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中国石油安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中国石油安全的论文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石油工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虽然近年来中国石油进口增长速度较快,但中国的石油进口仅占世界贸易量的6%;中国现在天然气进口还很少。目前中国一次性能源自给率仍然很高,达到了90%左右,国内石油仍有增产余地,天然气发展有很大潜力。按照国家制定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国解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主要立足于国内,实行“能源开发与节能并重,并以节约优先”的方针。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仍然很低,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中国政府已决定将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天然气的利用,运用节能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缓解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为了提高我国油气安全稳定供应的保障程度,建立健全我国的石油安全体系势在必行。政府的总体考虑是:在继续保持国内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建立经济、稳定的油气供应渠道和石油安全保障体系,满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对策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坚持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石油利用效率。我国石油安全的最大风险在于我们自己。目前,我国石油利用效率低,节约工作任重道远。我国能源总的利用效率仅有32%,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这种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资本积累带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方式必须转变。我们不能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靠大量消耗廉价资源实现经济发展的老路,否则不仅使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严峻,而且会引发包括环境恶化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国政府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明确提出到2010年GDP单位能耗要在现有水平上降低20%的目标。石油是我国供需矛盾最突出的紧缺资源,必须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把节约放在首位,采取综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浪费,提高利用效率。国家将采取强制性措施,重点抓好高耗油行业节能降耗的工作。以交通运输为例,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以每年超过200万辆的规模增加,平均增长速度达6%。到2005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180万辆(不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49万辆)。照此速度,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一亿辆。倘若如此,无论从石油供应、道路交通和环境保护看,都是难以承受的。(2)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发挥国内油气资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实现国内石油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基础。一是要加大勘探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加快资源向储量的转化,多找储量,夯实发展的资源基础;二是要加强油气开发依靠技术进步提高采收率,把已发现储量尽可能多地采出来。我国东部主力油田总体已进入产量递减阶段,稳产难度加大,但开发上仍有潜力可挖。目前,全国油田的平均采收率并不高,只有9%,其中采收率最高的大庆油田为2%,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仍有较大潜力。如果采收率能提高一个百分点,可采储量就可增加2亿吨以上。政府和企业坚持“加快西部、深化东部、发展海域、探索新区”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增加新发现、新储量,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老油田开发水平,延缓产量递减,确保2020年石油产量在2亿吨以上。按照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原则,做好资源勘探、市场规划和管网系统建设,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确保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1200亿立方米以上。(3)积极开发利用海外资源,构建多元稳定的油气供应体系。利用海外油气资源支撑本国经济发展,是多数石油消费国的共同做法,也是保障我国油气安全供应的必然选择。利用海外油气资源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发展国际石油贸易,这是解决我国石油需求缺口的主要途径。通过加快建立多元稳定的国际石油贸易网络体系,努力实现油气进口来源、品种、渠道、方式和通道的多元化。二是积极参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努力提高获取权益油的能力。我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已有近15年的历史,2005年我国石油企业通过合作、参股、并购和独资等方式,在海外获得的权益油达到5000多万吨。我国石油公司在海外获得权益油的能力越强,进口资源的保障程度就会越高。(4)建立石油储备和预警制度,构建应对石油风险的安全保障体系。2003年,我国首次确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规划了四个储备基地,即浙江的镇海和岱山、青岛的黄岛、大连的新港。一期建设计划形成储备相当于3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能力。其中浙江镇海的石油储备基地已基本建成,2006年年底即可投入使用。根据国际经验,统筹考虑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我国石油储备能力建设,近期目标可按上年度60天净进口量来考虑,即2500万吨以上。从长远看,2020年左右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时,应按90天净进口量的规模来安排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同时,国家还要建立安全预警应对机制,以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石油供应急剧变化甚至中断,提高我国石油安全的保障程度。(5)积极发展替代能源,缓解石油供应压力。开发利用石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和热点。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石油供需形势,要积极推进车用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车用替代燃料包括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天然气合成油(GTL)、煤基液化(CTL)、生物质燃料和氢燃料电池等。按现有技术的成熟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技术成熟,可以推广应用的,如CNG、LPG和燃料乙醇等;第二类是技术较成熟,但成本高、推广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的,如GTL和CTL等;第三类是在应用上存在较大问题,技术有待成熟的,如氢燃料电池等。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预计可再生能源每年的可获得量为73亿吨标准煤。其中,可经济开发的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资源总计25亿千瓦,50%分布在西南地区。据保守估计,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有几亿千瓦,地热、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也都有相当大的潜力。应当采取多渠道和灵活方式鼓励发展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6)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近几年,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法规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保持我国石油行业稳定发展和安全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需要理顺能源管理体制,加强对煤、电、油气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并制订相关产业政策,保证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完善能源产业政策,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进一步理顺能源价格体系;加快石油立法,运用法律手段确保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体制改革、法制建设和机制完善等手段,培育成熟的节约型油气生产与消费市场。未来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有资源供给、市场价格、运输通道及地缘政治诸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应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将奉行“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观,进一步深化与世界石油工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能源供需的平衡与稳定,共同推进世界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

一、石油供需矛盾加剧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石化产品消费量将大幅度增长,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目前,成品油市场需求旺盛,炼厂开工率已达到90%,但供应仍然趋紧。预计到2020年,国内汽油、煤油、柴油需求量将达到6亿吨,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300万吨,三大合成材料需求量将达到9200万吨,均比2003年增长一倍以上。届时,乙烯等化工产品将有40%左右需从国外进口。二、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高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分别高达50%和60%;而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的数字更高,分别为65%和76%。根据国内有关分析和预测,21世纪前半叶,中国油气特别是天然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日本综合能源调查会下属的国际能源小组委员会则预测,201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超过日本居亚洲第一位。曾以《石油风云》力作闻名于世、现为美国剑桥能源研究会主席、美国战略能源研究与开发特别研究组主席的丹尼尔·耶金也十分关注亚洲新的能源消费大国特别是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态势。他说:“世界总体石油生产能力的增长,必须满足来自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中国和印度主导的需求增长。”尽管国内外有关的预测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但对中国石油安全变化趋势的估计却是一致的:国内原油自给率不断下降,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越高,表明石油供应安全越可能具有脆弱性。有人说,中国未来石油安全问题的出路在“海外”。从发展的眼光看,这种观点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它却道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石油市场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石油对外战略或石油国际战略。三、受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影响大,石油进口渠道存在风险和隐患中国对海外能源运输安全保障的能力严重不足。能源安全,说到底是国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与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政治、军事参与和控制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一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越大,而对外军事外交参与能力越小,则该国石油安全系数就越低,不安全的风险就越大。对于现代国家而言,国家参与和控制世界事务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海军在世界范围自由行动的能力。目前在世界各大国中,中国海上政治军事参与控制能力相应也较弱。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如图2-4所示。图2-4 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资料来源:中俄哈石油论坛论文集,2007)图2-5 我国原油主要进口来源地(资源来源:中俄哈石油论坛论文集,2007)我国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图2-5),2004年从中东和非洲的石油进口量分别占总进口量的46%和29%。除此之外,从俄罗斯和中亚及东南亚地区也分别有10%左右的进口量。其中,中东、非洲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频发生。两次伊拉克战争之后,随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更易受制于人。2004年,中国进口的原油有超过七成是途经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运抵国内,有90%的进口原油经海上运输,一旦出现国际关系紧张的局面,我国的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将受到严峻威胁。四、缺乏良好的石油战略储备保障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包括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和通过参与国际原油市场操作,达到套期保值的储备。美国、日本等能源消费大国,石油基地储备量约是本国3个月的消费量。按照这样的标准,作为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目前应储备3750万吨,10年后应储备7500万吨。而目前我国才刚刚着手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五、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低和人为原因而造成的浪费,是威胁我国石油安全的首要因素以单位产值能耗来衡量,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远远低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2000年,以当时的名义汇率计算,中国是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达到1274吨标煤,是美国(364吨标煤)的5倍、欧盟(214吨标煤)的6倍、日本(131吨标煤)的7倍。我们的能耗指标甚至高于印度(889吨标煤)。除了由于技术水平低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而造成浪费之外,人为原因造成的浪费尤为让人痛心。六、国际政治、军事因素威胁石油安全我国的台湾问题、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可能使所处的国际政治、军事环境在一定时期恶化,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石油安全。从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战略来看,美国供养着庞大的进攻性军事力量,控制着全球16条最主要的海上航线,其主要目标就是控制石油资源。对超级大国利用石油资源遏制中国的企图不能掉以轻心。今后世界石油供需的矛盾错综复杂,引发政治、军事、外交矛盾和冲突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直接对世界或区域石油市场造成重要影响。国际环境虽然有利于我国利用两种资源、两种资金加快发展,但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明确石油安全的战略方针,并加以全面实施。 七、海外投资难度大中国石油海外投资难度大,主要体现在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体制不完善,资金不足,投资成本过高,海外投资管理体制限制等几个方面。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体制不完善由于我国很多石油项目投资于一些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石油海外投资面临战争、动乱、财产没收、国有化、外汇管制等造成的风险,如中东战争。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有关海外投资保险的政策。为了防范这些政治风险,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海外投资政策性风险政策;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也开展了担保业务。资金不足制约海外投资发展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发的油田规模一般都不太大。即使像苏丹这样比较成规模的油田,也是由多方共同投资,因而获得的份额油和收益也比较少。同时,由于缺少资金,融资渠道狭窄,企业在承包海外石油工程贷款及开具保函等方面存在困难,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很好的项目。投资成本过高近年来,中国企业为了中标海外石油项目,普遍报价偏低,个别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似乎一旦中标就意味着一切都成功了。但当他们履行完若干合同后,才发现经过激烈价格竞争到手的项目利润实在太少,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油田的案例。1997年中石油出资35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某石油公司的部分原油储量,并计划建设一条长3000千米的输油管线,直通中国西部。公司中标以后,才发现项目投入资金太大,而依靠开采当地原油的收入,根本无法弥补巨额的支出,最后终因成本过高而被迫搁浅,使企业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海外投资管理体制制约海外石油投资事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对海外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度。在审批限额上,其主要内容是中方投资在100万美元及以上的海外投资项目,以及3000万美元以上的海外再投资项目,需经过国家审批。在审批程序上,规定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两道程序。上述审批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目前,已经不适应海外投资项目时效性强和投资强度高的特点。从投资限额看,100万美元的项目多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招标的突出特点是时效性强,如果因为审批来不及参与招投标,可能会贻误时机。另外,在外汇管理方面,由于中国尚未实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海外投资企业的用汇额度仍受到一定限制。八、定价机制缺乏灵活性国际油价高涨,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缺乏灵活性,使得我国石油安全在国际油价的变化中遭受极大风险。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国际油价上涨会抑制经济增速,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油价将会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抑制经济活力,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因而将会增大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国际油价上涨,会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2009年,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5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随着住宅、轿车以及高档家电等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生活消费石油的增长幅度加大。因此,未来石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油价上涨会加大相关企业生产成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扩张期,近两年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超过10%以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上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3,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很大冲击。石油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成本,近年来交通运输业耗油快速上升,因而交通运输业首当其冲受到高油价的影响;同时,化肥、农药、农用薄膜,以及农用机械等,也因石油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上升。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给石油安全带来风险我国当前的油价虽然采用国际油价,但接轨的时机仍由政府有关部门调控,尤其是成品油是否与国际油价接轨,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这说明价格的决定权掌握在政府手中。由于国际油价波动有时并不能反映国内的供求关系,因而政府没有明确规定原油与成品油的价差和调整标准,只是含糊地说油价波动到“一定幅度”“适当调整”。这是我国目前油价机制不够灵活的表现。由于我国石油定价机制不够灵活,导致我国在国际油价出现大的波动时极为被动,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很大风险。九、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国外能源研究机构预测,未来20~30年内,世界天然气消费总量有可能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将由目前的340亿立方米增长到1200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量将由300多亿立方米增长到2000亿立方米左右,供给缺口大约为800亿立方米。届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将由3%上升到10%左右,成为我国仅次于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十、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目前,全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60%和40%,待探明的油气储存量分别为1700亿吨和225万亿立方米,资源潜力仍然很大,世界油气勘探仍然处于比较活跃的时期。世界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东亚、俄罗斯等少数地区和国家。目前,这些地区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国外大型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和重组,为我国利用国外资源,利用地缘政治优势和外交政策优势进行国外资源开发提供了机遇。此外,石油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形势相关度越来越高。尽管世界石油生产总体将保持持续增长,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的态势,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可预见性更加明显,国际油价仍将起伏跌宕。十一、我国石油运输的能力与需求有较大差距中国船东协会仅承运了10%的海上石油进口,特别是在中东东行和西非东行航线上,中国船东协会所承运的份额更少。究其原因,首先是与中国船东协会的承载能力不足相关。相对于集装箱和散货船航运,中国的油轮运输规模不大。目前,由中国船东控制的大型油轮VLCC20万~30万载重吨和AFRAMAX8万~12万载重吨分别只有10条左右。即使全部服务于中国的原油进口,充其量每年的承运能力也只有3000万~4000万吨。其次,中国船东协会所承运的进口石油份额偏低,也是与石油公司和油轮公司缺乏合作,没有建立起长期的策略伙伴关系相关的。以招商局为例,自从1990年开始经营油轮船队,其一直以服务国际油轮运输市场为主。2002年招商局油轮船队共为世界各国客户承运了8万吨石油,其中承运中国进口石油仅为3万吨,占船队总运量的32%。换言之,招商局油轮船队总运力的68%是服务于国际市场的。目前,中国从事进口原油海运业务的,主要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和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连海昌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量的增加,海运企业呈现快速发展之势。截至2006年,我国海运企业油运能力已超过1200万载重吨,但我国进口原油大部分由国际油轮运输企业承运,国内企业的承运比例只有10%~20%。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油轮数量有限,难以与我国进口原油的航期匹配。而且中国油轮总体装备水平较低,船队结构不合理,管理相对落后,在国际市场上认知度较低。此外,我国尚未加入《73/78MARPOL公约1997年议定书》,因而无权给入中国籍的船舶签发有关证书,同时中国籍的船舶进入97缔约国港口时要受到严格的检查,甚至有被拒绝入港或者被滞留的可能。上述情况表明,中国的石油公司与中国的油轮船东之间,缺乏长期的策略合作,在能力和需求上出现严重的“错配”:一方面,中国90%的石油进口是由外国船东承运的;另一方面,中国船东以招商局为例,90%的运力却是为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的。这种状况使得我国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社会政治动荡,资源国(地区)政局不稳或突发事件,我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关于中国石油的论文题目大全

中石油职称论文石油论文参考文献: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政府规制摘 要: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不同时期的政府规制。本文从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制逐渐放松、由限制性转向激励性、规制具有柔性等特点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关键词: 石油石化行业 政府规制 改进思路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政府规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双轨制,再到市场经济时期的演变。不同时期政府对石油天然气的价格、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和销售的市场准入、行业环保政策、包括资源税和矿区开采费等在内的财税等方面进行了规制。政府规制避免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与配置低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一、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制的特点(一)规制内涵丰富在石油石化政府规制脉络中,国家对石油企业的市场准入、油气价格定价权、企业产权变更方面的规定体现了政府对微观主体企业的规制(主要体现经济性规制);国家在财税金融、政策法规方面的规定(其中环保政策体现了社会性规制),体现了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宏观干预。由此看来,政府对石油石化行业的规制是全方位的复杂性的规制(见表1)。(二)规制逐渐放松石油石化行业的政府规制是逐步放松的(表1)。主要通过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体现:从石油、天然气价格来看,由计划上的政府完全定价到政府与市场双轨定价,再到放开市场定价,体现了价格规制的逐渐放开;准入上,炼化和销售上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主体;产权改革上,由原来的完全国有独资石油企业改组为国有控股的现代股份制企业集团,实现了政企分开,明确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同时,国家通过了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勘探开发领域;财税上,资源税的从量计征酝酿从价计征等。这些措施均以市场为导向,逐渐向市场化迈进,体现了规制的放松。(三)规制由限制性转向激励性常见的激励性规制包括最高价格限制、标尺竞争、不对称规制等,具体到石油石化行业表现在:国内原油价格对国际原油价规定了参照区间(为每桶80-150美元),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天然气价格规定了最高浮动上限(为10%),企业可以在这个上限以下努力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在鼓励外资设备和技术引进上,基本上采取了优惠的出口退税或免税;在油气炼化和销售环节,由于有竞争企业的引入,小企业只有压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在同三大石油公司竞争间获得少许的利益。同时,对三大石油公司提高自身效率起到一定刺激作用。(四)政府规制的特殊性———具有柔性我国作为转型中的国家,石油石化行业政府规制表现出特殊性(表1)。例如,成品油价格虽然逐步市场化,允许油价自由浮动,但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其基准价定价的权力;而对天然气气价虽然也逐渐市场化,但国家对其基准价浮动掌握主动权;在资源税上,国家将逐步由传统的量计征改为以市场价格变动的从价计征;在产权治理上,石油公司原有计划体制下的全资国有企业,变为与国际接轨的集团公司,下设若干股份公司;在环保政策上,各公司规定了排污指标,这些指标可以探索拿到排污交易所进行交易等。这些都从不同层面体现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计划经济遗留下的政府强制性规制与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机制是相互融合的,是具有柔 性的规制。二、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消费者在同规制机构、企业的三方博弈中处于劣势消费者处于劣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石油石化行业的行政垄断特性较强,企业借助与政府的关系和信息不对称使企业寻租更便利,从而达到合乎企业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相对于整个油气市场来说,油气市场发育不全,交易成本较大,因而油气企业内部交易要优于市场交易,油气企业内部交易的强化,越发阻隔了新市场的发育。由于油气企业内部交易强化,企业内部成本得不到真实反映,在非真实成本基础上的产品价格加成(成本+利润加成)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同时,企业内部也控制了产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按照不同的消费水平区域可以实现消费者价格歧视政策,从而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福利得到损失。(二)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的边界需进一步厘清在石油石化行业,中下游是垄断竞争市场,中下游产业链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炼化虽然时有亏损但通过销售盈利均可弥补,竞争使得国有油企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同时使民营企业分享到一定利润。今后油气炼化环节应该寻求更多的互利合作,更多的向外来资本开放。而石油石化的勘探开发和运输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更多的应该是政府对这些领域引入竞争,降低民营和外资企业进入的门槛。不管是在石油石化行业炼化销售的行政垄断环节,还是在勘探开发和运输的自然垄断环节,政府要把握好该行业竞争的度,在引入竞争上,竞争主体和力量太小,则达不到刺激行业整体活力,此时要放松规制,引入更多的竞争;如果引入竞争力量过多过散,则行业可能盲目竞争导致市场失灵,此时政府则要代替市场进行更多的干预。(三)法律、独立规制机构和监督机制三者需进一步磨合我国针对石油石化行业独立规制的效用要完全发挥其作用,有赖于相应法律和监督机制的进一步磨合和完善。《反不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对该行业有一定约束效力,但专门针对石油石化行业的法律缺失,行业作为和政府的规制受到合法性的挑战。独立规制机构的权力和效力受到掣缚。同时,政府针对独立规制机构的独立监督机构缺失,导致政监不分,加上民间监督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对独立规制机构的监督失效。(四)石油石化行业改革不能脱离其市场结构和行业特性对石油石化行业的改革不能忽视其市场结构和行业特性。一方面,该行业市场结构模式兼具有区域垂直垄断模式、整体垂直一体化模式特点,因而采取纵向环节的分离模式较难。区域垂直垄断表现在三大石油公司南北、海陆实行区域分治,各自在其区域内实行勘探开发、炼化、销售的垂直一体化管理。同时,三大石油公司在全国的不断扩张,各自垄断区域范围扩大,使得区域垂直一体化模式兼具了整体垂直一体化模式的特点。另一方面,我国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落后的西部地区,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即使油气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由于其行业性质决定了企业要拥有较多资本和较高技术,盲目的进入反而降低整体效率。因此,石油石化行业改革既要考虑区域垂直垄断模式、整体垂直一体化模式特点,又要考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特点,避免不当的产业结构调整。三、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政府规制的改进思路针对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石油石化行业政府规制的改进思路:建立政府和油企之间的良性关系。一是继续坚持探索国有企业行业政企分开的产权改革,政府政务公开尤其是各部门政府的财务要公开或接受第三方财务审计或托管,政府规制制定要走法律程序;规制的方向应该转向适合公共群体的利益为重。二是通过投标招标等合规程序建立政府项目和企业之间的良性关系,继续深化现代企业制改革和加大企业兼并重组破产力度,企业财务公开和由第三方审计,企业物料采购和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环节建立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建立独立的能源规制机构。这样实现了对规制者的政监分离,独立规制机构的效用可以发挥,又能节约重置规制机构的成本,还能用下面机构来反映规制绩效和对行业实行有效的监督。而从长远来看,真正独立的能源规制机构的建立,要先完善的各部门法律和监督机制,再加上产权改革,政企、政监分离,从而能发挥独立规制机构的效力。合理引入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内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网络,并细化相关的出台规则。打破经营上因行政垄断造成的不公平,考虑逐步放开对原油贸易环节的管制,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以达到增加市场竞争、破除行业垄断的目的。实施激励性规制措施。这要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激励措施的制定、实施和激励程度上要合理。二是被激励行业企业(在我国特别是经理人)要有按激励方向上的反应,这需要行业企业组织有接纳政府和市场激励的有效机制。三是特别对掌握企业运转的经理人实行竞争上岗,对经理人设定综合考评奖励指标体系等。促使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之间达到合意的均衡。必须在企业会计业成本公开化、集团企业内部之间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培育集团外市场势力、产品实行最高限价和区域间合理的比照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适当让利给消费者等方面进行改革。参考文献:[1]李郁芳体制转轨期间政府规制失灵的理论分析[J]暨南学报,2002(6)[2]张凤兵等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模式及其转换———以发达国家电力行业改革为例[J]理论学刊,2009(2)[3]黄朴,付庆祥石油企业成品油自主降价原因和影响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2)[4]王孝莹,张丰智石油产业垄断性质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2)[5]白让让规制经济研究中的政策偏好与现实反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10(2)

什么

毕业论文的论文题目,一般都是学校规定好了的吧!

石油工程可以写的题目很多啊

关于中国石油的论文

毕业论文的论文题目,一般都是学校规定好了的吧!

我爱中国石油,重复500次,就够3000字了。

昨日,问一同事:“你买了中石油么?”同事说:“呸!你才买了中石油呢。你们全家都买了中石油,还买了中石化!”

关于中国石油的论文摘要

创新 就是能够透过当前的国际原油市场和美元兑换比例分析当前的市场情况,这个市场讲求的是实战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在时代、盆地类型、岩性和沉积环境方面都具有多样性在地质时代上,从中元古代到新生代(泥盆系除外)均有烃源岩分布,最重要的是在中、新生代在盆地类型上,有中、新生代的裂谷盆地、古生代早期的克拉通盆地和晚期的前陆盆地、以及中生代的前陆盆地不同类型盆地的烃源岩的分布、地质地化特征和生烃潜力差别较大源岩类型有海相碳酸盐岩、泥岩以及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泥岩、煤系及碳酸盐岩,其中以湖相碎屑岩为主 根据多方资料查证,得到了中国油气田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指出,中国大中型油田主要分布在裂谷型盆地中,大中型油田主要分布在克拉通盆地和山前盆地中;陆相生烃岩是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生烃岩,生烃岩从早古生代到新生代都有,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的古近系和新近系,中国北方的侏罗系和石炭系--二叠系是中国的主要生气层,古近系,新近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是中国的主要生油层;大中型气田的储集层主要为陆源层(中砂岩,细砂岩和砂砾岩),其成因类型为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体系,碳酸盐储集层主要为裂缝型、风化壳型;油气藏盖层主要为均质泥岩,油气成藏期较晚,绝大多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于新生代,在早生代地层中仍有相当储量的油气田未被发现。中国油气资源潜力丰富,大多数盆地的油气田处于开发的早中期,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可能性是很大地。 中国的油气储量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主要分布在大中型油气田中。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以下是我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1万吨,稠油9万吨),从190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油田12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量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8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形万了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亿吨及含油面积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了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08亿立方米),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境内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73万吨、天然气54亿立方米。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外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和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油;100万吨凝折、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 吐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生产原油曾达到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除陆地石油资源外,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这些沉积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南海南部诸盆地等。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察,得出的结论是,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以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亿~70亿吨。还有资料反映,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中国对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千米,发现的石油储量达2亿吨,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亿万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以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而有资料显示,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据中海油200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东部的产区,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净探明储量为01亿桶,占中海油已探明储量的53。 到目前为止,渤海湾地区已发现7个亿吨级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国目前第二大整装油田,探明储量达6亿吨,仅次于大庆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产量将达到5550万吨油当量,成为中国油气增长的主体。从以上来看,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量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

是我们的作业吗 。。

我国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可行性分析内容摘要:国际油价的动荡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恢复石油期货势在必行。本文从油价高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出发,分析了建立期货市场的条件及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差别,进一步探讨了恢复石油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石油期货 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 必要性 可行性 据国家能源部门统计资料,我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可采储量只有6吨,世界平均水平是5吨。目前我国的石油产量为6亿吨上下,居世界第五位,各类成品油产量1亿吨左右。同时,我国又是石油消费大国,原油需求超过2亿吨,成品油消费量超过5亿吨。 2003年中国消费了全球6%的石油,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石油在中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正日渐突出,而国际石油市场的频繁波动,又在时刻影响着中国经济。 油价高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国际油价近期大幅上涨,对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油价上涨,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石油市场新兴的需求大户,显然不可能置身局外。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油价上涨直接遏制我国GDP的增长。石油价格上涨的直接影响,表现为降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拉动物价上涨。油价上涨将导致外汇支出增加、净出口减少,进而降低GDP增长率。油价上涨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石油消费总量和对外依赖程度,石油占一次能源比例越大、对外依赖程度越高,油价上涨的影响就越严重。 油价上涨给国内石油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例如:航空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以石油化工为原料的制造业等。油价过高,便会影响到石油相关产业,从而引起连锁效应,使许多企业成本大幅度提升,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有些企业甚至因为无法避免价格风险而面临停产、停业或倒闭。 油价剧烈波动严重影响石油石化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当然,对采油企业而言,油价上涨却是福音。例如,国际油价每上涨1美元,中海油的销售额就要增加9000万美元,纯收入就要增加6000万美元。但油价不可能只涨不跌。如果油价下跌,采油企业的销售额和纯收入就要下滑,就会使企业的收入不稳定,给企业的长久稳定经营带来不利因素。石油价格过低将使国内石油行业亏损,价格过高则会给石化及下游产业带来严重影响。 油价高涨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安全。首先,高油价对中国的石油进口带来了直接的压力。其次,油价上升将加大中国的通胀压力。作为一种基础能源产品,石油涨价的影响面十分广泛,从航空、汽车消费到石油化工、居民生活等,无不受到油价变化的影响。 建立期货市场的条件及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区别 第一,交易的目的不同。现货交易的目的在于商品实物本身。在现货交易中,买卖双方依据商定的合同条款,在确定的时间内进行商品实物的交割,从而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而期货交易的目的则是在商品实物自身之外,或者说期货交易者对实物交收并不感兴趣,买卖期货的目的是利用期货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进行期货保值或投机获利。因此,期货交易一般并不涉及到实物所有权的转让,只是期货合约所有权的转移,以便转嫁与这种所有权有关的商品价格变动的风险。第二,交易的形式不同。现货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随行就市,买卖双方直接商价交易。而期货交易则是集中在商品交易所内进行,买进或卖出的是期货合约,这种期货合约已是商品交易所规定的标准化契约,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品质规格标准的商品,并付清全部货款。期货交易可以在交易所内连续买卖、交易转手。而现货交易,即使是远期合同,由于其不标准性和特殊交易确定而难以进行连续买卖。 我国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期货市场的功能主要是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和投机功能。我国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如下: 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有利于企业合理经营,规避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 石油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可以综合反映出供求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的预期,给企业以生产和销售指导。企业可以通过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反向同量操作,规避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油价的上涨是全球性的,然而,国外的航空公司所受的冲击却远远小于国内的航空公司,原因就是国外的航空公司参与到石油期货交易中,利用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从而使公司的航油成本得到预先的控制。 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有利于我国争取石油定价权,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改变对国际油价的被动接受。 中国虽拥有巨大的石油进口量,却在国际(石油)定价机制里连1%的权重都没有,原因就在于我国市场没有形成机制,采取的是国家统购统销、价格被动跟踪的体制。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必需建立石油期货市场。 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有利于改革与完善石油的定价机制与流通体制。 我国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是以新加坡等地加权平均价格为定价依据。这种定价不仅价格接轨简单机械,调价时间滞后,而且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国内具体情况,所以难以反映国内油品市场的真实供求状况,同时还公开了我国的贸易价格,会因国际价格被操纵而造成损失。而期货市场是一个公开、集中、统一的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石油期货价格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全社会对石油价格的预期,能够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是真正的市场价格。因此,借助期货市场可以建立科学的石油定价机制及规范有序的流通体制。 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有助于解决国家石油储备。 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由中央政府投资或者以其它方式拥有和控制一定数量的原油或成品油储备,在发生战争、大规模禁运等非常时期,可用于应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剧烈动荡,减少或屏蔽可能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冲击。 我国已决定在“十五”期间建立石油战略储备,2005年,中国将正式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初步匡算,储备1000万吨石油,需用资金约250亿元,而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建设周期。从国际经验看,建立国内石油期货市场,是一条能够为解决国家石油储备提供双赢的渠道:既能为国家增加石油储备,又能节省大量的财政支出。 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有利于减缓WTO对国内产业的冲击。 在我国加入WTO的情况下,国内油价逐步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在石油进口依存度逐年走高的趋势下,世界市场石油价格的变化,必然对我国石油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我国要逐步开放成品油市场,与其在2年后让国外成品油长驱直入,不如首先开放国内市场,通过市场化的竞争为国有石油企业参与将来的角逐打下管理基础。 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已经证明,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期货市场能够大大加快其市场化规模化速度。从铜期货市场的实践来看,经过几年的发展,上海期货交易所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铜期货交易中心,为提高我国铜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有利于利用其投机规范功能。 一方面可以规避国际油价波动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市场价格波动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投机是指投机者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通过买空或卖空低进高出运作,期望从期货合约价差中获取利润的一种交易方式。期货市场系由避险者与投机者所组成,避险者不愿意承担价格变动的风险,投机者却有能力而且愿意承担风险。原因在于在期货市场上用少量的本钱就能做数倍于本钱的生意,能以极有限的资金作高速的周转,寻求尽可能多的投机获利机会。期货市场的流动性越强,市场成交量就越大,市场也就越兴旺,这种流动性主要来自投机者的操作。但其行为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必须严格地按照交易规则去正常地牟利,从而把投机行为变成一种有用的经济工具。有了投机者的参与,加快了价格的运动,增加了交易量,可更好地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我国建立石油期货的可行性分析 过去的探索是我们宝贵的经验 1993年4月,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开始试运营,5月份转入正式交易。当时推出的标准期货合约有大庆原油、90#汽油、0#柴油、250#燃料油四种。当时现货市场可自由交易的是在国家计划以外的企业自销油原油和成品油,分别占到当年产量的5%和9%,总量分别约有2000万吨和1000万吨,这就是当时期货交易对应的现货量。即使这样,日均交易量还是达到了26万吨,仅次纽约和伦敦交易所的水平,位居全球第三。为防范风险,交易所专门开发出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险控制系统。虽然失败了,但是它能使得相关人员获得了经验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期货从业人才。 市场需求力量日渐强大,市场条件日趋完备 投资者需求是石油期货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力,而石油期货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其相关现货市场的价格易变性使投资者产生了规避风险的需求。市场条件方面,一方面,在石油期货需求方面尤其是成品油期货需求方面,国内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主体已经形成。另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运作良好的市场构架,有接近国际水准的高效率的交易清算体系,期货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广大石油相关企业的规避风险意识也不断加强。事实上,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都对石油期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采取了不少实质性的行动,如上海期货交易所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合作研究建立亚洲能源衍生品市场。 国家的政策支持与鼓励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与市场化、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国家相关的法律也在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并鼓励国有企业积极稳妥地参与期货的套期保值交易。 2003年2月2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汪建熙在“第十三届亚太期货研究论坛”上表示,中国证监会将推动成立品种上市审核委员会,为石油期货等新产品的推出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客观条件还不够充分,但在理论与实践上恢复石油期货是必要的,我国应尽早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石油期货的恢复将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有利于中国入世后迎接新的挑战,有利于国内企业规避价格风险,有利于中国的期货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的规范发展。当然,我国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该采取积极稳妥的原则,逐步开拓石油期货市场,如今年8月25日,原料油期货正式挂牌上市交易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并且要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期货市场管理体系。否则,就有可能使得石油期货市场变成一个纯粹的投机和炒作,最终走向失败。 参考文献: 陈松兴期货管理概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 王忠民,姬广坡,李忠民,徐文晖期货贸易理论与实务[M]西北大学出版社 杨翼不能忘却的中国石油期货[N]石油锋线,2003(2) 刘亚铮,巩前娜恢复石油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难点[J]科技摘报开发与经济,2003(8) 陈怀东关于我国开设石油期货交易品种的可行性探讨[N]政策研究,2003(4)

关于中国石油的论文题目

中石油职称论文石油论文参考文献: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政府规制摘 要: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不同时期的政府规制。本文从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制逐渐放松、由限制性转向激励性、规制具有柔性等特点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关键词: 石油石化行业 政府规制 改进思路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政府规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双轨制,再到市场经济时期的演变。不同时期政府对石油天然气的价格、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和销售的市场准入、行业环保政策、包括资源税和矿区开采费等在内的财税等方面进行了规制。政府规制避免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与配置低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一、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制的特点(一)规制内涵丰富在石油石化政府规制脉络中,国家对石油企业的市场准入、油气价格定价权、企业产权变更方面的规定体现了政府对微观主体企业的规制(主要体现经济性规制);国家在财税金融、政策法规方面的规定(其中环保政策体现了社会性规制),体现了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宏观干预。由此看来,政府对石油石化行业的规制是全方位的复杂性的规制(见表1)。(二)规制逐渐放松石油石化行业的政府规制是逐步放松的(表1)。主要通过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体现:从石油、天然气价格来看,由计划上的政府完全定价到政府与市场双轨定价,再到放开市场定价,体现了价格规制的逐渐放开;准入上,炼化和销售上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主体;产权改革上,由原来的完全国有独资石油企业改组为国有控股的现代股份制企业集团,实现了政企分开,明确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同时,国家通过了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勘探开发领域;财税上,资源税的从量计征酝酿从价计征等。这些措施均以市场为导向,逐渐向市场化迈进,体现了规制的放松。(三)规制由限制性转向激励性常见的激励性规制包括最高价格限制、标尺竞争、不对称规制等,具体到石油石化行业表现在:国内原油价格对国际原油价规定了参照区间(为每桶80-150美元),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天然气价格规定了最高浮动上限(为10%),企业可以在这个上限以下努力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在鼓励外资设备和技术引进上,基本上采取了优惠的出口退税或免税;在油气炼化和销售环节,由于有竞争企业的引入,小企业只有压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在同三大石油公司竞争间获得少许的利益。同时,对三大石油公司提高自身效率起到一定刺激作用。(四)政府规制的特殊性———具有柔性我国作为转型中的国家,石油石化行业政府规制表现出特殊性(表1)。例如,成品油价格虽然逐步市场化,允许油价自由浮动,但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其基准价定价的权力;而对天然气气价虽然也逐渐市场化,但国家对其基准价浮动掌握主动权;在资源税上,国家将逐步由传统的量计征改为以市场价格变动的从价计征;在产权治理上,石油公司原有计划体制下的全资国有企业,变为与国际接轨的集团公司,下设若干股份公司;在环保政策上,各公司规定了排污指标,这些指标可以探索拿到排污交易所进行交易等。这些都从不同层面体现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计划经济遗留下的政府强制性规制与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机制是相互融合的,是具有柔 性的规制。二、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消费者在同规制机构、企业的三方博弈中处于劣势消费者处于劣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石油石化行业的行政垄断特性较强,企业借助与政府的关系和信息不对称使企业寻租更便利,从而达到合乎企业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相对于整个油气市场来说,油气市场发育不全,交易成本较大,因而油气企业内部交易要优于市场交易,油气企业内部交易的强化,越发阻隔了新市场的发育。由于油气企业内部交易强化,企业内部成本得不到真实反映,在非真实成本基础上的产品价格加成(成本+利润加成)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同时,企业内部也控制了产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按照不同的消费水平区域可以实现消费者价格歧视政策,从而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福利得到损失。(二)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的边界需进一步厘清在石油石化行业,中下游是垄断竞争市场,中下游产业链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炼化虽然时有亏损但通过销售盈利均可弥补,竞争使得国有油企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同时使民营企业分享到一定利润。今后油气炼化环节应该寻求更多的互利合作,更多的向外来资本开放。而石油石化的勘探开发和运输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更多的应该是政府对这些领域引入竞争,降低民营和外资企业进入的门槛。不管是在石油石化行业炼化销售的行政垄断环节,还是在勘探开发和运输的自然垄断环节,政府要把握好该行业竞争的度,在引入竞争上,竞争主体和力量太小,则达不到刺激行业整体活力,此时要放松规制,引入更多的竞争;如果引入竞争力量过多过散,则行业可能盲目竞争导致市场失灵,此时政府则要代替市场进行更多的干预。(三)法律、独立规制机构和监督机制三者需进一步磨合我国针对石油石化行业独立规制的效用要完全发挥其作用,有赖于相应法律和监督机制的进一步磨合和完善。《反不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对该行业有一定约束效力,但专门针对石油石化行业的法律缺失,行业作为和政府的规制受到合法性的挑战。独立规制机构的权力和效力受到掣缚。同时,政府针对独立规制机构的独立监督机构缺失,导致政监不分,加上民间监督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对独立规制机构的监督失效。(四)石油石化行业改革不能脱离其市场结构和行业特性对石油石化行业的改革不能忽视其市场结构和行业特性。一方面,该行业市场结构模式兼具有区域垂直垄断模式、整体垂直一体化模式特点,因而采取纵向环节的分离模式较难。区域垂直垄断表现在三大石油公司南北、海陆实行区域分治,各自在其区域内实行勘探开发、炼化、销售的垂直一体化管理。同时,三大石油公司在全国的不断扩张,各自垄断区域范围扩大,使得区域垂直一体化模式兼具了整体垂直一体化模式的特点。另一方面,我国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落后的西部地区,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即使油气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由于其行业性质决定了企业要拥有较多资本和较高技术,盲目的进入反而降低整体效率。因此,石油石化行业改革既要考虑区域垂直垄断模式、整体垂直一体化模式特点,又要考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特点,避免不当的产业结构调整。三、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政府规制的改进思路针对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石油石化行业政府规制的改进思路:建立政府和油企之间的良性关系。一是继续坚持探索国有企业行业政企分开的产权改革,政府政务公开尤其是各部门政府的财务要公开或接受第三方财务审计或托管,政府规制制定要走法律程序;规制的方向应该转向适合公共群体的利益为重。二是通过投标招标等合规程序建立政府项目和企业之间的良性关系,继续深化现代企业制改革和加大企业兼并重组破产力度,企业财务公开和由第三方审计,企业物料采购和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环节建立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建立独立的能源规制机构。这样实现了对规制者的政监分离,独立规制机构的效用可以发挥,又能节约重置规制机构的成本,还能用下面机构来反映规制绩效和对行业实行有效的监督。而从长远来看,真正独立的能源规制机构的建立,要先完善的各部门法律和监督机制,再加上产权改革,政企、政监分离,从而能发挥独立规制机构的效力。合理引入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内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网络,并细化相关的出台规则。打破经营上因行政垄断造成的不公平,考虑逐步放开对原油贸易环节的管制,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以达到增加市场竞争、破除行业垄断的目的。实施激励性规制措施。这要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激励措施的制定、实施和激励程度上要合理。二是被激励行业企业(在我国特别是经理人)要有按激励方向上的反应,这需要行业企业组织有接纳政府和市场激励的有效机制。三是特别对掌握企业运转的经理人实行竞争上岗,对经理人设定综合考评奖励指标体系等。促使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之间达到合意的均衡。必须在企业会计业成本公开化、集团企业内部之间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培育集团外市场势力、产品实行最高限价和区域间合理的比照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适当让利给消费者等方面进行改革。参考文献:[1]李郁芳体制转轨期间政府规制失灵的理论分析[J]暨南学报,2002(6)[2]张凤兵等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模式及其转换———以发达国家电力行业改革为例[J]理论学刊,2009(2)[3]黄朴,付庆祥石油企业成品油自主降价原因和影响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2)[4]王孝莹,张丰智石油产业垄断性质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2)[5]白让让规制经济研究中的政策偏好与现实反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10(2)

毕业论文的论文题目,一般都是学校规定好了的吧!

什么

具体有啥要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