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投稿

发布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投稿

玩竞赛,增加学生的兴趣

Balzac was born on May 20, 1799 France tour in the middle of the 15 and moved to Paris with her 17 years in law school, after school has been at a law firm and notary firm be on duty, and attend lectures on litera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was Bachelor Literary creation at age 20, pen name has published a number of unsuccessful plays and To make a living, 1825-1828 has engaged in during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industry, are failed in After exploring and temper, Balzac took to the roads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In 1829 published the novel the last of a Chouan partiers, preliminary lays in the literary Published in 1831 novel La Peau de chagrin earned him a reputation as France is one of the most He ties his works into an organic whole of 1841 he in Dante Divine Comedy under of enlightenment Xia, official to own works of total name will for room comedy under and in "room comedy" preface under in the claimed to do social history of "Secretary of"; think social environment cultivates people, therefore should focus on Yu "character and they of thought of substance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writers has "perspective force" and "imagination"; focusing on on geography and character body of exact From 1829-1849, Balzac wrote 91 works of the human comedy, including long,-novelette, short story and essay, and so on, into the custom research, and the study of philosophy and the analysis of three Novels of the Eugenie · high Grandet, and the old man, the disillusionment, and the farmer, and Cousin Bette, and so France great of critical realism writers Balzac in he more than 20 years of writing career in the, writes has 91 Department immortal of handed down of in these works in the, he total shaping has more than 2,400 multiple different type of character image, to later sons left has valuable of art people cannot help but to asked, Balzac is how using such short of time to creation so more of world masterpieces of does? Balzac has a creation timetable: from midnight to second days noon work, that is in Chair Shang sat 12 hours, Concentrate on modifying articles and Then, from noon to four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reading a variety of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five meals, 5:30 did not go to bed, also gets up to continue working until France introduction to a biography of writer, said: "every three days Balzac's ink bottle filled once again, and with ten written ” 学生的老师!和老师商量,希望老师对学生专门辅导!可以给予一定的奖金!对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赞同0| 评论 2011-12-11 14:00 metooqww | 二级 找学生的老师!和老师商量,希望老师对学生专门辅导!对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赞同0| 评论 2011-12-11 19:08 火烧云水冰月 | 二级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以游戏为主线“活”化课堂教学——《aiei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ai ei ui》是义务教材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部分第9课,是复韵母教学的起始课。因此,复韵母的字母组成和发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兴趣的培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应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普通话的重要工具,但学习起来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学生厌学情绪。《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我就让游戏贯穿整个课堂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乐学氛围,从而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孩子们在会心的笑声中动手动脑,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歌曲导入(伴随着《郊游》的音乐声,学生自由做动作)。  师:小朋友,我们今天到拼音乐园去秋游,好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拼音乐园学习,激起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师:瞧!拼音乐园里有好多气球。  (黑板上贴有不同颜色的气球,背面写有学过的单韵母。)  2、生摘气球。  师:你们喜欢漂亮的气球吗?你喜欢哪个就把它摘下来,不过气球背后有一个小秘密,你得把它说给大家听,说准确了,就把这个气球送给你。  师:这些气球中的字母合起来有一个总称叫什么?(单韵母)  谁知道单韵母有哪些特征?  3、揭示课题。  师:看老师变魔术(移动还剩在黑板上的两个气球)让气球“i”往上飞,飞到“a”的后边就组成了复韵母ai。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ai ei ui  [这样安排复习导入,体现了灵活性、层次性、多样有趣的形式,使学生拾级而上。]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复韵母ai。  (1)学生尝试念ai。  老师观察后分别请出一位发音正确的学生和一位发音不正确的学生上来念ai,让全班同学观察、区别、评价。  (2)教师边评价、边示范,讲清发音要领。  (3)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四声练习。  请同学们看书中的图,你发现了什么?  如:姐姐高,弟弟矮ai ai ai  (4)指导书写ai。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ai的家在哪儿?师范写一个,生试写两个。  [这部分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评价、练习学会了ai,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2、课间休息。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奖励你们一个游戏。  同桌板手腕比赛(老师喊加油)。  [这环节安排既调节了课堂气氛,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又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3、学习复韵母ei。  (1)师:刚才听到小朋友们憋足劲,都发出了“哎—”的长长声音,声音短一点就是今天学习第二个韵母ei。  (2)看图,谁说说怎么利用图记住“ei“的音、形。  (3)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四声练习。  (4)书写指导。  [从游戏引入,再通过看图、编顺口溜等方法来学ei,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易懂、易记。]  4、小组合作,学会ui。  (1)同桌或小组合作看课文插图、编小故事、做游戏学习ui的音形。  (2)反馈。  a、指名看图说话,小女孩围围巾,“ui”的字形象围巾,“ui”的读音就是“围巾”的“围”的读音。  b、两个小朋友上来打电话。  如:甲:“ui,你好,王小伟,我是薇薇。”  乙:“你好,薇薇!有什么事吗?”  甲:“我今天学会了三个复韵母ai、ei、ui。”  ……  [这部分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观察图画中,在游戏中学会了韵母ui。]  三、巩固练习。  课前师生共同用硬纸片做好若干个花盘,(班内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就做几个花盘)若干个写好音节的花瓣,平均分给每个小组。  1、师:拼音乐园里的东西真多,刚才各小组都分到了一个大花盘和4个写有音节的花瓣,有梅花、有喇叭花、有杜丹花……如果小组内同学都练会了,就可以把四个花瓣逐一贴到花盘上,全贴完了,就可以把大花盘贴到大花园里,(手指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让我们的花园变得更美丽。  2、师:这样,你们是喇叭花队,你们是梅花队。  3、师:各小队贴好后,自由选一个其他小队花盘上的音节念一念。  [这个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反复练习拼读音节,寓趣味于枯燥的练习中,学生感受到花园美的同时,所学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写了人物什么特点 通过哪些事例表现特点的 通过朗读去体会

在网地址中输入: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 、教师之友 、江苏教育 、镇江教育 、家庭教育 、班主任之友、 小学教学设计等等 ,搜索就得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投稿邮箱

在网地址中输入: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 、教师之友 、江苏教育 、镇江教育 、家庭教育 、班主任之友、 小学教学设计等等 ,搜索就得了。

已经发了

好的

报纸类 《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考试报》:海南海口五公祠后路14号 571100 《中学生学习报》:河南郑州工人第一新村 450000 《学习报》:山西太原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中学生理化报》湖南长沙左家垅桃花坪1号 410012 《学习方法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中学生科学报》:北京海淀北洼路43号 100036 /bsli-zjkx/ 《中国中学生报》: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教师报》:陕西西安药王洞119号 710003 《教育导报》:四川成都陕西街26号 610041 《教育时报》: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 《中国教育时讯报》: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德育报》: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教育信息报》:浙江杭州文三路求智巷5号 310012 《现代教育报》:北京海淀北三环西路11号 100088 杂志类 《上海教育》: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 《人民教育》:北京海淀文慧圆北10号 100088 《班主任》:北京北四环东95号 100101 《班主任之友》:湖北武汉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现代中小学教育》: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教育探索》:黑龙江哈尔滨南岗中兴街19号 150080 《素质教育》:北京9666信箱 100086 《高中生》:湖南长沙彭家井11号 410008 《中学生》:北京朝阳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成才之路》:黑龙江哈尔滨太平区南直路和平小区35楼 150056 hina- 《中小学管理》:北京西城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教育文汇》:安徽合肥屯溪路435号省人大联合楼8楼 230022 《教师博览》: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教育科学研究》:北京朝阳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考试》:北京永安路106号 100050 《现代技术教育》:北京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100084 /chn/cbw/htm 《教育仪器与实验》: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5号 100080 《招生考试通讯》:辽宁沈阳和平区北区马路37号 110002 《课程 教材 教法》: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高考》:辽宁长春建设路43号 130061 《教学与研究》: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59号 100872 《数理化解题研究》:黑龙江哈尔滨外景阳大街47号 150020 《理科考试研究》:黑龙江哈尔滨滨河兴路50号 150080 《中国考试》: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9号 100080 《教学与管理》: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课堂内外》:四川重庆渝中区双钢路3号 400013 《数理天地》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37号 100080 《数理化学习》: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生理科应试》:黑龙江哈尔滨师大 150080 LKYS 《中学理科》:广西南宁建政路37号 530023 《中学生百科》:湖南长沙韶山北路643号 410007 《中学物理》:黑龙江哈尔滨和兴路50号 150080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西安陕西师大 710062 《物理教学探讨》:四川重庆北碚西南师大 400715 《物理教学》:上海中山北3663号华东师大 200062 《物理教师》:江苏苏州大学 215006 《物理通报》:河北保定合作路1号 071002《电化教育研究》:甘肃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中小学电教》:吉林长春湖园路1号 130022 教育类报刊投稿地址 报刊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人民教育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北京教育 北京市8032信箱 100088 辽宁教育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 110031 小学教学设计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JX 吉林教育 长春市西长春大街95号 130042 education- 山西教育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SXJJ 天津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 300113 黑龙江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 150080 陕西教育 西安未央区纬26街中段 710016 湖南教育 长沙市开福区彭家井11号 410008 湖北教育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四川教育 成都市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6楼 610041 江西教育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330046 福建教育 福州市鼓屏路162号省教育厅二楼 350003 上海教育 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sh_ 江苏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数学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楼 100037 中小学教材教学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课程教材教法 北京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小学语文教学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XXYW 小学教学参考 南宁市建政路37号 530023 **小学教学研究 南昌市沿江北路40号 330008 特区教育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头16号 518001 江苏教育研究 南京市中山北路259号 210003 班主任 北京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班主任之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珞路9号 430060 中小学音乐教育 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科学课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430079 小学德育 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楼一楼 510631 南通教育研究 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五楼 226001 教育艺术 北京804信箱 100037 **小学青年教师 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河北教育 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 050061 环境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100036 **教学月刊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教育科学研究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 100101 中国校外教育 北京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心 100035 现代中小学教育 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ZXXJY 现代特殊教育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210013 中小学管理 北京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100011 学科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100875 中小学教学研究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 110032 海盐教育科研 H 海盐新课改杂志 H 嘉兴教育 中国教师报 (详见下面“相关信息”) 浙江《教育信息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 全国各地教育类报刊(学生)投稿地址一览表 报刊名称 编辑部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作文周刊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东路26号 041000 ZWZKS 中国儿童画报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日报 长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中国少年报 北京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儿童故事报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农村孩子报 安徽省宿州市东仙桥街南区五楼 234000 小学生阅读报 长春市人民大街173—1号 130022 少年之友报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 232001 语文辅导报 辽宁省铁岭市邮政局第58号信箱 112000 少年先锋报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76号 400020 EMAIL—WLL EMAIL—AB 少年科普报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大街18号 113006 作文评点报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 少年智力开发报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关心下一代周报 江苏省南京市梅园新村大悲巷12号 210018 江海晚报“南通教育”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 226001 小龙人报 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109号 750004 语文报 山西太原市广场收投局12022信箱 030012 (低幼版) (故事版) 语文报(小学版)山西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1107室 030012 小学生学习报 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作文编辑室: 小学生拼音报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中街29号 100061 小学生世界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少年文学 武汉市长江日报路特1号 430015 学习方法报 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读写知识 北京市西城区东新开胡同67号 100035 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 16371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投稿经验

何江燕:下面我们有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朱文君老师来跟我们谈一谈如何撰写教学文稿,以及在投稿、发表文章方面的诀窍,她作为一名“业内人士”,一定能给我们许多的指点。另外,朱老师当过语文老师,做过语文教研员,现在成了语文杂志的编辑,可以说她把从事语文工作的角色一一体验过来了,所以她来讲的话,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朱文君:考虑时间关系,我还是站着说吧,另外当惯了老师,不习惯坐,喜欢站(笑)。何江燕老师说我体验过多种角色,怕大家有误解,以为我总是喜新厌旧(笑),所以得解释两句。我是学教育理论的,在教育局里做了几年教育管理工作,然后就到了学校教书,先教自然,然后教语文,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找到了我的价值。在学校一呆就是十年,乐在其中,意犹未尽。98年因工作需要,我做了我所在的区的语文和自然两学科的教研员,这个教研员一做就又是五六年,尤其是对语文教学教研情有独钟。而今我又跨入了出版行业,成为一名杂志编辑,当然,置身的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没有变。在决定转行的时候,我一度很犹豫,在一次会议上,遇到我们武进区教育局的沈克强局长,一位博览群书、学养深厚、视野宏阔、见解独到的文化学者和教育专家,他鼓励我去迎接挑战,他说,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地带,不是行业内经过反复爬犁的熟地,而是行业与行业,领域与领域的交界地带。他的话我一直牢牢记着,在新的工作领域中践行着。 说到生机,我想说,因为沈局长的缘故,我对武进充满向往。到了武进,我时时被洋溢出的勃勃生机感动着。今天一大早起来,阳光灿烂,我从住的地方出来,沿着宽阔的马路走一段,我看到路边林立着正在建设中的高楼,看到路边青翠欲滴的草木,开得正艳的杜鹃,空气中更充满了芬芳的草木生长的气息,我不禁感慨,武进是一片非常充满希望的土地。来到星辰实验学校,我没有想到星辰这么大,是我所见到的规模最大的学校。在这样浩如星空的学校,怎能不让人浮想连翩呢?怎么不让人从心底里溢出希望呢?及至走进教室,听到年轻的小周老师这样的一节课,沉浸其间,我再一次感受到那宁静中洋溢出的生机,一种充满力量的蓬勃的希望。我被这一切感动着,我一颗渐乎老去的心受到了激励,我想,我不用多说什么,见到大家,相视一笑,表达我的感激,足够了。 但奉江燕老师之命,我得说说如何投稿,怎么投稿命中率高一些?说真的,我做编辑才两年,经验并不多,但是这两年下来,感触很多,这些感触里,更多的是依旧从一个老师的角度产生的。我于心里常常作着一个老师和一个编辑的激烈辩论。那我就把我零零散散粗浅的感受说一说,没有准备,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请大家原谅。 我想把“投稿”两个字拆开来说。先来说怎么投。 第一、给一份刊物投稿,之前一定要了解这个刊物的特点。 不要盲目地投,哗一下子发出去,像天女散花那样,可不行。我常常看到我的邮箱里,有的老师给我投稿的同时,还有同时发向很多杂志,抄送栏里密密麻麻的地址,这样不好,编辑最忌一稿多投。每一种刊物都有鲜明的办刊特色,你的稿子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比如说《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刊物的特点就很鲜明,它特别关注基层一线老师的教学,注重呈现教师的实践智慧。刊物的广告这么说:哪里有小学语文教师,哪里就有《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发短小精悍的文章,发最贴近课改一线的文章,发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让老师们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我这可不是做广告(笑)。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的用稿特点是非常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课堂实录、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读,再比如教学随笔,园丁故事等等。而有些刊物则不同,可能更关注理论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强调教育前沿理论的刊物。老师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要了解栏目的特点。 既然设了栏目,那么不同的栏目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就不同。栏目也是特点的。老师们可能也经常看各种各样的杂志,不知你们是否注意了,办得比较好的一些杂志,例如《读者》,它的每一个栏目从内容到篇幅,从版式到插图都有鲜明的特点,随手打开,熟悉它的读者立刻知道这是什么栏目。 我做这本《小学语文教师》也尽量地保持不同栏目的不同风格。 比如教学论坛,主要是发一些教学理论性的文章,体现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文章。钱老师是我们的老作者,他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专家,站在理论的高度,密切关注实践,以其融通理论与实践的视阈撰写了很多指导实践的理论文章,几乎每一篇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还有我们的“备课参考”栏目,今年,我把这个栏目名改了,叫做“备课室”。希望能更多地体现教师的备课过程,而不是仅仅提供资料性的参考。那么“备课室”里需要的文章如:教法尝试、教材解读、备课思考等等。最常见的文章,如教学设计,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及教法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篇幅太长,所以我们往往选择一些好的、有新意的片段设计。例如,今天小周老师上了这节课,导入很有特点,就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可以是“谈谈《古诗两首》教学的导入,不用写很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两千字,就可以写得明明白白,放在备课室里最合适。这样的文章,给老师提供的是“半成品”似的“操作模块”,便于读者将其融入在自己的教学中,灵活运用。 “案例反思”栏目,其实也是为老师直接提供教学实践信息的栏目,和备课室相比,它侧重于教学案例的呈现和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比如今天大家听了小周老师的课,有一些想法,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记录下课堂片段,然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我们的“案例反思”栏目的文章形式就是片段实录加上反思。 我也会为大家精选一些名家的课堂实录,完整地全课呈现,供老师们学习,这就是“精品课堂”栏目。不仅仅是名师的课,我还注意发掘一些在课型上、内容上、设计理念上有创意,有突破的课。或许这样的课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太具操作性,但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不是有“概念车”吗?课堂是否也可以提出“概念课堂”这一说?加上少许点评,让老师们通过这个课例,受到启发,激起思考,语文教学,再往前,我们该怎么走。 你看,这就是不同的栏目的不同特点。再说我们的“教学随笔”栏目,随笔和“备课室”里面的文章要求就不一样了。随笔更强调一种叙事风格的文章,文章不要长,就抓住一个事例去叙说,不见得是教学的,也可是语文教育方面的。也就是说,用叙事的方式和大家去叙谈,这就是教学随笔。老师们如果抓住了不同栏目的特点,你投稿就有的放矢了。写了一篇的文章,看看吻合哪个栏目的要求,投过去,正中编辑下怀,命中率当然大大提高。 第三点,要了解编辑的流程。 编辑期刊有一个流程。从收到稿件到选稿编稿,再到审读校勘、付印出刊,要经历好几道工序,要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跨度。你看,今天我下午赶回上海立刻要做的工作是把第六期已经三校的稿子最后验清后发到印刷厂出片。那么这第六期的稿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着手的呢?春节前后。那时开始策划、组织这期稿子。三月份编稿,四月份审稿、清样、三校。一期稿子编辑们要一个字,一个标点反反复复看上三四遍,尽可能地将错误率降到最低。四月底送到印刷厂出片付印,从印刷到邮局六月一日发到读者的手里,一个月时间,也不宽余。了解了这个过程,老师们投稿,特别是投备课类的文章,就要注意时间的提前量了,至少提前教学进度两个月,具体地说,比如这学期我上了一节很成功的课,课的设计很有新意,课后我把设计和实录整理出来,但现在投来的稿子,编辑肯定没法用,你是按正常的教学进度上的,刊物两个月之后登出来,已经事过境迁了。 你说,没关系嘛,我先发给编辑,他放着下学年再用好了。那样当然也可以,但毕竟像食品放陈了,不那么新鲜了。怎么才能“保鲜”?我建议老师们写好一篇稿子,先“雪藏”一段时间,给自己进一步思考的过程。钱正权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的文章刊出来,经得起推敲,且历久弥新。同样,老师们现在上了的课,感觉不错,往往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问题了,这时候如果能改进一下,一定会比现在完美得多,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把当初写的稿子拿出来,臻于完善,自己满意了,编辑拿到手也会如获至宝。这是我说的时间问题,老师要把握这样一个流程,你的投稿命中率的“血”又上升了几格。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你要学会跟编辑交流。 经常发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于跟编辑交流,他们在投稿前后,会给编辑打电话,交流沟通一下:朱老师,我有一个想法,我写了一篇稿子,您看看,给我提提意见,我过一段时间再给你打电话。但不能像前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位作者,他非常热切地想投稿,给我打来电话说:“老师,我昨天给您发了一篇文章,我2007年最大的心愿,也是唯一的心愿就是发这篇文章,您一定要给我发呀。”我一看他的稿子,不行,可怎么说呢?我只好给他打电话:“我想问问,你2007年还能有别的心愿吗?”(笑) 不能用这种方式来交流。要相信编辑们是会非常重视老师们投来的每一篇稿子的。我和你们一样是老师,我完全可以体会到老师们投出这篇稿子的满心希望。所以我这里详细讲一下投稿方面的注意事项。普通的纸质信件投稿,只要注意一点,在稿子上写清联系方式:电话,单位、地址、邮编。 电子投稿有这样几方面需要注意: 一、一稿一投,切忌利用网络的便利一稿多投。同样的稿子,好几本刊物上都有不是件光荣的事,反而会引起编辑们的反感。 二、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不要直接贴在“正文”上。下载起来麻烦不说,原文格式也无法显现。稿件里一定要写清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便于我们和你联系,便于稿件刊用之后给你邮寄稿费。 三、邮件名称不要只有“投稿”两个字,最好直接写明文章标题,所投栏目。也就是把文章标题作为信件名称,写在地址下面的“标题”栏里。让编辑检索时一目了然。最后一点还请大家原谅,老师们投稿后,都非常希望能尽快得到回复,但我们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时间回复的。除非这个稿子需要修改,需要跟作者交流。如果不需要修改,一般会在稿子审定后通知你,或发用稿通知。这是投稿的基本常识,由于时间关系先简单跟大家说说,挂一漏万。其他有什么,会后再交流。 接下来,我要说说“稿”,怎么写稿,什么样的稿才能入编辑们的“法眼”。 我确实很想和老师交流这个问题。我们刊物每天的来稿量很大,但不需要怎么修改,拿来能用的不算太多。原因在哪里?我一直在想。原先当老师,或做教研员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感觉。走出来再看,看出点问题:咱们教育系统内部的论文喜欢求全、求大。喜欢追求宏大的题材,喜欢新名词,新概念。我们的文章通常是这样:一个宏大的标题,如《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这样的题目,恐怕不是你三五千字能说透的;或者一个不知所云的标题,如《文化生命的课堂》,听上去更像一本书的名字。 文章什么样呢?必定有小标题一二三四五个,没有五个,至少也得凑齐三个。字数相等,句式相同。为此,少不了一番推敲,颇费些工夫。很多小标题放到哪篇文章用似乎都可以。框架搭好开始填内容,我之所以说“填内容”,就有“填空”的意思在里面。为了既定的框架填内容,甚至为了框架凑内容,而非为了内容结构文章。这样的文章看起来四平八稳,不鲜活、不灵动,毫无生气,好像都说了,其实什么都没说透,读起来味同嚼蜡。一些老师写例谈类的文章,有时候仅仅以一节课为例,也得弄出三、四个小标题,然后再把一个完整的课例一块一块地贴到这个标题下,再贴到那个标题下。课例变得支离破碎,好像都说了,好像都没说。原本可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也被弄得面目模糊了。这样的文章,可读性差,编辑不喜欢。老师也最好不要写。即使教育部门论文评比需要,也尽量少写些,它会写坏自己的文风,耽误自己宝贵的生命时间。 那么写什么? 第一,用鲜活的事例说明问题。 前面我说了,一些小标题往往是一些概念的表述。你提出这些概念,如果不用鲜活的事例来验证,那么这些概念什么也说明不了。鲜活的事例哪里来?从我们老师的实践中来,研究理论的专家也得向你讨教实践,你是最有发言权的,在实践中你每时每刻经历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具体事例,为什么不把这些记录下来呢?在这里,我想说一个让我深受启发的例子。前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一位德国著名汉学家的讲座,他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让世界瞩目,他是一位值得中国敬重的人。那天他的报告是关于中西方精神与身体关系的文化差异,标题很有意思,好像叫“中国人不散步吗?”报告开场半个多小时,他一直在讲述他和中国人交往中,发现中国人都不愿意无目的地走路(散步)的事例。先讲在中国的校园里遇到的学生如何,再讲他的中国朋友去德国如何,类似的例子一个接一个,先生操着不太流利的中文,不厌其烦地讲述一连串琐碎的细节,显得散乱而没有条理,全然没有通常所见的报告者无懈可击的推理和不断抛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观点。难道这是一位大学者的研究?散步不散步能说明什么?这些个别的例子又能说明什么?看看他庄重严肃,若有所思的神情,我真有些诧异。 然而,一个个细节,甚至细节中的细节,不断地叠放,镜头开始聚焦,共性的东西逐渐显现出来,中国文化中对待身体与精神的态度,在“散步”这一生活细节里得到印证。此刻的我,不能不随着他的讲述思想开去,头脑里不是被告知,而是被质疑,被激活,被开辟出一片片新的空间留待充盈。散步与不散步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孰优孰劣,这位汉学家直到报告结束也没有作结论。随后的交流,在座的很多学者从历史、社会、文化、人类学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提出完全不同的理解。一些问题又引出了新的问题。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不同学科在这里交错,“散步”的价值显现出来。研究,就此开始。这段场景我终身难忘。 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却鲜见这种针对细节的实质性研讨。更不用说我们空洞的,充斥着课程理论名词,甚至哲学名词,却鲜有说服力的语文教学论文,好像不这样,就无法显示我们学问的“高深”。 学问在哪里?学问在细节中。哲学家叶秀山先生说:“没有细节,你的学问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因为学问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名词。”事实就是如此,理论如果没有穿过这些细节,就无法真正抵达实践层面;而对理论的理解如果没有透过这些细节,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是纯粹的。历史学家陈春生先生提出历史研究要“回到历史现场”,他认为,真正深刻的有价值的研究作品,不是我们归纳出的所谓“特点”,不是主观臆想出的所谓“观点”,而是所能提交和呈现的个案,具体事件等等。 听讲座回来,我写了篇随笔,名叫《散步与细节》,我说,研究文化的,能从“散步”这个寻常的生活细节着眼;研究历史的,力求“回到历史现场”去关注细小的具体事件,这应该给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一些启示的。教学也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恰恰是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细节里,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共性的观念或行为特征,如果我们能聚焦细节,放大细节,就可能使教学研究摆脱在理念的圈子里打转的窘困,走向实质性的突破。平凡的细节被理论穿越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理论,只有穿越了一个个细节,才能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真正的研究就从眼下的细节开始。 老师们,珍惜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把你的细节用你的笔头表达出来,也许事例之后你没有说什么,但是,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文章首先要有鲜活的细节。 第二,要实实在在地说理。 一段时间,我们小语界兴起这样一种文风,文章中大量引用理论,堆砌概念新词的现象尤为严重。比如说,“言语是存在的家”“言语生命的精神欲求”之类,这些词语倒并非生造,而是一些哲学范畴的概念。我以为,不同范畴的概念拿到我们教育里面,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要慎重,更不能滥用。当然,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教学问题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会需要哲学的介入,会走向哲学层面的思辨。但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拿到教育实践里面,拿到教学当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自己也没弄明白,还要拿出来唬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既然如此,倒不如我们就来实实在在地说说道理,用最通俗的话,最朴实的话说道理。这一点我们的钱老师,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老师们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章。你们绝对找不到流行的新词汇和新概念,但是,他们说出来的道理却那么深刻,那么透彻。让我们看到了,读懂了语文最本真的东西。真正的大家的文章就是这样,读过朱光潜、丰子恺、季羡林、老舍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不是盛气凌人的说教,你要怎样,应该怎样,而是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长者在和你攀谈,商量,你看这样如何?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时髦的名词术语,我们用最朴实的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们以最朴实方式呈现自己最本真的东西。昨天听我们严晓东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倡导“自己的课堂,本真的课堂”,这是做到点子上的。进而再倡导“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教风、文风势必相得益彰。 倡导开门见山的文风,是我要说的第四点。 虽然我们是语文教师,但我们的学科刊物还是以庄重理性的叙事研究风格为主的。有的老师文笔很好,擅长抒情,写文章一吟三叹,柔肠百转。但我们需要的大部分稿子还是开门见山为好,干干净净的文字最说明问题。有的老师读了许多理论专著,写文章时喜欢引用,我以为,理论的东西不要照搬,要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老师写文章,开头不说“《语文课程标准》云如何如何”,就没法说话。结尾的时候不说,“让我们一起在新课程的路上奋勇前进”,好像就没法收尾(笑)。而这样的文字在编辑看来,既不中用,又浪费宝贵的版面。肯定删掉——挤干水分。干干净净地说话,就像今天最后小周老师的说课:今天我上了一节课,我有几点新体会——直接开始说。开门见山、干干净净。这样的文字到了编辑那里,是赏心悦目的,是很“养人”的。 投稿的事情就说这么多。有道是作文如做人。投稿也一样,透过稿子,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你这个人。我做过老师的,做过教研员,我不仅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看待一篇稿子,更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到你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情怀,看到你在课堂上的样子。读你的教学设计,教例反思,我仿佛身临其境你的课堂。当你讲述你的教学经历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你一颗真挚的心。穿越文章,我看你这个人,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真心地和大家交流,从你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真正发自内心希望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便能感受到你文章的温度,我能看文章背后一双热切的眼睛,一颗真挚的心。一定不能为了投稿而投稿,那样的文字再多再美再抒情,也挡不住文字背后一双冷冷的眼睛。老师们,让我看到你的心,看到一位老师捕捉到教学实践的智慧,急切和同行们分享,急切希望得到同行们帮助的热切的心。 比投稿更重要的是养成动笔的习惯。武进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很好的读书的氛围,老师们的学养深厚,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但是,书读进去,内化之后,还要转化出来。否则你只能是个书篓子,你所读的书只能作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转化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动笔。事实上,阅读就是思考,只有将阅读、思考的内容变成文字的时候,你真正才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把书里作者的思考变成自己的思考,系统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进而落实到实践行为中去,获得再创造的快乐。昨晚临睡前我看的一本书名叫《幻想之眼》,作者张文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名教师,他教学,践行着他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时常参加一些活动,作作讲演。但他更会静下来阅读、反思、写作。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时时反思的话,那么,他的灵魂是粗糙而躁动的,他的一生是飘零而混乱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话说得更好:我们要时常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动笔的习惯,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及时地记下来,你可能更多地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灵魂,在丰厚的思想积淀中,体会一份来自灵魂的充满希望的沉静与安详。 第三,养成动笔的习惯很重要,和编辑交朋友也很重要,尤其是和我这样的编辑交朋友(笑)。这么说,是觉得在跟星辰几位老师交谈时,我们共同捕捉教学中的智慧。比如,金磊老师对语文课上的一些所谓“非语文”问题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就跟我聊聊。我就说,金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就把这点写下来,咱们在刊物上做个茶座。这个茶座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和何江燕老师聊,她说,朱老师,我觉得“文本研读”很有意思,我也写了几篇“教材研读”的文章,不知道这样读可不可以。我听她一说,觉得何老师研读教材的角度很新,于是很快刊出了她的研读。周艳霞老师在一次闲谈中,和我谈到了最近一次教研活动的“同课异构”,我觉得这样一种教学比较,更能体现备课研究的过程,内容的可信度和形式的操作性都能给更多的语文备课以启发。于是我立即约周老师写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刊用了这篇文章。大家一起聊一聊,一起共同揣摩,这样你的文章可能写起来更有目的性,也能较快地在刊物上刊出。同时,也能通过和编辑的交流,你了解到现在整个学科界在关注什么,刊物正才策划哪方面的稿子等等,如果这方面我正好有所思考,和编辑交流一下,按照要求写一写。这绝对没有开后门的意思(笑),写得不好照样不用。不过,如果星辰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要向我投稿,我看见稿件上写着星辰学校某某向朱老师投稿,我感情的天平是会向这边倾斜的(笑)。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我更希望《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能成为一个平台,为星辰实验学校做一点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有这么一所学校,有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团队,有这么多洋溢活力的老师。我想,一方面,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另一方面,为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需要放开自己。你想成长吗,首先你要向大家敞开自己。开放的心态是获得成长的前提。就像我今天,不管我说的观点对也好,错也好,我站在大家面前了,我向大家敞开自己了。我真诚地和大家交流,激起思想的火花,而我便在这样的火花中得到淬炼。我也希望星辰学校的老师向我,向更多的同行敞开你们自己。谢谢大家! 何江燕:朱老师讲话真的非常实在,但是又很受用。她是在教我们怎样投稿,但又不仅仅在说投稿,她还在说语文,在说文学,在说人学。我觉得投稿是一门学问,我们的教学更是一门学问。两位专家的讲话里面有大学问,学问、学问要边学边问。但是遗憾的是,今天的时间不允许了,好在两位专家的讲话我们安排了现场记录,一字不漏。我们可以在这次活动以后去好好咀嚼,慢慢消化,否则会消化不良的。因为时间关系,千言万语我们只能化作最热烈的掌声,向两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了。好在我们这次活动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这次活动虽然划上了一个句号,但我希望它是一个逗号,后面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欢迎他们再次走进我们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更希望它是一个顿号,隔的时间再短一些,来的频率再高一些。相信两位专家肯定会欣然应允的。

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却鲜见这种针对细节的实质性研讨。更不用说我们空洞的,充斥着课程理论名词,甚至哲学名词,却鲜有说服力的语文教学论文,好像不这样,就无法显示我们学问的“高深”。 �0�2 学问在哪里?学问在细节中。哲学家叶秀山先生说:“没有细节,你的学问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因为学问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名词。”事实就是如此,理论如果没有穿过这些细节,就无法真正抵达实践层面;而对理论的理解如果没有透过这些细节,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是纯粹的。历史学家陈春生先生提出历史研究要“回到历史现场”,他认为,真正深刻的有价值的研究作品,不是我们归纳出的所谓“特点”,不是主观臆想出的所谓“观点”,而是所能提交和呈现的个案,具体事件等等。 听讲座回来,我写了篇随笔,名叫《散步与细节》,我说,研究文化的,能从“散步”这个寻常的生活细节着眼;研究历史的,力求“回到历史现场”去关注细小的具体事件,这应该给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一些启示的。教学也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恰恰是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细节里,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共性的观念或行为特征,如果我们能聚焦细节,放大细节,就可能使教学研究摆脱在理念的圈子里打转的窘困,走向实质性的突破。平凡的细节被理论穿越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理论,只有穿越了一个个细节,才能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真正的研究就从眼下的细节开始。 老师们,珍惜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把你的细节用你的笔头表达出来,也许事例之后你没有说什么,但是,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文章首先要有鲜活的细节。 第二,要实实在在地说理。一段时间,我们小语界兴起这样一种文风,文章中大量引用理论,堆砌概念新词的现象尤为严重。比如说,“言语是存在的家”“言语生命的精神欲求”之类,这些词语倒并非生造,而是一些哲学范畴的概念。我以为,不同范畴的概念拿到我们教育里面,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要慎重,更不能滥用。当然,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教学问题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会需要哲学的介入,会走向哲学层面的思辨。但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拿到教育实践里面,拿到教学当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自己也没弄明白,还要拿出来唬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既然如此,倒不如我们就来实实在在地说说道理,用最通俗的话,最朴实的话说道理。这一点我们的钱老师,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老师们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章。你们绝对找不到流行的新词汇和新概念,但是,他们说出来的道理却那么深刻,那么透彻。让我们看到了,读懂了语文最本真的东西。真正的大家的文章就是这样,读过朱光潜、丰子恺、季羡林、老舍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不是盛气凌人的说教,你要怎样,应该怎样,而是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长者在和你攀谈,商量,你看这样如何?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时髦的名词术语,我们用最朴实的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们以最朴实方式呈现自己最本真的东西。昨天听我们严晓东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倡导“自己的课堂,本真的课堂”,这是做到点子上的。进而再倡导“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教风、文风势必相得益彰。 倡导开门见山的文风,是我要说的第四点。虽然我们是语文教师,但我们的学科刊物还是以庄重理性的叙事研究风格为主的。有的老师文笔很好,擅长抒情,写文章一吟三叹,柔肠百转。但我们需要的大部分稿子还是开门见山为好,干干净净的文字最说明问题。有的老师读了许多理论专著,写文章时喜欢引用,我以为,理论的东西不要照搬,要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老师写文章,开头不说“《语文课程标准》云如何如何”,就没法说话。结尾的时候不说,“让我们一起在新课程的路上奋勇前进”,好像就没法收尾(笑)。而这样的文字在编辑看来,既不中用,又浪费宝贵的版面。肯定删掉——挤干水分。干干净净地说话,就像今天最后小周老师的说课:今天我上了一节课,我有几点新体会——直接开始说。开门见山、干干净净。这样的文字到了编辑那里,是赏心悦目的,是很“养人”的。 投稿的事情就说这么多。有道是作文如做人。投稿也一样,透过稿子,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你这个人。我做过老师的,做过教研员,我不仅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看待一篇稿子,更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到你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情怀,看到你在课堂上的样子。读你的教学设计,教例反思,我仿佛身临其境你的课堂。当你讲述你的教学经历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你一颗真挚的心。穿越文章,我看你这个人,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真心地和大家交流,从你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真正发自内心希望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便能感受到你文章的温度,我能看文章背后一双热切的眼睛,一颗真挚的心。一定不能为了投稿而投稿,那样的文字再多再美再抒情,也挡不住文字背后一双冷冷的眼睛。老师们,让我看到你的心,看到一位老师捕捉到教学实践的智慧,急切和同行们分享,急切希望得到同行们帮助的热切的心。 比投稿更重要的是养成动笔的习惯。武进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很好的读书的氛围,老师们的学养深厚,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但是,书读进去,内化之后,还要转化出来。否则你只能是个书篓子,你所读的书只能作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转化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动笔。事实上,阅读就是思考,只有将阅读、思考的内容变成文字的时候,你真正才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把书里作者的思考变成自己的思考,系统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进而落实到实践行为中去,获得再创造的快乐。昨晚临睡前我看的一本书名叫《幻想之眼》,作者张文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名教师,他教学,践行着他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时常参加一些活动,作作讲演。但他更会静下来阅读、反思、写作。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时时反思的话,那么,他的灵魂是粗糙而躁动的,他的一生是飘零而混乱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话说得更好:我们要时常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动笔的习惯,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及时地记下来,你可能更多地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灵魂,在丰厚的思想积淀中,体会一份来自灵魂的充满希望的沉静与安详。 第三,养成动笔的习惯很重要,和编辑交朋友也很重要,尤其是和我这样的编辑交朋友(笑)。这么说,是觉得在跟星辰几位老师交谈时,我们共同捕捉教学中的智慧。比如,金磊老师对语文课上的一些所谓“非语文”问题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就跟我聊聊。我就说,金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就把这点写下来,咱们在刊物上做个茶座。这个茶座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和何江燕老师聊,她说,朱老师,我觉得“文本研读”很有意思,我也写了几篇“教材研读”的文章,不知道这样读可不可以。我听她一说,觉得何老师研读教材的角度很新,于是很快刊出了她的研读。周艳霞老师在一次闲谈中,和我谈到了最近一次教研活动的“同课异构”,我觉得这样一种教学比较,更能体现备课研究的过程,内容的可信度和形式的操作性都能给更多的语文备课以启发。于是我立即约周老师写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刊用了这篇文章。大家一起聊一聊,一起共同揣摩,这样你的文章可能写起来更有目的性,也能较快地在刊物上刊出。同时,也能通过和编辑的交流,你了解到现在整个学科界在关注什么,刊物正才策划哪方面的稿子等等,如果这方面我正好有所思考,和编辑交流一下,按照要求写一写。这绝对没有开后门的意思(笑),写得不好照样不用。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我想,一方面,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另一方面,为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需要放开自己。你想成长吗,首先你要向大家敞开自己。开放的心态是获得成长的前提。就像我今天,不管我说的观点对也好,错也好,我站在大家面前了,我向大家敞开自己了。我真诚地和大家交流,激起思想的火花,而我便在这样的火花中得到淬炼。我也希望老师向我,向更多的同行敞开你们自己。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投稿网站

去上学吧网站搜索吧。我以前在那个网站工作,前二个月由于一些个人原因刚离职的。我在职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把小学,初中,高中的各种教师教案添加到网站里面去,共有2W多份。

上百度搜

中华教育资源网。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师 唐晓勇 授课班级 四·5 时间 2001/6/18 课节名称 《圆明园的毁灭》 一、教材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九册课文。文章以其 简洁优美的语言、丰富深刻的内容,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 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反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由于 文章所述的内容已不复存在,所以表达的思想具有凝重的历史感,今天的学生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学生特征分析 1、 学生是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四年级“四结合”实验班的学生。 2、 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很好,每位同学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并能制作较精美的电子作品。 3、 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对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较强。 4、 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圆明园的历史、园林艺术以及英法联军的侵略了解不够。 三、教学内容和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1、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 编号 知识点 学习目标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综合 知识 ① 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通过对比理解课文内容。②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③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 √ √ 情感 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 √ 能力 ① 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辉煌和毁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②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 √ 2、学习水平的具体描述 知识点 学习水平 描述词语 行为动词 知识 理解 圆明园的过去、现在的状况,火烧圆明园是怎样的情形。 浏览、制作、讨论 能力 理解 利用网络增强理解、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浏览、写作 情感 理解 “毋忘国耻 振新中华” 朗读、浏览 3、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辉煌和现在的惨状。 解决措施:讨论、朗读、网络浏览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网络考查制作电子作品,汇报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解决措施:自主协作学习、网络浏览、讨论交流 四、教学策略 指导思想: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 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便于教师掌握和应用。五、媒体的选择应用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时间 媒体在教学中 的作用 媒体使用方式 知识 理解 网络 圆明园的过去、现在 15' 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 浏览观察 理解 多媒体 示范朗读 5' 提供资源 查看、摹仿 能力 理解 网络 圆明园的历史、现状 10' 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 查看、制作 情感 应用理解分析综合 网络 多媒体 英法联军的可恶。(学后感) 我们的责任。 15' 提供资源 情感感染 查看朗读 写作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精华、瑰宝 历史文物——艺术馆、博物馆(喜爱) 园林毁灭——掠、抢、夺(痛恨) 六、课堂定量分析: 定量评价结果:价指标 统计指标 统计结果 占总时间或人数百分比 学生参与的时间 学生学习时间 30分钟 75% 学生参与的广度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时间 15分钟 5%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次数 8次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 80人次 200% 学生参与的认知水平 开放性问题 6个学生提供多种答案 40次教师提供多种答案 0综合性和推理性问题 3个学生得出结论 20人次教师提供结论 1学生回答有创意 10人次学生主动提问 12次学生参与的形式 上网考察、分组讨论、朗读、阅读、回答问题、写作训练学生参与的效果 回答问题正确率 98%纪律问题 0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使用时间 20分钟 50%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投稿要求

语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语文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kxA?pwd=3vzr 提取码: 3vzr

按教学设计的各种步骤写呗,简要说几个我觉得可以有所发挥的点。首先,一定要自己先吃透教材,自己都没懂怎么教别人。其次,通过多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设置一些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有代入感。最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利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让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体验、感悟。我以上说的这几点其实也算是落实了新课标的一些要求,以课堂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堂活动自己想想就差不多,觉得吃力的话就用工具书,我只用过《优秀教案》,感觉还不错的,跟教材也同步。

语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语文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kxA?pwd=3vzr 提取码: 3vzr

老百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