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考古科学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考古科学杂志官网

首当其冲的就 科学 自然。

楼上那位说的正我想说

比较权威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考古学报》、《考古》,以及国家文物局下属的《文物》,此所谓考古界“三大杂志”。另国家文物局办有《中国文物报》,多有文物政策、最新动态及普及知识等,还有《文物天地》、《中国文化遗产》。还有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中国历史文物》,故宫博物院的《故宫博物院院刊》。河南有《华夏考古》、《中原文物》,陕西有《考古与文物》、《文博》,河北的《文物春秋》,山西的《文物世界》,湖北的《江汉考古》,江西的《南方文物》,南京的《东南文化》,四川的《四川文物》,黑龙江的《北方文物》,内蒙的《内蒙古文物考古》。

最最著名的就是<科学>咯,中国很多科学杂志的文章都是从那里转载翻译的

考古科学杂志官网订阅

可以上中国邮政商务网看一下的杂志订阅业务,根据每年的期刊发行情况发出订阅年报,不过重要的不是这个年表,因为《自然》这种杂志是肯定有的。关键是看一下邮发代号。然后去当地邮局根据这个邮发代号订阅,作为国外期刊会根据所在的城市的级别、交通状况有不同的发送时间。如果生活的地区交通不便的话会比较慢,要是北京上海之类的就很准时的送达。 同时有两个建议: 如果不是专业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只希望了解最新的自然科学动态建议订阅由法国爱克西里奥集团授权,上海文艺出版社翻译的,有着欧洲科学人文第一品牌的《新发现》,邮发代号为CN31-1963/Z 如果是以为自然科学研究者,但是不是一位收藏家,同时对电子书不反感,建议直接下载电子版,其实电子版要比纸版的更快捷,还有很多方便之处。下页即为电驴下载资源的《自然》杂志。及时更新。扩展资料:1、2013年起,《自然杂志》正式改版,采用图文混排、全彩印刷,并且聘请专业美编进行装帧设计。2、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扩大杂志影响力,2013年起《自然杂志》在APPstore上同步出版。  从2005第1期至2013年第3期,《自然杂志》共出版51期杂志,其中两院院士署名文章已达122篇。3、《自然杂志》被中国科技论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2000、2004、2008、2011)等收录。4、在2002年,《科学》杂志撤销了8篇由德国物理学家Jan Hendrik Schön发表的论文,原因是由于文中很多数据由作者捏造。 一篇发表于2002年的关于药物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MDMA)的神经学毒性的论文引发了一些争议,该文于2003年被撤销。5、2006年,韩国生物学家黄禹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关于人体干细胞克隆胚胎研究的论文被首尔国立大学查出明显造假。6、由《科学》杂志社成立的调查委员会发现虽然这篇论文按照正常的步骤审查,然而杂志社却对其中的蓄意造假无能为力。因此委员会建议收到的论文稿件应该被分类为无争议性和争议性的文章,以使存在争议的文章能够更严格地被审查。 7、《科学》杂志也表明《自然》杂志有可能采用这之后相同的论文审标准。 肯尼迪为《科学》杂志的审查系统作辩护,指出严格应对造假只能是“为了揪出偶然的作弊者而对众多科学分支采取不计成本而又冒犯性的审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学杂志百度百科--自然杂志

如果是在校大学生,用内网登陆学校的图书馆,在数据库中就能查到。以在中山大学图书馆查找Nature为例。1、打开中山大学图书馆,下拉到最下面选择数据库。2、在数据库中按字母N检索,就能看到Nature,单击就能看到。另外推荐有两种办法:1、通过海外代购,或者你海外的亲朋好友给你邮过来,但这样的花费很大。2、在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中国官网上进行订阅,同时你还可以在中国官网上进行投稿。(官网:《science》 《Nature》)《Nature》简介《Nature》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即科学论文具较高的新闻性和广泛的读者群。论文不仅要求具有“突出的科学贡献”,还必须“令交叉学科的读者感兴趣”。它包括三类:综述性期刊,对重要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评论;研究类期刊,以发表原创性研究报告为主;临床医学类期刊,对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做出权威性解释,并促进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变为临床实践;《science》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订阅自然和科学杂志可以去杂志铺,上面的杂志种类多;希望能有帮助

中央十套可以看看

考古科学杂志官网投稿

这三种刊物不是报,而是期刊,《考古学报》目前是季刊,《考古》、《文物》是月刊。《考古》、《文物》、《考古学报》内容都是考古类的,并且都坚持资料性和学术性并重,既有大量原始考古资料的报告,又有研究性论文,而且每期的顺序都是田野考古报告或简报在前、论文在后,绝无所谓“考古发掘论著“”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之说。区别仅在于主办单位不同。《文物》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前身是《文物参考资料》。《考古学报》、《考古》是社科院考古所主办,前身分别是《田野考古报告》和《考古通讯》,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考古学报》通常刊载的文章较少而且篇幅长。中国考古杂志《考古学报》、《考古》、《文物》,都是专业文物考古报刊;《考古学报》、《考古》侧重于考古发掘论著;《文物》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这三种刊物不是报,而是期刊,《考古学报》目前是季刊,《考古》、《文物》是月刊。《考古》、《文物》、《考古学报》内容都是考古类的,并且都坚持资料性和学术性并重,既有大量原始考古资料的报告,又有研究性论文,而且每期的顺序都是田野考古报告或简报在前、论文在后,绝无所谓“考古发掘论著“”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之说。区别仅在于主办单位不同。《文物》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前身是《文物参考资料》。《考古学报》、《考古》是社科院考古所主办,前身分别是《田野考古报告》和《考古通讯》,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考古学报》通常刊载的文章较少而且篇幅长。

1刊载中国考古学及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发掘与调查报告、书评、科技考古报告。《考古》还刊发考古简讯及学术动态等。2 刊登海内外学者的来稿。3 不接受已刊发之稿件,请勿一稿两投。4 严守资料首发原则,不接受据未发资料撰写的论文。5 发掘及调查报告原则以单位署名。6 来稿由考古杂志社以匿名方式送请专家评审,未获采用者则致函奉告,并退还原稿。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考古科学杂志官网电话

可以用浏览器搜索该网站,然后登陆进入就可以了。不过这不是科普类的科学杂志,刊发的都是专业论文。但是绝对称得上是最著名的科学杂志。

研究生院网站“招生信息”下的“联系方式”一栏有。系 别 代码 联系老师 电 话 通讯地址 邮 编外国文学系(外文系) 101 李玲燕 8519558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外国文学所科研处 100732文学系(文学系) 102 张 媛 85195461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文学所科研处 100732少数民族文学系(少文系) 103 莎日娜 8519563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少数民族文学所科研处 100732语言学系(语言系) 104 白长茂 8519538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语言所科研处 100732语言文字应用系(语用系) 105 刘子琦 65592968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南小街51号语言文字应用系 100010历史系(历史系) 201 凌文超 85195806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历史所科研处 100732近代史系(近代史系) 202 杨婉蓉 65250526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 近代史所科研处 100006世界历史系(世界史系) 203 刘 巍 65275905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 世界历史所科研处 100006考古系(考古系) 204 雷 然 85116476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27号考古所科研处 1007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国史系) 205 狄 飞 66572303 北京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当代中国研究所科研处 100009中国边疆历史系(边史系) 206 刘 洋 65598065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1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100005马克思主义研究系(马研系) 301 杨 静刘晓欣 8519631185195690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研系)1347室 100732哲学系(哲学系) 302 许国荣 65138373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哲学所科研处 100732世界宗教研究系(宗教系) 303 白文飞 8519547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宗教所科研处 100732经济系(经济系) 401 陆 桦 68034303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经济所科研处 100836工业经济系(工经系) 402 谷玉珍 68033728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工业经济所科研处 100836农村发展系(农发系) 403 张 斌 8519647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农村发展所 100732财政与贸易经济系(财贸系) 404 孙 亮 68027440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财贸所科研处 100836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数技经系) 405 沈 嘉 65137561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数技经所科研处 100732投资经济系(投资系) 406 程 翼 63908826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806 投资系 100037城乡建设经济系(城乡系) 407 刘美芝 58934029 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城乡建设系 100835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政策系) 408 刘克龙 81360225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行政楼225室 102488金融系(金融系) 409 徐义国 85195336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1号楼 金融研究所211室(金融系) 100732系 别 代码 联系老师 电 话 通讯地址 邮 编法学系(法学系) 501 崔燕云 64054224 北京市沙滩北街15号法学所科研处研处 100720政治学系(政治学系) 502 张 宁 85196398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政治学所科研处 100732社会学系(社会学系) 503 殷 维 85195556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社会学系 100732民族学系(民族系) 504 孙 懿 68938538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民族所科研处 100081人口与劳动经济系(人口系) 505 张彦海 8519541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科研处 100007新闻学与传播学系(新闻系) 506 王 颖 65980298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泰达时代中心10层1013室 100026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城环系) 507 何 丽 65252160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 100005社会发展系(社发系) 508 张晨曲 65124692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博源宾馆604室 100006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系(俄欧亚系) 601 张林山 64039106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科研处 100007日本研究系(日本系) 602 林 肖 64039045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日本所科研处 100007拉丁美洲研究系(拉美系) 603 刘亚楠 64039017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拉丁美洲所科研处 100007西亚非洲研究系(西亚非系) 604 丁 燚 64039168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西亚非洲所科研处 100007美国研究系(美国系) 605 许安结 85083507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美国研究所309室 100720欧洲研究系(欧洲系) 606 蔡雅洁 85195736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欧洲所科研处 100732亚洲太平洋研究系(亚太系) 607 朴光姬 64063922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亚太所科研处 100007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世经政系) 608 李春姬 8519577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科研处 100732法律硕士 801 郝倩倩 6400551081360816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00720102488工商管理硕士 802 孙晓晖 6473123764747082 北京市望京中环南路甲1号214室 招生就业部 100102社会工作硕士 803 林莉云 81360065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B105室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 102488公共管理硕士 804 白玲玲 64720837 北京市望京中环南路1号 100102金融硕士 805 张菀洺孙 晓 81360067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B107室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102488税务硕士 806 赵 娜 81360069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税务硕士教育中心(图书馆B109室) 102488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807 刘 强 81360060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教育中心 102488

您的问题,中国考古杂志《考古学报》、《考古》、《文物》,都是专业文物考古报刊;《考古学报》、《考古》侧重于考古发掘论著;《文物》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故宫出的紫禁城,很不错,值得订阅

考古杂志官网

您的问题,中国考古杂志《考古学报》、《考古》、《文物》,都是专业文物考古报刊;《考古学报》、《考古》侧重于考古发掘论著;《文物》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北京市亚运村华侨公寓8号楼12层(100101)

这三种刊物不是报,而是期刊,《考古学报》目前是季刊,《考古》、《文物》是月刊。《考古》、《文物》、《考古学报》内容都是考古类的,并且都坚持资料性和学术性并重,既有大量原始考古资料的报告,又有研究性论文,而且每期的顺序都是田野考古报告或简报在前、论文在后,绝无所谓“考古发掘论著“”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之说。区别仅在于主办单位不同。《文物》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前身是《文物参考资料》。《考古学报》、《考古》是社科院考古所主办,前身分别是《田野考古报告》和《考古通讯》,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考古学报》通常刊载的文章较少而且篇幅长。中国考古杂志《考古学报》、《考古》、《文物》,都是专业文物考古报刊;《考古学报》、《考古》侧重于考古发掘论著;《文物》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这三种刊物不是报,而是期刊,《考古学报》目前是季刊,《考古》、《文物》是月刊。《考古》、《文物》、《考古学报》内容都是考古类的,并且都坚持资料性和学术性并重,既有大量原始考古资料的报告,又有研究性论文,而且每期的顺序都是田野考古报告或简报在前、论文在后,绝无所谓“考古发掘论著“”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之说。区别仅在于主办单位不同。《文物》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前身是《文物参考资料》。《考古学报》、《考古》是社科院考古所主办,前身分别是《田野考古报告》和《考古通讯》,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考古学报》通常刊载的文章较少而且篇幅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