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贵州大学学报官网订购电话

发布时间:

贵州大学学报官网订购电话

刊名: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0-5269CN: 52-5002/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名:《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贵州农学院学报》等创刊时间:1982

贵州有游记投稿的刊物吗?

贵州大学学报官网订购电话号码

一、学报编辑部主任、副主任主 任: 杨军昌(教授、博士、省管专家)副主任:闵 军(编 辑) 童国萍(副编审) 周感芬(副编审、副研究馆员)二、学报综合办公室人员主 任:毛元学(副教授、硕士)副主任:钟昭会(副编审、硕士)工作人员:吴 平(馆员) 庄 琳(助理馆员) 黄效白(助理馆员)三、《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 编:封孝伦(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副主编:闵 军(编 辑) 童国萍(副编审) 罗晓明(编 审) 赵广示(副编审、硕士)四、《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 编:宋宝安(教授、博士、博导、省核心专家)副主编: 王先桃(副编审) 曾 晶(副教授、副编审)五、《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主 编:金道超(教授、博士、博导、省核心专家)副主编:赵德刚(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赵 致(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编 辑:杨 华(讲 师) 钟昭会(副编审、硕士)六、《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主 编:封孝伦(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执行主编:项锡黔(教授)副 主 编:罗晓明(编审)(兼) 张应华(教授)七、《教育文化论坛》主 编:封孝伦(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常务副主编:杨军昌(教授、博士、省管专家)副 主 编:周感芬(副编审、副研究馆员)李琼英(副编审、副教授)编 辑:毛元学(副教授、硕士)

贵州大学学报是贵州大学主办的,以反映贵州大学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养学术科研人才的重要园地。现分为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艺术版、山地农业生物版和教育文化论坛五种刊物。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官网订购电话

杨胜元 毕坤(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贵阳,550004)摘要 本文试图从开发地质资源环境与发展农业经济的角度,阐述地质资源环境在发展农村经济取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在此基础上预测为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重大潜在经济价值,为农业地质工作服务于“三农”增加信心,为农业部门与地质部门配合放心,共同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关键词 潜在价值 农业经济 地质资源环境 贵州前言地质资源环境应该包括地质资源和环境地质两部分。地质资源是指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岩石、矿产、水等基础物质。环境地质是研究水、土、光、热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气象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等的内在联系。在农业地质的研究过程中,在传统农业以土壤为基础的生产模式基础上,第一认识岩石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场所,尤其是优质农产品对地质环境的选择性和依赖性很强,得出了开发地质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结论。第二开发普通硅酸盐岩岩石,整体提取多元素、低剂量离子型液体矿肥,定名为金五谷叶面肥。开发过程中进行了4年的农田种值对比研究试验,验证了该肥料确实能够提高粮食作物产量,从而取得了普通岩石资源开发利用和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的双重突破。所以认为,开发地质资源环境有很大的潜力,开发结果将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农产品,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开发农业地质资源环境与发展农业经济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经过20多年农业地质工作者正在艰苦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完全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水平。由于地质与农业结合是一个新鲜事物,本身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科学体系,社会地位还没有稳固确立,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农业地质的推广应用步履艰难,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须做很多工作。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让领导用农业地质研究成果完成政府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开发社会资源,用农业地质的科技成果,提高人们对开发地质资源环境的重要性,把农业地质工作推向深入。1 贵州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特征1 岩石地层特征经过几十亿年的沧海桑田,贵州6万km2的国土面积上,沉积了前震旦系经过区域变质的硅酸盐岩,厚度达20000m,震旦系至白垩系沉积的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厚度达10000m左右,还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火成硅酸盐岩,未成岩的松散堆积层厚度0至20m左右。2 岩石分布特征(1)分布面积。前震旦系区域变质的硅酸盐岩,分布面积约30000km2。震旦系至白垩系沉积的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分布面积140000km2,其中碳酸盐岩约11万km2,占国土面积的9%。火成硅酸盐分布面积大约6000km2,玄武岩分布面积最广泛。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面积最广,主要覆盖在各时代地层出露的斜坡和低凹部位,分布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0%~80%,松散堆积层的松散性质决定了人类开垦的力度,贵州5600多万亩耕地主要开发在最年青的地质体上。(2)岩石地层由老到新从东向西分布。黔东南及梵净山集中分布了6亿年前的变质岩,向西往黔南、黔中、黔东北、黔北、黔西北到赤水,基本格局依照震旦—寒武系到侏罗—白垩系的分布规律。(3)在黔南、黔中、黔东北、黔北、黔西北地区,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基本上呈条带状互层分布。(4)玄武岩集中分布于黔西北的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中地区有少量的分布。(5)碳酸盐岩分布占9%,形成了贵州以喀斯特农业生态为主的特征。(6)贵州是一个没有大面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成片分布的山区省分,岩石出露地表最多又是贵州省的一大特征。3 岩石类型及风化特征(1)岩石类型:分为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进一步细分见表1。表1 岩石类型及矿物成分统计表续表(2)风化特征:两大类岩石的风化产物有很大的差别,形成不同的土层环境。硅酸盐岩抵抗风化的力量弱,硅酸盐岩风化后,有时岩石和土的界限难于区分,岩石就是土,土就是岩石。风化结果为以硅铝含量为主的砂土、亚砂土、含砾砂土,在裸岩地区形成土层的速度比较快,一般没有进行统计。碳酸盐岩以溶蚀作用为主,风化过程中钙镁大量流失,残留下来的物质以黏土为主。碳酸盐岩风化后,岩石和土的界限十分清楚,土层形成的速度大约1万年堆积1cm左右。2 贵州农业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环境包括水、土、光、热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气象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等,它们的作用集中反映在地壳表层的界面上。根据2000年贵州农业资源状况报告,通报了“贵州各县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的分析比较”,用①地面平均坡度,②10℃气温的热量条件,③光照条件,④水分条件,⑤平坝、丘陵和平地,⑥石漠化面积比例,⑦森林植被,⑧水土流失,共8项量化指标,以县为单位将贵州划分为:12个自然条件最好的“金三角”县;19个自然条件较好的县;46个自然条件中等的县;9个自然条件较差的县。这是环境地质综合因素作用的例证,对讨论贵州农业生态特征提供了参考资料,但遗憾的是缺乏地质的重要因素,应该加上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将更加完善。1 比较优势(1)生物资源优势。贵州有500多种食用植物、1800种饲料植物、40多种农作物、100多种蔬菜、127种果树、500多种菌类、3700多种药材、六大优势林木生长。(2)地方特色农产品。优质水稻和蛋白玉米、“双低”优质油菜、马铃薯、苦荞、名优茶、优质辣椒、反季节蔬菜、名特优水果、香料产品、中草药、富硒农产品、经济林木等。(3)贵州气候水热同期,属于丰收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4℃~18℃,在10℃的有铲积温3500~5500℃,无霜期260~330天,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mm,属于雨量较丰富的地区。(4)农业用矿产煤、硫铁矿、磷矿、白云石、石灰石、含钾岩石、海绿石、富硒岩石、石英砂岩等资源相当丰富。(5)贵州已开垦的耕地面积5600万亩左右,人平均占有约5亩。有以下优势:分布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水热条件好;山区立体生态环境多种多样;成土母质种类多,土壤类型多;化肥、农药施用量少。2 比较劣势(1)森林覆盖率低,为国土面积的86%。水土流失严重,为国土面积的6%。(2)土地资源总量不少,但是耕地质量差,有86%的耕地土层厚度小于lm,其中40%的耕地耕土层不足15cm。中低产田地占耕地面积的6%。25°坡度以上的耕地占全省耕地的20%。不土流失导致耕地每年以4万亩的速度减少,加上人口膨胀,2000年人口总数3500万,274万人未达温饱,返贫率达20%。(3)“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农村380万人饮水困难,50%的田和30%的土得到保灌和半保灌,大部分田地靠天吃饭。(4)全省喀斯特面积为9%,喀斯特地貌的客观存在,石漠化为国土面积的8%,使贵州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加重了对气候资源的依赖性。并有石质荒漠化土地2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5)全省平均坡度值78°,6。以下占5%,6°~15。占85%,15°以上占65%。全省平均海拔1110m,500m以下占75%,500~1500m之间占96%,1500m以上占47%。全省山丘面积比重大(5%),山间平地仅占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和大型山间盆地支撑的省分。(6)气候资源水平分布不均匀,造成多样性的变化;日照少,阳光资源不足;倒春寒,伏旱,洪涝、冰雹、秋风、绵绵雨等灾害时有发生。3 地质灾害与农业生产关系1 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灾种(1)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体发生形变和位移,而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灾害之一,是破坏资源和危害环境最大的灾害,属于环境地质的范畴。地质灾害按照成因分类,可分为自然动力作用形成的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作用形成的人工动力型,两种因素兼而有之称为复合型。按照地质灾害形成后的运动速度,分为突发型和累进型。(2)灾种。自然动力型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区域分布较广泛。人工动力型主要发在城市、交通建设,地下水抽取区。复合型是党见的地质灾害。根据调查贵州有20个的灾种,广义的灾种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山麓堆积、侵蚀、风化、塌陷、地裂、矿产资源损失、瓦斯爆炸、废石堆积、病害水库、地面沉降、地面沉陷、水土流失、岩溶塌陷、岩溶水涝等。狭义的地质灾害仅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矿坑突水、地面沉陷。突发型地质灾害以个体和群体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属之,有我发生历时短、爆发力强、成灾快、转化性及诱发性。如1988年和1995年晴隆重大厂及开阳磷矿崩塌、滑坡、泥石流。累进型地质灾害是一种慢性地质体形变,为物理、化学、机械和生物的变异迁移作用,缓慢累积而成的灾害,面积大、范围广、危害逐步加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业危害最大。如贵州西部和南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及石漠化,导致生态环境脆弱。2 地质灾害与农业生产关系根据贵州地质灾害灾种及灾害分布的调查结果,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财产安全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地质灾害类型中已阐述了狭义地质灾害的破坏性,下面按地质灾害属性和灾害类型,介绍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1)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气象灾害作用于地质体而产生岩石和土壤流失的灾害,其特点是面积大、时间长、直观性弱,必须长期监测或遥感信息分析计算,才能提供比较可靠的数据。贵州国土面积6万km2,水土流失面积1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5%。全省土壤侵蚀量达28556万t,每年从土壤中流失的氮一项高达25万t。贵州西部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威宁县国土面积6925km2,水土流失面积4236km2,占国土面积3%。赫章县国土面积3249km2,水土流失面积5km2,占国土面积66%,金沙县国土面积2528km2,水土流失1109km2,占国土面积的88%,流沙量469万t。六枝国土面积1792km2,水土流失1043km2,占国土面积的2%,流沙量318万t,每年每亩耕地流沙量8t,水36t,氮素87kg,磷55kg,有机质6kg。年土壤侵蚀模数为4307t/km2,平均每年流失53万t泥沙、73万t氮、1万~4万t磷,2万t有机质,全省每年耕地减少33万ha(55万亩),毕节地区耕地流失面积33万ha(95万亩)。(以上数据出自贵州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和贵州省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编的《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2001年)以上看出,在贵州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下,水土流失灾害相当严重,导致耕地减少,土层减薄,肥料流失,江、河、湖泊泥沙堆积,水体污染富营养化加快。(2)泥石流:它的发生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常发生在雨季地质体边坡不稳的地区。1989年初查,全省泥石流50处,规模1万~100万m3,毁田5万亩,毁房数百间,伤亡150余人。1994年贵州醅地质灾害详查,泥石泫290处,毁房1000余间,搬迁200余户,破坏耕地6000亩,公路、桥梁、铁路多处受损,伤亡3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人民币。(3)岩溶洪涝:1989年全省岩溶洪涝统计,大于500亩有44处,总淹面积7万亩以上,1994年贵州西部调查为552处,水淹面积数千亩。(4)滑坡:1989年全省统计滑坡285处,1994年贵州西部有滑坡2036处,毁房万余间,毁地约15万亩。(5)其他地质灾害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其危害程度相对较轻。3 地质灾害分区(1)根据地质背景、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及灾害分布和发育强度,将全省地质灾害分为6个区11个亚区(略)。(2)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程度分为:Ⅰ毕节、六盘水、盘县为频发区;Ⅱ安顺、贵阳、都匀为易发区;Ⅲ黔东、黔北、黔西南部分为弱发区。4 地质资源环境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岩石(包括最年轻的地质体—土壤)是农业地质资源的主体。(2)农作物受地质环境控制有成片分布的规律性。(3)矿物元素在农作物中的核心作用。(4)潜在地质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5)矿物元素是地质与农业结合的切入点。5 农业生态地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和模式1 功能(1)在优生地质环境评价的基础上,选择不同农作物的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在优生地质环境地区扩大种植面积;(2)指导什么优质品种种植在什么地区,什么地区种植什么优质农产品;(3)引进的优质品种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优生地质环境种植;(4)对品质退化的优质品种采取补救措施,改善其质量;(5)优质品种种植结果,能保证农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6)经过生物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建立数据库,为名、特、优农产品、保健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开发,提供扎实的基本数据;(7)查清产品质量、规模、生产水平,为集约化生产和招商引资提供扎实的论证资料;(8)促进经济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为农业扶贫致富服务;(9)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种值结构,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10)建立生态观光农业,为旅游业连线、连片增添农业风光。2 农业生态地质的农业生产模式优良品种+优良地质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环境+矿物元素的综合平衡效应+科学的耕作技术=优质农产品6 利用地质资源环境发展农业经济初显貌端1 黔南烤烟地质环境种植试验获得的经济效益1989年到1991年经过三年的黔南烤烟地质环境种植试验,取得增产增收入的效果(表2),但是没有进行推广。表2 黔南烤烟地质环境种植试验效果统计表续表2 优质富硒大米的经济效益贵州处于我国的富硒地质环境地带,主要的富硒地层有寒武系、石炭系、二系叠,目前富硒优质大米在开阳、丹寨、麻江、湄潭开发成功,以麻江为例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3)。表3 麻江县硒锌优质米生产统计表3 优良地质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在农业大致研究过程中,统计了贵州部分优质农产品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证实了优质农产品对地质环境的选择性、依赖性、适应性,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普遍高于普通农产品(表4)。表4 贵州特色农产品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续表4 开发新型矿物肥料产生的经济效益经过10年不断创新的研究,用硅酸盐岩的普通岩石开发一种多元素、低剂量的矿物液体叶面肥,起名为金五谷叶面肥。进行了四年农田种植试验,取得了岩石资源开发和农产品增加产量的重大突破,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方法。1 促进水稻增产的关键作用金五谷叶面肥能促进水稻幼年期发育生长,特别是促进水稻的分蘖作用,奠定水稻增产的关键(表5)表5 金五谷叶面肥种植水稻分蘖统计表2 水稻种植试验的有效增产效果表6中列举的水稻增产率为5%~32%,说明该肥料的作用,施肥结果水稻最高产量达到1011kg,提高产量200多kg,农民每亩投入20元,收入增加400元以上,农民得到相当大的实惠。表6 历年水稻种植试验结果统计表3 玉米种植试验的有效增产效果在开阳、毕节、贵阳玉米种植试验,同样获得增加产量30%左右。2004年请黔东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玉米获得增产,投入与产出比亦为1∶20左右(表7)。表7 历年玉米种植试验结果统计表4 其他农产品的有效增产效果在种植水稻玉米的同时,进行了油菜、辣椒、苤蓝、苹果、李子、梨子、桃子、杨梅等品种的种植试验,一般都获得增加产量10%~28%的效果(表8)。表8 其他农产品种植试验结果统计表注:水果仅根据少量样品称重对比,没有计算亩产量。以上结果虽然具有典型性,但重复出现的几率比较高,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7 地质资源环境开发的潜在价值上述地质环境的直接开发利用和地质资源的改造利用工作,现在还处于没有吐露锋芒的研究阶段,所做的工作仅是冰山的一角,存在的经济、社会、环境价值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只能根据研究成果取得的资料进行预测,也就是说应该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基础上的预测,预测结果希望能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通过推广逐步唤醒农民自觉实施,从种植业的角度真正让农民得到增加收入,为农业县减免农业税后增加财政收入。1 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1 开发富硒地质环境生产优质富硒大米和茶叶贵州遵义、金沙、息烽、开阳、余庆、施秉、镇远、三穗、麻江、丹寨、台江、江口、铜仁、都匀及西部毕节、六盘水的广大地区,都属于富硒地质环境,利用大米和茶叶对硒元素的亲和力,从岩石和土壤中吸收呈吸附态的硒元素,生产富硒大米和茶叶。贵州水稻种植面积1250万亩,开发200万亩,每亩产稻谷600kg,生产大米420kg,可生产4亿kg富硒大米,每公斤6元,产值4亿元。在富硒地质环境发展富硒茶叶,也可以提高成倍的经济收入。2 开发优良地质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贵州岩石出露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全国之最,在划分地质环境优劣势的基础上,利用优良地质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进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品种,种植出来的品质达到优质产品。开发优质大米100万t,4000元/t,产值40亿元,开发优质玉米100万t,2000元/t,产值20亿元,开发优质水果10万t,3000元/t,产值3亿元,开发优质辣椒30万t,7000元/t,产值1亿元。开发农业观光旅游20个点,可创产值一亿元,开发名优茶提高产量达到25%,可创产值近亿元,开发优质烤烟,提高产量和质量,生产极品香烟10万条,每条300元计算,创产值3000万元,以上累计约68亿元左右。2 岩石资源的开发利用1 金五谷叶面肥生产的经济效益金五谷叶面肥生产的工艺流程已经成熟,经过计算生产100万瓶的利润为200万元。2 金五谷叶面肥用于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1)农民获得的经济效益,体现金五谷叶面肥的社会效益。若按每亩地平均增加产量20%,以目前贵州稻谷的平均产量500kg计算,增产100kg,可增加收入200元。生产优质农产品再提高农民的收入,为农民增收创造新的增长点。(2)如果贵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用500万亩的面积推广金五谷叶面肥肥种水稻,在2002年平均亩产427kg的基础上提高15%,每亩可增加产量64kg,年增产稻谷2kg,每千克2元,创产值4亿元,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3)如果在五年内全面推广,可把贵州粮食产量提高到1400万t左右的水平,提前五年实现省委、省政府到2015年粮食产量达到1385万t的目标。增长粮食产量296万t,创产值8亿元。贵州每年需要外调粮食100万t左右,到时可以不进口粮食达到自给自足。(4)其他农产品增产的社会效益。以辣椒、油菜为例每年增产可创几亿元的收入。(5)农产品增产后在流通领域又产生比较大社会效益。8 结语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年,已发生过几次通货膨胀,基本上都与粮食供应不足有关,2004年出现的物价上涨也与最近几年粮食产量下降有关。因此,都党中央、国务院把粮食安全作为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狠抓粮食生产,并且要求科技部门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通过地质与农业相结合产生的科技资源,开发地质和环境资源一起为农业服务,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一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目标。参考文献[1]毕坤论贵州茶叶矿物元素研究贵州地质,14(1):9~[2]毕坤论潜资源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贵州地质,1995,12(4):334~[3]毕坤论矿物元素在农作物中的综合平衡效应贵州地质,1998,15(1):61~[4]毕坤论贵州茶叶品质与地质环境关系贵州地质,1997,14(2):105~[5]高尚玉,毕坤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钙镁补偿研究贵州地质,1995,12(1):75~[6]毕坤黔南烤烟的农业地质种植试验研究贵州地质,1994,11(1):75~[7]陈蓉,毕坤贵州地质环境与优质大米关系研究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3,32(5)98~[8]陈蓉,毕坤论矿物元素是地质与农业结合的切入点成都理工学院,2003(5):53~[9]毕坤等用潜在资源提取有效态元素研究中国农业地质研究新进展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0]毕坤等农业生态地质环境与优质农产品北京:地质出版社,[11]贵州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等贵州地质环境与优质农产品关系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2]贵州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等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3]杨浩农产品地质学及其发展前景80年代地质地球化学进展,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4]李正积地质与农业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5]张宗祜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环境地质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16]徐庆毅二十一世纪生物技术工程新前沿中国生物工程协会会刊,生物工程进展增刊,[17]林年丰医学环境地球化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8]张宗祜关于农业地学今后研究的几点意见中国农业地质研究新进展,1999:1~[19]邵时雄等农业生态地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中国农业地质研究新进展,1999:5~[20]陈昌笃地质生态学的趋势中国农业地质研究新进展,2001:27~[21]金日光我国农业地质的微观根本问题——农土缺乏生命动力源(素)中国农业地质研究新进展,2001:22~[22]曾群望等云南生物地质环境研究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3]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4]刘英俊等元素地球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5]岩石矿物分析编写组岩石矿物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26]王夔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7]邹邦基微量元素与微肥使用北京:农业出版社,[28]何立等喷施宝的开发与应用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9]朱裕贞,苏小云,路琼华编工科无机化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30]张洪渊,万海清生物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31]高吉喜等21世纪生态发展战略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领导说详情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必搜最关键的“郑密路航海路”)、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教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等。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官网订购电话

看你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职业规划喽,如果你对这个学校感兴趣的话还是还是有几点可以关注的:一、会计学,本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哦,据说在西南地区还是很牛的,我实习的时候在贵州做金融相关的工作,到很多单位发现那里的会计都是自己的校友。据说会计的研究生也挺猛的,好多外省调剂过来读的。二、金融学研究生,贵州就一个,贵大就没有 三、就是那个图书馆,很有价值的。四,就看你自己喽,财院的自修室不是很多但足够你用(楼上说名师和你没交集,其实大学里的老师都很不错的,主动点总会有收获的)

中国统计   就不错。

贵州财经大学的学生培养定位为“儒魂商才”,经济类、管理类比较强势,这方面的专家也是省内最多的,是“贵州省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基地”,应该说经济管理类在贵州是最OK的。由于专业与社会对接性比较强,就业率在省内一直算是数一数二的。同时,贵州财经大学也是省内首个在教育部本科评估中获优秀的学校,环境也还不错,除开河滨校区是继续教育学院外,北校区树木葱郁,花溪校区代管环境用地就高达二千余亩,总计占地面积高达五千余亩,应该说是中国财经类高校中占地面积较大的。以上供参考!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贵州商学院学报官网订购电话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贵阳医学院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贵州都市报、

凯里学院代码是1066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院简介:凯里学院坐落在被誉为“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的锦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贵州省凯里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实行“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管理体制。凯里学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黔东南大学,1959年更名为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之后几经更名。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为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共建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开展本科教育;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凯里学院 。根据2021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1676亩,校舍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6万册、电子图书118万余册(其中镜像电子图书93万余册,硕博论文466万余册)。历史沿革凯里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01年在镇远建立的“明德中西学堂”,其高等教育历史则应从黔东南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黔东南大学算起。黔东南大学于1958年8月正式成立。1959年8月,改建为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7月,黔东南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同年9月搬迁至凯里,与贵州省凯里民族师范学校(1956年秋建校,后改称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合并办学。1975年12月—1977年间,在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同时设立贵州省黔东南“五·七”师范大学。1977年,在贵州省凯里师范学校基础上举办贵阳师范学院凯里大专班。1978年4月,在贵阳师范学院凯里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6月,更名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举办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与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一校两牌",开展普通本科教育。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本科层次的凯里学院。2017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院系概况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 ,8个专科专业。学科建设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支持)学科8个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民族学。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材料物理与化学。省级重点学科(3个):生物学、民族学、旅游管理。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音乐学、设计学、园艺学、植物学。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942人,其中,正高职称138人,副高职称353人;博士121人,硕士499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1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省级“金师”(教学名师)共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省甲秀文化人才、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等近30人;各级各类教学研究、科技创新团队13个。根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编专任教师668人,教学管理人员42人,辅导员50人,双师型教师176人。我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386人,比例达到78%,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4人,占07%;副高专业技术职称292人,占37%。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教学成果2017年,该校共承担教学改革研究及建设项目13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研究目32项,结题教学改革与研究目29项,2017学年该校教师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共15项。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另有黔东南侗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州级智库“黔东南发展研究院”。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发酵工艺优化研究实验室 、微介孔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贵州省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产学研基地(3个):雷公山山区高效生态养羊技术示范基地、凯里市舟溪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凯里酸汤发酵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基地。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凯里学院院士工作站。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科研成果根据2019年1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几年来学校获立项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143项。其中,纵向项目623项、横向项目44项、校级项目1476项。纵向项目中,国家级项目31项、教育部项目2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43项、地厅级428项。发表学术论文3649篇,其中核心期刊及CSSCI收录论文共890篇,SCI、EI等国际权威学术文献收录75篇;受理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4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65项。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21年12月,凯里学院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257362册,镜像电子图书1148230册,镜像博硕论文4625450册,光盘3000余张;有“凯里学院特色馆藏文献数据库”“清水江文书全文数据库”等5个自建数据库,购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未来学堂-中小学资源及案例系统、壹教师精品示范课、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EBSCO ASP+BSP 外文数据库等使用权数据库26个;在线使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各种数字资源,参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CALIS等文献中心的文献传递服务。学术期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创刊于2009年2月,季刊,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凯里学院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民族学、人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发表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文章为主,栏目设置有特稿、理论视野、学术争鸣、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清水江流域文化、民族民间习惯法、文化与旅游经济、艺术人类学研究、民族民俗研究、传承与保护、田野调查、乡土中国等。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优秀期刊“,2014年9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4年11月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凯里学院学报》是凯里学院主办并由凯里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教育类科研期刊,属省级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刊载高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科研成果;是新闻出版总署首批公布的出版规范合格期刊,2012年获“第二届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学校荣誉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荣誉称号;是贵州省第一批“绿色大学”、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2021年1月17日,凯里学院团委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2022年4月,凯里学院团委被评为2022年“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合作交流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黔东南州及各县市建有20多个产学研合作共建项目,与中国科学院有共建院士工作站项目,与杭州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济南大学、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大叶大学、嘉南药理大学等中国国内高校建有本科生交流项目,与美国佩斯大学、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有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和大学生夏令营项目等。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毕节学院学报 初中生辅导 大众科学 当代贵州 党的生活(贵州) 党建交流 地球与环境 电影评介 耕作与栽培 贵阳年鉴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阳医学院学报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贵州财政会计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党风廉政 贵州档案 贵州地质 贵州电力技术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化工 贵州画报 贵州环保科技 贵州教育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贵州科学 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年鉴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气象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水力发电 贵州文史丛刊 贵州畜牧兽医 贵州医药 护士进修杂志 花溪 机械与电子 矿物学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南风 酿酒科技 农村经济与技术 农技服务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青年时代 人事世界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山花 商品评介 少年人生 少年与法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文史天地 现代机械 校园歌声 音乐时空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英文版) 种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学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