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历史类杂志招聘

发布时间:

历史类杂志招聘

历史专业 不吃香! 面试和简历的时候 突出自己的特长!电子信息专业的同学 进了上海文广!

地理编辑部同事人员流动很小,貌似近两三年没有新人进来,而且大多在本行业工作多年。大家学历基本都是本科和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和研究生的专业有自然地理类、文学新闻类等等,没有统一的标准。编辑部的同事的确很辛苦,经常出差采访,出刊前白天黑夜连轴转是常有的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关注中国国家地理今后的动向,杂志社在继续做大做强,很有可能“扩招”。谢谢!

一生独爱《文史知识》

地理编辑部同事人员流动很小,貌似近两三年没有新人进来,而且大多在本行业工作多年。大家学历基本都是本科和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和研究生的专业有自然地理类、文学新闻类等等,没有统一的标准。编辑部的同事的确很辛苦,经常出差采访,出刊前白天黑夜连轴转是常有的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关注中国国家地理今后的动向,杂志社在继续做大做强,很有可能“扩招”。记者的职责与任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敏锐地去发现事实〕事实客观存在,但有些事实要去发现它、把握它,则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正如法国美学家罗丹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可能是发现美的眼光。我国著名记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肖乾也说过,新闻记者“同坐在沙发上沉思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毕竟不一样,他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 敏锐的眼光背后,是一个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大脑。国外新闻学著作里曾引用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新来报馆的年轻记者,总编辑叫他去采访某先生和某女士的婚礼。他事先对此次采访做了种种设想和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当那天他走到新郎家门口打算进去采访时,看门的却告诉他:婚礼不举行了,因为新郎跑了。于是这位年轻记者垂头丧气地回到报馆,向总编辑报告自己采访失败的消息。总编辑听罢,拍案叫道:新郎跑了,不比原来的婚礼是更大的新闻吗?你为什么不马上采访?这一说,那年青的记者才恍然大悟。 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善于思考,缺乏敏锐的目光,即使是新闻与你擦肩而过,你也发现不了,更是捕捉不到。敏锐地去发现事实,还应当包括对事实的认识要比别人更善于透过现象见到本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记者胡占凡,在采访中曾了解到这样一些事实:在杭州,有两个大款为了斗富显阔,在众目暌暌之下,比赛烧人民币,每人烧掉两千多元,只是哈哈一笑。有个“大腕”,扔下30万元买只哈巴狗,眼都不眨一下牵上就走。还有个“大款”,看到别人用6万元一桌的宴席请他,他竟“啪”地打开密码箱,甩出了30万元请了一桌。有所学校的一项调查显示:9%的学生把“赚钱多”作为择业的头条标准,北京一些中学生唱“世上只有钞票好,有钱的孩子像块宝……”胡占凡认识到,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拜金主义”在作怪,应当向这种现象敲响警钟,便采写了《拜金主义要不得》、《再谈拜金主义要不得》等文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给人们很大的触动。因此,敏锐地去发现事实,透过现象捕捉事物的本质,是记者的职责与任务中应有的之义。[忠实地报道事实]记者最为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就是采写报道。记者是读者与事实之间的桥梁。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名著《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的文明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浪潮农业阶段,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第三次浪潮即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革命阶段。我们每个人都会深深地感觉到,我们每天都处于新闻媒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已经习惯了“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的生活方式;对于新闻媒体,我们已经深深地依赖它们给我们提供信息。试想,如果记者给人们提供一条虚假的新闻,将会对社会产生多么不良的影响,因此,忠实地报道事实,应该成为记者的神圣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任务。忠实地报道事实,是新闻工作本质决定的。李大钊曾说过:“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著名学者吴晗也说过:“历史工作者是记录昨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记录今天的历史。” 我们知道,历史是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的。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我国史官的优良传统。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右卿崔杼杀害了国王齐庄公齐光,崔杼命令太史以得传染病而死来记载齐庄公的死。太史不从,直书崔杼弑君,因此激怒了崔杼而被杀。崔杼又命令太史的弟弟改写,不从,又杀之;再令其二弟改写,又不从,又杀之。最后轮到三弟,依然据事直书。他认为这是史官职责,失职求生,不如死去。史官这种忠实于事实的做法,对于新闻记者是很有影响的。我国已故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任白涛在《应用新闻学》中就说过:“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含义是双层的。浅层的含义是,记者应当努力将事实的基本要素、基本数据核实准确;深层的含义是,记者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挖掘事实的本质。 80年代末期,我国某地农民买桑塔纳小轿车,某地农民买飞机、修跑道。这些事实本身是准确的,但在当时农村毕竟还是凤毛鳞角。有些记者以此大做文章,并由此得出“中国农民现在已愁有钱无处花”的结论。显然,这不是对事实实事求是的报道。从全国农村数亿农民的情况来看,一些穷山僻壤的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未真正解决,不少地方还要扶贫救助。记者以偏概全,既容易导致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怀疑,也容易诱发读者产生逆反心理。由此可见,只有记者把忠实地报道事实当成神圣的职责和任务,读者才能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

历史类杂志招聘广告

影响美国的十大媒体  1851年9月18日,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在一个没有窗户的阁楼上,点着蜡烛印出了4个版的《纽约时报》创刊号。该报在首刊中写道:“今天我们发行纽约每日时报的首刊,我们打算在今后无限期内每天早晨(周日除外)发行一刊。”  办报人的心态决定了《纽约时报》生命的长久。  NO1:《外交》杂志(Foreign Affairs)——“在离你最近的报摊上洞察世界”  今年是该杂志创刊83周年。《外交》杂志是美国重大对外和国际事务的权威观点发源地。杂志由独立研究机构——“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编辑出版,为双月刊。该杂志宁可刊登对一些观点的争执,也从不刊登任何已取得公众广泛认同的观点。  从1947年乔治·凯南向理查德·尼克松总统提议的《遏制法案》,到 1967年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分析,在《外交》创办至今的历史上,它曾多次为美国的对外事务政策定下基调。  《外交》杂志还是美国很多大学专业的必读刊物。该杂志在新世纪内也延续了它的传统,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到全球化、艾滋病和气候变化,都是《外交》关注的内容。最近的由该杂志内容结集出版的畅销书有斐里德·扎卡里亚的《自由的未来》、肯尼思·鲍勒克的《危险的风暴》、斯蒂芬·弗林的《易受攻击的美国》。  2005年第一期,该杂志将推出对布什第二个任期内将面对的挑战的特别调查,该选题共邀请了6位知名作者分别撰写了重大政策、伊拉克问题、中东问题、亚洲问题、国际经济的相关文章。  在这个美国影响力巨大的世界,当美国的选择更具有影响力的时候,《外交》杂志具有比以往更加强大的力量。在主编詹姆士·F·霍格的领导下,即使面临杂志报摊销售普遍不景气的情况,该杂志在过去十年的报摊销售量仍上升了80%。杂志的总有效发行量近14万份。  该杂志的发行口号是:在离你最近的报摊上找到世界大事。在该杂志的网页上有专门的报摊搜索引擎,输入居住区的邮政编码,即可找到居住区内售卖《外交》杂志的报摊位置。  《外交》杂志网站:  淡蓝色封面,简约设计的《外交》  NO2:《国会(报道)周刊》(CQ Weekly:Congressional Quarterly Weekly)——“从A—Z,国会信息无遗漏”  《CQ》的两个字母会根据每期封面图片的需要变换字号。这在国内杂志中并不多见。  1945年,纳尔逊·伯恩特与夫人亨瑞艾塔共同创办了《国会(报道)周刊》(简称CQ)。纳尔逊·伯恩特出生于一个新闻世家,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圣彼得斯堡时报》并把该报办成美国最优秀的地方报纸之一。后来,伯恩特想要创办一个报道国会新闻的私有出版物,《CQ》诞生了。夫妇俩打算把《CQ》办成一份介于国会和地方报纸之间的出版物,以帮助人们理解政府行为。  “联合政府永远不会建立一个恰当的机构去检视自身。所以这需要私人企业去做这件事。”伯恩特在1965年这样说。  开始,杂志“名不副实”——每年发行4期。后来,伯恩特发现这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于是杂志发行得更加频繁,现今已升级为周刊。  杂志刊登国会日常的计划和新闻,对每周国会事务进行分析。编辑部已经积累了50年的“精确、综合和无党派成见”的报道声誉。该杂志的网站对国会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为正式订户提供自定义信息查询。  “从A—Z,国会信息无遗漏”是该刊的发行口号。  该杂志拥有超过100名专门报道国会信息的记者、编辑。95%的国会成员、商业领袖、高校、媒体、非赢利组织、政府管理层构成了杂志的主要订户。  伯恩特还创办了一家全美著名的培训新闻从业者的学校,该校以创办者纳尔逊·伯恩特命名。与之相适应,杂志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提高政府报道的质量,帮助官员和公民更好地理解和改善民主政治。  《国会(报道)周刊》网站:,伯恩特新闻学校网站:   NO3:《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所登新闻,皆宜刊登”  2001年9月12日的《纽约时报》。头版头条用的是特大字号:“美国遭受攻击。”这是《纽约时报》历史上第三次使用特大字号。第一次是人类登上月球,第二次是尼克松辞职。  该报有时被称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或被简称为“时报”(The Times)。《纽约时报》最初的名字是“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  1851年,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在一个没有窗户的阁楼上,点着蜡烛印出了4块版的《纽约时报》创刊号。  如今《纽约时报》已经成为北美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之一,并成为全美最大的媒体集团之一,年收入达30多亿美元。在《财富》杂志的“最值得羡慕的美国公司”排行榜上,《纽约时报》名列出版业首位。  《纽约时报》的版本分平日版和周日版两种,读者可以分开订阅。 2003年3月,《纽约时报》周日版的日平均发行量为68万份,平日版的日平均发行量为8万份。  《纽约时报》分为纽约地区版和美国国内版两种版本,还出版《时报文传》,内容是各版新闻的摘要,一共是8页,用文传发送。《时报文传》在全球各地拥有大约10万多读者,即便是在北京,只要订阅文传,也可以读到当天缩写本的《纽约时报》。另外,《纽约时报》还出版简写本和大字本两个版本:简写本为双周刊,专供中小学生阅读;大字本为周刊,主要读者是老年人。《纽约时报》是一家媒体“辛迪加”,它向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新闻机构供稿。  在新闻报道方面《纽约时报》将自己看作是一份“报纸记录”,除纽约当地的新闻外,《纽约时报》很少率先报道一个事件。而假如它首先报道一个事件的话,那么这个报道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往往被世界上其它报纸和新闻社直接作为新闻来源。  《纽约时报》网站:  NO4:《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让报道比颜色更出彩”  改版后除了图片和一些分栏的底纹为彩色,版面风格依旧  《华尔街日报》延续了近60年的黑白版面。美国人常说,他们有几样东西50年来不曾改变,那就是绿色的美元、“莫顿牌”食盐的包装以及《华尔街日报》的头版  1882年,两位记者查尔斯·道和爱德华·琼创办了道·琼斯公司,他们编印了一份名叫《客户晚函》(Customer's Afternoon Letter)的金融布告向外发售。由于信息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及时更可靠,该印刷品很受欢迎,订户迅速增多。1889年,两人将《客户晚函》扩容,注册出版《华尔街日报》。出版该报的同时,他们编制了12类主要股票的指数,用以表现股票市场的变化。这些指数后来扩大到20种,到上世纪90 年代后期进一步发展至30种。它们被习惯称为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迄今仍是世界股票市场的重要指标。  1976年,该报在全美率先采用卫星传版技术,将在纽约排好的版面通过卫星送往全国各地18个分印点。1980年,该报的发行量首次超过纽约《每日新闻》(Daily News),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83年首次突破200万的发行量,此发行量保持至今。美国版《华尔街日报》的读者平均年龄在55岁,多为中产阶级以上人士。  《华尔街日报》共有美国、欧洲、亚洲3个不同版本,亚洲版的总部设在香港、欧洲版的设在布鲁塞尔、美国版的设在纽约,每个版块都有独立的编辑班子和记者队伍,也仅仅分别在各自特定的区域市场上发行。  该报一般每日出3叠。A板块通常18页左右,主要是新闻和综合内容,除了财经要闻、国内国际新闻外,还有政策、来信、艺术、休闲等内容;B板块是市场板块,通常16页,包括市场要闻、重要兼并或交易、合作经营、行业日志、外汇交易、经济简讯等内容;C板块即金钱与投资,通常18页,包含金融市场日记、道.琼斯等各类股票指数、股市数据库、股票行情、基金行情、债券行情、期货行情、货币利率、世界各国股市动态等。  《华尔街日报》延续了近60年的版面风格:黑白印刷、除手工制作的人物头像外几乎没有图片。该报甚至不设自己的摄影记者。2002年4月 9日,报纸终于改为彩版,加入了一些图片,但简约的风格仍未改变。  《华尔街日报》的电子版是美国唯一向读者收阅读费的报纸网站,现有订户近60万个。该网站连同其它一些网上收费项目,年收入超过3 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网站:  NO5:《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在文章中提出的任何争论和主张必须要经得起事实的考验”  The Economist字体和鲜红的底色,秉承了刊物创始人James Wilson一贯倡导的朴实无华的作风  1843年创刊于英国。是一份包含新闻、政治经济观点和深度分析的周刊。该杂志所有的文章都不署名,皆由集体创作。  《经济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发行量仅有3700份,直到1970还未能突破10万大关。如今,杂志分别在7个国家印刷,其发行量已超过70万,其中有4/5的发行是在英国本土以外,单独在美国的发行量占总量的1/3。  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始终恪守创始人James Wilson的办刊思想:“在文章中提出的任何争论和主张必须要经得起事实的考验”。  《经济学家》读者定位为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与此相适应,文章始终保持了一种独特的格调:不拘一格、叙述朴实、用词准确和忠于事实。  《经济学家》网站:  NO6:《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提高全球的管理标准”  2004年最后一期《哈佛商业评论》,这也是该杂志的传统设计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创刊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80多年来,《哈佛商业评论》一直致力于创造和传播工商管理领域中最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帮助管理者们不断更新理念,领导变革。如今,《哈佛商业评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高级管理论坛。  主编汤姆·斯图尔特(Tom Stewart)说:“《哈佛商业评论》是一份提供理念的杂志,以研究为主,读者群为企业界的从业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不是学术期刊, 也不是商业新闻刊物。”  在它创刊的前二十多年中,《哈佛商业评论》一直是一本学术刊物。上面刊登的大都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的一些学术文章。直到40年代末,哈佛商学院才决定把《哈佛商业评论》变成一本商业刊物。它的办刊宗旨同时转变为“提高全球的管理标准”。而刊物的供稿人也从单一的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变为了三类人群:所有商学院的学者、管理顾问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哈佛商业评论》的女主编韦特劳弗曾访问66岁的通用电气前行政总裁杰克·韦尔奇,当访问稿在最后编辑阶段时,她突然建议把稿件“撤回”。这是因为她“与韦尔奇的私人关系已变得密切”,撤下该稿是为了避免文章的不客观,也是为了维护该刊客观和中立的声誉。  《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对《哈佛商业评论》的评价是:“引领全球管理实践。” “《哈佛商业评论》独立承载了管理史上所有的争论”。  《哈佛商业评论》网站:  NO7:《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美国国会和白宫官员案头必备的报纸”  2004年圣诞当天的《华盛顿邮报》头版,头条为美军在伊拉克度过圣诞的报道。左下角报道为《快餐渗透入中国文化》  《华盛顿邮报》创刊于1877年,为美国首都华盛顿最大报纸,以调查性报道见长,其对水门事件的揭露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对五角大楼文件的报道促成了越战的结束。这两组著名报道使该报声名大振,成为全国瞩目的大型日报。《华盛顿邮报》是美国联邦政府动态报道的权威。  2004年,《华盛顿邮报》日平均发行量为709,500份。  《华盛顿邮报》网址:  NO8:《纽约时报·星期日刊》(The New York Times Sunday Edition)  《纽约时报》的版本分平日版和周日版两种,读者可以分开订阅。周日版的订数要高于平日版。2003年3月,《纽约时报》周日版的日平均发行量为68万份,平日版的日平均发行量为8万份。  通常周日版有一两公斤重,夹有旅游、汽车、就业等各类周刊、专版和广告。近年来《纽约时报》还出现了杂志化的倾向,新开了不少周刊,比如“在家吃/出去吃”、“房与屋”等。  1987年9月13日的周日版共1672版,重达15公斤,为《纽约时报》历史之最。由于报社75%的收入来自广告,那一天的广告收入也达到了创纪录的1700万美元。  NO9:《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该杂志的封面便是目录,设计可谓简单朴素至极。  创刊于1812年,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每年发行 52期,每周四出版,年页码数为3400页。杂志隶属于马萨诸塞州医学会。杂志主要提供重要的、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以及观点。注重文章的实用性,文章多为指导临床实践。  杂志有非常严格的审稿程序,稿件的处理流程通常需10—12周。来稿的刊用率约为7%。  177个国家超过50万名的医师、学生、研究人士、以及其他医学专家构成了该杂志的读者群体。在美发行量为20万册,其中约有29万名在校生订户。69%的订户年龄在50岁以下。  美国科技信息所(ISI)2004年发布了2003年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数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在主要医学期刊中保持首位,影响因子高通常表明该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对以后的观点影响大。  因此,该杂志也吸引了在数量上居全美第一的医师招聘广告,200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杂志每年刊登医师招聘广告4万多条。分类广告按照刊登次数的多少给予价格优惠,如果想让字体加粗以变得更醒目,则需要额外付费。如果按现有标准平均每字5美元计算,光杂志的分类广告收入就是相当可观的。  该杂志要求,为保证内容的精确性,所有的广告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供内容。招聘广告的内容不得有对性别、年龄、种族、地域、婚姻状况、生理缺陷的歧视性条款。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址:  NO10:《科学杂志》(Science Magazine):“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2003年12月5日出版的一期《科学杂志》,封面为果蝇的蛋白质排列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科学杂志》网址:

史上最强的招聘广告!!云南禁毒支队招卧底50名,年薪30万,存活率35%,工作期为三年,三年后最低警衔一司如有愿意报名者请给PLAofCHINA发信!!!条件:籍贯为云南,贵州,四川,浙江,四省之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能流利的使用四川话,普通话和简单英语进行交流家庭主要成员无犯罪记录

历史专业 不吃香! 面试和简历的时候 突出自己的特长!电子信息专业的同学 进了上海文广!

历史类杂志招聘信息

根据个人能力吧,刚毕业专业受限制,找媒体工作确实不容易,但如果你有足够的实力,未尝不可。记得要突出自己的特点,能和用人单位岗位结合上,你就胜算大了。

《国家人文历史》——探讨人类的终极关怀和价值诉求《历史研究》——全国历史类期刊中居首位的核心期刊《看历史》——成长最快的社会性人文历史类杂志《探索历史》——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历史杂志《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权威历史学术杂志

我推荐两本还不错的《看历史》《国家人文历史》,不过还是得看你喜欢不?

历史专业 不吃香! 面试和简历的时候 突出自己的特长!电子信息专业的同学 进了上海文广!

历史类杂志招聘要求

地理编辑部同事人员流动很小,貌似近两三年没有新人进来,而且大多在本行业工作多年。大家学历基本都是本科和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和研究生的专业有自然地理类、文学新闻类等等,没有统一的标准。编辑部的同事的确很辛苦,经常出差采访,出刊前白天黑夜连轴转是常有的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关注中国国家地理今后的动向,杂志社在继续做大做强,很有可能“扩招”。记者的职责与任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敏锐地去发现事实〕事实客观存在,但有些事实要去发现它、把握它,则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正如法国美学家罗丹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可能是发现美的眼光。我国著名记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肖乾也说过,新闻记者“同坐在沙发上沉思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毕竟不一样,他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 敏锐的眼光背后,是一个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大脑。国外新闻学著作里曾引用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新来报馆的年轻记者,总编辑叫他去采访某先生和某女士的婚礼。他事先对此次采访做了种种设想和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当那天他走到新郎家门口打算进去采访时,看门的却告诉他:婚礼不举行了,因为新郎跑了。于是这位年轻记者垂头丧气地回到报馆,向总编辑报告自己采访失败的消息。总编辑听罢,拍案叫道:新郎跑了,不比原来的婚礼是更大的新闻吗?你为什么不马上采访?这一说,那年青的记者才恍然大悟。 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善于思考,缺乏敏锐的目光,即使是新闻与你擦肩而过,你也发现不了,更是捕捉不到。敏锐地去发现事实,还应当包括对事实的认识要比别人更善于透过现象见到本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记者胡占凡,在采访中曾了解到这样一些事实:在杭州,有两个大款为了斗富显阔,在众目暌暌之下,比赛烧人民币,每人烧掉两千多元,只是哈哈一笑。有个“大腕”,扔下30万元买只哈巴狗,眼都不眨一下牵上就走。还有个“大款”,看到别人用6万元一桌的宴席请他,他竟“啪”地打开密码箱,甩出了30万元请了一桌。有所学校的一项调查显示:9%的学生把“赚钱多”作为择业的头条标准,北京一些中学生唱“世上只有钞票好,有钱的孩子像块宝……”胡占凡认识到,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拜金主义”在作怪,应当向这种现象敲响警钟,便采写了《拜金主义要不得》、《再谈拜金主义要不得》等文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给人们很大的触动。因此,敏锐地去发现事实,透过现象捕捉事物的本质,是记者的职责与任务中应有的之义。[忠实地报道事实]记者最为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就是采写报道。记者是读者与事实之间的桥梁。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名著《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的文明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浪潮农业阶段,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第三次浪潮即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革命阶段。我们每个人都会深深地感觉到,我们每天都处于新闻媒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已经习惯了“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的生活方式;对于新闻媒体,我们已经深深地依赖它们给我们提供信息。试想,如果记者给人们提供一条虚假的新闻,将会对社会产生多么不良的影响,因此,忠实地报道事实,应该成为记者的神圣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任务。忠实地报道事实,是新闻工作本质决定的。李大钊曾说过:“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著名学者吴晗也说过:“历史工作者是记录昨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记录今天的历史。” 我们知道,历史是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的。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我国史官的优良传统。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右卿崔杼杀害了国王齐庄公齐光,崔杼命令太史以得传染病而死来记载齐庄公的死。太史不从,直书崔杼弑君,因此激怒了崔杼而被杀。崔杼又命令太史的弟弟改写,不从,又杀之;再令其二弟改写,又不从,又杀之。最后轮到三弟,依然据事直书。他认为这是史官职责,失职求生,不如死去。史官这种忠实于事实的做法,对于新闻记者是很有影响的。我国已故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任白涛在《应用新闻学》中就说过:“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含义是双层的。浅层的含义是,记者应当努力将事实的基本要素、基本数据核实准确;深层的含义是,记者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挖掘事实的本质。 80年代末期,我国某地农民买桑塔纳小轿车,某地农民买飞机、修跑道。这些事实本身是准确的,但在当时农村毕竟还是凤毛鳞角。有些记者以此大做文章,并由此得出“中国农民现在已愁有钱无处花”的结论。显然,这不是对事实实事求是的报道。从全国农村数亿农民的情况来看,一些穷山僻壤的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未真正解决,不少地方还要扶贫救助。记者以偏概全,既容易导致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怀疑,也容易诱发读者产生逆反心理。由此可见,只有记者把忠实地报道事实当成神圣的职责和任务,读者才能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

地理编辑部同事人员流动很小,貌似近两三年没有新人进来,而且大多在本行业工作多年。大家学历基本都是本科和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和研究生的专业有自然地理类、文学新闻类等等,没有统一的标准。编辑部的同事的确很辛苦,经常出差采访,出刊前白天黑夜连轴转是常有的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关注中国国家地理今后的动向,杂志社在继续做大做强,很有可能“扩招”。谢谢!

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新闻、地理、生态等专业优先条件。编辑任职要求:人品正,有执行力,综合素质强;本科及以上学历,新闻、地理、生态等专业优先;两年以上媒体编辑或深度报道记者相关工作经历优先;有良好的交流沟通及文字功底和编辑能力,有一定的专家、作者资源。能独立策划选题,熟悉编辑流程,有活动策划及品牌运营能力。图片编辑资格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图片编辑或摄影相关专业毕业;一年以上图片编辑以及新闻摄影等相关工作经历,有媒体同岗位工作经验者优先。擅长整合资源,创造性完成文章图片工作。擅长摄影,熟练使用Photoshop等图片编辑相关软件;善于沟通、合作,性格开朗。扩展资料:中国国家地理招聘要求规定:1、对通过考试的应聘人员,用人单位应组织对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2、考试由事业单位自行组织,也可以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考试科目与方式根据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确定。3、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等多种方式。对于应聘工勤岗位的人员,可根据需要重点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欢迎加入我们

历史专业 不吃香! 面试和简历的时候 突出自己的特长!电子信息专业的同学 进了上海文广!

历史杂志社招聘

1、研究历史,通过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原真实历史。2、学以致用,通过历史启发现实,主要提升自身修养,次要以历史的眼光为他人、为社会提出正确的世界观。3、历史地理学是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具有跨文、理两大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理论性强、宏观用途广泛的实证性学科,五十多年以来为国家建设贡献巨大,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该专业就业情况都比较理想,毕业生去向以从事文职为主的企事业单位。4、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5、专门史专业的就业选择范围可能相对窄一些。但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专门史专业可从事教学研究,文笔好的可从事公关文秘,行政管理等。能够胜任专门史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扩展资料:  历史学不只是谋生的技能,更是立身的学问。报考历史学专业,需要真正对它感兴趣,用心学习,同样可以成长为高质量、多层面的专业人才,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非常坚实的基础。在报考历史学专业时,一定要对照专业目录,看准学校的特色和培养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以清史研究为突出特色,秦汉、唐宋和民国史的研究力量也较为雄厚。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等二级学科,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世界史学科则以西方中世纪和近现代史方面的研究力量较强;考古学科侧重北方民族考古。现代社会是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爆炸”社会,各种新的知识急速增长,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工作时或许用不到或许早已淘汰,所以最需具备的能力是“快速学就能力”,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就通过几天的学习马上就能具备与应用。而一个优秀的历史系学生,一个本科阶段没有仅仅在一个领域死钻的学生(事实上,本科阶段也不可能在一个领域死钻)就能具备这种能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历史学专业

我想说的是现在有多少大学生毕业能找到对口的工作我哥学的数控,结果学校里把他分配到银行里,现在就在银行工作如果你有志向,有能力,有目标,什么事情不能做,为什么一定要找工作,寄人篱下呢?我今年也是高中毕业上大学,准备进修历史,但我纯粹是为了兴趣爱好,工作,那是另一回事

额 不知道。

只要能顶住压力,会慢慢发展起来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