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北京林业大学论文

发布时间:

北京林业大学论文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与公民权利保障 曹文安无罪推定是当代世界各国在刑事诉讼领域普遍采用的一项诉讼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任何人在被法院判决确定为有罪之前,均应假定(或推定)为无罪。这一原则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在各国的刑事诉讼法中有充分的体现。例如,对于疑罪,应按有利被告的原则处理;控诉方承担举证责任,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证有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在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原则上均能获得保释,在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之前的羁押均为例外。应当说,无罪推定原则是符合刑事诉讼规律的,是世界各国在长期的刑事诉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国借鉴的。长期以来,由于受“左”倾思潮的影响,我国法学领域对无罪推定原则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在刑事诉讼领域,偏重于惩罚犯罪,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则有所轻忽。经过多年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法学领域对无罪推定原则渐渐接受。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批判地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例如,控诉方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在《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等等。但是,我国法学领域对无罪推定理念的确立并不彻底,《刑事诉讼法》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吸收也并不充分,例如未确立反对被告人自证有罪的原则,未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而在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未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我国的强制措施制度体系实际是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作犯罪人来对待的。例如,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只是一个例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终被法院判决确定为有罪之前,原则上应处于被羁押状态;又如,逮捕的首要条件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被逮捕的人实际上就是犯罪人。虽然事实上绝大多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终被法院判决确定为有罪,但是毕竟还有一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终被法院判决确定为无罪。而对于这一部分被法院判决确定为无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诉机关对其采用的限制或者暂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就是对其人身自由权利的严重侵犯。作为公民,显然没有义务要为国家惩罚犯罪的职责付出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因此,在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方面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甚为必要!(一) 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完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既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将世界各国符合刑事诉讼规律的,既能有效惩罚犯罪,又能兼顾人权保障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又要立足我国实际,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而不能只讲借鉴,照抄照搬,脱离我国国情。从我国的实际看,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当前我国恶性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呈现逐年上升、居高不下的之势,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甚至危及当政者威信和形象的犯罪也频频发生,惩治官员腐败已经是十分严峻的政治任务。在此环境下,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较之迅速有效地惩治犯罪而言,难以获得社会的普遍支持,也无法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国家对司法资源的投入严重不足,也对刑事诉讼中公民权利保障的加强构成了内在的限制。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和变革的加快,各种传统的和新型的犯罪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侦查资源的严重不足。公安、检察机关的侦查人员由于警力严重不足,侦查技术、侦查装备严重落后,侦查水平低下,面对严峻的犯罪,往往是疲于奔命,穷于应付。在此情况下,对公安、检察机关提出过高的人权保障要求是不现实的,也是较为困难的。面对这样的国情,笔者以为,对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也不宜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完全与国际接轨,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完善。具体而言,当前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补充:1、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刑事强制措施不服的申告权以及变更刑事强制措施申请权。《刑事诉讼法》应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采取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措施不服的,有权向作出决定的机关申请复议一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应在接到复议申请的第二日作出复议决定。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向作出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请复核,上一级机关应在接到复核申请的第二日作出复核决定。复核决定为终局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进行复议、复核时,应召集案件承办人、被采取强制措施人及其聘请的律师到场,由案件承办人说明采取强制措施的事实依据和法律根据,被采取强制措施人及其聘请的律师可以对此进行反驳。另一方面,《刑事诉讼法》应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刑事强制措施的申请权,即应明确规定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不当时,有申请变更的权利。被申请的机关应当组织听证会,由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批捕部门组织,由申请人及其聘请的律师、案件承办人参加,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批捕部门在充分听取申请方与案件承办方的意见后,作出是否变更刑事强制措施的决定。另外,对于逮捕后在羁押期限内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而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刑事诉讼法应当明确规定仍应报检察院审查批准,而不应仅由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2、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被超期羁押的申告权,对超期羁押行为进行治罪,以彻底杜绝超期羁押。《刑事诉讼法》应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超期羁押的,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受聘请的律师有权提出申告。如果羁押决定是公安机关作出的,则向人民检察院申告;如果羁押决定是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则向人民法院申告。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接到申告后,经审查认为确属超期羁押的,应即作出决定,要求原决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变更强制措施或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释放,原决定机关逾期不执行决定的,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有权作出释放被羁押人的决定。《刑事诉讼法》还应规定执行羁押任务的看守所监督超期羁押的的职责。羁押期限届满前十天,看守所应当书面告知办案单位,提醒其应在法定期限内办理延长手续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对超期羁押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将情况向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告。为了彻底杜绝超期羁押,笔者认为应当将超期羁押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因为超期羁押实际上是未经有权机关或者人员批准的羁押,其实质就是非法拘禁。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构成非法拘禁罪。由于我国未确定无罪推定原则,也由于我国在刑事诉讼领域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轻忽,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及其人员,甚至社会上普遍的观点均认为,被羁押的人是涉嫌犯罪的人或者是被指控犯罪的人,对这些人即使超期羁押也无碍大局,公安、检察人员是因办案而对这些人超期羁押,有时也是无奈,因而并不认为超期羁押行为构成了犯罪。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如果这种认识逻辑能够成立,那么,《刑事诉讼法》就不必规定侦查羁押期限,刑讯逼供也同样不构成犯罪。因此,将超期羁押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有利于根绝超期羁押。3、扩大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设立取保候审脱逃罪、监视居住脱逃罪。在《刑法》中明确规定被取保候审人、被监视居住人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脱逃的,不论其在公安、检察机关在侦的案件中是否应负刑事责任,一律构成取保候审脱逃罪、监视居住脱逃罪。在此基础上,由《刑事诉讼法》规定,在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则上可以被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只有对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走私犯罪、故意杀人犯罪等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曾经有过脱逃行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不能适用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4、放宽逮捕条件,缩短刑事拘留期限,以完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正如前文所述,由于我国的逮捕条件过高,使得刑事拘留很难与其衔接,反过来又促使刑事拘留期限越来越长,超期羁押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使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更加完善,必须放宽逮捕条件,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与国际接轨,规定对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即可实施逮捕。由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则上可以适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这样放宽逮捕条件后,也不会导致看守所人满为患。逮捕条件放宽后,相应地就可以缩短刑事拘留期限,将刑事拘留期限最长限定在96小时为宜。如能如此修改,就可以使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使其有效发挥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作用。参考文献:[1]孙谦逮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李昌珂德国刑事诉讼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59-[3]陈瑞华刑事程序中的公民权利[A]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司法公正与权利保障[C]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57-[4]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李忠诚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6]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追问: 这个我也可以在百度上搜到的,用不了啊~~

一般不用了发了更好

应该是不难的,但审核比较严格。盲审主要分为校盲和院盲,校盲就是以学校的名义送审,院盲则是以专业的名义送审,参加论文盲审的主要是校外的同行专家,由研究生部负责在专家库中抽取。盲审一般达到60分就算合格,合格后才能有资格参加答辩,盲审过了答辩没过也是无法毕业的,盲审只要有2个专家通过就能获得答辩权。盲审的老师可以参加答辩,但是外审的专家不行,答辩需要得到50%以上的导师认可才算通过。盲审的对象主要是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学位论文为主,特别是研究生,每年会抽一部分论文进行盲审。博士论文很多学校会采取双盲评审的方式,所有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都需要这样,每人送审三份。硕士生(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按当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人数的3~5%,每人送审二份。

北京林业大学毕业论文

你是要毕业的应届生么?如果你是本科毕业生,而且不是生物专业的话,应该比较好写,完全不用担心,我今年6月份毕业的时候毕设是在北航做的,但是我身边的狠多文科专业的同学都是在答辩前一个月开始写论文的。本科毕业答辩是很水的。至于怎么写,学校有毕业论文的模板,你按照自己的题目和格式写就是了。

其实选个辅导班就什么都知道了,老师和同学都会帮你的。比如向导学校,它和北京林业大学有十几年合作关系,校长就是北林的,成功率绝对是很高的

北京林业大学nature论文

[1] 王新辉, 王建新, 张玉婷 开发指令并行的分支控制技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第35卷第12期, 1999, pp25-[2] Baozhu Guo, Jianxin W The Unbounded Energy Solution for Free Vibration of an Axially Moving S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V 6, N 5, 2000, pp651-[3] 王建新, 吴战江, 王许书 对数据结构空间局部性的存储保真度的研究(I)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第37卷第13期, 2001, pp5-[4] 王建新, 王新辉, 张野 对数据结构空间局部性的存储保真度的研究(II)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第37卷第15期, 2001, pp58-[5] 王建新, 夏宏, 张野 对数据结构空间局部性的存储保真度的研究(III)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第37卷第17期, 2001, pp46-[6] 杨炳儒, 王建新 KDD中双库协同机制的研究(I) 中国工程科学, 第4卷第4期, 2002, pp41-[6] 杨炳儒, 王建新, 孙海洪 KDD中双库协同机制的研究(II) 中国工程科学, 第4卷第5期, 2002, pp34-[7] 孟建良, 王晓华, 庞春江, 王建新 全局时变权组合预测方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第38卷第10期, 2002, pp98-[8] Jianxin Wang, Geng Zhao, Wei Wei, Peng Y TTT Language and TTT Security Log 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pplied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ACNS), pp316- Huangshan, China, [9] Jianxin Wang, Geng Zhao, Weidong Z A Subjective Distance for Clustering Security 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Circuits and Systems Proceedings (ICCCAS), pp74- Hongkong, China, May 27-30, [10] Gengzhao, Jianxin Wang, Fangfang L Analysis of Some Recently Proposed Chaos-based Public Key Encryption 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Circuits and Systems Proceedings (ICCCAS), pp1573- Guilin, China, June 25-28, [11] Jianxin Wang, Hongzhou Wang, Geng Z A GA-based Solution to an NP-hard Problem of Clustering Security 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Circuits and Systems Proceedings (ICCCAS), pp2093- Guilin, China, June 25-28, [12] 肖政, 王建新, 侯紫峰, 韦卫 基于搜索树的告警高效聚类算法和Bayes分类器的设计和研究 计算机科学, V33, N8, 2006, p190-[13] 王建新, 陈志泊, 王春玲, 张海燕, 孙俏 ACM编程赛题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改论文集[14] Yun-Qing Xia, Jian-Xin Wang, Fang Zheng, Yi Liu, “A binarization approach to email categorization using binary decision tree,”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ICMLC) , V6, 3459-3464, 19-22 August 2007, Hong K[15] Jianxin Wang, Yunqing Xia, Hongzhou W Mining Intrusion Detection Alarms with an SA-based Clustering A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Circuits and Systems, p905-909, Kokura, Fukuoka J July 11-13, (EI)[16] Jianxin Wang, Geng Zhao, Yunqing X A More General Form of Apriori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ustering Security E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Circuits and Systems, p954-958, Kokura, Fukuoka J July 11-13, [17] 朱金清, 王建新, 陈志泊 基于APRIORI的层次化聚类算法及其在IDS日志分析中的应用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第44卷增刊, 2007年10月 pp326-[18] 王娜, 王建新, 胡涌 层次分析法在高校专业设置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第26卷第9期, 2009年9月 P126-128,141[19] Jianxin Wang, Baojiang C Clustering IDS Alarms with an IGA-based A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Circuits and Systems Proceedings, San Jose, USA and Chengdu, China, July 23-25, 2009, p586-[20] Jianxin W Reducing the Overlap among Hierarchical Clusters with a GA-based A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ISE2009), Nanjing, China, December 26th to 28th, 2009, p221-[21] 崔宝江, 郭鹏飞, 王建新 基于符号执行与实际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执行路径分析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增刊), 2009年S2期[22] 王建新, 李力人 用“三段论”原理讲解Java语法中的两个难点 计算机教育, 2010年第10期(总第118期), p85-[23] Jianxin Wang, Haiyan Zhang, Xiaoli Dong, Ben Xu, Benjin M An Effective Hybrid Crossover Operator for Genetic Algorithms to Solve K-means Clustering P Proceedings of 2010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 p2271-[24] Haiyan Zhang, Jianxin Wang, Wei M An Improved 3D Object Feature Points Correspondence A Proceedings of 2010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 p101-

1]胡永红,黄卫昌 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1,(4) [2]鲍滨福,马军山 两“园”合一 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园林,2006,(5) [3]李春娇,董丽 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 广东园林,2007,(2) [4]李惠卓,张彦广,吴杨哲,张亮,陈莉瑶,姬鹏,崔容华 保定市植物园土壤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5]林昌虎,孙超 加强科普教育建设 扩大植物园生存空间[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金贵 校园多功能教学基地“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05,(3) [8]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9]陈艺芬 论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6) [10]厦门植物园万石阁设计方案[J] 建筑与文化,2008,(3) [11]黄远钧,黄惠明 对园林围墙与园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6) [1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13]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7) [14]郭鸿英,孙超,储蓉 植物园数字化建设[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4) [15]孟宪民 沈阳植物园的现状分析及同北京植物园的比较[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16]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张晓芹 枸杞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2) [18]遆卫国,王晶晶 喷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19]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20]尉秋实,李爱德 植物保护、科研、开发三项功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1]Mauro Ballero,Giovanni Piu,Alberto A The impac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 on theaeroplankton of the city of Cagliari, Italy[J] 2000,(1) [22]韦标 试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6) [23]吴徳智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 科学之友,2010,(10) [24]胡永红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6,(7) [25]郦文俊 园林景观栽植中的植物色彩设计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2) [26]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27]金晓雯 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28]Alessandro Travaglini,Diletta Ravaziol,Maria Grilli C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a pollen trap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and arboretum of the 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J] 2000,(2) [29]D Boguslaw Molski,Roman Kubiczek,Jerzy P Rye genetic resources evaluatio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Warsaw[J] 1981,(1) [30]G V Kovaleva,T G Dobrovol’skaya,A V G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brown forest soils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on Murav’eva-Amurskogo Peninsula[J] 2007,(5) [31]Giuseppe V The Popularization of Mycology with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lermo[Z] :1994, [32]李忠实 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浅谈[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33]何勇军 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学之友,2010,(6) [34]肖振甲,宋国祥 浅谈园林驳岸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科学之友,2010,(14) [35]朱丹粤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 华东森林经理,2007,(2) [36]齐海鹰,安吉磊 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37]郭丹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浅谈[J] 广东园林,2007,(6) [38]计桂珍 浅述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9]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plant leaves from an industrious area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in Beij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 [40]N Rascio,A Camani,L Sacchetti,I Moro,G Cassina,F Torres,E M Cappelletti,M G P Acclimatization trials of someSolanum species from Amazonas Venezuela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dova[J] 2002,(4) [41]Irena M Oles Shevchenko et al in the Botanical Gardens[Z] :1989, [42]A Alfani,G Bartoli,R S Sulphu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Laurus nobilis L leave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Naples University[Z] :1983, [43]邵丹锦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11,(3) [44]肖春芬,彭艳琼,杨大荣 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中的作用——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榕树和榕小蜂的保护为例[J] 中国园林,2010,(5) [45]任康丽 植物园景观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从美国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看景观设计的组构[J] 中国园林,2010,(9) [46]李忠超,陈红锋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 [47]欧阳欢,王庆煌,黄根深,龙宇宙,宋应辉 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4) [48]孟宪民 国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4,(5) [49]任海,简曙光,张征,郑祥慈,张奠湘,王峥峰,郝刚,段俊,廖景平,魏孝义,傅德志 数字化植物园的理论与技术思考—以华南植物园为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5) [50]林有润 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J] 植物研究,1998,(4)

专硕不用,科硕要发,而且是发在核心期刊上必须

北京林业大学论文模板

论文都有一般的格式,比如:需要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考试的话,只需要标题正文就OK了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稿件写作格式说明1 字 数 学术论文、综合述评等稿件一般不超过 6 个版面 , 研究简报、论坛等稿件一般不超过 4 个版面。 2 写作顺序 1 文 题 由尽可能简练的几个表达文章核心内容的关键词组成 , 以不超过 20 字为宜。 本刊一般采用系列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 , 每篇文章独立成文。 2 作者署名 作者人数不宜过多。 第一作者应是稿件的执笔人和修改人 , 如有例外 , 请将责任作者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 3 作者单位 单位全称应写到院、系、研究所、研究中心一级。 凡作者在北京林业大学完成的项目,即使作者离开了学校 , 单位也应写北京林业大学 , 并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作者现在的工作单位。 4 基金项目 请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资助该研究的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5 作者简介和通讯地址 写在篇首页地脚处资助项目的下方 , 只写第一作者 ( 必要时可增加责任作者 ) 的简介和详细地址。 例如: 第一作者 ( 作者简介 ) :姓名 , 学位 ( 或在读学位 ) ,职称。 主要研究方向: ××× 。电话 : ××× Email : ××× 地址 : 邮政编码及具体地址。 6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是为读者了解文章核心内容服务的一篇独立、完整的短文。 应做到言简意赅。本刊要求论文摘要应包括 : ① 研究目的 ; ②实验 时间和地点 ( 仅指实验性研究 ); ③ 研究方法 ; ④ 研究结果 ( 一般不要列出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 ); ⑤ 结论与讨论等部分。 关键词为代表文章核心内容的名词 3 ~ 8 个。 7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可由编辑部代写。 8 英文部分 内容应与中文部分完全对应。写作格式请参见 英文部分写作要求 。 9 引 言 它是本刊是否接受投稿的主要依据之一。 引言不标序号 , 也不需写出 “ 引言 ” 二字 , 直接写内容。内容包括 : ① 研究对象的科学价值 ; ② 简述国内外学者对该主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代表人物、主要成就、存在问题和难点 , 并顺序给出参考文献的序号 ; ③ 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上述 3 点 , 能向读者表明您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水平 , 缺一不可。 10 研究方法 凡应用国内外现有理论、技术、模型、公式等方法进行研究的论文 , 一律不做教材式的原理论述 , 只须简要写出该方法的名称、实验步骤和材料、公式等 , 并给出详细介绍该方法的文献序号即可。 作者自己发明的新方法和对他人方法有改进的部分例外。 11 研究结果 应提供科学、可靠、系统、详实的研究数据和结果。 图表和照片应做到 : ① 尽量精减 , 凡文字能说明的内容一律不用图表和照片 ; ② 图表和照片的题名均为中英文对照 ; ③ 图用计算机绘制 , 图上的文字不宜多 , 主线与辅线的粗细比例为 2 ∶ 1; ④ 学报可刊登必要的高质量彩色照片 , 需作者负担制版、印刷费用。 12 结论与讨论 作者应在这部分把自己在理论、方法或技术上的创新或改进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表述清楚。 13 致 谢 作者认为必要时 , 可在正文结尾向有关人士或机构表示谢意。 14 参考文献 它是本刊是否接受投稿的首要依据。 作者在正文后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 参考文献应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2) 每一篇文献都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 , 并可提供原文备查。 不得转引作者没有亲自阅读过的文献。 3) 参考文献应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 其中 , 专著等其他文献的数量不宜超过 30% 。 除特殊情况外 , 教材文献尽可能少引用。 除公开发表的各类文献和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技术报告、专利、电子文献外 , 其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文件不得作参考文献引用 , 只能在征得原作者同意后 , 在正文中的引用处加括号注明资料名称。 4) 综合述评的参考文献一般为 30 ~ 50 篇。 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不少于 10 篇。 5) 一般情况下 , 外文文献数量应占总参考文献数量的 40 % 以上。 6) 作者应注意利用国内外网络期刊数据库和图书馆现刊来查阅最新文献 , 截止到投稿 1 个月出版的有关中外文文献都应引用 , 并在稿件正式发表前再次查阅和引用最新文献。 如果来稿没有引用近年来的最新文献 , 请作者在文中解释其原因和理由。 7) 中文文献需对译成英文 , 对译英文时,篇名和刊物名要与原文献保持一致,原中文文献保留 , 二者共用一个序号。 8) 参考文献的具体著录格式请参见 参考文献格式说明 。3 量和单位符号 1) 所有符号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 除雷诺数 Re 等 25 个特征数和 pH 值外 , 其他符号一律用单个字母表示 ) 。 2) 物理量的符号和生物学中属以下 ( 含属 ) 的拉丁学名用斜体。 3) 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等应正确标明。 4) 请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时间单位用英文缩写字母表示,如:小时用 h 、分钟用 min 、秒用 s ;溶液浓度单位用 mol/L 、 mmol/L 、μ mol/L ,不用 M 、 N 、 ppm ;容积单位用 L 、 mL 表示; bar( 巴 ) 改用 Pa( 帕 ) 、 kPa( 千帕 ) ;能量、功、热均用 J( 焦 ) 。单位与数字之间空一格。

北京林业大学论文格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稿件写作格式说明1 字 数 学术论文、综合述评等稿件一般不超过 6 个版面 , 研究简报、论坛等稿件一般不超过 4 个版面。 2 写作顺序 1 文 题 由尽可能简练的几个表达文章核心内容的关键词组成 , 以不超过 20 字为宜。 本刊一般采用系列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 , 每篇文章独立成文。 2 作者署名 作者人数不宜过多。 第一作者应是稿件的执笔人和修改人 , 如有例外 , 请将责任作者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 3 作者单位 单位全称应写到院、系、研究所、研究中心一级。 凡作者在北京林业大学完成的项目,即使作者离开了学校 , 单位也应写北京林业大学 , 并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作者现在的工作单位。 4 基金项目 请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资助该研究的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5 作者简介和通讯地址 写在篇首页地脚处资助项目的下方 , 只写第一作者 ( 必要时可增加责任作者 ) 的简介和详细地址。 例如: 第一作者 ( 作者简介 ) :姓名 , 学位 ( 或在读学位 ) ,职称。 主要研究方向: ××× 。电话 : ××× Email : ××× 地址 : 邮政编码及具体地址。 6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是为读者了解文章核心内容服务的一篇独立、完整的短文。 应做到言简意赅。本刊要求论文摘要应包括 : ① 研究目的 ; ②实验 时间和地点 ( 仅指实验性研究 ); ③ 研究方法 ; ④ 研究结果 ( 一般不要列出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 ); ⑤ 结论与讨论等部分。 关键词为代表文章核心内容的名词 3 ~ 8 个。 7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可由编辑部代写。 8 英文部分 内容应与中文部分完全对应。写作格式请参见 英文部分写作要求 。 9 引 言 它是本刊是否接受投稿的主要依据之一。 引言不标序号 , 也不需写出 “ 引言 ” 二字 , 直接写内容。内容包括 : ① 研究对象的科学价值 ; ② 简述国内外学者对该主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代表人物、主要成就、存在问题和难点 , 并顺序给出参考文献的序号 ; ③ 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上述 3 点 , 能向读者表明您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水平 , 缺一不可。 10 研究方法 凡应用国内外现有理论、技术、模型、公式等方法进行研究的论文 , 一律不做教材式的原理论述 , 只须简要写出该方法的名称、实验步骤和材料、公式等 , 并给出详细介绍该方法的文献序号即可。 作者自己发明的新方法和对他人方法有改进的部分例外。 11 研究结果 应提供科学、可靠、系统、详实的研究数据和结果。 图表和照片应做到 : ① 尽量精减 , 凡文字能说明的内容一律不用图表和照片 ; ② 图表和照片的题名均为中英文对照 ; ③ 图用计算机绘制 , 图上的文字不宜多 , 主线与辅线的粗细比例为 2 ∶ 1; ④ 学报可刊登必要的高质量彩色照片 , 需作者负担制版、印刷费用。 12 结论与讨论 作者应在这部分把自己在理论、方法或技术上的创新或改进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表述清楚。 13 致 谢 作者认为必要时 , 可在正文结尾向有关人士或机构表示谢意。 14 参考文献 它是本刊是否接受投稿的首要依据。 作者在正文后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 参考文献应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2) 每一篇文献都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 , 并可提供原文备查。 不得转引作者没有亲自阅读过的文献。 3) 参考文献应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 其中 , 专著等其他文献的数量不宜超过 30% 。 除特殊情况外 , 教材文献尽可能少引用。 除公开发表的各类文献和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技术报告、专利、电子文献外 , 其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文件不得作参考文献引用 , 只能在征得原作者同意后 , 在正文中的引用处加括号注明资料名称。 4) 综合述评的参考文献一般为 30 ~ 50 篇。 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不少于 10 篇。 5) 一般情况下 , 外文文献数量应占总参考文献数量的 40 % 以上。 6) 作者应注意利用国内外网络期刊数据库和图书馆现刊来查阅最新文献 , 截止到投稿 1 个月出版的有关中外文文献都应引用 , 并在稿件正式发表前再次查阅和引用最新文献。 如果来稿没有引用近年来的最新文献 , 请作者在文中解释其原因和理由。 7) 中文文献需对译成英文 , 对译英文时,篇名和刊物名要与原文献保持一致,原中文文献保留 , 二者共用一个序号。 8) 参考文献的具体著录格式请参见 参考文献格式说明 。3 量和单位符号 1) 所有符号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 除雷诺数 Re 等 25 个特征数和 pH 值外 , 其他符号一律用单个字母表示 ) 。 2) 物理量的符号和生物学中属以下 ( 含属 ) 的拉丁学名用斜体。 3) 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等应正确标明。 4) 请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时间单位用英文缩写字母表示,如:小时用 h 、分钟用 min 、秒用 s ;溶液浓度单位用 mol/L 、 mmol/L 、μ mol/L ,不用 M 、 N 、 ppm ;容积单位用 L 、 mL 表示; bar( 巴 ) 改用 Pa( 帕 ) 、 kPa( 千帕 ) ;能量、功、热均用 J( 焦 ) 。单位与数字之间空一格。

论文都有一般的格式,比如:需要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考试的话,只需要标题正文就OK了啊

1、在篇首标明作者姓名、论文署名的单位(全称)、及单位所在省市、邮编(附英文)。  2、稿件须有:摘要220字左右(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切忌使用“本文”如何、“文章”如何这类评价性、解释性、介绍性的词语)、关键词(3—6个)(附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或出生地、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作者须提供:详细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4、来稿中的注释与参考文献分别排列。注释是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图书报刊等资料的引文。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或出版地,起止页码{刘国东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经济意义[J]商业经济,2001,(9):10-18)}  5、所有来稿,字数以4000—8000字为宜,来稿以 word 格式发送电子邮件。    学术期刊论文撰写格式  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