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音响世界杂志推介经典唱片音乐

发布时间:

音响世界杂志推介经典唱片音乐

大概是在20世纪初流入中国的吧。以前的留声机功能比较简单,风格也单一。21世纪的留声机大概从2002年开始,开始是阳江的一个做外贸的厂家,后来深圳又三个品牌,前期都不怎么样,深圳的品牌可能请来高人营销吧,产品不算特别好,但推广做的比较好。我个人还是认做出口的品牌。

呵呵 很有难度哦 什么 才是 有品位 难道 大家听得大众化歌 都是没有品位的 歌曲? 看来你的 品位很高哦 鄙视你

这个,重的要命

音响世界杂志推介经典唱片

《企鹅唱片指南》把演奏出了错误的唱片也评成了三星带花。十几年前我还把《企鹅唱片指南》视为神明,后来发现上了当。这本书在国外没有什么市场。很多乐迷都不屑于此书。那几个乐评者都带有自己的偏见。

可查阅:企鹅激光唱片指南中文版音乐圣经

留声机

呵呵 很有难度哦 什么 才是 有品位 难道 大家听得大众化歌 都是没有品位的 歌曲? 看来你的 品位很高哦 鄙视你

音响世界杂志推介经典唱片歌曲

skye boat songmaid of culmorecraigie hillmay it be i could be the oneI believe i can fly never had a dream come true as i moved on >

留声机的诞生于1877年。世界上发明留声机的人就是誉满全球的发明大王——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根据电话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声会引起震动的现象,拿短针作了试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音。于是,他开始研究声音重发的问题。  1877年8月15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让助手克瑞西按图样制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指着这台怪机器对助手说:"这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他取出一张锡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摇动曲柄,对着受话机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雪球儿似一身毛……”。唱完后,把针又放回原处,轻悠悠地再摇动曲柄。接着,机器不紧不慢、一圈又一圈地转动着,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与刚才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唱的一模一样。在一旁的助手们,碰到一架会说话的机器,竟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会说话的机器”诞生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1877年12月,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公开表演了留声机,外界舆论马上把他誉为“科学界之拿破仑·波拿巴”,是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即将开幕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立即把它作为时新展品展出。就连当时美国总统海斯也在留声机旁转了2个多小时。  10年后,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又把留声机上的大圆筒和小曲柄改进成类似时钟发条的装置,由马达带动一个薄薄的蜡制大圆盘转动的式样,留声机才广为普及。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的偶然性  然而,爱迪生这项著名的发明构思,却是幸福的偶然性促成的。  一次, 爱迪生一人在静静的实验室里研究改进在纸带上打印符号的电报机。这时,电报机内的一种单调的声音吸引了他。在试图排作这种声音时,爱迪生出乎意料地发现,这是纸带在小轴压力下发出的声音。在改变小轴的压力时,声调的高度也随之变化。这就使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借助运动载体上深度不同的沟道来记录和回收声音。  无独有偶,爱迪生在另一次试验电话的时候,发现传话筒里的膜板,随话声而震动。他找了一根针,竖立板上,用手轻轻按着上端,然后对膜板讲话。实验证明,声音愈高,颤动愈快;声间低,颤动就慢。这个发现,更奠定了发明留声机的决心。  几天后,爱迪生就画出了草图,并立即和助手干起来,留声机的主要部件,是一个金属圆筒,圆筒边上刻有螺旋槽纹,把它按在一根长轴上,长轴一头装着曲柄,摇动曲柄,圆筒就会相应转动。此外,还有两根金属小管,管的一头装一块中心有钝头针尖的膜板。经过无数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诞生了。爱迪生回忆说:“我大声说完一句话,机器就回放我的声音。我一生从未这样惊奇过。”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过后,他又从架子上的尘埃中把留声机取下来,要继续改进它,他仅在留声机上的发明专利权就超过了一百项。他是耳聋之人,能发明这样一个发声的机器已是令人惊异了。当我们看到今天的留声机时,不要忘记这上头渗透着爱迪生无数辛勤劳动的心血。实质上,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留声机所掀起的文明和发明巨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电唱机、磁带录音机、磁带录像机、激光声像机……相继问世,追溯其源头,不都是来自爱迪生的伟大发明吗?

爱人

鸭子 梦醒时分 野百合也有春天 我终于失去了你 把悲伤留给自己 钟爱一生 等

音响世界杂志推介经典唱片类型

Denon 天龙,是为最多人熟悉的日本音响大厂,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同时发展唱片录音和音响厂家。天龙的前身是日本"歌伦比亚"唱片公司,历史甚为悠久。而早在70年代初,天龙就是全世界最早开发PCM数码录音格式的公司,对于数码音响科技的早慧程度甚至领先于SONY和PHILIPS。现在,DENON的音响产品几乎包含全部领域,除了有极昂贵到非常普及化的Hi-Fi、Hi-End、家庭影院和迷你套装音响等民用产品,天龙甚至还制造供电台广播和舞厅DJ使用的专业器材。论品牌知名度、科技领先程度、产品占有量以及品种的丰富性,天龙绝对是日本音响业的老大哥。 Dali 又称"达尼",丹麦扬声器品牌。除了制造喇叭外,也少量生产配合自己音箱使用的功放产品等。其新旧旗舰Skyline、Megaline等扬声器售价都高得夸张,堪称镇厂之宝。其实"达尼"在Hi-End界的地位并不显赫,倒是在中价音响市场有不小的作为。其产品系列非常丰富,外观工艺精美的程度是同级产品的榜样,"皇太子"等型号的音箱非常讨好大众市场。 Dantax 来自丹麦的Dantax,过去有着尊贵的形象与高昂的价格,但随着音响"泡沫经济"的渐渐破灭,他们正转以平易近人的姿态,让更多人都能享受到丹麦的艺术工艺之美。Dantax的两位主要设计者都有非凡的审美观,他们的设计承袭了丹麦人引以为傲的传统工艺,在外型上则大胆创新,因此让Dantax的产品变成兼具视觉与听觉效果的美丽音响制品。 Dcs 英国dcs是目前数码音响领域最具有领导地位的高科技公司。它的全名是Data Conversion Systems,它们原来替英国国防部设计开发导弹与太空设备所需的精密仪器,八年前,以丰富的计算机经验投入专业数字音响领域,立刻取得空前的成功。例如日本飞利浦、东芝等所推出的24 Bit CD,几乎清一色采用dcs900型A/D转换器,这也是当时专业界唯一一部有24 Bit/96KHz处理能力的数字器材。当时商业化的24 Bit芯片还没有问世,dcs以高性能的摩托罗拉56002处理器搭配AT& T Gate Array芯片构成独特的DSP滤波线路,A/D转换也是自己开发的,加上5Bits超取样时间延续式电路,构成了专业器材的心脏。与此同时,dcs也推出950与952两台专业用的D/A转换器,提供录音室作为监听使用。后来,有少数高烧玩家把952拿到家庭HI-End系统中接驳,发现其表现居然所向无敌,于是dcs见风转舵,以专业版的952为蓝本,开发出适合家庭使用的Elgar数码/模似转换器。第一代的Elgar同样具有24Bit/96KHz运算能力;而最近,dcs又推出可以对应DSD编码技术的24 Bit/192KHz的解码器,以配合DVD-Audio和SACD时代的来临。虽然这些器材的售价贵到吐血,但可以说,dcs就是当今专业录音和Hi-End数码科技的掌舵人! Definitive Technology 美国扬声器品牌,有30多年的历史,在AV领域知名度颇高,产品系列由大到小非常的丰富,光超低音音箱就有许多款,价格不贵,但质素和外观都在水准之上,在国内市场不甚有名,但在美国却十分畅销。 Densen 丹麦Hi-Fi小厂,素以制造优质但售价不贵的纯功放闻名。其产品外观简洁优雅,内在"补品"云集,声音品质相当优异,在国内发烧友中有较大的名气。可惜产量并不太多。 DeVa DeVa是英国利物浦Morgan公司所设计生产的音响器材,他们的CD机、功放以物超所值为市场目标。这家公司非常小,但却相当有活力与创意。所有deVa的产品编号都是以该产品所使用的变压器容量命名,例如deVa500所使用的环型变压器就是500VA,deVa125所使用的就是125VA的环型变压器。在deVa的设计理念中,认为电源是音响器材的重要根本,只要把电源搞好,声音表现已经有七成水准,再加上一些高明的线路与精选的零件,就能让大多数喇叭发出很好的声音。虽然售价不贵,但deVa的器材金属加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那鱼鳍纹的顶板,重量级的遥控器,以及豪华的接线端,都称得上有良心的制作。 Diapason Diapason是来自意大利的扬声器品牌,其原木和金属巧妙结合的外观和工艺,有着令人惊叹的艺术创意。在声音方面Diapason强调精致和细腻的音乐味,没有火爆之气和压迫感,于声于形都非常适合白领阶层的欣赏口味。 Diatone 日本极少有优秀的扬声器出产,而日本三菱集团旗下的Diatone可称是最值得骄傲的日本人的喇叭品牌。它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其40年代和NHK广播公司联合开发的P610全音域单元和监听音箱,至今都是古董音响收藏者心目中的名器。至今Diatone仍然在制造大体积、大品径的扬声器,走高价经典的路线,在日本国内也仍然拥有一批簇拥者,但在国际市场这个品牌影响力不大。 Ditton 英国一家颇有历史的扬声器厂家。1938年成立,70年代初与Celestion厂合并,开始量产中低价的扬声器。Ditton的产品工艺精致,声音拥有英国绅士般的内敛气质。其旗舰PSM-MT采用新型低音把射孔技术,拥有大小五个单元,重量惊人,在音响界小有名气。 Dpa Dpa是英国一家小型高级音响公司,但产品科技含量级高,尤其在数码处理技术方面显得相当有料,只是他家的产品在普通发烧友中知名度不高,价格也不便宜,所以鲜有簇拥者。 Dunlavy 该品牌系原澳洲扬声器名厂Duntech的创始人移居美国后开创的又一Hi-End喇叭品牌。Dunlavy喇叭的设计理论与当年的Duntech大致相同,都是以追求点音源、时间/空间同轴、相位绝对一致为目标。这使这个新的品牌在美国发烧界一下子获得了很高的声望。 Duntech 澳大利亚最著名的Hi-End扬声器品牌,其主事者有为军方设计潜艇声纳系统的背景,他们的音箱产量甚少,但一贯注重严谨的科技和一丝不苟的产品精准规格,并极强调对时差相位的修正和对声音绕射的控制,他们的喇叭几乎每一款都以"假想点音源"的方式设计,并在扬声器界建立了不少准则。其"皇帝"、"公主"、"伯爵"、"子爵"等音箱均是高级发烧友人所共求的珍品。 Dynaco Dynaco是美国50年代末诞生的一家老牌音响厂家,最早以电子管器材起家并名震天下。在真空管全盛时期,Dynaco曾经推出SCA35前级、Stereo30与Stereo70后级,成为Dynaco以后一系列产品的设计基础。1966年以后,晶体管变成新潮的玩意,Dynaco也不得不推出SCA80与Stereo120后级来迎合市场,没想到却成了日后公司无气大伤的主因。之后Dynaco几经易手,但传统的富有"胆味"的声音风格一直没有改变。现在的Dynaco产品,虽然采用了现代的生产技术,但依然坚持使用他们传统的线路设计。此外,他们还坚持实而不贵的平民路线,将成本尽量用到内在的设计,不在外观上多作浪费。黑乎乎的机箱虽然不起眼,但在懂行人眼中却是朴素而好声的产品。 Dynaudio Dynaudio,在国内发烧友中俗称"丹拿",是Hi-Fi音响市场最响亮、最受人尊敬的扬声器名牌之一。有25年历史的丹拿公司位于丹麦,但老板和开发部门却是在德国。丹拿的另一子公司--Dynaudio Acoustics则专门负责制造提供专业录音室使用的监呼级音箱,在业界同样有口皆碑。在正式制造音箱前,丹拿以出品扬声器单元驰名世界。他们从1968年开始就一直对喇叭单元作研究,成果卓越。1970年丹拿就开始在高音单体的磁隙中灌以铁液充作冷却物。1971年发展出自己的Hexacoil音圈,1974年推出"非周期性基座阻尼"Variovent的低音反射孔,1977年建立5公分大磁体的标准,1981年发展出"硅酸镁聚合物振膜"材质等等。这些成绩均表现出丹麦工艺水准对声音再生的高标准。也因为如此,只要任何人一听到Dynaudio的喇叭,都会有一种"非常理性"的感受。其扬名立万的T330D高音单元,至今都被一些高价位的Hi-End音箱品牌广为采用,而那个约4公分直径的半球型软凸膜中音更是引人注目。还有,他们所生产的一种锥盆中央无圆形防尘罩的中、低音单体也都是发烧友议论的焦点。丹拿的喇叭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发达的磁路系统,效率非常低,但声音极美,拥有无比的音乐味。这一特点甚至影响到了丹拿的音箱成品中,因此,想领略丹拿美声者,必须有心理准备,他们的音箱非常不好推,得准备大力的功放才能驯服。最近,丹拿推出要价8万5千美金一对的超级旗舰音箱Evidence,被认为是扬声器世界的"一级方程式赛车",举世惊艳。 满意请采纳

饿……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大了,有点让人无法回答。其实任何音乐作品的风格都不是绝对独立的,也许在一首作品中,你能听出ragtime的味道,也能听出swing的味道,就算更加严谨的古典音乐中也是如此,音乐的风格都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绝对独立的。作曲家在写这首作品的时候也许根本就不会考虑应该写成什么风格的,他们只是有感而发,后人人为的把音乐划分出这么多风格也只是一种归类方法罢了。具体的什么风格对应的代表作品这个我不能回答你,但是我能告诉你十张专辑和它们的下载地址,这十张碟都是在JAZZ音乐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你听了这些东西才算是对JAZZ音乐有了一个最初步的了解音乐毕竟还是感性的东西,太理性化了反而不好。-30082-1-html里面有这十张碟的详细介绍和下载地址

这个,重的要命

世界经典音乐赏析论文

西方古典音乐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奴隶社会中,古希腊、古罗马的音乐文化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世纪,宗教音乐占有统治地位;其特点是以歌唱为主的多声部音乐形式;11世纪世俗音乐和民间音乐发展起来;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逐渐取得重要地位;经历16、17世纪,器乐的发展为18世纪的古典音乐打下基础。一、古典音乐的划分 18世纪是古典音乐的分界线。18世纪以后,进入古典音乐时期,音乐史步入一个辉煌的时代。 二、古典音乐的流派 巴洛克音乐时代 这是古典音乐的第一个流派。“巴洛克”原意是不圆的珍珠,最先用在建筑上。古典乐派时代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古典乐派时代,奥地利的海顿、莫扎特和德国的贝多芬是代表人物。这个时期的音乐形式基本上是器乐,声乐退居其次。浪漫主义乐派19世纪20年代进入浪漫主义乐派时代,杰出的作曲家有德国的舒曼、门德尔松、韦伯、波兰的萧邦、奥地利的舒伯特、法国的伯辽兹。 民族乐派时代民族乐派是浪漫主义的重要分支,它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印象主义乐派时代印象主义乐派萌生于19世纪的法国巴黎,创始者是法国的德彪西。印象主义源于法国画家莫奈的《印象·日出》。

一篇音乐欣赏的论文,1500字左右!给你

哥们 选修课《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赵京封的吧~~哈哈~~好玩!

超验的艺术──谈莫札特的音乐轻快愉悦的风格  我一直对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有些人认为宗教是桎梏艺术的最大元凶,有人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办法呈现出艺术最超越的心灵,有人则宣称艺术可以取代宗教,并达到宗教的功能。于是我决定「宗教音乐」。我的想法是,不管宗教与心灵的关系究竟为何,宗教音乐绝对呈现的出最真实的心灵状态。  在研究宗教音乐的过程中,我对莫札特尤其好奇,因为他在萨尔兹堡这个宗教重镇成长的岁月中,一直为其生计:教堂管风琴职位谱写为宗教仪式而有的宗教音乐,而萨尔兹堡主教对莫札特这个艺术家又非常的不尊重,把莫札特的才华弃若敝屣,不断限制他的创作,甚至规定莫札特的宗教音乐只能写小弥撒曲,把莫札特自由的心灵视若宗教中的杂质。  这期间,莫札特为想离职,主教竟然以辞去莫札特父亲之职务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来要胁莫札特。莫札特为了想离开撒尔兹保受限的创作气氛,与不被器重的艺术生命,也曾在母亲陪同下,周游当年以神童之名走访过的诸如慕尼黑,奥斯堡,曼汉,巴黎,伦敦,海牙,巴黎,里昂,瑞士等大城,想另寻创作生涯的开始,结果非但没有成功,母亲反倒因旅途劳累而病故。莫札特并不想耗费时间教授音乐课以餬口,只好再返回撒尔兹堡,忍辱继续作管风琴师,最终还是以跟主教彻底决裂收场。对萨尔兹堡的宗教气氛,莫札特曾写信给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所以莫札特的生命,其实一直周旋在创作渴望与维持家计的现实中、周旋在跋扈主教的宗教压力与自由的艺术生命之间挣扎不已。和谐中隐藏的突兀  莫札特六岁时的画像,此时的他是人所周知的神童。莫札特的父亲 Leopold Mozart莫札特的母亲莫札特的音乐总体而言非常轻快愉悦,这简直跟他的生命史格格不入。研究音乐史的人都知道莫札特的音乐生命非常早熟,他才三四岁就已充分显出其音乐的才华,七岁就以神童之名周游欧洲演奏钢琴,这时的莫札特深被王公贵族们宠爱,其音乐中的欢快愉悦是很能被理解的。这种欢快性质,也深深著莫札特的宗教音乐。他最早的宗教音乐 Kyrie(KV33)创作时年仅十岁,Kyrie的内涵是「求主垂怜我的生命」,其实应当是深沈的信仰告白,但这绝非被人视为稀罕天才的小小莫札特所能理解的。但很奇怪的,莫札特到了成人,已不再因神童受人宝爱,开始在撒尔兹堡跟主教折冲郁郁不得志以后,其音乐竟然还是有著愉悦欢快的特点。正是因著这种音乐风格,音乐诠释家开始注意在莫札特音乐中潜藏的,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的小调,不谐和音与半音阶,他们都发现这些音符在诉说著欢快之外的另一些东西,而莫札特每每在彷佛不经意间陈述出这些情绪后,便立即以欢快,以和谐再度压过。而这样的音乐风格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在母亲去世,莫札特又必须比以前更卑屈的返回撒尔兹堡作管风琴师以后。  譬如莫札特的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V364),此曲作于 1779,此时母亲已过世,莫札特回到萨尔兹堡,跟主教仍旧不合,(一年后终于彻底决裂),此曲就在一向欢愉轻快的风格中,间杂有半音阶的快速回旋上升音符,给人很焦虑不安的、彷佛想离开逃跑的感觉,此外还数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沈重的往返对应,好像是在不安的质问著什么。但是这种音符的出现,都是突兀的过渡,不知何来何去的在和谐声中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虽然这种焦虑感,严厉的大主教是不可能准许莫札特将其放入宗教音乐的。但若仔细聆听同期的宗教音乐C大调庄严弥撒(KV337),就在其 Kyrie中,便有著间杂半音阶的上升,与突然出现嘎然而止的不谐和合音,尤其是因著其合音突然收入休止符,给人「提出没有答案」的不确定感十分的明显。这种宗教音乐的表达,已经是十分露骨了。  不管莫札特最终是如何的以欢快否定忧郁与焦虑,其音乐呈现出来的真实心灵,却还是可以被聆听音乐者感觉出来:莫札特渴望自由渴望离开,对当时的生命处境并不满意。  莫札特于 1781年终于跟大主教决裂,据说,是大主教踢著他的屁股,当众很难堪的把他赶出去的。莫札特在信中告诉父亲,「主教说为他服务的人中,没有像我这样坏的,又说其他我都不想重复的难听的话,还说我没教养。请你不要灰心,离开大主教我想我就开始会教好运了。」从此,莫札特开始他更艰困的,收入极不稳定的人生。  灵魂深处的信仰告白  莫札特离开撒尔兹堡后,于 1783年创作了他最著名的「C小调弥撒」(KV427),这曲弥撒因为没有教堂仪式肯用,终于没有完成,但光就其完成部份,便有人将之与巴哈「B小调弥撒」、贝多芬「庄严弥撒」并列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  这首弥撒曲的 Kyrie,先以乐器出现沈重的主题动机后,乐器与人声呈现二种不同的主题赋格,人声也分四部赋格。人声一开始就是急遽升高再急遽下降,给人十分戏剧性的激动感,而器乐主题重头到尾循环反覆进行式,彷佛在陈述一个明知结局却无法停止的抉择,更衬托出人声四部赋格「主我求你垂怜」的哀鸣。中间「基督请你怜悯我」歌词部份,是独唱清柔祈祷风,与合唱清柔祈祷风时而对话,时而互相附合。等祈祷风结束,就又回到器乐与人声二部赋格。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