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会计核心概念界定

发布时间:

会计核心概念界定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比如,苹果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苹果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苹果公司的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苹果公司就是会计主体。  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学历。对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考生须按有关规定报名。专科未毕业的可以报考自考本科专业。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本章未特别说明时,均以企业会计为对象进行介绍)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范畴。会计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够汇总和记录,但货币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会计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作为“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一)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四个环节:(1)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定性)(2)计量——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已确定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定量)(3)记录——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专门方法按照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4)报告——是指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核心概念界定是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是对会计基本要素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所下的定义,也是对广泛的财务会计内容的基本归类。会计概念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以及经济业务等。掌握了会计概念就可以将极其庞杂的经济业务事项和大量的数据通过分类和汇总缩减为少量比较重要而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的项目,用以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出项目简明、含义明确的会计报表,提供现实会计目标所必需的经济信息。

我认为,通常讲的“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有人说:“会计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的统一”,因此,在“会计”这个概念中,“包含了会计学和会计工作两个方面。”这种说法似乎不太科学。稍懂词法的人都知道,这叫做一词多义,“名义”就是多个概念:把多个不同义的概念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概念,也是违反逻辑常识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学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是两个紧密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会计工作就是会计工作,会计学就是会计学,尽管它们都可简称为“会计”,但却不能混为一谈。正象有的同志说的那样“企业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学,计划不等于计划学,物资供应不等于物资供应学”一样,会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活动,会计学则是一门学问。“会计”这一概念,是人们对会计实践的理论抽象。实践中有会计这种工作,人们把它抽象化形成概念,称之为“会计”。“会计”这个概念产生于会计工作,而会计学则是对会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会计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太古时期的共同体5到今天,上下已有几千年;而会计学的发展历史,则是十分短暂的,即使从1494年算起6,前后也不过几百年。在没有“会计学”的概念时,就有了“会计”的概念,显然就是指的会计工作。“会计管理”的概念,就是建立在“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这一固有的含义基础之上。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古义是集会议事。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

会计学核心概念界定

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会计主管、会计监督和核算、财产管理、出纳等人员。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点击测试我合不合适学会计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一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般每年有两次考试机会,上半年为3月份报名,当年6月份考试;下半年为8月份报名,11月份考试。2017年3月会计从业资格证列入国家行政许可清理范畴。会计技术资格(初、中级、高级)考试,每年一次报考机会,11月份左右报名,次年5月中旬考试。通过可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考试,每年一次报考机会,专业阶段考试一般4月份左右报名,当年10月中旬考试。通过可以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恒企会计培训班,会计真帐实操:学习工厂,企业真帐实操,手把手教会你如何做帐、管账,用多家公司的账务实例讲解做账过程,学员边学做,更能落实到所学内容。

我认为,通常讲的“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有人说:“会计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的统一”,因此,在“会计”这个概念中,“包含了会计学和会计工作两个方面。”这种说法似乎不太科学。稍懂词法的人都知道,这叫做一词多义,“名义”就是多个概念:把多个不同义的概念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概念,也是违反逻辑常识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学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是两个紧密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会计工作就是会计工作,会计学就是会计学,尽管它们都可简称为“会计”,但却不能混为一谈。正象有的同志说的那样“企业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学,计划不等于计划学,物资供应不等于物资供应学”一样,会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活动,会计学则是一门学问。“会计”这一概念,是人们对会计实践的理论抽象。实践中有会计这种工作,人们把它抽象化形成概念,称之为“会计”。“会计”这个概念产生于会计工作,而会计学则是对会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会计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太古时期的共同体5到今天,上下已有几千年;而会计学的发展历史,则是十分短暂的,即使从1494年算起6,前后也不过几百年。在没有“会计学”的概念时,就有了“会计”的概念,显然就是指的会计工作。“会计管理”的概念,就是建立在“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这一固有的含义基础之上。

〔提要〕本文从科学研究方法论角度,对会计理论研究历史作了简要的回顾与展望。首次将会计理论研究的百年历史划分为20世纪初至70年代前、70年代至 80年代中期以及80年代中期迄今三个阶段,并分别总结了其相应的方法和方法论特征。本文认为,一部会计理论研究史表明,新会计理论不断替代旧会计理论的过程实质上是在会计环境变迁影响下,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不断完善和更替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会计理论研究终将遵循精致证伪主义方法论、完成以公允价值会计取代历史成本会计为核心的全方位的变革。  人类会计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根据会计史学家的考证,早期的复式簿记系统最初出现于12至13世纪的意大利若干城市的商人和银行家的账簿中(葛家澍、林志军,2001)。如果从复式簿记这一现代会计产生的标志算起,则有近八百年的历史。而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一般认为始于斯普拉格(Sprague)1907年出版的《账户原理》(Philosophy of Accounting)。该书一反以往教科书纯粹罗列和介绍会计实务的做法,从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讨论账户原理,并且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资产负债表等基本概念作了详细的讨论。从这一意义上讲,该书“是构建会计理论最初的尝试”(葛家澍、刘峰,1998)。由此也可认为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尚未逾百年。但在这不到百年的历史中,会计理论研究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繁荣的背后必有着正确的科研方法论作为指导。本文拟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对会计理论研究的进程做一述评,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会计理论研究  从古典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对立到逻辑实证主义占统治地位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会计实务界与理论界似乎并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密切关系。会计师们还是凭借他们的职业判断来确定每一问题的恰当实务,而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学术界。一些学者运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所发展起来的古典归纳法,通过对现存会计实务和惯例的归纳,形成了描述性的会计理论。这一学派认为,会计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发展进化之中,那些已经经历了外部环境冲击、检验,并在实务中得到保留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在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葛家澍、刘峰,1998)。因此,其主要特点是最大限度地认可现行实务,只对其提出局部的改良意见。其代表作有哈特菲尔德(Hatfield,1927)的《会计学:原理与问题》(Accounting-Its Principle and Problem)等。另外一些学者则试图运用“假说-演绎”方法,从少数几个会计学科最核心的概念出发,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讨论和界定,来逐步构建起逻辑严密的会计理论体系,其代表作有佩顿(Paton,1921)的《会计理论》(Accounting Theory)、坎宁(Canning,1929)的《会计中的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Accountancy)等。这一时期由于会计理论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所体现的方法论也较为简单,即古典的归纳法和演绎法。但规范会计研究的两大学派-归纳会计学派和演绎会计学派已逐渐形成。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迫切要求改变会计实务界的混乱局面,制定上市公司所必须遵守的统一的会计规则或准则。当时美国对会计实务界进行变革的要求大大地促进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与繁荣,也使得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制定紧密相连。在归纳与演绎两大会计学派的较量中,由于逻辑实证主义的统治地位和归纳会计学派对这一现代归纳主义科学哲学的引入,归纳会计学派对会计原则的制定和会计实务的影响一直处于支配地位。逻辑实证主义繁荣于20世纪20年代至“二战”期间,但其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支配地位却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归纳会计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有:桑德斯、哈特菲尔德和莫尔(Sanders Hatfield Moore,1938)的《论会计原则》(A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Principle)、吉尔曼(Gilman,1939)的《会计中的利润概念》(Accounting Concepts of Profit)、佩顿与利特尔顿(Paton Littleton,1940)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利特尔顿(Littleton,1953)的《会计理论结构》(Structure of Accounting Theory)和格雷迪(Grady, 1965)的《企业会计原则汇编》(Inventory of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等。这些研究虽然大部分都没有形成逻辑严密、前后一致的理论体系,但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大部分的研究成果被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直接采纳。然而,演绎会计学派的遭遇却截然相反,虽然也有麦克尼尔(KMacNeal,1939)的《会计的真实性》(Truth in Accounting)、莫立茨 (MMoonitz,1961)的《会计的基本假设》(The Basic Postulates of Accounting)(即后来的第1号会计研究公报,ARS1)、斯普罗斯与莫立茨(RSprouse MMoonitz,1962)的《试论企业广泛适用的会计原则》(A Tentative Set of Broad Accounting Principle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即后来的ARS3)和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的《论会计基本理论》(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等一大批研究成果,但由于当时逻辑实证主义在会计界的统治地位,加上演绎法“假设原则”逻辑思路自身论证的难以严密,尤其是会计计量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其中的现值计量理论与方法)的落后(谢诗芬、戴子礼,2003),这些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承认其“对会计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贡献”的同时,却明确表示不能接受。  从准则的制定方面来看,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先后成立了会计准则研究和制定机构,致力于会计准则制定和起指导作用的会计理论的研究。这一时期,会计准则研究成果主要有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的51份《会计研究公报》(Accounting Research Studies,ARS),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年发布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Basic Concepts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s Underly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发布的《会计原则推荐书》以及加拿大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与审计研究委员会于1946年发布的《公告》第1号等。  然而,由于受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强调经验证实的影响以及环境的压力,会计职业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从而限定了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因而,其研究方法实质上仍是仅仅运用古典归纳法对现行会计实务和惯例加以选择和认可,发布的研究公报都是就事论事,缺乏前后一贯性。总之,逻辑实证主义与归纳法的内在一致性使得这一哲学方法主导下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会计环境对会计理论变革的需求,其证实原则和归纳法窒息了需要通过演绎逻辑推导出来的对会计原则的制定起指导作用的会计理论的产生和繁荣。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虽然与归纳法内在一致的逻辑实证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占据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论的统治地位,但不可忽视的是,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命题的证实分为“逻辑证实”与“经验证实”的思想也对会计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逻辑证实注意“一方面强调经验证实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强调对命题进行语义分析的地位”(解战原、胡明,1991),这在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上主要表现为演绎学派和归纳学派的相互借鉴和融合。“归纳法和演绎法两者的理论都可能是描述性的(如实的)或规范性的”(亨德里克森,1983)。归纳会计学派为增强自己描述性理论的一致性和说服力,大量采纳了演绎的方法论,井尻雄士(Ijiri,1975)的《会计计量理论》(Theory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便是一种以归纳推理命题和演绎推理理论两者为依据的描述性理论的例子。演绎会计学派为使其理论及其前提假设更符合现实和更具说服力,也采纳了归纳会计学派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如钱伯斯(Chambers,1966)的《会计、计量与经济行为》(Accounting, Measurement and Economic Behavior)就是一本使用归纳推理命题和演绎推理理论的规范性理论著作(亨德里克森,1983)。  证伪主义主导下的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会计理论研究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落后,导致了会计理论的研究在相当一段时期跟不上环境的瞬息万变。于是一些学者开始引进由波普尔(KPopper)所开创的证伪主义科学研究方法论。证伪主义又名批判理性主义、可错主义,其核心思想可归纳为“反归纳主义”和“经验证伪原由”。过去,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科学是“经验的科学”,科学知识来自对经验事实的归纳,因此,归纳法是科学发现的方法。而波普尔则认为,任何科学命题都无法用观察经验来证实,因此,不可能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普遍真理,应该是“理论先于观察”,科学的发展模式应该是“问题→理论猜测→反驳→新问题”。波普尔还提出了与逻辑实证主义“证实” 原则针锋相对的“证伪原则”,他认为,经验观察的重要性不在于证实,而在于证伪。证伪主义虽然是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对于包括会计理论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有着同样的指导意义。  反归纳主义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表现在继续运用演绎法进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从而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指导作用。在认识到“会计假设-会计原则” 这一演绎逻辑所形成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在缺陷和对现行财务会计问题解决乏力后,1971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理事会决定成立以特鲁伯罗特(RMTrublood)为首的财务会计目标委员会,这标志着形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另一条思路已经开始启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取代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后,以特鲁伯罗特报告为基础,继续进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最终在1973到1985年陆续发布了第1辑至第6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英国会计标准筹划委员会(ASSC,1975)的《公司报告》(The Corporate Report)也是“反归纳主义”运用于会计理论研究结出的硕果。“经验证伪原则”则是通过经济学等其他学科间接影响到会计学的,即实证经济学和财务学的发展导致了实证会计的产生,但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却是革命性的。实证会计研究以美国的鲍尔(RJBall)和布朗(PBrown)于1968年在《会计研究杂志》发表的《会计收益数据的实证评价》(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为起始标志。随后,比弗(Beave)、瓦茨(Watts)和齐默尔曼(Zimmerman)在70年代所做的一系列开拓性贡献,使实证会计理论在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中获得认可、普及和发展。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结束了会计理论界规范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规范与实证两大学派,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可以说这一时期会计理论的研究是在证伪主义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主导下进行的。虽然理论界一直在为实证会计与规范会计的优劣而争论不休,两派之间也是口角不断,但从方法论上讲,它们(尤其是实证会计理论与规范会计理论中的演绎会计学派,二者都共有证伪的特征)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证伪主义也有其内在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把检验看成是理论与实验的两角斗争”、“把检验的唯一结局看成是对理论的证伪”(解战原、胡明,1991)。这在规范会计理论研究上表现为:没有坚持以演绎法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初衷而中途倒向了具有归纳法典型特征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以FASB的前6辑SFAC为代表)。在实证会计理论研究上表现为信息观的提出(以Ball和Brown的上述实证会计研究开山之作为代表)。信息观认为:有效市场上的投资者有能力寻找和吸纳所有有关信息,会计师没有必要去帮助他们;不要改变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只需通过充分披露补充信息就可以提高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谢诗芬, 2003)。可见,经验“证伪了”规范的演绎,信息观“证伪了”本应演绎出完美的现值会计模式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信息观和方法论前后不一贯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随着欠发达的市场经济、工业经济向发达的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转变,越来越表现出其不适应性。在面向复杂多变、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时,外部投资者、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面向未来、面向市场作出适合现在的正确的经济决策”(谢诗芬,2004),这对信息观和中途转向历史成本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成了新的挑战,甚至威胁着会计的地位。  80年代中期以来精致证伪主义思想的引入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论上的缺陷使得学术界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再次陷入了困境。环境的变化迫使理论工作者继续寻找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拉卡托斯(ILakatos)在批判地吸收其老师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思想和库恩(T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范式” (paradigm)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精致证伪主义思想,即把证伪不是简单地归结为理论与实验的关系,而是看作相互竞争的理论和实验的至少三方以上的复杂关系,当理论与实验观察不符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证伪,“实验是不能简单地推翻理论的”(解战原、胡明,1991)。  精致证伪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得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不再屈服于经验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人员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继续深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从会计目标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定义,再到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直至要素的报告。目前,包括F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及其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JWG)、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和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等在内的诸多机构,对价值计量的关键技术- 现值技术的每个细节及计量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持久深入的研究,并大量运用了包括现值在内的复合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概念。FASB于2000年2月发布的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是这一时期规范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他的成果还有IASC现值筹委会的《现值问题文稿》(Issues Paper on Present Value)、IFAC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2002年7月发布的国际审计准则(IAS545)《审计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Auditing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and Disclosures)和AICPA 2003年2月发布的第421号审计准则公告(SAA421,名称同IAS545)等。可以预计,在会计计量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后,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下一阶段研究将再次聚焦于财务报告的变革。当然,这种变革显然不同于基于信息观的在保持历史成本模式下增加披露的改革或对财务报告的局部改良①。这一时期,一部分实证会计理论研究者针对信息观下市场对净收益反映非常微弱这一事实,开始放弃有效市场假设等与现实不相符合的前提条件,并以奥尔森(Ohlson,1995)的净盈余理论(Clean Surplus Theory, CST)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实证会计研究的计量观(Measurement Perspective),即会计人员有日益增加的责任把公允价值体现在财务报表本身中,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计量观与规范会计研究中的演绎会计学派所主张的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研究结论不谋而合,它对规范会计研究中的归纳会计学派和早期的实证会计理论-信息观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我们通常所说的广义实证会计,不仅包括以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经验会计(empirical accounting),而且包括以会计政策的选择等为研究对象的狭义实证会计(positive accounting)。信息观和计量观属于经验会计理论,而以分红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三大著名假设(Watts Zimmerman,1986)为代表的契约观属于狭义实证会计理论(PAT)。“如果对实证会计的哲学方法论作更加严格的分析,并结合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十年回顾》中的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对证伪主义思想的运用,更接近于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而不是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葛家澍、刘峰,1998)。  简言之,国际上的当代会计理论研究在规范会计理论方面,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对象、以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目标、以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为核心和特征;在实证会计理论方面,契约观、计量观方兴未艾,信息观也仍有一席之地。这些理论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和印证,共同昭示了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未来发展趋势。它们也很好地诠释了精致证伪主义“应将证伪看作是相互竞争的理论和实验的至少三方以上复杂关系”(舒炜光、邱仁宗,1987)的思想。  总结与展望  会计理论研究一直在经历着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的变革,受益于此,新的会计思想、会计概念和会计原则不断涌现,如世界各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财务报告的变革、“真实与公允”观念的提出、现值与公允价值会计模式对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挑战等。可以预见,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不断改进和不断引入,会计理论将经历以公允价值会计取代历史成本会计为核心的全方位的变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每一次科学的重大发现都与研究方法的进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以至于可以说“正确的研究方法,已成为科学进步的首要、甚至先决条件。我们说方法论的形而上,涵义之一就在于此。”(葛家澍、刘峰,1998)但我们始终不要忘记,推动会计变革的根本力量并非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而是会计环境。会计环境的变化对一定科研方法和方法论指导下的会计理论提出挑战,使其只能消极地为自己辩解,而不再能积极地去预言和指导新的经验事实的发现(即拉卡托斯所谓的“退化的研究纲领”)。会计理论界为应对这种挑战,改进了原有的科研方法和方法论,或引进新的科研方法和方法论对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会计理论进行变革或重构,这使得新的会计理论这一“进化的研究纲领”能够重新适应新的环境的需求,预言和指导新的经验事实的发现。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这种“进化的研究纲领”不断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亦即新理论不断取代旧理论的过程,这也就是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总之,一部会计理论研究史表明,新会计理论不断替代旧会计理论的过程实质上是在会计环境变迁影响下,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不断完善和更替的过程;在会计理论的研究中从来就不存在唯一的、包罗万象、无所不能的科研方法和方法论;会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演进既不是纯粹的逻辑演绎和逻辑实证过程,也不是纯粹的经验归纳和经验实证过程,而是量变和质变、连续和间断、积累与创新、进化与革命相互交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会计理论研究终将遵循精致证伪主义方法论、完成以公允价值会计取代历史成本会计为核心的全方位的变革。  注释:  ①我们认为这种增加披露的改革或对财务报告的局部改良(如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是运用归纳法构造会计理论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财务报告直接面向使用者,会计对于环境的不适应性将直接表现为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的降低,依据归纳法“科学知识来自对经验事实的归纳”的思路,环境对于会计所形成的挑战必然迫使归纳主义者从财务报告开始对会计进行改革,但由于其研究方法上的缺陷,不可能提出根本性的对财务报告的彻底改革。

会计学的概念是: 会计学,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 会计学有哪些分类: 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按行业分为:工业企业会计 、商品流通会计 、 金融证券会计 、保险企业会计 、 施工企业会计 、房地产业会计 、邮电通讯会计 、农业企业会计、旅游餐饮会计 、 医疗卫生会计 、 交通运输会计 、 文化教育会计 、物业管理会计、 行政事业会计 、 上市公司会计 、物流企业会计 、连锁经营会计 、 出版印刷会计 、 私营企业会计 、 小企业会计(制造业) 会计、小企业会计(商业) 会计、 电力企业会计、 煤炭企业会计 、钢铁企业会计 、 石油化工会计 、 汽车行业会计 、 烟草企业会计、 酒类企业会计 、 食品企业会计 、药品企业会计、 加工制造会计 、 轻工纺织会计、 外经外贸会计 、 信息咨询服务业会计 、 广告服务会计 、房屋中介服务会计 、市场(农贸、五金、批发、建材、服装等)会计 、个人独资企业会计 、 高新技术企业会计 、软件及集成电路会计。 按工作内容分为:总帐会计、往来会计、成本会计、材料会计等。 我对会计这行业的理解是:会计这行业是一个单位的中枢!

会计核心概念界定是什么

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会计主管、会计监督和核算、财产管理、出纳等人员。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点击测试我合不合适学会计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一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般每年有两次考试机会,上半年为3月份报名,当年6月份考试;下半年为8月份报名,11月份考试。2017年3月会计从业资格证列入国家行政许可清理范畴。会计技术资格(初、中级、高级)考试,每年一次报考机会,11月份左右报名,次年5月中旬考试。通过可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考试,每年一次报考机会,专业阶段考试一般4月份左右报名,当年10月中旬考试。通过可以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恒企会计培训班,会计真帐实操:学习工厂,企业真帐实操,手把手教会你如何做帐、管账,用多家公司的账务实例讲解做账过程,学员边学做,更能落实到所学内容。

它是对会计基本要素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所下的定义,也是对广泛的财务会计内容的基本归类。会计概念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以及经济业务等。掌握了会计概念就可以将极其庞杂的经济业务事项和大量的数据通过分类和汇总缩减为少量比较重要而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的项目,用以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出项目简明、含义明确的会计报表,提供现实会计目标所必需的经济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学历。对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考生须按有关规定报名。专科未毕业的可以报考自考本科专业。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比如,苹果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苹果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苹果公司的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苹果公司就是会计主体。  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会计核心概念界定有哪些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著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学历。对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考生须按有关规定报名。专科未毕业的可以报考自考本科专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