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藏族教育期刊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

藏族教育期刊官网首页

晾舷毖每汤捣酥茁未犹

由于知道规则限制,网址和电话等联系方式是发不上来。你可以这样鉴定,由于教育界杂志社社址在南宁,南宁的区号是0771,你在网上查,区号为0771的基本上就是《教育界》的真电话了。《教育界》杂志,定位于教育专业的教育类权威性学术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出版总署批准的纯教育类权威期刊。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办单位:广西出版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45-1376/G4,国际刊号:ISSN 1674-9510 ,邮发代号(基础教育版48-195,高教职教版48-196),该期刊是面向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各类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及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和专业教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类素质教育专业性教育学术理论期刊。

西藏教育期刊官网首页

找学报投吧一般大学教师都是投自己学校的学报的

藏文教育期刊官网首页

期刊的官方网站只能是唯一的。现在有许多冒充期刊编辑部的网站行,千万要小心。《文学教育》的官方网站域名中有“wxjy2005”的是真的,wxjy就是“文学教育”的汉语拼音缩写,其他的都是假冒的。另外,《文学教育》编辑部在武汉,固定电话区号是027,地址在华中师范大学。掌握这些信息就可以准确判断了。

藏族教育期刊官网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兄弟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缔造的。藏族是中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之一。据1990年7月统计,全国共有藏族人口459333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区。藏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虽不是最多的,但分布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少数民族中居住面积最大的民族。数千年来,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在社会发展的演变中,藏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一直为世界所注目,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开始,藏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从而也就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经过一千多年的积累,用藏文撰写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物古迹、历史文献、宗教典籍、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建筑艺术、雕刻绘画、民间节日、民族体育等方面的文献,浩如烟海,卷帙繁多。在中国除了汉文的书籍文献外,在55个少数民族文库中,藏文书籍文献居于首位。目前藏族地区各大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寺院保存的书籍文献,其品种和数量之多,令世人瞩目。如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现保存有四百多万件藏文文献;拉卜楞印书院藏有二十二万余部文献典籍;德格印书院共保存有三十余万块印版,文字量达2.5亿之巨。这些典籍内容丰富,雕工精细,样式考究,印刷精巧,包装华丽,有的用金银粉汁书写而成;有的用青缎、丝绸等刺绣而成;有的还用珊瑚、玛瑙、珍珠、宝石等镶嵌而成。这些典籍不仅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且也是研究藏族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正因为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加之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宗教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近、现代以来,对藏族和藏区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甚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藏学,为世界学术界所关注。目前,世界上不少学术团体和专家在研究藏族的历史和文化,有几十个国家还设立了藏学研究机构,专门研究藏学。藏学不仅巳成为国际性的一门显学,而且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加强藏学研究,不仅是一个发展藏学学术的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继承。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学研究工作。1951年,为了刚刚和平解放的西藏工作的需要,在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了藏语文专业,并招收了第一届藏语班的学生;1981年,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藏学研究所;1993年,原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藏语文教研室与藏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2000年,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扩建为藏学研究院。近几年来,全国不少民族院校都建立了藏学系、所。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个办公厅发出《关于建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通知》,在北京成立了藏学研究中心,认真地进行藏族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此后,全国各地一大批藏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更把国内藏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藏学的故乡在中国,中国具有较国外优越许多的人文地理条件以及汗牛充栋的藏文典籍。经过数十年的耕耘努力,一支门类齐全,集藏语言、文学、历史、宗教等学科为一体的藏学科研队伍已形成规模,且不断发展壮大。许多藏学科研工作者多次深入藏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古籍整理工作,现已整理、翻译出版了五百多种,上百万册的藏学典籍、名著、资料和历史文献;开展了藏文《大藏经》以及对梵文贝叶经的研究整理工作;一些藏学机构还举行过多次高水平的国际藏学讨论会和有影响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创办了《中国藏学》、《西藏研究》、《中国西藏》、《安多研究》、《雪域文化》、《西藏佛教》、《西藏社会发展研究》、《西藏艺术研究》等近30种藏、汉、英文藏学研究刊物;还培养和涌现出一批以藏族学者为主的藏学研究人才。藏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藏族文化按照传统藏族文化的范围划分,有佛学、因明学、工艺学、医药学、声明学,即大五明;以及修辞学、戏剧学、韵律学、星象学、辞藻学,即小五明。这大、小五明即十个学科,按照现代学科来划分,有藏族语言、藏族文学、藏族宗教、藏族历史、敦煌学、藏族逻辑、藏族工艺、藏族天文、藏族医学、藏族教育、藏族文化、汉藏关系史、藏族科技、藏族民俗、藏族旅游以及藏族地区的现代化等。为了弘扬藏族文化,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藏族文化、研究藏族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了《雪域文化丛书》,由于时间紧、资料少等客观原因,难免会在丛书中挂一漏万,凡有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青海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 机构: 工作职责 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挂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省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负责普通和成人大中专学校及研究生等招生考试工作;组织实施高 中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中毕业会考。 负责人: 王录伟 办公地点:五四西路33号 联系电话: 6309596 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藏文教材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拟定全国藏文教材审查工作规划;协调和督促检查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藏文教材建设、藏文教材审查工作。承担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的交流与合作工作。 负责人: 办公地点:省教育厅办公楼6楼 联系电话: 6310542 青海省人民政府 教育督导室 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全省教育督导工作;对下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履行教育职责、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全省“两基”的实施和巩固提高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对全省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并向省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负责人: 钟英明 办公地点:省教育厅办公楼5楼 联系电话: 6308799 青海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承担全省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的检测、评估工作;指导全省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统考和教学竞赛、技能竞赛活动;负责地方配套教材和辅助教材的编写工作。 负责人: 晁海东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西侧 联系电话: 6310910 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 承担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民族教育调研工作;组织学术交流。 负责人: 王振岭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5楼 联系电话: 631055 青海省电化教育馆挂青海教育电视台牌子 承担教育电视频道及台(站)建设任务;负责校园卫星电视教育网络建设;承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任务;承担中小学信息技术软件建设和电教教材的开发研制任务;负责青海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播放等工作。 负责人: 杨忠 办公地点: 五四西路7号 联系电话: 6303425 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 承担部分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少儿、青年的教育及残疾康复工作,承担全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任务。 负责人: 熊英 办公地点: 五四西路37号 联系电话: 6302456 老干部管理服务所 负责离退休干部的管理与服务。 负责人: 冯洪云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4楼 联系电话: 6310553 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 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培训校办产业的管理人员。 负责人: 张忠实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6楼 联系电话: 6304801 学生工作管理办公室挂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牌子 负责大中专生的学籍、教育学历管理和毕业生资格审查、派遣工作;指导毕业生思想教育、就业和实习工作;负责统筹协调并管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负责人: 张普权 办公地点:五四西路33号 联系电话: 6300711 青海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挂青海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牌子 研究中小学教学理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出执行课程标准的教学计划和使用建议,指导实施中小学课程改革;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质量评估。 负责人: 李亚岭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5楼 联系电话: 6310084 青海民族教材编译中心 承担九年义务教育藏族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和配套辅助教材的编译任务;编供五省区藏族中小学藏语文、汉语文、综合实践3个学科的教科书及相关的配套辅助教材和学前教育教材;承担自编教材的教师培训任务。 负责人: 梁涛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6楼 联系电话: 6310761 青海省中小学实验图书指导中心 拟定全省中小学教学实验配制标准,承担全省基础教育实验教师的培训任务。指导中小学实验教学,编制中小学图书推荐目录 负责人: 周引民 办公地点: 高槽巷3号 联系电话: 6117134 青海省工业学校 为社会公益兼经营服务类的中专学历教育县级事业单位。 负责人: 郭辉 办公地点: 西宁市南山路建新巷2号 联系电话: 7910901 青海教育杂志社挂《中国教育报》青海记者站牌子 编辑、出版、发行《青海教育》、《藏族教育》,承担《中国教育报》青海记者站的工作;编辑、出版、发行中小学教辅读物。 负责人: 郭风波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5楼联系电话: 6304727 青海省小岛文化教育发展基地 重点开展中日文化交流研究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负责全省外国文教专家的接待和生活服务。承担日语、英语、计算机等培训任务和国家外语等级水平测试及出国人员青海考点的国家外语水平考试任务。 负责人: 李智 办公地点: 五四西路35号 联系电话: 6304520 省教育信息中心 负责全省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开展社会信息服务工作。 负责人: 杨岩松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2楼 联系电话: 6303997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承担厅机关后勤保障服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负责人: 孙德贤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1楼 联系电话: 6310577

近年来,一直担任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讲授和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的教学工作。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国内有关刊物转载和引用,其中《现代远距离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撞击与发展》、《教育现代化对藏族教育的影响》、《现代远程教育与民族教育发展》、《论现代传播媒体的两度功能性》等论文在全国电教界反响很大。主编、参编教材或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艺术基础?美术》和《电教美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统编教材,《现代视觉媒体美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2003年出版了《现代远程教育》,2001年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教程》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累计获得国家教委、省教委各种奖励数十项。主持的“信息化教育”课程获2005年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开发的“小学语文古诗词卡拉OK”获全国第十届多媒体教育软件一等奖。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官网首页主页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筹办于1979年,1980年正式创刊。1985年经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1年7月经出版部门审核,符合国家有关出版规定,颁发了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8388和国内标准刊号CN54-5008/C。1998、1999年先后入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目前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员单位。汉语言文学。师资方面,是最好的。有7个硕士点吧。会计,上的人多。就业好。法学,上的人多,貌似以后都为考公务员上的多。新闻学,个人举得很牛。应为人才都是那里出的。医学,这个让我觉得,以后看病要问人家 ,你哪里毕业的。外语,一般般。只有英语。体育,擦擦。不行。教育,不了解。学院人少。信工,嗯。一群爱学习的娃娃们。管理,管理管理 老师管的就是严格。

西民大在陕西哦,棒棒哒,培养出了近40位省部级领导干部,每年的国际级社科立项在陕西高校中从未落过前五名。西民大位于陕西咸阳,截至2014年,学校占地1146亩,有文汇、秦汉两个校区,并在拉萨设有教学站。拥有书151万余册的图书馆、75个各类专业实验室。设有12个二级学院,34个硕士点,45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学生1万余人学校校本部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85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称130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302人,博士、硕士生导师9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76%,有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位,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西藏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

西藏民族学院位于渭水之滨的古都咸阳,紧邻陕西省会西安市,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一所办在内地的民族高等学校,是西藏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学院是一所集文、史、理、经济、法、工、管、医、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现设有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哲学(西藏宗教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专门史等6个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学(含文秘方向)、民族学、历史学、新闻、广告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档案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临床医学、护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应用心理学等34个本科专业和会计电算化、财会管理、财务会计、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广告策划与制作、旅游酒店管理、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高等护理等21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4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30余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92人,教授、副教授138人。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有数十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省(区)的奖励,许多研究领域在区内甚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藏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现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期刊。 学院有着良好的办学条件,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拥有藏书80余万册的图书馆、现代化的标准运动场、功能齐全的教学医院、广播电视实验中心、信息工程实验室、医学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等,新建教学楼全面实现了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校园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学院占地63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理想场所。 2008年9月,西藏民族学院迎来了50 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军委主席胡同志为我院发来贺信,贺信充分肯定了我院50年来的办学成绩,也为我院进一步发展提出殷切希望。50年异地办学谱写西藏高等教育第一华章,50年辛勤耕耘培养西藏革命建设三万英才。50周年校庆,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是凝聚智慧、彰显风范的新契机。当前,西藏民族学院正在沿着“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坚持立足西藏,面向全国,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民族高等学校,努力把学院建成一所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民族大学。

2007-2011年,学校共获得各类科研立项32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138项,校内立项186项。共获得预算外科研经费65万元。出版学术著作69部,发表学术论文2087篇。其中包括权威期刊论文3篇,SCI论文7篇,EI论文29篇,核心期刊论文448篇。论文转载、摘编29篇 。2010-2014年,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26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立项5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据2015年5月学校公布数据显示,近五年,学校年均科研经费1万元。有2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 2013年西藏民族大学国家自然基金立项一览表项目批准号负责人项目名称项目类别41361044 刘炜 山地城市景观格局空间异质性与热环境效应的多尺度响应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以拉萨、重庆和兰州市为例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71361023 姬梅 拉萨旅游业利益相关者网络研究:基于动态社会网络视角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81360297 陈婷 运动通过改善心肌梗死后下丘脑室旁核氧化应激对心功能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探讨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81360299 李文华 血清-蛋白质组学逆向识别高原低氧习服特异性生物标记物及功能鉴定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截至2014年,学校建有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学校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组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成为西藏自治区“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学校与复旦大学合作建立了“高原医学与基因地理学研究基地”,与西北民族大学合作建立了“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藏语语言资源建设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西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西藏高原相关疾病分子遗传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基础实验室、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现代网络与通信工程重点实验室、西藏教育发展研究实验室、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室、运动生理机能综合实验室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6月,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17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0余万册,中文电子图书62万余册,学位论文147余万篇,各种数据库20多种。形成了以文、理、经、管、法、医、教育、体育等多学科,印刷型与电子型文献并存的综合性藏书体系。图书馆建有“藏学文献情报资料中心”,收藏藏学图书5万余册,藏有德格版《藏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对勘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等珍贵典籍,同时,自建有“藏学专题数据库”、“藏学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特色资源数据库 。 学术刊物 截至2013年,学校出版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刊物,西藏民族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藏学研究”栏目被评为名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