、膀胱的排尿过程;内分泌生理讨论各种内分泌腺的功能;神经系统是机体各部分功能的调节机构,一方面接受由各种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来的信号而加以整合,另方面对各种器官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使机体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关于细胞组织水平的研究,乃是探索各种组织细胞的生理特性和活动特征,如神经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生理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水平的研究在生理学发展上也很早受到重视,从而为理解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机制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 关于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研究,这是近期才发展的领域,如关于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机制,神经和肌内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及其与离子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各种肌肉的超微结构的功能及其与兴奋——收缩耦联的关系,各种激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及其分泌和作用机制,中枢神经细胞的递质和神经激素的研究等。以上3个层次的研究都属于分析性生理学的范围,这种分析性实验的结果对于近代生理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在分析性研究发展的同时,生理学家还重视综合性生理学的研究,那就是探讨人类或动物的整体如何适应于环境的变化。生理学家对人和动物在各种自然环境中或人工模拟的环境中、整体或其某一部分的生理活动如何通过自身内部的调节,从而使机体与环境变化相适应进行研究。 例如,19世纪的生理学家就已注意到人体和动物在基础或安静情况下的能量代谢,以及不同强度的运动或劳动和不同的营养物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又如高空、潜水对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也很早受到生理学家的注意。 随着工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于是高温、低温、航天失重时的生理变化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此外,生理学家利用慢性手术的制备来研究动物机体在健康、清醒的情况下各种消化液分泌的调节机制以及大脑活动的变化等。 由于实验技术和生理测试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得生理学家有可能在人体或动物不受创伤的条件下研究各种生理活动的变化规律。所有这些综合性或整体生理学的研究对于检验分析性生理研究的结果和解决人体生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显得特别有意义。而分析性生理研究越深入细致,对于综合性生理研究结果的认识也越深刻全面。 在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上,还要研究人体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规律。这样就从生理学领域又派生了病理生理学,这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无论人体生理学或动物生理学的研究课题,在初期都是为解抉实际问题的需要而由少数人自发地从事工作的。例如人体生理学一向是同医疗实践密切联系着的,因此早期进行人体生理研究的也就是直接参与医疗实践的医务工作者。只是由于医疗实践中提出的生理学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要求对这些问题的解抉越来越深入,于是才有专门的生理学工作者。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也是如此。例如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研究家畜家禽的生理,水产业的发展需要研究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生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研究致病动物的生理,养蚕和养蜂业的发展需要研究蚕和蜜蜂的生理。所有这些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又反过来促进各有关的专业生理学的发展。 1901年 E A V 贝林(德国人) 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 R罗斯(英国人) 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 NR芬森(丹麦人) 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 IP巴甫洛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 R柯赫(德国人) 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 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 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 CLA拉韦朗(法国人) 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 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 ET科歇尔(瑞士人) 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 A科塞尔(德国人) 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 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 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 A卡雷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 CR里谢(法国人) 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 R巴拉尼(奥地利人) 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 —— 1918年 未颁奖 1919年 J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 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 SAS克劳(丹麦人) 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1年 未颁奖 1922年 AV希尔(英国人) 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 迈尔霍夫(德国人) 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 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 发现胰岛素 1924年 W爱因托文(荷兰人) 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5年 未颁奖 1926年 JAG菲比格(丹麦人) 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 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 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 CJH尼科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 C艾克曼(荷兰人) 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FG霍普金斯(英国人) 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 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 发现血型 1931年 OH瓦尔堡(德国人)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 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 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 TH摩尔根(美国人) 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 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人) 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1935年 H施佩曼(德国人) 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 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 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 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 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 C海曼斯(比利时人) 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 G多马克(德国人) 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0年——1942年 未颁奖 1943年 CPH达姆(丹麦人) 发现维生素K EA多伊西(美国人) 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 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 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 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 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1946年 HJ马勒(美国人) 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年 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 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 BA何赛(阿根廷人) 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 PH米勒(瑞士人) 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 WR赫斯(瑞士人) 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 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 M蒂勒(南非人) 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 SA瓦克斯曼(美国人) 发现链霉素 1953年 FA李普曼(英国人) 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 HA克雷布斯(英国人) 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 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 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年 AH西奥雷尔(瑞典人) 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 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 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年 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 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 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 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 J莱德伯格(美国人) 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 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 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 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 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 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 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 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 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 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 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 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 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 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年 FP 劳斯(美国人) 发现肿瘤诱导病毒 CB哈金斯(美国人) 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 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 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1968年 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 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 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 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年 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 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年 EW萨瑟兰(美国人) 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 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 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 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 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年 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 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年 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 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1976年 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 发现澳大利亚抗原 DC盖达塞克(美国人) 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年 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人) 发现下丘脑激素 RS雅洛(美国人) 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 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年 AM科马克(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 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年 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 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1981年 RW斯佩里(美国人) 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 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 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 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 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年 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 发现移动的基因 1984年 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 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5年 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 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年 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 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年 利根川进(日本人) 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年 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 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1989年 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 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1990年 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 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年 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 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年 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 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年 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 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 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 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 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 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 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 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 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 SB普鲁西纳(美国人) 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 杰出贡献 1998年 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 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 1999年 Gunter Blobel 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年 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 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 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 悉尼·布雷内(英国人) 他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这种独特的方法使得基因分析能够和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的发育联系起来,并且能够通过显微镜追踪这一系列过程。 罗伯特·霍维茨(美国人) 他发现了线虫中控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并描绘出了这些基因的特征。 约翰·苏尔斯顿(英国人) 他的贡献在于找到了可以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 2003年 保罗-劳特布尔(美国人)和彼得-曼斯菲尔德(英国人) 两人以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发现而获奖。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琳达·巴克(美国) 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5年 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罗宾·沃伦诺贝尔(澳大利亚) 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 2006年 安德鲁一费里和克拉格-米洛(美国) 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的代谢和机能变化,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是医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病理生理学是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的理论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在临床各学科的医疗实践中,都需要用病理生理学的理论诠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改进防治措施。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疾病有更正确和更全面的认识,对疾病的防治不断改进和完善。 病理生理学以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生物物理学等为基础。因此,这些基础学科在理论和方法学上的每一重大的进步,都将促进病理生理学的发展。 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疾病概论: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为正确理解和掌握具体疾病的特殊规律打下基础;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等; (3)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论述人体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如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是生命科学工作者感兴趣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本学科几年来将“脑功能不全”作为本科生必修课,该章现已编入由金惠铭和王建枝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生理学》第六版教材。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理论讲授、典型病例录像展示、临床见习、病例讨论和科研实验等方法进行。总学时为76学时(五年制本科生和七年制学生),其中理论课48学时,临床见习4学时,实验课24学时。在多形式的理论课教学中,主要讲解一些重要的概念、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其所引起的功能代谢改变;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重要进展及科学成就。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教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和改革,目前已基本将验证性实验改为科研型,通过科研全过程培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病理生理学理论课以金惠铭和王建枝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为教材。实验课主要以胡还忠教授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为指导。 摘自百度百科

人体功能态是指人在整体水平上表现出来的某些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生理状况,各种行为、功能等,如学习、思维、吃饭、睡觉、走路、工作,一定的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等。所以可以认为,人体功能态是一个客观存在。这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并无矛盾,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常识。   人体功能态可以分为哪些呢?通过对各类现象的观察,我们认为可初步归为四个大类:正常功能态、反常功能态、超常功能态和异常功能态。   1、正常功能态: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大量现象。它指的是健康的人从事一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大量活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具体又可分为醒觉功能态和睡眠功能态两种。这两种功能态是有区别的,也是可以分别独立进行研究的,例如对睡眠功能态就可单独进行研究,但两者又互相联系,一个人不能永远保持醒觉功能态,也不能永远处于睡眠功能态。   2、反常功能态:我们把由于疾病或在对机体存活不利的外界恶劣条件下,人体处于的状态统统归为反常功能态,具体可分为疾病功能态和危机功能态。疾病功能态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和大量的,如精神病患者,可从轻度的失眠、神经官能症一直到精神失常;肺结核病患者的面部潮红、持续不断的低热等;某些急性病患者的呼吸加快、高热等。总之,一切因疾病引起的不同于正常功能态表现的,都归属于疾病功能态,指的是人体本身有了器质性病变。疾病功能态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危机功能态。当然,危机功能态也可能由于外界环境缺氧影响人体或人体大量失血等情况造成。危机功能态,人体调节到应急状况以保护生命,其极限即是死亡。这是恶性的不正常功能态。   3、超常功能态:这一概念可以认为是指良性的不正常功能态,它显示出超乎平常时的能力。超常功能态可分为体育运动中的竞技功能态,战士打仗、冲锋、拼刺时的警觉功能态。上述两种功能态不仅与大脑高度兴奋有关,而且与调动体力有关。此外还有灵感功能态,在这时,人的思维流畅,表现出很高的智慧,其中最杰出的表现被称为“天才”。灵感功能态主要表现在智力方面。在超常功能态下,人们可做出卓越的成就。   4、异常功能态:这也是不同于正常功能态的人体另一种状态,可以表现出异常现象。它进一步可分为在催眠作用下的催眠功能态,通过入静、意守等形成的气功功能态和具有特异功能的人进入的特异功能态。   这四大类十种功能态之间,可互相转换。正常功能态可视为人的“基态”,是通过物种长期进化、遗传变异而形成先天固样的相对稳定的功能态。除先天遗传性疾病患者外人类各种功能态都是由此出发而又转回到这一态上来,其中醒觉功能态又占据重要的地位。超常功能态主要是从醒觉功能态转化的跃迁态或激发态,可以通过良好的训练而达到。体育运动锻炼,战士练兵,经常不断地学习、思维等就是训练的方法。对异常功能态还研究得不够深入,我们知道得不多,但与正常态能互相转化是毫无疑问的。有某些事例表明,通过适当的训练,也可以促进异常功能态的产生。反常功能态则是我们不希望产生的,医疗治病以及对某些极限生理的研究,就广义来说,也就是促使反常功能态向正常功能态回复。其他方面的转化,如有些报道,某些人夜生了一场大病以后就获得了具有特异功能的能力,是否可看成反常功能态向特异功能态转化的例证,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   这四种分类是否有依据呢?   首先,上述四大类现象中的大多数都是人们所习见的。正常功能态的醒觉态、睡眠态是每个正常、健康的人天天要交替重复的,两者的区别也十分明显。反常功能态,也是大量见到的,这些均毋须赘述。超常功能态的表现,是文学作品、通讯报道、人物传记、影片电视戏剧中大量出现的,体育明星、战斗英雄、艺术大师、文学巨匠、科学泰斗等,在他们创造惊人的业绩时,总是在某一个时期,表现了超常功能态,这也是不难理解的。至于异常功能态,一般日常生活中不常见,所以需要叙述一下。催眠态,这是在催眠师通过施加“催眠信息”(如语言、动作等),使受试看进入催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暂时失去意识,但又不同于睡眠,因为可以使受试者按照催眠师的要求回答问题,或做出许多动作,而醒后毫无所知。催眠术在国外用于侦察破案、医疗等许多方面。催眠术流传起码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气功功能态当然也是一种态,例如硬气功者,他的手掌在平时也是缩软的,但进入气功功能态时,通过运气便可坚硬如铁,击碎鹅卵石。当然,气功的流派很多,各有不同练法,但其共通点是都要练功,有必要的姿式和动作,以及调整呼吸,放松肢体,最后达到意守、运气等,而且练功时便会产生不同于平常的状态,这也是众所周知的。特异功能态则是特异功能者所特别具有的一种状态,但这种态并不是任何时候“说来就来”的。凡参加过特异功能实验的人都知道,往往在做第一个实验的时候花费时间较长,而一旦做出来后就会较快地完成一连串项目;而有时甚至于一段时间内,功能完全表现不出来 。因而可认为有一个“特异功能态” 存在,只有进入这一状态时,才能表现出特异功能来。当然,上述分类只是根据已发现的现象的归纳,随着实验进一步的发展,当会有更精确的特征、参量来替代这些描述。   其次,从现代系统学的观点来看,人体正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早巳把人体分成了许多层次,如系统(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神经、泌尿、生殖、运动等)、组织(结缔、脂肪、上皮、肌肉、神经等)、细胞(细胞生物学、细胞化学、细胞生理学、细胞遗传学等)、分子(分子细胞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进化论、分子分类学、分子生物学等,甚至量子等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可看成是人体这一系统的子系统。   而系统论的形成也正是通过对生物体的研究取得的。约五十余年前,冯贝塔朗费首先把生物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把这一整体与它所处的周围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来研究,创造了一般系统磁(general system theory),强调系统的开放性,亦即系统与周围环境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我们认为,在今天还要包括一个信息的交换)这就跟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的封闭系统(同周围环境隔绝,不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有限系统)的只能增加定向无序的研究不同,把生物和生命现象表现出来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同系统结构的稳定性联系起来。有序,才使系统的结构稳定,而有“目的”,就是系统走向最稳定的结构。   然而,复杂系统的有序性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一问题经过以普里高金为代表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的几十年努力,从平衡态热力学出发,研究了称为偏离平衡态的热力学,创立了非平衡态热力学,进一步推广到研究远离平衡态的情况,发观了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结构----耗散结构,而耗散结构正是一般系统中所要寻找的具有有序性的系统稳定结构。所谓耗散结构,从热力学观点来看,就是指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尽管系统本身产生嫡,但它又向周围环境输出嫡(或吸收负嫡),从而使系统的嫡值是—个“差值”动态的观念。如果输出大于产生,则系统保留的嫡在减少,从而定向有序。   这理论经过哈肯应用统计理论的处理,进入了协合学( synernetics)或译协同学)的阶段。协合学认为,对复杂的系统来说,尽管描述系统购变量可以有成千上万,但可以分别用一个坐标标出一个系统变量的值,面系统的瞬间状态总可以用这许许多多互相垂直的变量坐标轴所形成的多维空间一相空间中的一个点来表示。系统随时间的变化,就是这个点在相空间随时间变化的移动。如果系统自己要走向有序结构,那未,有序结构的点就是系统的目标。更复杂的情况下,有序结构的点是一种重复的振荡,则在相空间就有一个封闭的环,这个环就成了系统购目标。如果加上随机涨落,那么这种点或环不是那么清晰的,有些模糊。   应用上述概念便不难理解,人体的正常功能态正是人体这一个巨系统自身追求稳定、有序结构一个由睡觉功能态和睡眠功能态交替构成的往复振荡的“环”。而这一巨系统的形成,正是自然界几十亿年缓慢演化的结果。 当然,运用上述理论也不难理解,由于某个或某些子系统的变化,引起巨系统的瞬间状态偏离了稳定结构,从而相对形成反常功能态、超常功能态和异常功能态,当然也是不难理解的了。   然而,除了系统学的一般认识而外,就人本身来说,他还是一个有智慧的生物。就整体来说,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这一系统在人体巨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还要论述一下大脑的功能(意识)在人体功能态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在正常功能态中,醒觉功能态与睡眠功能态是交替进行的两种,其中主要的标志是大脑兴奋的区域部位和方式不同。近十余年来对睡眠功能态的研究,发现在睡眠中人有“快速动眼期”、“慢波期”等表现,在睡眠过程中这两个期交替出现;还发现有睡眠肮、睡眠因子等化学物质产生,可以认为这些都与脑的功能有关,因为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许多具有巨大生理功能的某些小分子多肤,是直接由脑分泌的。   在反常功能态中,虽然影响巨系统反常表现的直接原因是菜一子系统(包括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分子水平)产生缺陷,但整体的表现却与脑功能有关。且不说与脑功能直接有关的精神病与神经病,就是一般其他疾病,如肺炎弓起的高热、肺结核引起的低热,就都与体温调节中抠有关;在机体严重不利的情况下,如高山反应等,也都是通过脑的调控而产生的。   超常功能态与脑的关系就更大了。竞技功能态是运动员和教练员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训练的结果。它要求运动员从正常功能磁通过大量的刺激(准备活动、大赛前的热身赛、临赛前的解除心理障碍等),达到大脑的兴奋,从而最有效地调动以体力和运动技巧为目的的最佳状态,投入比赛,从而创造出远远超出一般正常时醒觉功能态所能达到的成绩。警觉功能态,则是战士和指挥员平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训练的结果。它要求战士从正常功能态,立即进入战时的警觉功能态,通过大量的刺激(爱国主义思想、民族意识、作战命令、战场上的枪炮声、周围同伴的士气等),也使大脑保持专一性极强的高度兴奋。在这种情况下,脑的其他功能都与之协调、配合,因此,某些感觉反而迟钝了。例如,在战争激烈时,虽伤痕累累,也不觉疼痛;流了许多血,一点也无所谓;平时难以逾越的鸿沟。可一跨而过等等。至于“灵感”,虽然在脑中有时出现的时间级短,然而这可以认为是脑功能调到最协调、最有序,也即最佳状态的结果。“灵感”并非从天而降,它是逻辑思维(科学家)或形象总类(文学艺术家)长期积累的结果,而从事逻辑思维或形象思维,当然都是大脑的功能。   异常功能态也与大脑活动密切有关。催眠态的实质是受试者接受了催眠术者输入的某些信息,对人脑的某些部位产生了兴奋而另一些部位也协同这一部位而形成的一种态。气功态的实质是气功者用自我意识对大脑的某些部位实行调节、兴奋(我们认为,肢体放松、呼吸调节等一些动作,其实质也是使大脑某些部位进入气功态)。梅磊同志通过测量脑电活动,发现气功态下与正常状态相比,有一个波优势峰从钦区(正常态)向额区(气功态)的移位效应和波频率减慢的效应,这就说明了气功与大脑活动确实密切相关。特异功能态也可经过诱发和督练而产生与提高,其中主要是依靠大脑意识的控制,而且有些实验表明。某些入夜表现特异功能的同时,也出现了特异的脑电信号。   综上所述,人体功能态与脑的功能有着十分密切的相关性人体科学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1981年1月提出的。人体科学是为了研究人体功能,进一步开发人体潜在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的—门科学。按照钱学森同志的意见,就人体科学体系来说,在应用技术、工程技术方面,它包括体育技术、武术、杂技、武打功、身段功。人----机工程是研究人跟机器的配合,使人与机器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医疗学科也是一个大的应用技术,包括各临床学科以及预防医学学科。而应用技术科学理论是上述学科的理论依据,如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学是体育科学的直接基础理论。人体科学的基础科学则是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胚胎学、遗传学、心理学等,这些都是早巳建立起来的学科了。而人体科学研究的真正目标,也是人体科学这一部门即将来临的重大进展,则是中医、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三个大方面。   按照这一认识,我们试图将人体功能态学说与上述研究作一比较。   1、正常功能态是以往生物科学研究的范畴。   可以认为,以往的阐明人体构造的解剖学,阐明人体功能的生理学,以及组织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能力学、实验生物学、人类学、人体形态学、人体测量学、人种学、老年学、气象生物学等等,都是人体正常功能态的基础理论研究。人之所以能维持正常功能态,是以这些方面的结构与功能正常为基础的。   2、反常功能态是医疗科学、病理生理学、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如前所述,反常功能态也是一个很大的概括。由于人体这一个巨系统由许多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而每一个层次的子系统偏离了正常,都有可能导致巨系统的改变,因此,各临床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科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骨伤科学、职业病学、护理学、少年儿童卫生学、营养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细菌学、辐射遗传学等等,这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从反常功能态向正常功能态转化。   3、超常功能态属现代心理学研究范畴   对竞技功能态的研究,应是体育心理学的范畴,这一领域,在国外已有了一段历史,国内则近些年也开始了研究。警觉功能态的研究也历来未科学地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如此,实际上对两种思维形式中的形象思维也未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而对逻辑思维的总结则有了逻辑学。如果人们能够掌握灵感的规律,大大地挖掘出人的潜力,那么,可以想见,这将会创造出何等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因此,钱学森同志认为当前应该建立“思维科学”这一研究部门,是有远见卓识的。    4、异常功能态是人体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从上述介绍可见,其它功能态的研究均已纳入已有的传统学科,而异常功能态的表现,如气功和特异功能,在我国尽管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记载,而从未能入科学之门。它的种种功能表现,常常使人不能置信,然而从整体角度进行考察,便可发现,对这些并非不能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恰恰相反,它只是人体这一巨系统的一个属性、一个方面的表现。所有气功与特异功能现象是异常功能态的属性,这就是当今提出人体科学研究重点的一个依据。   其次,因为从整体研究,所以必须跟中医理论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中医理论恰恰是强调了人的整体观,它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子午流注学说,都是从人的整体出发考虑问题的。中医的施治则强调辩证论治,强调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系统观,这些恰恰与今天发展起来的高度综合的系统科学可谓不谋而合,可以说中医理论含有朴素系统论的思想。然而,中医理论毕竟历史悠久,在当时,它不可能将以分析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学、生理学的成就概括进去,因而在某些方面显得模糊是必然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所以,必须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的成就联系起来,将宏观的系统论与微观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结合起来。例如,1973年戈德伯格就将生物化学的成就——发现人体中的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这一对互相拮抗的多效应生物分子与中医的阴阳学说联系起来,为中医的理论在分子水平上找到了物质基础,这不正是中医现代化一个很好的范例吗?   钱学森同志认为,人体科学在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中医理论、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三位一体,核心是气功态的研究,这一见解是十分正确的。                               四   人体功能态学说把气功研究的人体特异功能研究纳入了现代科学研究的轨道。  中医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解放后,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一贯提倡中医,制订了一系列的中医政策,明确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医仍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仅从中医队伍来讲,据有关资料统计,1958年全国中医有50万人,而至1978年只有25万人了。20年来,人口大大增长,而中医人数却在下降,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但尽管如此.中医还毕竟在医疗中占了一个位置,气功就更等而下之了,不仅在医院中没有它的地位,而且还一度颜受歧视。然而,气功在民间还是流传了下来,这本身就说明了气功的价值。今天,气功正逐步为大家所接受,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人体功能态学说,无疑把对气功和特异功能研究的地位确立了。它与正常功能态、反常功能态、超常功能态等研究一样,都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尤其是这个领域还仅仅是刚刚探索,因而就一定意义上来讲,它有着更广阔的前途。   人体功能态学说的提出,也把气功研究与人体特异功能研究的前期成果,归纳了起来。把众多的实验成果分一下类,哪一些只是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的现象记录,哪些实验更接近于异常功能态的本质,哪些是接近另一个科学领域的工作等,这样就使我们更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对下一步的工作更有了明确的主攻方向。                               五   人体功能态学说的提出,具有很大的意义,它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气功功能态和特异功能态作为人的异常功能态的存在,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美国科学史家库思运用现代系统论的思想研究科学发展的绪构问题,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除了按常规科学一点一滴地积累之外,还必然会出现飞跃,出现科学革命。科学上的巨大发现,都是从根本上推翻过去科学家造成的普遍认识或“常规认识”,打被旧规范,创立新规范,这种思想和行为就是科学革命,它不仅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也将引起人们世界观的改变。人体功能态的提出,正是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常规认识”,它的最后确立终将引起一场新的科学革命,而现在正是这场新的科学革命的蕴育阶段。可以预料,这场革命是比相对论和量子场论更伟大的一场革命。   人体功能态学说的提出,还与现代科学的争论有关,例如与“c隐参量”、“万物相关原理”、“多世界理论”、“人天观”(“人择原理”、“人的宇宙原理”)等问题有联系,其中是否也可将几个难题放在更高的一个层次思考解决,也许希望会更大?因此说,人体科学的研究可能是当代科学前沿的一个突破口,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人体功能态学说的提出,根本目的是为了挖掘人的潜力,进一步提高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如果我们掌握了超常功能态的规律,让更多的脑力劳动者经常爆发“灵感”,大大增加“天才”出现的频率,让体力劳动者、体育工作者常常处于竞技功能态,那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人类就成了“超人”,整个世界面貌将会有更大的改变。通过对异常功能态的研究,使人类有更大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本领,把人类中仅仅偶然出现的现象,变为全体人类共有的财富,挖掘出埋藏在头脑深处的宝藏,这是一副多么诱人的前景。   当然,这一些新的认识也必将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认识,但我们相信,一切新的科学发现都必将充实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而打碎的只是禁锢人们思想的桎梏。   人体功能态学说的提出,仅仅只有两年,尽管它是人们大量实验现象揭示结果和现代系统学思想结合的产物,有着坚实的基础,但就目前看来,尚未被科学界所关注,尤其是超常功能态中的灵感功能态与异常功能态中的气功功能态与特异功能态,更难为一般人所理解。   我们认为,一个学说的提出和建立,必须有大量的实验依据,经过反复多次论证与考险才能最终确立,而当前还缺乏抓住人体功能态本质的基础实验研究。从目前进行的实验来看,航天医学研究所梅磊等同志的实验,对气功功能态下波逆转与改变的描述,已接近到气功功能态的本质:所谓气功功能态就是人体中大脑这一巨系统的功能态改变。由此可推测,在“灵感”状态下,在特异功能态下,脑功能的活动与正常醒觉功能态会有什么不同,一旦捕捉到了这些本质特征,这一学说的确立也就无疑了。   当然,对脑功能的研究,必须是在活体情况下进行,而且受试对象需经过训练,而这样的受试者在人群中又只有一定的数量分布,再加上所要研究的功能态又只有受试者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才出现,这当中确实存在着矛盾。此外,目前对脑功能的研究,仪器手段只有高级脑电图测试仪、脑磁测试仪等,这些仪器相当昂贵,一般实验室都没有这样的设备,等等。这些都是困难的方面。这就需要认真对待,并且坚持不懈。   人体功能态学说和人体科学是一新事物,它在成长过程中,已经遇到过各种阻力,今后在前进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出现曲折与困难,但我们坚信,在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定会取得胜利。

生理学论文2500字体

近些年,我国的学校生理学服务夸大对个体生理停滞的咨询与纠正,试图议决诊断、过问和治疗等技能,扫除门生的种种生理不适。教诲部分在要修业校开展生理学事情时,夸大要设咨询室,于是一些学校专门开发了一间专门的生理咨询室。一张桌子,几个沙发和一台录音机,挂一个牌子,生理西席等着门生前来预约了。这间房间很容易使人想起医院中的生理门诊室, 生理西席盼望门生把心中的痛楚说出来。使用攀谈的要领,排解门生的心灵痛楚。而在学校开设的生理健康教诲讲座中,许多内容都是与青春期身心健康有关。更多的内容涉 及的是生理疾病,如欺压症、惧怕症等,西席所举的例子以致是个体荼毒父母的事例,这些事变毕竟是生存中偶然孕育发生的,不具有代表性。 这是一种医学的模式,因此“有人品评前几年的学校生理向导咨询化,咨询化模式即是没有思量学校教诲的特点,去开发生理教诲途径。” 当我们从生理健康与生理疾病的角度引入学校生理咨询服务时,必须有一些假定为条件: 第一,生理西席必须具备生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技能,对什么是生理疾病及相干因素有深入相识。我们知道,生理咨询与生理治疗黑白常庞大的,目宿世界上存在着200种以上的生理治疗要领。从事生理咨询与治疗的人一样平常必须受过医学训练。从这些条件看,学校中生理西席显然存在着天赋不够。 第二,门生的生理停滞必须富足广泛。生理健康的对应物是生理疾病或生理停滞。如果我们开设生理咨询室,试图借助生理咨询技能解决门生的生理题目,其重要应针对的是生理停滞,即生理不正常的个体。好比,一个门生拿了别人的书,班主任找他发言,议决发言,他相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这位同砚谢罪致歉,题目得到相识决。这种行为的偶然失误是黑白观念不清的表现,并不属于生理停滞。只有自己有这样的书仍然拿人家的书的人,才是一个生理停滞者。再好比,学校中打架是经常孕育发生的.但大多数打架行为并不是由于生理停滞,而是门生们不知道如那里置惩罚人际辩说,遇到了优点辩说不知解决的措施,这是一个情绪控制和决策不妥造成的,其中虽包括生理因素,但并不是由于反社会的品行停滞所导致的。而连年的生理智询事情所依据的是一些预计:若有的预计中小门生当中故意理停滞的人数为10%到16%,有的高达20%。着实这些预计一样平常缺少须要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在学校中开展生理咨询与治疗还必须假定,生理疾病是能加以解决的。可真相上,像欺压症、偷窃狂等生理停滞,即即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生理医生,其治愈率也是很低的,较紧张的生理疾病只能议决药物加以控制。反观学校中的生理西席,面临真正的生理停滞,既缺少经验,又缺少技能,恐怕难以胜任。 只管云云,学校中的生理西席仍然被盼望成为生理医生、在这种期待中,他们也常出现“脚色杂乱”,他们对掌握解刻意理停滞的技能,相识生理停滞的病因,通常具有凌驾统统的兴趣,对自己的事情常抱以这样的信心:扫除门生的生理疾病,让门生孕育发生奇迹般的转变. 上述三个天赋不够,已经妨碍了学校中的生理服务的开展,若有的学校生理咨询室创建多年,但门庭荒原,险些没有什么“患者”前来咨询,生理咨询室形同虚设。着实,这种效果是上述三个错误假定必须导致的,我们不行能指望西席摇身一变,从一个品行课的施教人成为一个生理医生。 二、从医学的模式到教诲的模式 当我们的学焦点理咨询陷入逆境时,我们着实正在重复着发达国家学校生理学刚刚起步时的同样错误。 今世学校生理学孕育发生于美国,1896年,美国的特别教诲专家魏特默在费城创建第一个生理诊所,还开办了第一个医院模式的学校,即俄勒岗学校,专门诊断和纠正智力落伍、生理上有停滞的特别儿童。他使用种种过问手段解决儿童题目,在他的影响下,学校生理服务恒久以来被明确为学校中临床生理学。 学校生理学的服务模式 来自: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终于相识到这一临床的模式不适当学校教诲,它以捐躯大多数儿童的生理服务为价钱。到了60年月,一学校生理学在美国正式创建时,人们已经放弃了医学模式,继承教诲的模式.如1954年美国学校生理学会建立大会上,对学校生理学的服务所作的划定为:“由有教诲经验训练的生理学家,应埋头理测评、学习理论、人际关连的专业知识,资助学校事情职员,去促进全部儿童的生长,富厚他们的经验,并辨认与资助特别儿童”。在这个模式中,没有提到生理咨询和治疗,也没有提到生理健康,而是首先以全部儿童为服务工具,然后才是特别儿童.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据预计,现在发达国家的学校生理学事情职员在生理咨询上的时间不到总事情时间的5%。 在学校生理咨询中,有四种活动起着重要的推行动用:一是生理考试活动,生理考试孕育发生之后,许多考试被应用于学校,加智力考试、主题统觉投射考试等;第二是特别教诲活动,针对学习落伍的儿童,学校要举行特别教诲,而这种特别教诲在诊断和过问上都离不开生理学的资助。第三是生理卫生与生理健康活动;第四是学习理论的生长,在行为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学习历程和转变行为的历程都有进一步的相识,使生理学越发能够资助门生转变自己。这四种活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生理考试为诊断智力落伍儿童提供了工具,而特别教诲则提供了相应的过问手段和要领,另外,学习理论不停提出有用的行为转变技能,促进人们对故意理停滞儿童的过问与资助。

原创,生理学的阐述和基本观点并举例子论文,给你

淋巴管堵塞血浆进入淋巴液量血浆进入组织液导致水肿毛细血管破损组织液增组织水肿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组织水肿

好高的分数!不过不能保证质量啊。推荐你到学校的图书馆 期刊室 或者 电子阅览室,多看多下载几篇,自己组合一下就成你的看原创了。安全性更好

生理学论文2500字怎么写

建议你登陆论文网站:或者:上面有许多类似文章,你可以自己挑选。

看书

好高的分数!不过不能保证质量啊。推荐你到学校的图书馆 期刊室 或者 电子阅览室,多看多下载几篇,自己组合一下就成你的看原创了。安全性更好

就是写男人和女人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补充: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 2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补充: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补充: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补充: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 “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补充: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

语言暗示调节,相对来说大学生知识都是比较丰富的,而且他们的独立思维和思考能力比较强,因此通过一些语言暗示调节,可以帮助很多的大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对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等方面也有很积极的作用。理智调节,大学生一般来说都比较心高气傲好胜心特别的强,所以在生活工作之中往往都会有一些过激的反应,有的人甚至会思想比较狭隘,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其实都应该用理智的头脑去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控制自己心理平衡。自我意识调节,自我意识就是能够全面的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而且还可以控制自己情绪的变化,像是自己的一些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情绪调节,只有提高了自己的这种自我意识支配能力,才能够保证正常的自我意识发挥。情感调节,其实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精力非常旺盛的,相对来说情感也是比较的丰富,有的时候还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产生之后,如果难以释放那么就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大学生就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方面,最好是能够将这些不良的情绪转化为学习的动力。3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首先,正视自己,保持自信,不自欺。对自己的各方面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提苛刻的非分的期望和要求,但要上进;对自己的生活和理想能有规划,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同时,也会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还有,每个人都有一个缺陷不论什么,都不要因此觉得自卑。接受别人,敢于交往。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换位思考,又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接受,能融于集体,不论是在班级还是宿舍或者社团,都能够交往顺畅。最后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今有太多的学生不懂得控制自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并能够调节情绪。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 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  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

谢谢你的信任。不过今天写不完了。明天我给你写。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