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人类健康与疾病论文摘要多少字

发布时间:

人类健康与疾病论文摘要多少字

2 中文内封(见附录2) 学校代号、密级、学号(同等学力采用受理单编号):小4号黑体论文题目:2号黑体学位申请人姓名、导师姓名及职称、培养单位、专业名称、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小4号黑体,所填内容用小4号宋体3 英文内封(见附录3) 论文题目:小3号Times New Roman体,作者姓名、作者获学位情况、学位论文级别、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名称、学校名称、导师姓名及职称、论文提交日期等字体均采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体。(注:学科门类分为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其对应的英文名称分别为:Science、Engineering、Philosophy、Economics、Law、Management、Education、Literature、History、Agriculture、Medical Science、Military Science。)5 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见附录4) 学位论文必须在内封后加一上页”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声明和授权书签名处应以签名的形式,不要打印。6 摘要及关键词摘要题头应居中,中文摘要字样如下:摘 要 (小2号黑体)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字体为小4号宋体)摘要文字之后隔一行顶格(齐版心左边线)印有:关键词: 词; 词;…; 词↑ ↑

看这些人回答,我都笑了。职称论文全文2000字-3000字之间,摘要300-400字左右即可。本、专科毕业论文,全文一般5000字-10000字。摘要500-1000字即可。硕博论文,全文20000字-30000字。摘要1000字左右,也有要求1000多或者2000字以内的。

500

论文摘要一般多少字,一般论文的摘要的字数大概在200字,不要求太多。论文摘要的要求是简单明了,篇幅不要超过全文的5%,以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摘要的要求。

人类健康与疾病论文摘要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关键字:微生物、人类,祸、福在说明微生物与人类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微生物。不了解何为微生物又从何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呢?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了战争。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细菌的确很聪明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因此,人类和细菌这场无宵烟的战争又开始了,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就这样持续下去。正因为细菌有这种抗药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即使这样,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并不能说完全领先,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还有一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美圆,但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还在每年呈指数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还有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引起人们恐慌的新疾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那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是跟人们的行为有关,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环境进行破坏,造成生态的不平衡,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造成病毒能够接触到人们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加快了它们变异的能力。这些无不是人类自身所种的恶果。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10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祸?是福?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因为这样,现在有不少的国家正投资把优先发展微生物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火车头”,这可是内有乾坤的。发展微生物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应用广,可以把其他生物产业带动起来,催生大批高新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占领世界生物领域的制高点。具体地用微生物经济带动生物产业,也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攻破难关,并与国内外大市场密切结合,利用强大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兴起和扩张,使得自主创新与加快转化形成互动机制。1、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微生物技术,尽快形成单独产业,如抗生素、各种人畜疫苗、生物药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应当大力扶持,以优化质量为主线,提高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引导市场。2、组织技术集成,使用微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环节,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微生物技术。如果在循环经济中的微生物技术有重大突破,那就会带出一批新型绿色产业。较低层次的有把作物秸秆制成沼气、残渣再制成肥料;污物、污水处理中制取再生用水和其他有用物质,更能保护环境。其高端层次,则可获得新的资源和产品,进一步开拓防治微生物污染的领域。3、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取得技术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对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垄断。特别是同中医中药结合,对预防医治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恶性传染病有所突破,就会形成产业。生物能源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关。4、在支持性软硬环境方面,应考虑多培养一些应用微生物技术人才,充实微生物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投入,鼓励发展应用微生物的研发企业。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时,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姓名单位 地址 邮编 摘要:古往今来,探索生命之谜,保护人体健康、延年益寿已成为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目前已发现许多元素在人体内含量不足人体体重的万分之一,总量之和还不足人体体重的千分之一,故取名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人体中酶、激素、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的核心成份,对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所含微量元素的多少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及人类的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探索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微量元素 人体含量 人体健康 目前被确定对人体有益且必需摄取的微量元素有14种,包括:铁、铜、锌、锰、铬、钴、钒、锡、镍、钼、碘、氟、锡、硅。当体内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或者人们参加外界运动时,它们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并且对维护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一、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在人体中的含量所谓微量元素是针对大量元素而言的。人体内的大量元素又称为主要元素,共有11种,按需要量多少的顺序排列为: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其中氧、碳、氢、氮占人体质量的95%,其余约4%,而微量元素约占1%。在生命必需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共有14种,其中钾、钠、钙、镁的含量占人体内金属元素总量的99%以上,其余10种元素的含量很少。习惯上把含量高于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低于此值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人体若缺乏某种主要元素,会引起人体机能失调,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的饮食含有绰绰有余的宏量元素。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没有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完全丧失,激素、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也就会发生障碍,人类生命过程就难以继续进行图表 1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和日需量微量元素铁 锰 氟 铬 锌 铜 钴 钼 碘 硒 钒 人体含量mg/g60 2 37 2 33 0 02 1 2 2 3日需量mg13 3 3 5 13 5 3 2 1 001 13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很低,但又不可或缺。这些微量元素必须在每天的饮食中具有一定的量。 另有两种可能必须的微量元素,为镍和 砷,体内含量各为1ug/g。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 运载常量元素,把大量元素带到各组织中去。 充当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中心,促进新陈代谢。酶在生物体内是许多化学反应必不可少的催化剂,而许多微量元素却是酶的组成部分或激活剂。例如锌与200多种酶的活性或结构有关。 参与体内各种激素的作用。如 锌可以促进性激素的功能,铬可促进胰岛的作用等。 二、微量元素具体介绍 目前,对于某些微量元素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下面只作一简要介绍。碘 碘在食物中主要以无机碘化物形式存在,其他形态的无机碘首先被吸收,然后被还原成碘化物。消化器官中的碘迅速地几乎完全被吸收。碘在人体内的含量约为25mg,其中一半分布在甲状腺内。甲状腺的作用是合成、分泌出一种甲状腺激素,它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重要激素,特别是对脑细胞的发育起决定作用。因此碘有“智力元素”之誉称。 铁 铁在周期表中属d区第Ⅷ族过渡金属,最常见的氧化态是Fe(Ⅲ)和Fe(Ⅱ)。Fe(Ⅲ)的电子构型是3d5,顺磁性;Fe(Ⅱ)的电子构型是3d6,其高自旋态有顺磁性,低自旋态是逆磁性的。Fe(Ⅲ)和Fe(Ⅱ)都是较强的路易斯酸,易形成立体构型为八面体的配合物。 一般成年人体内含铁约3~5g,相当于一枚小铁钉的重量,主要存在血液当中。这些铁主要是以络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与血红素、蛋白质等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起到运输和贮存氧的作用。当人体缺铁时会影响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形成,从而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影响载氧量,引起整个肌体的生理紊乱,这就是贫血。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缺铁性贫血是世界通病,婴幼儿贫血的根源在于缺铁。许多儿童呈“豆芽菜”体型,缺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防止人体缺铁最方便的方法是通过饮食调节,多食用含铁质较多的动物肝脏和其它内脏,其次是瘦肉、蛋黄。在一些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较多的铁质。另外使用铁锅炒菜也能补充人体铁质。在酸性条件下人体肠胃有利于铁的吸收,因此在食物中含有带酸性的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锌 锌位于元素周期表ⅡB族。在化合物中锌以+2价氧化态存在,它具有一个充满的3d电子壳层,故稳定性强。锌能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被利用。它是一个强路易斯酸。 锌是人体中约200种的组成成份,亦是许多的催化剂。缺锌後各种含锌的活性降低,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减少,氨基酸的代谢紊乱。由於锌与很多、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密切相关,通过DNA和RNA聚合的作用,促进蛋白质的吸收和合成、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再生。所以锌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营养意义。 铜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成年正常人体内含量约为60~120mg,分布在身体各部分,在肝、脑、心脏及肾内浓度较高。在血液中铜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和血清中。与铁相似,铜也参与人体内的造血过程,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同时又是人体内的一些金属酶的组成成分。 氟 氟是卤族元素,价电子构型是2s22p5,电负性最高(10),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在水溶液中以F-离子形式存在。单质氟(F2)是淡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其典型的化学性质是强氧化性:常温下能同多种物质反应,高温下几乎能同所有的物质作用。 现代医学已确认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牙齿、骨骼具有重要作用。正常人骨骼中含氟约在01%~02%,在牙齿中氟的含量约在01%~03%。微量的氟在人体中有利于钙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沉积,可加速骨骼的形成,增加骨骼的硬度,并能刺激成骨细胞增生。微量的氟能被牙釉质中的羟磷灰石吸附,形成坚硬质密的保护层,从而抑制喜酸细菌的活性,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当饮用水中含氟量降低时就会患龋齿,不仅危害牙齿,还可导致其他口脑疾病的产生。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齿列为继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疾病。为了预防龋齿,可采取增氧措施,如饮用水加氟、使用含氟牙膏,食用含氟食品及饮料如贝类、海蛰、葡萄酒、茶饮料等。 钼 钼是周期系中d区ⅥB族第二过渡系元素。Mo的价电子构型为4d55s1,有从-2到+6的多种氧化态,其低氧化态不稳定,常见的氧化态是+4、+5、+6。形成多酸型配合物是高氧化态钼的特征。 微量元素钼在人体内分布很广,成年人体内含钼总量约9mg,在体内分布以肝内含量最高,肾其次。钒 正常成年人体内共含钒约25mg,血液中钒含量甚微,人体内钒多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钒能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均增多,促进人体的造血功能得以改善。钒还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减轻诱发动脉硬化的程度。硒 在周期表中,Se是ⅥA族元素,与氧、硫同族。Se的价电子构型是4s24p4,有多种氧化态(-2,0,+4,+6),其高氧化态常以含氧酸根形式存在,-2价的低氧化态为H2Se或-SeH。这些存在形式与同族元素S相应氧化态的化合物极相似。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在人体内硒在心脏中的含量最高,它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铬 在由胰岛素参与的糖或脂肪的代谢过程中,铬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也是维持正常胆固醇所必需的元素。铬可协助胰岛素发挥作用,防止动脉硬化,促进蛋白质代谢合成,促进生长发育。但当铬含量增高,如长期吸入铬酸盐粉,可诱发肺癌。 钴 在周期表中,钴和铁相邻,属d区第Ⅷ族过渡金属。价电子构型3d74s2。有多种氧化态,常见的重要氧化态是Co(Ⅱ)、Co(Ⅲ)。在通常情况下,Co2+离子稳定,Co3+离子氧化性强。它们皆有较强的配位能力,能与多种配体形成配合物,其立体几何构型以八面体为主。钴是维生素B12分子的一个必要组分,B12是形成红细胞所必需的成分。钴对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锰 锰参与许多酶催化反应,是一切生物离不开的。三、微量元素的缺失对人体的影响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到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并导致许多疾病。缺碘对人体会造成巨大损害,特别是对儿童、婴儿和孕妇。如果婴幼儿时期严重缺碘,其骨骼生长和大脑的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患呆小症,表现为身材矮小、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另外,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缺碘还能诱发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及甲状腺癌等。防治碘缺乏症最方便又经济的方法是食盐加碘,同时可经常食用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海虾、带鱼、海带、紫菜等。缺锌可发生缺锌侏儒,补锌可消除缺锌侏儒。锌通过乙氨基酸的媒介,增进食欲和消化机能。还通过唾液内含锌蛋白━味觉素作介质影响味觉和食欲。人和动物缺锌後味觉和食欲减退,补锌即可以改善。现已将食欲降低、偏骼的硬度,食、异食癖等列为婴幼儿缺锌的早期表现。有人认为妊娠初期味觉、嗅觉异常也与缺锌有关。缺锌损害免疫功能、生殖功能等。 缺铜则神经、肌肉及肝脏等组织中的氧化代谢就无法得到调节,人体就会出现动作失调、神经失常等症状。若在婴幼儿时期严重缺铜,会导致发育迟缓、肝脾肿大、厌食等疾病。若成年人严重缺铜则会出现血管破裂、内出血及骨骼变脆等疾病。当人体缺乏铜时,在膳食方面可多食肉类、蛋类、豆类、粗粮、蔬菜等含铜丰富的食品或服用铜制剂药物。 缺钼可导致神经异常,智力发育迟缓,影响骨骼生长。更为严重的是人体内含钼量降低可提高食管癌的发病率。众所周知,亚硝胺类致癌物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亚硝胺类的前体是亚硝酸盐和胺类,它们在适当的酸碱条件下合成亚硝胺。亚硝酸盐主要来自环境中的NO3-,因此降低NO3-的来源是阻断食管癌高发的有效措施。钼是一重有实用意义的抗癌元素,它能有效降低亚硝胺前体NO3-和NO2-,抑制亚硝胺类致癌物的产生。钼的摄入量与饮食有关,动物肝肾、谷物、豆类物质含钼丰富,实为补钼佳品。缺钒导致骨骼发育不正常,生长缓慢,生殖功能受损。另外,牙釉质和牙本质都属于羟磷灰石,钒可以置换到羟磷灰石中,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日本学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与体内钒含量的降低有一定的关系。缺硒机体细胞就会缺乏自我保护功能,所以全身的组织、脏器功能缺乏。在心脑血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脑内动脉硬化加重,脑血栓、脑栓塞的发生也会增多,而且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脑栓塞通常治疗效果不好;在肝脏的急、慢性炎症期,由于硒的缺乏,肝脏也会缺乏自我保护功能;在消化系统方面,由于缺硒,可出现消化性溃疡、原因不明的乳糜样腹泻。同时,缺硒后全身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下降,甚至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食物中海味、小麦、大米、大蒜、芥菜及肉类中含硒量较高。所以身体健康正常的人每天通过合理调节膳食,一般可以满足身体对硒的需要。 缺钴过量可引起红细胞过多症,还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耳聋、心肌缺血。 四、总结 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有密切关系。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仅仅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量元素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土壤供给。根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这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国外曾有报道:机体内含铁、铜、锌总量减少,均可减弱免疫机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亦较高。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延年益寿等方面都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资料: 1.作者:柴之芳 祝汉民《微量元素化学概论》 原子能出版社(1994) 2.作者:陈清 卢国《微量元素与健康》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作者:(日)山县登 《微量元素》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作者:迟锡增《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5.作者:沈敦瑜 郭顺勤《生物无机化学》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论文摘要

科学家提出,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可能会越来越多,并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该如何应对 -------------------------------------------------------------------------------- 2006年02月24日06:4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禽流感、疯牛病……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恶魔”,在世界各地蔓延和传播,不少人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动物得的疾病会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但科学家日前却提出了更加令人郁闷的意见: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可能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世界 根据科学家们的统计,在过去的25年中,从动物身上传染到人身上的疾病一共有38种之多。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们的统计,一共有1407种病原体可能导致人类致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在这些病原体中,有58%都是来自动物。在这1000多种病原体中,有177种一旦“出现”或者“再次出现”,都可能在人类中广泛传播,但大部分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扩散的机会微乎其微。 但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却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统计,在过去25年内,每年都有一到两种过去从来只在动物界“安分守己”的病原体向人类世界进军。爱丁堡大学的一名科学家表示:“在过去几千年中,人类总是被新的病原体攻击,但最近几十年以来,病毒攻击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他还解释说,不用查看之前的感染率数据就能够得到这一结论,想想看,如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病原体以这样的速度攻击人类,人类早就忍受不了了。 这名科学家表示,可能在过去也有很多来自动物的病原体感染过人,但那些只是极其个别的例子,病原体没有在人的身上停留。但现在可能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使得动物世界的病原体很容易在人的身上扎根,并且一抓住时机就疯狂传播开来。 一名长期从事疾病防控工作的专家解释说,病原体之所以如此容易地在人类中传播,很可能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交往也更加频繁,变暖的气候很可能为病原体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人们频繁的旅行则更容易将病原体散播到世界各地。例如艾滋病、SARS等病的扩散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禽流感到未知疾病 专家们认为,禽流感在人类世界中的爆发只是这种来自动物的病原体加速往人类社会“演变”的一个例子。至今为止,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断扩散,从亚洲到非洲、欧洲都在不断出现禽流感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其死亡率在50%左右,并且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还在不断演化,专家们正密切关注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化,并且争分夺秒地研制疫苗。世界各国政府也都在为禽流感的防控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专家们指出,目前控制禽流感的最好办法仍然是把好病原体从动物世界通向人类世界的大门,把目光放在禽类身上,将高致病性H5N1病毒控制在动物的圈子里。目前,在禽流感疫区,成千上万的禽类被宰杀,以便阻挡高致病性H5N1病毒“杀向人类”的步伐。 而一些科学家表示,禽流感很可能只是提醒人类的一个前奏,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从动物到人的疾病。目前还很难预测威胁人类的下一个疾病是什么。一名科学家说:“这些从动物到人类的疾病总是让我们感到惊奇,禽流感可能只是其中一例,我觉得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其它的疾病。真的很难说下一次又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为了健康,人类最好还是早做准备,完善检疫和疾病防控的系统工作,争取把病原体控制在动物世界之内。毕竟一旦传染到人,从该病原体疫苗的研发到特效药的生产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韩曙) 2月21日,两名游客在英国伦敦市中心公园内行走,鸟儿在他们身旁飞舞。尽管英国近期发现的数只死天鹅被证实并未感染禽流感病毒,但由于禽流感在欧洲呈蔓延之势,英国有关部门告诫人们要保持“高度警惕”。新华社发

给你找了些资料: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营养治疗 【摘要】 目的 通过膳食控制血糖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进展或加重。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药物治疗及科学合理的膳食治疗,维持血糖的基本稳定和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并进行膳食控制和临床观察。结果 观察组通过膳食营养治疗后各种生化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的下降,至正常,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且有加重的倾向。结论 在临床上膳食营养治疗是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科学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减轻肾小球的内压力和高滤过的形成,减少蛋白尿,以达到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及延缓和防止其进展的目的。 关键词 糖尿病 早期肾病 营养治疗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膳食营养疗法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措施之一。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即微量蛋白尿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使病情稳定和逆转及治愈,同时避免发展至临床糖尿病肾病。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患者40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且均为轻体力劳动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药物与营养治疗,男16例,女4例,年龄(62±8)岁,病程(2±8)年;对照组20例,单纯药物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58±7)岁,病程(8±2)年,治疗前后均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蛋白。 2 方法 1 治疗 根据病人的血糖、肾功能情况和饮食习惯制定适合病人的营养治疗食谱,临床治疗及出院后追踪观察均为3个月。 2 营养治疗的原则 (1)热量: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定,热量的供给要满足机体的需要,每日总热量均为126kJ/kg体重。碳水化合物可适当放宽,不能进食者可通过输液来补充。(2)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要视病人的肾功能情况而定,一般不宜太高,如果早期蛋白尿伴有低蛋白血症者而没有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下,蛋白质可提高到100~120g/d,但病人出现肾功能损害且有尿素氮潴留,出现氮质血症时,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应为5g/kg·d或全日进量30g左右。必须给予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蛋类、乳类、瘦肉等。因其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利用率高,营养价值最好,有利于保护肾脏。(3)脂肪:供给量占总热量的25%,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宜。(4)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充足的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硒、铬等。(5)膳食纤维:每天摄入膳食纤维30~40g,以天然食物为好,因膳食纤维有降血糖、血脂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各种生化指标对比见表1,表2。 表1 治疗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表2 对照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20例治疗组患者通过营养治疗后所检测的生化指标显示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至正常。 3 讨论 在临床上膳食营养治疗 〔1〕 是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相对稳定也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关键。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主要改变 〔2〕 是肾脏高灌注、高滤过、肾动脉体积增大。同时蛋白尿是肾脏受损的表现之一,当肾小球疾病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过的血浆蛋白增多,就出现了明显的蛋白尿。如果在此阶段能得到合理的治疗可使病情逆转或治愈 〔3〕 ,因此,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预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加重肾的滤过损伤,加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硬化,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减轻肾小球的内压力,减轻高滤过和减少蛋白尿,以达到延缓和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目的,因此,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防治,除控制糖代谢紊乱外,对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参考文献1 熊旭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糖尿病肾病中华肾脏杂志,1997,13(4):215-2 张训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机理实用内科杂志,1993,13:259- 3 王青玲,王素霞,魏玉臻不同饮食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影响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47-营养与疾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遗传疾病多与正当的营养素摄入有关,使得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合理均会引起疾病即营养性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患与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相关的心、糖尿病、肥胖等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如何预防营养性疾病及开展临床治疗,已成为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在此重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的人们应该注意的饮食问题。 关键词:营养 合理膳食 糖尿病 所谓营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取得为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类物质,即营养是人类摄入、消化、吸收、利用实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状态的过程。营养素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它们既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供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等,在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与生命活动。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必须的所有营养素;人每天必须进食多种食物,才能摄入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宜的营养素。如果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就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导致疾病的发生。 合理膳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的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又要求膳食构成的比例平衡,还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饪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

动物都要进行新陈代谢,我们人类有汗腺,汗液和无机盐可以通过汗腺排出体外,而狗没有汗腺,主要通过鼻子的皮肤排泄,因此总是湿的,如果发干,说明狗有病了,需及时看病

人类健康与疾病论文摘要怎么写

你可以到中国知网找找

那你可以去找一些医学类的期刊呗,像免费下载的有(临床医学进展、医学诊断、中医学)等等这样的吧,多找些这样的资料参考参考吧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关键字:微生物、人类,祸、福在说明微生物与人类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微生物。不了解何为微生物又从何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呢?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了战争。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细菌的确很聪明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因此,人类和细菌这场无宵烟的战争又开始了,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就这样持续下去。正因为细菌有这种抗药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即使这样,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并不能说完全领先,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还有一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美圆,但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还在每年呈指数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还有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引起人们恐慌的新疾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那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是跟人们的行为有关,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环境进行破坏,造成生态的不平衡,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造成病毒能够接触到人们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加快了它们变异的能力。这些无不是人类自身所种的恶果。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10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祸?是福?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因为这样,现在有不少的国家正投资把优先发展微生物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火车头”,这可是内有乾坤的。发展微生物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应用广,可以把其他生物产业带动起来,催生大批高新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占领世界生物领域的制高点。具体地用微生物经济带动生物产业,也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攻破难关,并与国内外大市场密切结合,利用强大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兴起和扩张,使得自主创新与加快转化形成互动机制。1、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微生物技术,尽快形成单独产业,如抗生素、各种人畜疫苗、生物药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应当大力扶持,以优化质量为主线,提高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引导市场。2、组织技术集成,使用微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环节,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微生物技术。如果在循环经济中的微生物技术有重大突破,那就会带出一批新型绿色产业。较低层次的有把作物秸秆制成沼气、残渣再制成肥料;污物、污水处理中制取再生用水和其他有用物质,更能保护环境。其高端层次,则可获得新的资源和产品,进一步开拓防治微生物污染的领域。3、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取得技术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对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垄断。特别是同中医中药结合,对预防医治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恶性传染病有所突破,就会形成产业。生物能源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关。4、在支持性软硬环境方面,应考虑多培养一些应用微生物技术人才,充实微生物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投入,鼓励发展应用微生物的研发企业。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时,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几个方面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每方面一两句话

人类健康与疾病论文摘要写什么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关键字:微生物、人类,祸、福在说明微生物与人类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微生物。不了解何为微生物又从何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呢?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了战争。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细菌的确很聪明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因此,人类和细菌这场无宵烟的战争又开始了,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就这样持续下去。正因为细菌有这种抗药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即使这样,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并不能说完全领先,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还有一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美圆,但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还在每年呈指数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还有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引起人们恐慌的新疾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那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是跟人们的行为有关,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环境进行破坏,造成生态的不平衡,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造成病毒能够接触到人们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加快了它们变异的能力。这些无不是人类自身所种的恶果。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10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祸?是福?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因为这样,现在有不少的国家正投资把优先发展微生物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火车头”,这可是内有乾坤的。发展微生物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应用广,可以把其他生物产业带动起来,催生大批高新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占领世界生物领域的制高点。具体地用微生物经济带动生物产业,也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攻破难关,并与国内外大市场密切结合,利用强大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兴起和扩张,使得自主创新与加快转化形成互动机制。1、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微生物技术,尽快形成单独产业,如抗生素、各种人畜疫苗、生物药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应当大力扶持,以优化质量为主线,提高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引导市场。2、组织技术集成,使用微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环节,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微生物技术。如果在循环经济中的微生物技术有重大突破,那就会带出一批新型绿色产业。较低层次的有把作物秸秆制成沼气、残渣再制成肥料;污物、污水处理中制取再生用水和其他有用物质,更能保护环境。其高端层次,则可获得新的资源和产品,进一步开拓防治微生物污染的领域。3、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取得技术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对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垄断。特别是同中医中药结合,对预防医治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恶性传染病有所突破,就会形成产业。生物能源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关。4、在支持性软硬环境方面,应考虑多培养一些应用微生物技术人才,充实微生物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投入,鼓励发展应用微生物的研发企业。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时,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是要这方面的论文嘛!!《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  医学界过去习惯于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的问题,认为生物学的指标是判断健康和疾病的最终标准。所谓健康,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测量的方法找不到身体哪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所谓疾病,就是生物学统计常模(Norm)可观察到的偏离,身体内出现高于正常值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如血中白细胞增加至10''000/mm’以上,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等,以此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但是这一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是不完整的,因为:  很多疾病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一般常规检查也不易检查出来。在病人没有查出病变证据以前的某一段时间,不能说他没有疾病或者说他身体是健康的。与此相反,大多数人都有龋齿,即身体有病理体征,但他们很少被认为是有病的人。  社会人群中疾病发生与否,受人种、年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制度等影响''不同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同''判断个体健康和疾病的标准也不一样  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还受各国文化背景、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影响。某些特殊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就有不同评价。美国有些州把同性恋当作精神上有病的人,需要接受精神病专科的治疗,对酗酒、虐待儿童、丧失道德而犯罪被认为是精神上有病而偏离正常的行为;有些国家把持不同政见者当作精神病;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参政的行为被认为是有精神病;某些宗教中把虔诚教徒听见上帝或神的声音视为正常,甚至受到尊敬。  由此可见,单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对健康下定义是不够的。英文中有三个不同的词来标志疾病的概念,一个是disease,用来说明病人的躯体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不正常。这种异常(disorder)是可以观察测量的。这正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其次是illness,用来说明病人有主观不适感觉,如感到头痛、恶心、焦虑等一系列症状,这显然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问题。第三是sickness,用来说明病患病了,不能正常执行工作、学习和日常的活动了,失去了健康人应有的行为,这是第三者的看法,也为病人所接受,是上述两种情况的结果,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  因此,除从医学的角度外还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综合考虑一个人的健康问题。所以健康的定义应该是:

是要做什么?评职称吗,具体的你可以跟我们了解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