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结核病年鉴2016属于几次文献

发布时间:

中国结核病年鉴2016属于几次文献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的是《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者《千金方》,是由“药王”孙思邈所著,共三十卷(《道藏》收入时析为93卷),二百三十二门,收集药方五千三百首。撰于公元652年。该书有述有作,验方经方兼备,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中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千金要方》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搜集了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内容丰富,是中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日本于1974年成立千金要方研究所,特重新精印南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并誉之为“人类之至宝”。《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到 中国知网、万方、维普 等数据库网上都可以查到的!!期刊的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序号]主要作者 文献题名 [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7]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⑷:62-

千万不能吃中药,你可以百度一下抗涝药物(抗结核药物)根本就没有中药,必须用西药,你必须规律服用结核药物,你基本都半途而废,你要是再治疗,需要采用复治的药物,最少疗程为8个月,如果肝功能不好,可以吃些副作用小一点的药物,或者加用保肝药物,再者定期查肝功!

我也确诊是肺结核了,但我不太懂,什么都不明白希望你能把知道的一些跟我说说谢谢

中国卫生年鉴属于几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科学实验、生产实践的成果而撰写的文献,一般指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等二次文献也称检索工具,是指对一次信息加工、整理后形成的各种检索工具,如目录、题录、文摘等,它不对一次信息提供评论,仅仅提供一次文献的检索线索三次文献是指在利用大量一次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和述评而撰写出来的文献分为综述研究类和参考工具类两种类型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之间的关系:从一次文献到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就是一个由博到约、由分散到集中、由无组织到系统化的过程,也是科技文献资源的层次结构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一种有序结构演变为另一种完善的有序结构的过程以上为标准答案

年鉴属于三次文献。年鉴是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的工具书,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文献分类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二次文献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文献,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

三次文献:是指在合理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而撰写的专著、综述、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鉴、指南、百科全书和教科书等

一次文献 是以著者本人在科研、生产工作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为依据,撰写、创作的原始文献,不论其载体形式,出版类型如何,都属于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都是一次文献。一次文献直接记载了科研和生产中,创造发明成果的原始资料,是科技人员宝贵的参考资料。二次文献 在一次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简化和组织,形成文献的目录、索引和文摘,作为检索原始文献的工具,此工具书即为二次文献。利用二次文献科研人员可全面、系统地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三次文献 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得一次文献线索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一次文献,对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述,再度加工的产物。如:图书专著、评论综述、手册年鉴、百科全书、标准资料以及数据库等,都属于三次文献。三次文献一般综合性强、系统性好、知识面广,有的还有检索功能,参考价值高你记错了吧找不到啊 所有的都在上面了!

年鉴属于第几次文献

属于三次文献。PS:年鉴是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具书,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

三次文献。1、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是作者本人以科研、生产中取得的成果或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见解等为依据、创作撰写出来的文献。属于这一类文献的有科技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产品样本、技木标准等等。一次文献又称一级文献,区别于经过加工整理、重新组织的二、三次文献。2、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件。二次文献,是为了便于广大读者查找利用,将分散无组织的一次文献,用一定方法进行加工整理编排而形成的,或撮其篇目、作者、出处,或对其内容进行摘要加工,并按文献的学科类别或者主题,系统编排。像《全国新书目》、《全国报刊索引》、《中文报刊资料目录》等等,都属于二次文献。3、三次文献又称浓缩文献,是在充分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着重对有代表性的一次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比较、评价而写成的。高质量的综述类文献,具有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根据充足、论证深入的特点,常出自有较深造诣的专家之手。同时,综述所开列的参考文献,可以看成是推荐性专题目录。属于这类文献的有年鉴、手册、指南、述评等。如《国外科技动态》、《科技参考消息》等等都属于三次文献。

中国中医药年鉴属于几次文献

咱们留的作业一样啊……不过我们文献综述是至少2000字

以在cnki检索为例。用专业检索进行检索。检索表达式为 :JN="国医论坛"and KY="半夏泻心汤"检索出18条结果,即18篇文献。如图:

国际经贸国际经贸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 ■李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李瑞锋北京中医药大学摘要: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药出口规模不断增长,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我国中药出口品种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亚洲仍然是我国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药出口面临的基本形势,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中药出口的政策建议:通过 “以医带药 ”方式推进中药的国际化;进一步制定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制定鼓励中药出口的政策措施。关键词:中药出口国际竞争力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20世纪 80年代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中国拥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 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 11146种,药用动物 1581种,药用矿物 80种;仅对 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进行统计,总蕴藏量就达 850万吨左右; 1985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约 30万 hm2,常年栽培的药材达 200余种;药材年收购量 30~40万吨,其中野生药材占 60%,家种药材占 40%(李刚, 2004)。2007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 96万 hm22008)。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我(国家统计局, 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的国际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中药是我国非常传统的出口商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唐宋时期就向外大量输出药材,当时出口的药品种类多达几十种,包括人参、牛黄、朱砂、茯苓、附子、川椒、远志、甘草等(李璐瑒, 2010)。中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 WTO及世界对传统医药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药出口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国中药出口规模不断增长。建国以来,我国中药出口一直发展较快,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1974年我国中药出口额首次突破 1亿美元, 1979年达到 7亿美元, 1985年增加到 6亿美元, 1974~198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35%,发展迅速。 1991~2010的二十年间,我国中药出口经历了快速增长、下降回落、快速增长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中, 1991-1995年我国中药出口表现为快速增长的特征,中药出口额从 1991的 1亿美元增加到 1995年的 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54%;1995~2001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及其他一些政策的影响,中药出口受到限制,中药出口表现为不断下降的特征,中药出口额从 1995年 7亿美元的高值,下降到 2001年的 5亿美元,年均下降 6%;进入 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以后,我国中药出口进一步得到快速发展。2001~2010年中药出口表现为快速增长的特征,中药出口额从 2001年的 5亿美元增加到 2010年的 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 63%。虽然期间受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药出口额增长率出现下降,但是从 2010年开始明显复苏,出口额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到 9%。 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虽然我国中药出口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中药的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却在不断下降,表现为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表 1我国中药出口额变化情况(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关统计年鉴以及中药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降低等方面。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额占整个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相对偏低,而且还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1995年中药出口额占全部医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1%。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总值达到 12亿美元,而医药类商品 (包括中药、西药、医疗器械、医用敷料等大类 )的出口总值达到 99亿美元,中药出口所占的份额仅为 9%(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2004)。 2008年中药出口占全部医药出口额的比重仅为 1%(张中朋等, 2009)。相对来讲,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及变化趋势,与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及变化趋势之间,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明显低于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基本呈现不断下降的特征,而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呈现不断增加的特征。数据显示, 2001年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62%。到 2003年我国共有中药企业(包括中成药工业企业和中药饮片工业企业) 1364家,全年中药工业产值达 26亿元,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提高到 1%。2008年我国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1%。2010年我国中药实现工业产值 3172亿元,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82亿元,中药工业产值占比进一步提高到 58%。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选择了贸易竞争力指数 TC(Trade Competition Index)这一指标来进行分析现阶段,分析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普遍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来分析,但是由于关于中药的概念、内涵和范围,我国与国际国际经贸国际经贸图 2003-2008年中药出口额与中药工业产值在整个医药产业中的地位( %)资料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2004),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 2003、2008),张中朋等( 2009)上的有关界定存在很大差异,导致统计口径不可比,难以准确计算上述其他两个指标,所以本文只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这一个指标进行分析。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进出口总额之比,可以表明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从而反映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于世界市场上供应的其它国家的该产品来讲,是处于生产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势的程度。其计算方法为:式中: Xij表示 i国 j种商品的出口额; Mij表示 i国 j种商品的进口额。 TC值小于零,说明该产品为净进口,其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不具有或缺乏国际竞争力; TC大于零,说明该产品为净出口,其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TC值越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TC值等于零,则表示该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交换。该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标均介于 -1和 +1之间,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可比性。结果表明,我国中药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不是很强,而且国际竞争力正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贸易竞争力指数从 1998年的 72下降到 2010年的 48。 表 2 1998-2010年我国中药贸易竞争力指数( TC)变化情况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关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2013年 1期88 总第 706期我国中药出口品种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附加值相对偏低。从产品品种结构上来讲,我国出口中药产品主要包括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 (含中药酒及营养保健品 )三大类。近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不断增加,但是从结构上来看,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中成药所占比重相对较小。1996年我国中药出口额中,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 (含中药酒及营养保健品 )三者所占的比重为 5%、7%和 7%,中药材出口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超过 70%,中成药出口所占比重不足 20%。之后,中药材出口额所占比重基本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1996年 ~2006年中药材出口所占比重从 5%下降到 6%;提取物出口额所占比重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1996年 ~2006年提取物出口额比重从 7%提高到 8%;中成药出口额所占比重在波动中呈现小幅提高的特征, 1996年 ~2006年中成药出口额比重从 7%提高到 7%。但总体上, 1996年 ~2005年以来,以中药材为主的出口格局一直没有改变。 2006年中药提取物出口额所占比重第一次超过中药材,成为第一大出口来源,中药材成为第二大来源,中成药成为第三大来源,中药出口格局发生明显改变。2006年 ~2010年一直维持这种出口格局。总体上来讲, 1996年 ~2010年间虽然中药材的出口比重不断下降,但是仍然占到近 40%的份额,同时,中药提取物的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已经超过 40%,二者合计的比重超过 80%。相对来讲,中成药的出口比重一直偏低,不足 20%。实际上,早在 1989年,我国中成药出口就达到了 1亿美元 ,占中药出口总额的 30%,1991年 ~1993年间,中成药出口额所占比重一直都维持在 30%以上,不过逐渐开始表现出下降的特征,从 1994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比重降到了 20%左右,之后,中成药出口额所占比重基本都维持在 20%以下,例如, 2010年中成药出口额增加到 54亿美元,但是占中药出口总额的比重仍然不足 20%。现阶段,我国中药出口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的特征非常明显,意味着我国中药出口品种的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依然偏低。 表 3我国中药出口产品的品种结构分布资料来源: 1996-2007的数据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关统计年鉴,2008-2010的数据来自中国中医药年鉴。亚洲仍然是我国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目标市场相对单一。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覆盖国家和地区范围进一步扩国际经贸大, 2003年中药出口覆盖到的国家和地区已达 150个, 2008年进一步增加到 160个。但是,我国中药出口的目标市场仍然比较集中,相对单一,亚洲市场一直是主要出口市场。数据显示, 1998年我国中药对亚洲出口 38985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 9%,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欧洲出口 3207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 9%;对美国出口 9124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 8%;其他市场出口 2872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 3%。1998年以来,出口亚洲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从 1998年的 9%下降到 2010年的 65%;出口欧洲市场的比重有所提高,从 1998年的 9%增加到 2010年的 0%;出口美国市场的比重出现下降的特征,从 1998年的 8%下降到 2010年的 10%;出口其他市场的比重从 1998年的 3%增加到 2010年的 9%。总体上来讲,我国中药出口市场结构近年来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亚洲市场仍然是主要出口市场,虽然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很小, 1998年 ~2010年 12年间,仅仅下降了 9个百分点,欧洲出口市场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增加 1个百分点,美国出口市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下降了 8个百分点。表 4我国中药出口市场分布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关统计年鉴二、我国中药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 世界对中药的认识有所改变。长期以来,我国中药出口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影响,而无法得到快速发展。中医和西医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思维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医药的很多理念和做法难以理解,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见,这也导致了我国中药特别是中成药难以进入国际市场,中药出口受到限制。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西医药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开始更加关注传统医药领域,使得世界对植物药及中药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国际市场对植物药和中药的需求不断增加。WHO在 2002年发布的报告中认为,世界基于传统医药的植物药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600亿美元,国际植物药市场潜力巨大。 中药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出口贸易壁垒增加。现阶段我国中药在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很多方面还属于空白,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标准,但是存在标准偏低、范围有限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国际上认可的中药管理标准体系,中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偏低,质量标准难以得到国际的认可,国内标准还难以发展成为国际标准。例如,历史上曾出现过小柴胡汤事件、麻黄事件、马兜铃酸事件、御之堂减肥药事件等不良反应和中药副作用事件,被国际媒体大肆炒作,对我国中药出口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我国中药依然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我国中药出口。在我国中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对中药安全卫生、技术含量、疗效、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限制我国中药的出口。加之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中药出口的贸易壁垒有所增加,进一步影响了中药的出口。例如, 2004年 3月 31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颁布《欧盟传统植物药(草药)注册程序指令》(200424EC指令),其中规定中药出口企业必须提供 “待批药品或同类相关药品在申请日之前已有至少 30年的药用历史,包括在共同体内至少 15年的使用历史的文献或专家证据。”,该指令首次承认了中药的 “药品地位 ”,对于目前已经在欧盟市场上以 “膳食补充剂 ”等身份销售的草药产品,允许再销售 7年,并在此期间允许采用传统草药简化申请的途径来获取 “药品”的合法地位(李璐瑒, 2010)。但是我国的中药产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基本都难以达到上述要求,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国内企业基本都无法出具产品在欧盟安全使用 15年的相关证明材料,导致我国中药出口依然受到很大限制。截至目前,在欧盟植物药注册中,我国仅有个别产品完成了简化注册,而大多数产品只能继续以 “膳食补充剂 ”或“食品 ”等形式出口。近年来,日韩也在不断提高中药进口质量标准,对我国中药出口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我国中药出口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相对较弱。我国从事中药出口经营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但是规模普遍较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内部竞争激烈,整个中药行业集中度不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直接影响我国中药的出口。数据显示, 2009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企业总计有 2766家,其中,出口中药材及饮片的企业有 1000家,出口额超过 100万美元规模的企业仅有 7家(中国中医药年鉴行政篇, 2010),大部分企业的规模都偏小,出口额相对偏低。近年来,韩国、日本等国家在传统医药方面发展较快,这些国家生产的中药在药品质量和包装设计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优势,加之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品牌的建立,对我国的中药形成了较大的竞争。三、促进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进一步促进中医在世界各国的发展,通过 “以医带药 ”方式推进中药的国际化。中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草药,中药是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所以中药的发展离不开中医的发展,中药的国际化离不开中医的国际化,现阶段,通过 “以医带药 ”方式,在促进中医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中药的国际化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 2012年从 7月 1日开始,澳大利亚对中医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这意味国际经贸国际经贸着澳大利亚已把中医药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范畴,中医在澳大利亚的发展为我国中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中医在国外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外民众对中医药行业的整体认识水平,有利于中药在国外的注册和应用,进而扩大中药出口。针对中药出口市场相对单一的问题,要积极在亚洲以外的欧美等国家大力发展中医服务,进而带动中药出口。总体来讲,在中医与中药的国际化问题上应始终坚持“以医带药”的模式,促进医药产业的共同发展。 进一步制定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及规范。进一步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中药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特别注重将我国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我国中药的质量和水平,增强竞争力,通过标准化进一步提升我国中药的国际化水平。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相关技术,在中药标准制定方面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来促进我国中药的国际化,进而促进世界中药产业的科学发展。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中药企业技术创新不足是基本现实,为了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快中药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使我国中药的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新的突破,不断生产出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创新性产品,尽快摆脱中药出口以中药材等原料性产品为主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中成药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中成药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在中药出口中的份额。 制定鼓励中药出口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曾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中药贸易。2005年,国家八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若干意见》。2009年 4月出台《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明确了新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强调要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2012年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 14个部门联合制订《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中都涉及到中药出口贸易,对我国中药出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文件都没有针对中药出口贸易提出明确规定。为了促进中药出口贸易的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我国中药出口,给予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优势的企业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政策支持。参考文献: [1]WHO/EDM/TRM/WHO Traditional Medicine Strategy 2002-2005[M]WHOGeneva,11- [2]李刚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上)中药研究与信息,10 [3]李璐瑒传统中药如何走向世界—19———再谈中药出口首都医药, [4]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2003年中药出口情况分析及 2004年预测医保信息,02 [5]张中朋,刘张林做大国际市场促进中药出口————中药出口二十年回顾与策略探讨中国现代中药,10作者简介:李荣(1980-),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专业:国际贸易;李瑞锋,男,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 1期90 总第 706期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以泉州纺织服装企业为例 ■陆焱平陈燕武刘凯华侨大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B-ZR1163)摘要: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仅次于电子通信业的第二大出口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 51%。福建省泉州市的服装产业是中国服装产业三大板块之一,占全国休闲服装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全市共有 8000多家企业。人民币升值给企业的出口造成严重的冲击。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的影响,并提出泉州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长短期对策。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影响对策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和失业率的不断增加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使得人民币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由于我国服装纺织品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是建立在我国廉价劳动力成本和较低产品价格优势之上的,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人民币的升值大大地消弱了。福建省泉州市地处闽南金三角,是闽东南沿海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泉州市区及下辖的晋江市、石狮市等地有近万家纺织服装企业,纺织服装出口是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泉州市纺织服装业实现总产值 126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26% ,占全国同行业总产值的 10% ,出口值 32亿美元,约占全市出口商品总值的 8%。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济缓慢复苏,且伴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泉州纺织服装出口也受到很大影响。据泉州统计局数据显示,人民币每升值 1%,纺织服装行业销售利润就下降 2%-6%,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5%~10%,纺织行业的利润率将要下降 10%~60%。二﹑泉州市纺织服装品出口概况纺织服装业是泉州市主要的产业之一。泉州纺织服装业起步于上世纪 80年代,现已经发展成为泉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纺织服装业已成为泉州最具优势的支柱产业,而泉州也成为我国最大的休闲男装、童装、体育运动服装生产基地。泉州市石狮不仅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也是福建省休闲服装产业集群的中心区,品牌总量跃居全国县级市第二位,涌现出爱登堡、彬伊奴、卡宾、威兰西等一批著名品牌。相关资料显示:泉州市现在有大约 8000家企业是纺织服装的生产,从业人员更是有 50万余人;在泉州市的工业总产值中超 1000亿元的庞大服装产业占 1/4 ,出口商品值占全市出口商品总值的 5% ,产量占全省的 70% ,占全国的 10%;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已获得中国名牌产品 12项、中国驰名商标 32枚、中国 500个最具价值品牌 5枚和国家免检产品 18件;全市 8000家纺织服装企

统计年鉴属于几次文献

年鉴属于三次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包括了专著、综述、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鉴、指南、百科全书和教科书等。年鉴属于几次文献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各方面或者某一方面事物现状、变化、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而编撰出的资料性工具书。文献信息资源按照加工深度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和高次文献。年鉴大体可分为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两大类,综合性年鉴包括百科年鉴、统计年鉴等,专业性年鉴包括经济年鉴、历史年鉴、文艺年鉴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