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园林的论文3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

关于园林的论文3000字怎么写

园林鉴赏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或者说是利用环境而构筑的一种表现自然的典型的人工山水境域。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园林的结构主要由树木、山水和建筑三项要素所构成。而且三个要素呈有机的组合状态,构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间艺术境界。比如只有树木,没有人工改造的山水和建筑,则无异于植物园、林场;只有建筑,没有树木及山水,又无异于一般工厂、学校、医院及民居等。三种要素巧妙地熔于一炉,才构成园林这一综合艺术实体。 1.园林,顾名思义,首先要有“林”,不仅有林,而且要有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总之包括树木花草在内的绿地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绿化设计的原则是通过个体植物的观赏特性,组织构景意境。如先布局具有独立观赏意义的单株植物、行树、绿篱、树丛、树群、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然后再考虑环境变化特点和风景点的意境要求,加以有机的组合,构成具有不同画意的绿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云:“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即是讲:桃花宣群植远观,绿荫衬繁花,其画意自显。可见他对风景区栽植花树的远见卓识。我国古代园林很讲究花草树木的特色和栽植部位。如苏州留园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遍植箬竹,各具风貌。又如苏州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西湖满觉陇一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说明桂香造成了极佳的感应气氛。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植物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削弱了,似应引以为戒。宋人郭熙说得好:“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其次,园林植树绿化,还要考虑有藏有露的部位选择。如小园植树,其具芬芳者,皆宜围墙;而芭蕉忌风碎叶,故栽于墙根屋角;牡丹香花,向阳斯盛,须植于主厅之南。小园树宜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此为以疏救塞,以密补旷之法。又如柳树是装点园林的常见树种,古人诗词中屡见万柳名园的杰作,但江南园林则罕见之,因柳宜濒水。植之宜三五成行,叶重枝密,如帷如幄,少透漏之致,一般小园,不能相称。而北国园林,面积雄大,高柳侵云,长条拂水,柔情万千,别饶风姿,为园林生色不少。 2.山水是园林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园之特征,山水相依,凿池引水,尤为重要。我国古代造园家,最懂这一道理,他们视水为陆之眼,陆多之地注意保水;水多之区善于疏水。不仅懂得引水构景,且善用水改善环境与气候。江村湖泽,荷塘菱沼,蟹簖渔庄,水上产物不减良田,既增收入,又可点景。王渔洋诗云:“江干都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神韵天然,最是宜人。钟伯敬在《梅花墅记》中亦云:“大要三吴之水,至甫里(角直)始畅,墅外数步反不见水,水反在户以内。盖别为暗窦,引水入园,开扉坦步,过杞菊斋……登阁所见,不尽为水。然亭之所跨,廊之所往,桥之所踞,石所卧立,垂杨修竹之所茂荫则皆水也。”可见,水在园林构景中何等重要了。 园中山石常与水交融组成美妙境界。所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就是讲的这一道理。我国古代学者郭熙说:“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当代园林鉴赏家陈从周也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和“溪水因山成典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这些至理名言,都是用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的。园林叠山理水就是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特别是中、小城市有山水凭藉的园林,尽可能做到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城因景异,方是妙构。 构筑假山叠石是一门艺术。唐诗中不乏咏假山诗句,说明了假山和园林已结成不解之缘。后来历代出现了许多堆砌假山的名字,总结了不少掇石的经验。如北方工人流行的山石结合的“十种基本形式”(又称十字诀):安、连、接、斗、垮、拼、悬、剑、卡、重。江南一带流传的“七字诀”:叠、竖、拼、压、钩、挂、掌。他们还生动地指出:“园林中假山之奇在于逼真,其妙在于天趣,而其巧更在于人工。”“假山平处见高低,直中求曲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于假山所用石料不同,掇石叠山要求也有差异,如黄石山少变化,故叠石时要做到面面有情,多转折,要在浑厚中见空灵;湖石山太琐碎,叠筑时要宛转多姿,少做作,要空灵中寓浑厚。到了我国明代,假山布局,包括磴道、平台、主峰、洞壑等,其最耐人寻味处在开合多变。开者山必有分,以涧谷出之,上海豫园大假山就是一个佳例;合者必主峰突兀,层次分明,而山之余脉,石之散点,皆开之法也。清代同治光绪年代,假山欲以巧取胜,反趋纤弱,实则巧夺天工之假山,未有不从重拙中来。所以黄石之美在于重拙,乃自然之理也。 3.园林建筑是园林结构中最重要部分。我国古代造园,大都以建筑物开路。特别是私家园林,必先造花厅,然后布置树石。沈元禄记猗园曰:“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据一园之形胜者,莫如山。”盖园以建筑为主,树石为辅,树石为建筑之联缀物也。 园林建筑要有如下特点: ①妙在得景:园林建筑布局不象宫殿、寺庙和一般住房那样呈轴线对称型式,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环境,建筑位置要取最好的视线和观景点,以得体为原则。园林的最大功能是观赏。实现观赏就要造景,而造景者又是具体的人。所以构园重在构字,深在思致,妙在情趣,要在能悟。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过何氏园五首》,就描写了园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与景合,景因人意的造园思想。他写道:“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此乃园中景也。“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石阑斜点笔,梧叶坐题诗”,乃景中人也。人们有了这种境界,方可悟构园神理。 造园之道,还在于“悟”。悟即领会造园之意境,建筑之虚实。意境就是因情景不同而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境界云:对象不同,表达方法亦异,故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境也。“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词境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曲境也。园林建筑意境亦然,其诗情画意,在实际事物中体现出来,就是园林之意境。园林建筑者如能“悟”出古人咏景之境界,“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得山”,“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等,则意境自然油生。古代许多园林建筑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红楼梦》大观园有真,但也有假。有作者目睹之物,也有作者虚构之处。故假山如真方妙,真山似假便奇;真人如造像,造像似真人。其迷惑人之处正在此。造园之道正亦如斯,所谓实处求虚,虚中得实,淡而不薄,厚而不滞。如园中立峰,亦存假中寓真之理,在品题欣赏上以感情悟物,且进而达人格化。 在上述景与人、虚与实等造景、悟物思路指导下,就不难理解和运用构景作法了。 ②重在曲折: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不同于一般封闭方正的布局形式,尽量避免对称,要求有曲折变化。如曲径、曲桥、曲廊等,设计时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游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离延长,趣意加深。由此可见,曲本直升,重在曲折有度。根据这一原理,园林中之路,也宜曲不宜直,小径多于主道,则景幽而客散,使之有景可寻,有泉可听,有石可留,吟想其间,所谓“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山须登,可小立顾盼,故古时多采用磴道。 园林建筑变化多姿,还可使游人获得小园大览、大园短览之感。我国古代园林多封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其要谛就是采用“空灵”手法。盆栽之妙就在小中见大,“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青”,乃见巧虑。水不在深,妙在曲折。要使游人感到有景可赏,办法就是改变岸、堤的曲折度,造成“水曲因岸,水隔因堤”之意境。苏南之园,其池多曲,其境柔和。宁绍之园,其他多方,其景平直。故水本无形,因岸成之,平直也好,曲折也好,水口堤岸皆是构成水面形态之重要手法。至于水柔水刚,水止水流,亦皆受堤岸而左右之。 园林的大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园林空间隔则深,畅则浅,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因此在设计上常采用大园套小园,大湖包小湖手法。此例极多,如北京北海公园中的静心斋,濠濮间、画舫斋,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苏州拙政园中的枇杷园、海棠坞等。如果入门便觉个大园,内部空旷平淡,令人望而生畏,即入园亦未必游遍全园。如果景物有特点,委宛多变,游之不足,下次再来。风景区也好,园林也好,不必使人一次游尽。 除了以墙、廊等建筑物分隔空间外,还要穿插山石树木,使空间变化灵活而不呆板。花墙或墙上开设漏窗,不仅本身造型精美,而且可使空间互相渗透。通过分划空间的大小对比,使人感到景物层出不穷。此点正是我国园林建筑技术的特色之一。 ③贵在自然:园林之美,贵在自然,自然者存真而已。建筑物起“点景”作用,可谓锦上添花,但花终不能压锦也。基于这一要求,园林叠山理水应尽量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我国古代许多叠山家从来主张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园林建筑也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如明末清初张南恒所主张的平岗小坡、陵阜陂阪等。今日构园家们如果能够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使园林建筑离自然太远,并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如作为栖息小休的宾馆,宜着眼于周围有幽静之境,能信步盘桓,游目骋怀,故室内外空间互相呼应,以资流通,晨餐朝辉,夕枕落霞,坐卧其间,小中可以见大。反之高楼镇山,汽车环居,喇叭彻耳,好鸟惊飞,俯视下界,豆人寸屋,大中见小,渺不足观,以城市之建筑夺山林之野趣,徒令景色受损,游者扫兴而已。所以有些园林专家一再提倡:风景区(包括园林)之建筑,宜隐不宜显,宜散不宜聚,宜低不宜高,宜麓(山麓)不宜顶(山顶),须变化多,要随宜安排,巧于因借,存民居之风格,求古朴之情趣,如小院曲户,粉墙花影,“城市山林”,两得其宜。这样园内建筑可互为对景,园外佳景,可借入园内,而建筑本身能与地形结合,越山跨水无所不宜,有的还可与山石岩洞结合成为自然与人工相融合的建筑。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忆记长白园(即苏州天平山高义园)云:“园外有长堤,桃柳曲桥,蟠屈湖西,桥尽抵园:园门故作低小,近门则长廊复壁,直达山麓,其缯楼慢阁,秘室曲房,故匿之,不使人见也。” 目前,我国有些风景区及园林,移入许多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如南京燕子矶,除临水一面尚可观外,余则黑云滚滚,势袭长江。有人坐石矶戏为打油诗云:“燕子燕子,何不高飞,久栖于斯,坐以待毙。”总之,古迹之处应以古为主,园林之处应以幽秀为主,自然景区应以天趣为主,切不可移入不协调之建筑。否则,祖国的自然美景,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将受大损矣。 为了避免远离自然的弊病,园林建筑布局首先要求单体与环境意境协调,或者人工移植一定的外来气氛,后者可以通过所谓模山范水来实现。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湖区建筑以仿江南胜景为主,并且采取苏州集锦式建筑,绘画着重清淡色调,绝禁重彩,与湖光相配,具有塞外江南情调。平原应和山区则仿北方景色为主,再加上园外奇峰异景,构成北国风光。山庄就因仿全国各地胜景,考虑当地环境特点加以再创造设计,因而南秀北雄兼而有之。 ④法在借景:城市园林要素表达出预想的境界,办法就在于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寻觅借景。晋陶渊明的千古绝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暗示一种“借景”。北京圆明园,也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园内景物皆因水而筑,招西山入园,终成“万园之园”。无锡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可见,许多园林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借”。陈从周先生提出:“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如今城市造园,已成定势,但要臻其美,关键在“借景”,招城外山色、远寺浮屠入园。 ⑤奇在隔景:园林要借景,也要隔景。特别是市园。经常出现一端要“借”,而另一端要“隔”的局面。借者是招美景于园内;隔者是屏谷丑于园外。合分本相对而言,亦相辅而成,不隔其俗,难引其雅,不掩其丑,何逞其美。造景中往往有能观一面者,有能观两面者,在乎选择得宜。如北京北海公园中的静心斋,其后墙外紧临地安门西大街。如果不用边廊相“隔”,则市嚣之气会历历在目,从而损害古园气氛。今游人入园,目光被边廊亭阁绝然遮隔,尽管身居市街包围,亦无摒弃仙境之感。上海豫园也是一例:此园翠秀堂,乃尽端建筑,厅后为市街,然面临大假山,深隐北麓,人留其间,不知身处市嚣中,仅一墙之隔,判若仙凡,可见隔之妙哉!我国江南市园,无不皆存前奏。沧浪亭虽属半封闭之园,而园中景色,隔水可呼,缓步入园,前奏有序,信是成功。 ⑥精在特色:园林虽有树木、山水、建筑构成,此为共性;但每个园林又有特色,此为个性。如苏州四大名园中,网师园是以静观为主,拙政园以动观为主,沧浪亭之苍古,留园之华瞻,它们各具特色,吸引游众。又如北方园林,在建筑上多不用有正脊的屋顶,而用卷棚屋顶(如卷棚悬山,卷棚歇山等),以求轻巧和曲线轮廓。南方园林中建筑的屋顶翼角采用嫩戗起翘,更突出了屋顶曲线。而古代帝王苑囿中为了表现仙山楼阁的境界,集中当时能工巧匠的神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如尚能反映古代精湛建筑形制的黄鹤楼、滕王阁以及北京故宫角楼、颐和园佛香阁、画中游等。这些建筑比一般建筑更重视造型及轮廓,表现了我国园林古建精华,其吸引力都凝聚在建筑的特色和风格上。还有一些园林,如苏州网师园,有亭名“月到风来”。它临池面向,有粉墙若屏,正撷风花雪月胜景精华,体现了客观存在的风月招之即来、为我所有的意境,因此该亭成了网师园具有特色的点景建筑。再如西湖三潭印月,为西湖的点景标志建筑之一,因无潭则景不存。人常言:画龙点睛,破壁而出,其理自同。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藉之以题辞,辞出而景生。我国许多亭台楼阁,都题有对额,这种题辞无不起着“点景”作用。 ⑦首在神气:巨山大川,古迹名园,首在神气。所谓神气即指园林建筑全局、总体或风格。它是决定园林局部单体建筑的基因,任何构园师若不先观全局、风格和神气,而一味追求枝节琐碎问题,必然限入舍本求末,难以定论的局面。“五岳”之所以为天下名山,就在于“神气”之旺。今规划风景区或园林,若不解“神气”,必至庸俗低级,有污山灵。又如苏州园林建筑,其风格在于柔和,吴语所谓“糯”;扬州园林建筑,风格则多雅健。只有风格定后,方能言局部单体,宜亭施亭,宜榭设榭,山叠何派,水引何式。总之,这些单体建筑,都必循风格之特征。 ⑧贵在层次:山不在高,贵在层次。峰岭之胜,妙在深秀。园林同山景一样,也要深秀而富层次。布局时要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见其片断,不逞全形,图外有画,咫尺千里,余味无穷。例如,园林建亭须略低山巅,植树不宜峰尖,山露脚而不露顶,露顶而不露脚,大树见梢不见根,见根不见梢等,都是增加园林层次的造园艺术特征的措施,是符合“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等造景机理的。有些园林,如无锡的梅园,常州的红梅阁园,内植许多梅林,最宜以廊“勾勒”,使园内处处成图,实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总之这些造园手法,都有增加景深和层次变化的作用。

我也是生化系 可 不是你们 那专业

关于园林的论文3000字

园林鉴赏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或者说是利用环境而构筑的一种表现自然的典型的人工山水境域。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园林的结构主要由树木、山水和建筑三项要素所构成。而且三个要素呈有机的组合状态,构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间艺术境界。比如只有树木,没有人工改造的山水和建筑,则无异于植物园、林场;只有建筑,没有树木及山水,又无异于一般工厂、学校、医院及民居等。三种要素巧妙地熔于一炉,才构成园林这一综合艺术实体。 1.园林,顾名思义,首先要有“林”,不仅有林,而且要有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总之包括树木花草在内的绿地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绿化设计的原则是通过个体植物的观赏特性,组织构景意境。如先布局具有独立观赏意义的单株植物、行树、绿篱、树丛、树群、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然后再考虑环境变化特点和风景点的意境要求,加以有机的组合,构成具有不同画意的绿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云:“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即是讲:桃花宣群植远观,绿荫衬繁花,其画意自显。可见他对风景区栽植花树的远见卓识。我国古代园林很讲究花草树木的特色和栽植部位。如苏州留园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遍植箬竹,各具风貌。又如苏州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西湖满觉陇一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说明桂香造成了极佳的感应气氛。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植物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削弱了,似应引以为戒。宋人郭熙说得好:“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其次,园林植树绿化,还要考虑有藏有露的部位选择。如小园植树,其具芬芳者,皆宜围墙;而芭蕉忌风碎叶,故栽于墙根屋角;牡丹香花,向阳斯盛,须植于主厅之南。小园树宜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此为以疏救塞,以密补旷之法。又如柳树是装点园林的常见树种,古人诗词中屡见万柳名园的杰作,但江南园林则罕见之,因柳宜濒水。植之宜三五成行,叶重枝密,如帷如幄,少透漏之致,一般小园,不能相称。而北国园林,面积雄大,高柳侵云,长条拂水,柔情万千,别饶风姿,为园林生色不少。 2.山水是园林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园之特征,山水相依,凿池引水,尤为重要。我国古代造园家,最懂这一道理,他们视水为陆之眼,陆多之地注意保水;水多之区善于疏水。不仅懂得引水构景,且善用水改善环境与气候。江村湖泽,荷塘菱沼,蟹簖渔庄,水上产物不减良田,既增收入,又可点景。王渔洋诗云:“江干都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神韵天然,最是宜人。钟伯敬在《梅花墅记》中亦云:“大要三吴之水,至甫里(角直)始畅,墅外数步反不见水,水反在户以内。盖别为暗窦,引水入园,开扉坦步,过杞菊斋……登阁所见,不尽为水。然亭之所跨,廊之所往,桥之所踞,石所卧立,垂杨修竹之所茂荫则皆水也。”可见,水在园林构景中何等重要了。 园中山石常与水交融组成美妙境界。所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就是讲的这一道理。我国古代学者郭熙说:“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当代园林鉴赏家陈从周也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和“溪水因山成典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这些至理名言,都是用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的。园林叠山理水就是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特别是中、小城市有山水凭藉的园林,尽可能做到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城因景异,方是妙构。 构筑假山叠石是一门艺术。唐诗中不乏咏假山诗句,说明了假山和园林已结成不解之缘。后来历代出现了许多堆砌假山的名字,总结了不少掇石的经验。如北方工人流行的山石结合的“十种基本形式”(又称十字诀):安、连、接、斗、垮、拼、悬、剑、卡、重。江南一带流传的“七字诀”:叠、竖、拼、压、钩、挂、掌。他们还生动地指出:“园林中假山之奇在于逼真,其妙在于天趣,而其巧更在于人工。”“假山平处见高低,直中求曲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于假山所用石料不同,掇石叠山要求也有差异,如黄石山少变化,故叠石时要做到面面有情,多转折,要在浑厚中见空灵;湖石山太琐碎,叠筑时要宛转多姿,少做作,要空灵中寓浑厚。到了我国明代,假山布局,包括磴道、平台、主峰、洞壑等,其最耐人寻味处在开合多变。开者山必有分,以涧谷出之,上海豫园大假山就是一个佳例;合者必主峰突兀,层次分明,而山之余脉,石之散点,皆开之法也。清代同治光绪年代,假山欲以巧取胜,反趋纤弱,实则巧夺天工之假山,未有不从重拙中来。所以黄石之美在于重拙,乃自然之理也。 3.园林建筑是园林结构中最重要部分。我国古代造园,大都以建筑物开路。特别是私家园林,必先造花厅,然后布置树石。沈元禄记猗园曰:“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据一园之形胜者,莫如山。”盖园以建筑为主,树石为辅,树石为建筑之联缀物也。 园林建筑要有如下特点: ①妙在得景:园林建筑布局不象宫殿、寺庙和一般住房那样呈轴线对称型式,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环境,建筑位置要取最好的视线和观景点,以得体为原则。园林的最大功能是观赏。实现观赏就要造景,而造景者又是具体的人。所以构园重在构字,深在思致,妙在情趣,要在能悟。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过何氏园五首》,就描写了园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与景合,景因人意的造园思想。他写道:“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此乃园中景也。“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石阑斜点笔,梧叶坐题诗”,乃景中人也。人们有了这种境界,方可悟构园神理。 造园之道,还在于“悟”。悟即领会造园之意境,建筑之虚实。意境就是因情景不同而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境界云:对象不同,表达方法亦异,故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境也。“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词境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曲境也。园林建筑意境亦然,其诗情画意,在实际事物中体现出来,就是园林之意境。园林建筑者如能“悟”出古人咏景之境界,“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得山”,“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等,则意境自然油生。古代许多园林建筑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红楼梦》大观园有真,但也有假。有作者目睹之物,也有作者虚构之处。故假山如真方妙,真山似假便奇;真人如造像,造像似真人。其迷惑人之处正在此。造园之道正亦如斯,所谓实处求虚,虚中得实,淡而不薄,厚而不滞。如园中立峰,亦存假中寓真之理,在品题欣赏上以感情悟物,且进而达人格化。 在上述景与人、虚与实等造景、悟物思路指导下,就不难理解和运用构景作法了。 ②重在曲折: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不同于一般封闭方正的布局形式,尽量避免对称,要求有曲折变化。如曲径、曲桥、曲廊等,设计时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游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离延长,趣意加深。由此可见,曲本直升,重在曲折有度。根据这一原理,园林中之路,也宜曲不宜直,小径多于主道,则景幽而客散,使之有景可寻,有泉可听,有石可留,吟想其间,所谓“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山须登,可小立顾盼,故古时多采用磴道。 园林建筑变化多姿,还可使游人获得小园大览、大园短览之感。我国古代园林多封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其要谛就是采用“空灵”手法。盆栽之妙就在小中见大,“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青”,乃见巧虑。水不在深,妙在曲折。要使游人感到有景可赏,办法就是改变岸、堤的曲折度,造成“水曲因岸,水隔因堤”之意境。苏南之园,其池多曲,其境柔和。宁绍之园,其他多方,其景平直。故水本无形,因岸成之,平直也好,曲折也好,水口堤岸皆是构成水面形态之重要手法。至于水柔水刚,水止水流,亦皆受堤岸而左右之。 园林的大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园林空间隔则深,畅则浅,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因此在设计上常采用大园套小园,大湖包小湖手法。此例极多,如北京北海公园中的静心斋,濠濮间、画舫斋,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苏州拙政园中的枇杷园、海棠坞等。如果入门便觉个大园,内部空旷平淡,令人望而生畏,即入园亦未必游遍全园。如果景物有特点,委宛多变,游之不足,下次再来。风景区也好,园林也好,不必使人一次游尽。 除了以墙、廊等建筑物分隔空间外,还要穿插山石树木,使空间变化灵活而不呆板。花墙或墙上开设漏窗,不仅本身造型精美,而且可使空间互相渗透。通过分划空间的大小对比,使人感到景物层出不穷。此点正是我国园林建筑技术的特色之一。 ③贵在自然:园林之美,贵在自然,自然者存真而已。建筑物起“点景”作用,可谓锦上添花,但花终不能压锦也。基于这一要求,园林叠山理水应尽量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我国古代许多叠山家从来主张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园林建筑也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如明末清初张南恒所主张的平岗小坡、陵阜陂阪等。今日构园家们如果能够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使园林建筑离自然太远,并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如作为栖息小休的宾馆,宜着眼于周围有幽静之境,能信步盘桓,游目骋怀,故室内外空间互相呼应,以资流通,晨餐朝辉,夕枕落霞,坐卧其间,小中可以见大。反之高楼镇山,汽车环居,喇叭彻耳,好鸟惊飞,俯视下界,豆人寸屋,大中见小,渺不足观,以城市之建筑夺山林之野趣,徒令景色受损,游者扫兴而已。所以有些园林专家一再提倡:风景区(包括园林)之建筑,宜隐不宜显,宜散不宜聚,宜低不宜高,宜麓(山麓)不宜顶(山顶),须变化多,要随宜安排,巧于因借,存民居之风格,求古朴之情趣,如小院曲户,粉墙花影,“城市山林”,两得其宜。这样园内建筑可互为对景,园外佳景,可借入园内,而建筑本身能与地形结合,越山跨水无所不宜,有的还可与山石岩洞结合成为自然与人工相融合的建筑。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忆记长白园(即苏州天平山高义园)云:“园外有长堤,桃柳曲桥,蟠屈湖西,桥尽抵园:园门故作低小,近门则长廊复壁,直达山麓,其缯楼慢阁,秘室曲房,故匿之,不使人见也。” 目前,我国有些风景区及园林,移入许多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如南京燕子矶,除临水一面尚可观外,余则黑云滚滚,势袭长江。有人坐石矶戏为打油诗云:“燕子燕子,何不高飞,久栖于斯,坐以待毙。”总之,古迹之处应以古为主,园林之处应以幽秀为主,自然景区应以天趣为主,切不可移入不协调之建筑。否则,祖国的自然美景,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将受大损矣。 为了避免远离自然的弊病,园林建筑布局首先要求单体与环境意境协调,或者人工移植一定的外来气氛,后者可以通过所谓模山范水来实现。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湖区建筑以仿江南胜景为主,并且采取苏州集锦式建筑,绘画着重清淡色调,绝禁重彩,与湖光相配,具有塞外江南情调。平原应和山区则仿北方景色为主,再加上园外奇峰异景,构成北国风光。山庄就因仿全国各地胜景,考虑当地环境特点加以再创造设计,因而南秀北雄兼而有之。 ④法在借景:城市园林要素表达出预想的境界,办法就在于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寻觅借景。晋陶渊明的千古绝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暗示一种“借景”。北京圆明园,也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园内景物皆因水而筑,招西山入园,终成“万园之园”。无锡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可见,许多园林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借”。陈从周先生提出:“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如今城市造园,已成定势,但要臻其美,关键在“借景”,招城外山色、远寺浮屠入园。 ⑤奇在隔景:园林要借景,也要隔景。特别是市园。经常出现一端要“借”,而另一端要“隔”的局面。借者是招美景于园内;隔者是屏谷丑于园外。合分本相对而言,亦相辅而成,不隔其俗,难引其雅,不掩其丑,何逞其美。造景中往往有能观一面者,有能观两面者,在乎选择得宜。如北京北海公园中的静心斋,其后墙外紧临地安门西大街。如果不用边廊相“隔”,则市嚣之气会历历在目,从而损害古园气氛。今游人入园,目光被边廊亭阁绝然遮隔,尽管身居市街包围,亦无摒弃仙境之感。上海豫园也是一例:此园翠秀堂,乃尽端建筑,厅后为市街,然面临大假山,深隐北麓,人留其间,不知身处市嚣中,仅一墙之隔,判若仙凡,可见隔之妙哉!我国江南市园,无不皆存前奏。沧浪亭虽属半封闭之园,而园中景色,隔水可呼,缓步入园,前奏有序,信是成功。 ⑥精在特色:园林虽有树木、山水、建筑构成,此为共性;但每个园林又有特色,此为个性。如苏州四大名园中,网师园是以静观为主,拙政园以动观为主,沧浪亭之苍古,留园之华瞻,它们各具特色,吸引游众。又如北方园林,在建筑上多不用有正脊的屋顶,而用卷棚屋顶(如卷棚悬山,卷棚歇山等),以求轻巧和曲线轮廓。南方园林中建筑的屋顶翼角采用嫩戗起翘,更突出了屋顶曲线。而古代帝王苑囿中为了表现仙山楼阁的境界,集中当时能工巧匠的神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如尚能反映古代精湛建筑形制的黄鹤楼、滕王阁以及北京故宫角楼、颐和园佛香阁、画中游等。这些建筑比一般建筑更重视造型及轮廓,表现了我国园林古建精华,其吸引力都凝聚在建筑的特色和风格上。还有一些园林,如苏州网师园,有亭名“月到风来”。它临池面向,有粉墙若屏,正撷风花雪月胜景精华,体现了客观存在的风月招之即来、为我所有的意境,因此该亭成了网师园具有特色的点景建筑。再如西湖三潭印月,为西湖的点景标志建筑之一,因无潭则景不存。人常言:画龙点睛,破壁而出,其理自同。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藉之以题辞,辞出而景生。我国许多亭台楼阁,都题有对额,这种题辞无不起着“点景”作用。 ⑦首在神气:巨山大川,古迹名园,首在神气。所谓神气即指园林建筑全局、总体或风格。它是决定园林局部单体建筑的基因,任何构园师若不先观全局、风格和神气,而一味追求枝节琐碎问题,必然限入舍本求末,难以定论的局面。“五岳”之所以为天下名山,就在于“神气”之旺。今规划风景区或园林,若不解“神气”,必至庸俗低级,有污山灵。又如苏州园林建筑,其风格在于柔和,吴语所谓“糯”;扬州园林建筑,风格则多雅健。只有风格定后,方能言局部单体,宜亭施亭,宜榭设榭,山叠何派,水引何式。总之,这些单体建筑,都必循风格之特征。 ⑧贵在层次:山不在高,贵在层次。峰岭之胜,妙在深秀。园林同山景一样,也要深秀而富层次。布局时要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见其片断,不逞全形,图外有画,咫尺千里,余味无穷。例如,园林建亭须略低山巅,植树不宜峰尖,山露脚而不露顶,露顶而不露脚,大树见梢不见根,见根不见梢等,都是增加园林层次的造园艺术特征的措施,是符合“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等造景机理的。有些园林,如无锡的梅园,常州的红梅阁园,内植许多梅林,最宜以廊“勾勒”,使园内处处成图,实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总之这些造园手法,都有增加景深和层次变化的作用。

各位朋友,大家好,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园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入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笋”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西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园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朋友: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各位朋友: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您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叹:扬州个园,确实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3000字怎么写

内容提要:  环境创设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班级环境创设尤其在幼儿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了互动效应。  关键词:环境创设、互动性正文:  一、班级环境创设对幼儿的作用性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我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充分体现教育性、时代性、实用性、参与性与趣味性,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着重与环境创设对幼儿的作用性来创设班级环境,具体的作用在于:  1、智能的启发性环境创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园各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有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绿色环保主题如:《我们的国宝熊猫》、《我和鸟儿做朋友》、《水》、《多彩的树》、《我和动物做朋友》等。丰富的主题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的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情感的感染性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挂在班级外走廊上的网面装饰画,如:《水果乐园》、《糖果世界》和我们教师精心制作的手工艺作品,如《娃娃乐》、《花之恋》等,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而在我们班级内,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粘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其次,班级环境创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如在我们班级的向阳处,开辟了自然角和动物角,放了许多适合室内生长的动物与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芋艿、小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对一些养殖的瓶子进行了点点装饰,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植物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他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活动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而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了手工制作来装扮我们的班级,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用玉米粒、西瓜籽,开心果壳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或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物,或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我们的班级环境因此变得更有意义,从而培养了幼儿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此外,班级环境创设还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同伴,爱集体的情感。如,我们布置的生日栏,就营造了班级内温馨友爱的氛围。生日栏内,孩子们把自己的相片或自画像贴在自己生日的相应月份内,平均孩子们会经常去关心生日栏,互相告诉这个月谁过生日的消息。在每月下旬的时候,我们会为当月的小寿星过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集体生日。小朋友们轮流向小寿星们祝贺,提出希望,并送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大家一起吃着蛋糕,唱着生日快乐歌,一起分享这快乐时光。

你这个太长了,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查找下了,开扩恩维变成自已的语音。

对了叔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到5000字左右过去还有更多的字

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中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大班、小班幼儿的区别;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地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陈向群老师很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计划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如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浪费洗手液,陈老师就会跟小朋友说明我们幼儿园的洗手液是怎么来的,不能浪费,并要求他们两人带一瓶回来作为赔偿。这些日常生活突发的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 我在见习初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椅子放得不整齐,我就会帮他们放好;他们告诉我饭菜吃不完,我就叫他们不要再吃了;他们要上厕所,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活动,我都以为应该让他们去上厕所;他们不会自己脱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们脱等等。我以为我是在帮助他们,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经过陈老师提示后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 小朋友们都非常天真可爱,我很爱他们,很喜欢和他们玩。幼儿园早上有半个小时是让幼儿拿着玩具箩到室外自由活动的,我会趁这个机会和他们玩成一片,和他们聊天。我会扮演小偷,小朋友就拿着超人的玩具开着“警车”抓我。我试着让自己变成小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我才会获得他们的欢心,才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依赖。但这样却并不代表小朋友会听我的命令做事。一个原因就是我还没有真正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和他们说话,命令他们做事。相反地,我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来督促他们做事。甚至有时候我把他们的话当儿戏,哄他们。有一次,姚清乐请求我教她折花,我不以为然地答应了,因为我以为她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她记得很清楚,而且每天都追着我问什么时候教她。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伤了一个纯真幼儿的心,我没有说到做到,失信于幼儿,我想是不可能令幼儿信服的。于是,我郑重地向她道了歉,并告诫自己今后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幼儿,对幼儿要讲信用。 我很庆幸能够跟中一班的小朋友及几位优秀的老师共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小朋友们给我带来的是无尽的欢乐,而几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陈向群老师,她的音乐课让我打开眼界,受益匪浅。在实习期间,她很认真的阅读我们的教案,听取我们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上完课后,她会主动地找我们谈话,指出我们的不足,使我们能不断地改进。 在实习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当我写好一份教案,认真地在脑海模拟几次上课的流程和情景后,我以为那节课可以上的很好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上课时间的把握,各个步骤的衔接,幼儿情绪的调动,课堂秩序的维持等不确定的因素,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比我想象中更高的要求。而这些也是我以后要注意和提高的方面。 我把在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在这样短暂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的观念,我的心态,我的能力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从中也领悟到作为一个新教师,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时刻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注重经验的积累,注重观察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上课的,并借鉴她们好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必经的过程,如果自己的态度谦虚,观察仔细,吸收得当,那么,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得到提高和发展。 而且,新教师还应该注意建立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就必须从自己的技能技巧、人格等方面下工夫。有些幼儿经常会这样说:“我喜欢某某老师,她唱歌可好听了!”“我喜欢某某老师,她跳舞可好看了!”等等。可见,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建立自己的个人魅力,技能技巧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教师还鹦哥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遵守诺言,不应该唬弄幼儿,只有尊重幼儿才能令幼儿尊重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有一位有经验的幼儿教师说:“在幼儿园里,教师树立形象要做到说一不二,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要幼儿必须做到。当然这些要求不是过份的。例如,在活动中,有活动规则;在游戏中,有游戏规则,教师必须在细微处树立威信。如果在细微处不注意,那更不用说在别的地方了。树立威信不是让幼儿怕你,而是提出的要求必须遵守。”可见,在建立个人魅力和树立良好形象方面,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点滴和细微之处,要讲求原则和耐心,而不是靠几节成功的课,因为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

关于园林的论文3000字开头

各位朋友,大家好,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园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入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笋”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西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园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朋友: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各位朋友: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您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叹:扬州个园,确实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房的不同之处过去人们造房多根据开间进深的格局,由营造匠人按照规定尺寸进行建造然 而建一个好的园就不那么单一和固定了主持 计划的人(即当时的园林设计师——文人或画 家等)往往要依据地形、环境、想像、意境,因势利导进行现场构思,故很大程度上有着相对的 灵活园林是隐逸文化 的产物,是文 人退居 的宅园。 苏州自古以来 出文人, 明清以来尤出 状元。 苏州籍人士为光 宗耀组、为休闲退隐, 留下众多园林。 外籍到 苏为官的, 也往往流连 于江南一、二等富贵 风流之地, 把苏州当作 第二故乡造园建宅定 居下来

园林绿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给你两篇仅供参考: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摘要:园林植物是重要的造园要素,在造园中具有任何要素不可取代的“造景”与“生态”双重功能。本文从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历史探源入手,研究了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的原则及基本方法。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原则;方法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莲,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宋、元、清初时期为我国园林园林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指导下,在满足园林的成熟前期,造园时对植物的选择栽植,利用园林植物造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包景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造园时十分注意利用绚丽多彩、括乔木、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植物等)作为主要构千姿百态的植物,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观赏效果,临水料,以建筑、山石、水体为点缀配合,充分发挥植物本身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丛等植物配置,不仅起绿化作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通过设计、选材、配置,建用,更多的是注意观赏和造园的艺术效果。《洛阳名园造出符合总体规划的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记》中记载归仁园:“……北有牡丹、芍药数千株,中有多样化景观,供人们观赏。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规划设计竹千亩,南有桃李弥望……”,说明此园为一个花簇锦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精髓。绣,植物配置种类繁多,以花木取胜的园子。清朝中叶和植物在园林中有构成优美环境,渲染气氛,衬托主景清末随着园林的日趋成熟,造园时对植物的配置及造景作的作用,能创造出充满生机的绿色自然景观。植物的自然用,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生长规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史,中国长期发展遗留下来的特有的园林文化,为现代园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的特定景观。园林植物不仅给人林植物造景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素材。以环境舒适,赏心悦目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要求3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1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2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植物造景中应尽量多用群落栽培,并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规律。设计者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的组成、结构中借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鉴,才能在科学性、艺术性上获得成功。不再单纯追求艺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据载:吴王夫差术效果和刻板的人为要求,而是按照植物的习性要求去营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今浙江嘉兴),“穿沿造一个符合植物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的群落,以便更好地发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时造园及植物配置己具相当高的水平。2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屈原《离骚》记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由于植物材料的丰富多彩,其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菊之落英”,这里已明确提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从传统的建筑物周围种植、假山上种植,发展到行道树、物。《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绿篱、广场遮荫、空间分割等;从传统的花台发展到花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坛、花境、室内花园、屋顶花园、温室等造景方式,极人树,原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魏晋南北朝时,地丰富了植物景观。现代园林的使用者为广大人民群众,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人们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也是一种公共空间。传统的一石一木、诗情画意己不适合人愈加讲究。西晋大官僚石祟的金谷园,园内树木繁茂,植们的欣赏口味,而开阔的疏林草地、城市广场、森林公园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其他的种属则分别与不同的地貌相则更加受到现代人的喜爱。结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如前庭配有沙棠,后园植有乌3草坪、花卉大量应用柏,柏木林中梨花点缀等。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西方古典园林中草坪、花卉、雕塑的大量应用,成为盛时期,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在唐明皇的宫苑中,其区别于东方古典园林的标志。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木芍药,庭院中植千叶桃交流与渗透,这种差别变得愈来愈小,也更符合人们的欣花,后苑有花树,兴庆池畔有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叶白赏水平。现代园林中草坪、花卉的大量应用已成为一个发48展趋势,而且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格相协调,对植物的形态、色彩都要认真考虑。如古建筑4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屋角起翘,外观庄严,宜用高大乔木;北方古建筑红墙黄1根据生态学原理,适地适树瓦,色彩浓重,多用松柏树种为基调,叶色浓绿,树姿雄任何造景植物都不能脱离生存环境而单独存在。温伟,与古建筑风格相协调;岭南建筑以体量轻巧、空间通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制约着植物的透、色彩淡雅为人们所喜爱,建筑旁用翠竹、芭蕉、棕榈正常生长发育。不同的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发育及生态科植物配置,与水、石组合形成一派南国风光。习性有明显的影响。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又是相互联系、相2主次分明,疏密有度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在景观环境中常常是多个生态因子园林植物造景时要主次分明,讲求疏密有度,师法自共同作用于植物,单个生态因子的作用只有在其他因子的然,避免人工之态。“先面后点,先主后宾,远近结配合下才能显现出来。只有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特性和种植合”。从整体考虑,大局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地的环境后,才能合理地进行配置。因此,植物的生态学节,做到“大处添景,小处添趣”;同时植物配置时,还特性是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之一。要考虑一个景区内树木搭配协调,要与原有树木有机组合2根据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优化组合,创造不同环境气氛好,与相邻空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植物造景是自然景物在某一空间经过人工组合的配呼应,取得艺术构图上的完整性。置,寓情于景,以引起人们生理上的愉快、舒适的反应,3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丰富园林景观从而达到情感和精神上的超脱。植物单体和群体的组合景依据植物季相演替的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物,可以使人们欣赏到植物姿态美、色彩美和风韵美。园种手法。在植物配置时,可根据不同叶色、花色、花期互林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是指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相衬托,显示出季相变化的艺术效果。园林植物总的配置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效果是二季有花,四季常绿,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要兼顾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其它三季,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个体以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锦,夏季绿意盎然,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植物造景运用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观各异,近似自然景观,使人们感悟大自然的生命及其变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造景手法,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园林树种的季相变化,在增创造富有季相色彩变化并具有丰富园林空间的人工生态植强景观效应的审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视觉功能的作用[11]。物群落,给人以美的享受。4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群落,注意层次3根据植物生态群落要求合理搭配群植的植物群落可以在园林中作为背景、衬景,在自植物的群落现象与动物的“社会性”是相当类似的。然景区中亦可作为主景。群落不但能形成景观艺术的效植物离开了群落,生态适应性也就会下降,也不利于病虫果,也可改善生态环境。在配置时必须考虑到保持群落的害的防治。植物是造景设计的主要材料,因此必须从丰富长期稳定性。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的自然式植物群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中汲取创作源泉,必落,植物的高低大小,颜色的浓淡,枝叶的疏密,经过精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发展的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心搭配,使之达到疏密有致的层次变化,形成优美的自然分、外貌、季相、群落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植物景观。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5注意空间的节奏韵律感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园林植物在空间上的立体感和及其生态群落的特性和生长规律,做到合理搭配,才能达树形轮廓,通过错落有致的种植,合理利用起伏的地形,到植物造景预期的艺术效果。在空间上使曲折迂回的林缘线、林冠线产生高低错落的节4统筹安排,全面兼顾奏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植物配置,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尤为6结语重要,否则杂乱无章,破坏景观的整体效果。还要兼顾近园林植物造景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期与远期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仅关系着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及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与等原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城市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多样性息息相关。汲取中外5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方法造园艺术的精华和生态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丰《园冶》云:“插柳沿堤,栽梅绕屋”,“风生寒富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征,屋绕梅余种竹”,这儿均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涉及到在什么场合适合配置什么样植物的问题。植物与园参考文献:林建筑配置,能起到丰富构图,烘托气氛、形成对比、相[1]牛晓成中国园林植物造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4):60~互渗透的作用,并用来分隔构成空间。“花间隐榭,水际[2]梁敦睦中国园林的植物造景[J]广东园林,1999,(1):20~安亭”,“围墙隐约萝间,架屋婉蜒于木末”。园林建筑[3]王磊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J]林业科技开掩映于高低错落的树丛中,使人产生“览而愈新”欲观全发,2003,17,(5):71~貌而后快的心情。在配置时植物种类的选择,应与建筑风[4]安怀起中国园林史[M]同济大学出版礼,1991.

我也是生化系 可 不是你们 那专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