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介绍怎么写英语

发布时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介绍怎么写英语

我觉得首先你可以介绍一些中国人口的特点,比如数量多,增长快,地域分布(密集,稀少),人口流动等等,可以和别的国家作比较。还可以加上“计划生育”这个国策的相关信息,这可是中国特有的哦

China is a large Its land area is 960 thousand kilometers It is the third largest country in the There are 34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municipalities, special administrative The capital of China is B China lies in the east of Asia, facing the Pacific in the In its south there are Thailand and P In the southwest there are India and P In the north there are Russia and M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over 3 It is one fourth of the world's China has 56 It is a nation with many 记得采纳啊

哎。。你想发什么文,我们可以给你免费咨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介绍怎么写英文

是顶顶好的,同时被个咳心数据库收了;各单位评职称都认可的。

痙ouglas62(站内联系TA)bu jingchang kan ,danshi shi zhongwen hexin qikan ,ruguo neng fa de hua dangrang shi hao le,tibetnamco(站内联系TA)好像是 中国软科学学会的会刊在涉及人口 资源 环境 领域的宏观管理方面论文比较多,而且不少栏目都是有明确协办单位的(类似关系户);论文水平一般,远不如地理学报,也不如地理科学、地理研究这本杂志因为有邓小平的题字,邓楠一直挂编辑委员会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对该刊非常重视,编辑部主任好像就是校长兼的。该杂志还有英文版。个人意见,仅供参考。lifediy66(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tibetnamco at 2009-9-9 07:47:好像是 中国软科学学会的会刊在涉及人口 资源 环境 领域的宏观管理方面论文比较多,而且不少栏目都是有明确协办单位的(类似关系户);论文水平一般,远不如地理学报,也不如地理科学、地理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介绍怎么写

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影响因子很高,质量很高,望采纳刊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主办: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周期: 月刊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2104CN: 37-1196/N邮发代号:24-9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创刊时间:1990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

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2-2104  CN:37-1196/N  邮发代号:24-93单价:20全年价:240《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刊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以多视角、多层次、多学科报道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学术和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哎。。你想发什么文,我们可以给你免费咨询。

自然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 水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南方多,北方少,夏秋多,冬春少,外流区多,内流区少,浪费多,保护少; 水能资源:总量多,开发少; 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难利用多,后备少,破坏多,保护少; 矿产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贫矿多,富矿少,浪费破坏多,保护少; 海洋资源:总量多,开发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介绍英文

A dress is like a barbed

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英汉对照)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  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历史地成为与当代中国人民及其子孙后代生存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has been launched in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The country has a large population base, its per-capita average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low, an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remain quite 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China's pop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consumption level since the 1970s, the pressure on resources, which were already in rather short supply, and on the fragil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greater and Which road of development to choose has turned out, historically, to be an issu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the survival of the Chinese people as well as their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环境问题,把保护环境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在80年代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措施。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quality of In order to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economy, the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China enacted an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rinciples, policies, laws and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确立环境保护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 Mak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e of China's basic national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country's overall interests and long-ter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unswervingly carrying out the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 environmental   ——制定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 Formulating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simultaneous planning, simultaneous implementation and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for economic construction,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and combining the economic returns with social effec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carrying out the three major policies of ``prevention first and combining prevention with control,'' ``making the causer of pollution responsible for treating it'' and ``intensifying environmental ''   ——颁布实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把环境保护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Promulgating and putting into ef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regar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lac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 a legal footing,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statutes concerning the environment, formulating strict law-enforcement procedures and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law enforcement so a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laws and   ——坚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国家指导下的宏观调控与管理,逐步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使环境保护与各项建设事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Persisting in incorpora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o the plans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troducing to it macro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state guidance, and gradually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put so as to give simultaneous considera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undertakings and ensure their coordinated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环境监督管理的作用。--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under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forming a rather complete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and bringing into full play the governments' role in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and   ——加速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组织科技攻关,开发和推广防治环境污染的实用技术,扶植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环境保护科研体系。-- Accelerating 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Strengthening research into basic theories, organizing the tackling of ke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 developing and popularizing prac"itical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stering the growth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es, and giving initial shape to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广泛进行环境宣传,逐步普及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环境保护在职教育和专业教育,培养环境科学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 Carrying out environmental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whole nation's awareness of the Widely conducting environmental publicity work, gradually populariz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s, developing on-the-job education in environ"imen tal protec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pecialized personnel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推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环境与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努力发挥中国在国际环境事务中的作用。--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Actively expanding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concerning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earnestly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conventions, and seeking scope for China's role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进入90年代,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探索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共同的发展战略,得到了与会各国政府的普遍赞同。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various countries have made an important step forward in exploring solutions to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held in June 1992, ma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for commo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nd this won wide acclaim from the governments of all countries represented at the   1992年8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应采取的十大对策,明确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以及未来的必然选择。In August 1992, shortly after that conferenc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ten major measures China was to adopt to enhance it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clearly pointing out that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s a logical choice for China now and in the   1994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有关部门和地方也分别制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计划。In March 1994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pproved and promulgated China's Agenda 21 -- White Paper on China's Populati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 This document, proceeding from the country'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ese three respects, put forward China's overall strategy, measures and program of action for sustainable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localities also worked out their respective plans of action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得以实施。 At its Fourth Session in March 1996 China's Eigh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examined and adopted the Ninth Five-Year Pla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Outline of the Long-Term Target for the Year Both the Plan and Outline tak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modernization, thus making it pos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介绍

我也1800多,才6页,感觉太贵了。没办法,只能交了。

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2-2104  CN:37-1196/N  邮发代号:24-93单价:20全年价:240《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刊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以多视角、多层次、多学科报道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学术和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构建一.前言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 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 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 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问题。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二)人口与森林和草原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四)人口与水资源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 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2、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3、 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四.总结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参考资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