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前线杂志社总编辑

发布时间:

前线杂志社总编辑

邓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

用户名: 马南邨 性别: 男 邮箱: 保密 生日: 未知 血型: O型 出生地: 东北 目前居住地: 辽宁 注册时间: 2006-07-07 08:11 最后访问时间: 3天前 个人简介: 助人为快乐之本! 教育程度: 大学  我最喜欢的音乐:崔健 我最喜欢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又名:杀手莱昂) 我最喜欢的运动:篮球 我最欣赏的人:自己有能力的人 我其它的兴趣爱好:文学 , 电影 , 表演 , 篮球裁判 , 等等…… 我最喜欢的品牌:李宁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邨(cūn)”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篇,受到读者喜欢。

前线杂志社副总编辑

曾任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编辑、副主任、电视台主编、学生部副部长、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就业中心主任;《前线》杂志社副总编辑。03任北京市延庆县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1989年 张承钧被丰台区委、区政府任命为抗战馆第一任党组书记、馆长,抗战馆党组成立。2001年 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启刚调任抗战馆党组书记、馆长2003 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市社科规划办主任王新华调任抗战馆党组书记、馆长。原馆长陈启刚调任市委副秘书长。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门头沟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强调任抗战馆党组书记、馆长。原馆长王新华调任《前线》杂志社副总编辑。

前线杂志总编辑

邓拓(男)(1912—1966),原名子健。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29年高中毕业,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系。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中国共产党。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中共地下活动。1934年插班到河南大学历史系,开始研究中国经济史。1937年出版《中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意。同年被分配到中共晋察冀边区党校任教,先后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1947年任中共华北局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长。1949年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长、《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联合会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有感而发,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文革”初期“三家村”受到残酷迫害,邓拓以死抗争。1979年得到平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邨(cūn)”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篇,受到读者喜欢。

前线杂志社总编辑刘陈德

你也喜欢这对么。。呵呵。。。我也是啊卡卡。。。握爪

曾任中国工运学院(2003年5月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干事、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团中央中青文化传播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北京市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2008年5月调任首都精神文明办主任。2009年12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社长(正局级)。2013年4月任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北京前线杂志社副总编辑

1989年 张承钧被丰台区委、区政府任命为抗战馆第一任党组书记、馆长,抗战馆党组成立。2001年 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启刚调任抗战馆党组书记、馆长2003 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市社科规划办主任王新华调任抗战馆党组书记、馆长。原馆长陈启刚调任市委副秘书长。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门头沟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强调任抗战馆党组书记、馆长。原馆长王新华调任《前线》杂志社副总编辑。

郑季翘(1912—1984),五台县沟南村人。1932年在太原加入了社会科 学家联盟,即参加了革命工作。1935年在清华大学参加了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和1936年2月成立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北方局的部署,和大批“民先”队员爱国学生一道,转移到太原奔赴前线,参加华北抗战。同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西北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宣传部干事、组织部科长、干训队政治主任、晋绥边区办事处主任,晋察冀边区救国报社社长、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晋察冀中央局研究室研究员、北平解放三日刊编辑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西省大同市委宣传部长,察哈尔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秘书长,《红旗》杂志社编缉常委。吉林省委候补书记、书记,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中共吉林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郑季翘是中国共产党第入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郑季翘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在学生时代,却热切地追求革命真理。先后加入“社会科学家联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党直接领导的进步群众组织,编辑《清华周刊》、《台风》等进步刊物,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在战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期间,他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从事统战、宣传和政策研究等多种工作,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全部精力。建国以后,他长期担负理论宣传统战的领导工作,在贯彻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方面成绩显著。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亲自撰写了一些有影响的文艺理论文章,受到文艺界、理论界的重视。十年动乱期间,郑季翘同志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在吉林省的帮派势力作了针锋相对的抵制和斗争,受到“四人帮”的打击。他在粉碎“四人帮”后,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担任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期间,带病坚持工作,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1984年4月1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